CN203493391U - 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 Google Patents

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93391U
CN203493391U CN201320571209.4U CN201320571209U CN203493391U CN 203493391 U CN203493391 U CN 203493391U CN 201320571209 U CN201320571209 U CN 201320571209U CN 203493391 U CN203493391 U CN 203493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llector
support portion
heat
heat build
stea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12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猛
熊君
张天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712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93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93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933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所述聚热器的上端敞开形成上端开口,所述聚热器的下端敞开形成下端开口,所述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下端开口的直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热器,通过将聚热器设置成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的结构,即聚热器形成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聚热器安装至蒸锅内之后,可以把蒸锅的锅体内的水分隔成两部分,并且在聚热器的下端内部的水较少,而聚热器下端外部的水较多,聚热器内较少的水受到较多的热量,会使环内的水温迅速上升,快速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达到快速蒸的效果,从而有效节省了时间。

Description

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背景技术
蒸锅内通过设置聚热器实现了蒸食物的功能。而在现有技术中,聚热器的筒体为相同大小的圆筒状或者是下大上小的筒体形状,相同大小的圆筒状聚热器当放于内径较大的蒸锅内时,无法保证筒体放在锅体中间,而下大上小的筒体形状的聚热器不仅无法保证聚热器内的水先产生蒸汽,而且在水沸腾时会使聚热器偏移。因此,现有的蒸锅在蒸食物时,要对所有水加热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蒸汽,使煮水产生蒸汽所需的时间较长,导致蒸熟食物耗时太长,不能有效地节约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聚热效果好且蒸速快的聚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聚热器的蒸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聚热器,所述聚热器的上端敞开形成上端开口,所述聚热器的下端敞开形成下端开口,所述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下端开口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聚热器,通过将聚热器设置成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的结构,即聚热器形成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聚热器安装至蒸锅内之后,可以把蒸锅的锅体内的水分隔成两部分,并且聚热器的下端内部的水较少,而聚热器下端外部的水较多,聚热器内较少的水受到较多的热量,会使环内的水温迅速上升,快速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达到快速蒸的效果,有效节省了时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聚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热器包括:聚热部,所述聚热部形成为柱状,所述聚热部的下端敞开形成所述下端开口;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形成为环形,所述支撑部的内圈与所述聚热部的上端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外圈沿所述聚热部的上端向斜上方延伸且形成所述上端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蒸汽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的外圈设有垂直于水平面向上延伸的凸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部的下端开口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所述聚热部和所述支撑部一体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聚热器包括:聚热部,所述聚热部形成为倒截锥形状,所述聚热部的下端敞开形成所述下端开口;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形成为柱状,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聚热部的外圈相连且所述支撑部的上端敞开形成为所述上端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蒸锅,包括:锅体;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聚热器,所述聚热器设在所述锅体内;和搁板,所述搁板安装在所述聚热器的上端开口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的外周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为0~10mm。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外周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为0~3mm。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聚热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锅体;
20:聚热器;21(21a、21b):聚热部;22(22a、22b):支撑部;23:蒸汽孔;24:凸缘;25:翻边;26:搁板;27:通孔;
30:蒸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首先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聚热器。由于聚热器通常应用于蒸锅中,因此下面以将聚热器应用于蒸锅中为例对聚热器进行具体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聚热器应用于蒸锅仅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其应用并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热器20的上端敞开形成上端开口且聚热器20的下端敞开形成下端开口,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的直径。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聚热器20,通过将聚热器20设置成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的结构,即聚热器20形成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聚热器20安装至蒸锅内之后,可以把蒸锅的锅体10内的水分隔成两部分,并且在聚热器20的下端内部的水较少,而聚热器20的下端外部的水较多,聚热器20内较少的水受到较多的热量,会使环内的水温迅速上升,快速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达到快速蒸的效果,有效节省了时间。
对于聚热器20的结构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满足聚热器20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要求即可。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聚热器20包括聚热部21和支撑部22,聚热部21形成为柱状,聚热部21的下端敞开形成下端开口,聚热部21安装在锅体10底部且聚热部21的直径小于锅体10的直径,支撑部22形成为环形,支撑部22的内圈与聚热部21的上端相连,支撑部22的外圈沿聚热部21的上端向斜上方延伸且形成上端开口。
也就是说,柱状的聚热部21位于聚热器20下方且与锅体10底部接触,聚热部21与锅体1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隙,锅体10内的水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位于聚热部21内,另一部分位于聚热部21与锅体10之间的间隙内,从而使聚热器20内的水相对减少,在提供相同热量时,水受热蒸发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同时由于此部分水正好处于锅体10底部受热量较大的位置,因此使水温上升加快,蒸汽的产生速度也加快,达到了快速蒸的效果。
同时,环形的支撑部22位于聚热器20的上方,支撑部22形成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支撑部22下端的结构与聚热部21的上部结构相匹配,支撑部22上端的结构与比聚热部21的直径大,从而使聚热器20整体形成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由此,使得支撑部22能够更大程度的接收到下方产生的蒸汽,使位于支撑部22上方的食物能够接收到的更多的蒸汽,食物加热速度加快。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部22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蒸汽孔24,如图2-4所示。由此,位于锅体10与聚热器20之间的水产生的蒸汽可以通过蒸汽孔23进入到聚热器20内,同样可对食物进行加热,使加热食物的蒸汽量增多,食物的加热速度更快。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蒸汽孔23的形状、数量以及在支撑部22上的具体布置方式不做特殊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部22的外圈设有垂直于水平面向上延伸的凸缘24,如图2-4所示。由于当支撑部22a形成为斜向上方延伸的结构时,在支撑部22a的上端边缘上很容易形成尖角,如图5所示,当尖角存在时,很容易划伤到锅体10的内壁或者使用者,使用较不安全。当支撑部22的外圈上形成向上延伸的凸缘24时,凸缘24能有效的缓解尖角的问题。同时由于聚热器20内的水加热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沸腾,沸腾的水会往上溅射,凸缘24的存在使支撑部22变高,避免了聚热器20内的水溅射到位于支撑部22上方的食物上。
同样地,对于聚热部21的下端来说,同样也会产生尖角的问题,因此,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聚热部21的下端开口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25。翻边25的存在使得聚热器20的底部更为平滑,从而不会划伤到锅体10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聚热器20的成型方式没有特殊限制。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聚热部21和支撑部22一体形成。一体形成的结构不仅成型方便,降低了制备成本,而且保证了聚热器2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分体形成时由于误差等原因所造成的聚热器20与支撑部22不匹配的问题。
另外,聚热器20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上所描述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的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例如,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聚热器20包括聚热部21b和支撑部22b,聚热部21b安装在锅体10的底面上,聚热部21b形成为倒截锥形状,聚热部21b的下端敞开形成下端开口,支撑部22b形成为柱状,支撑部22b的下端与聚热部21b的外圈相连且支撑部22b的上端敞开形成为上端开口。也就是说,聚热部21b的内圈形成为下端开口,聚热部21b的外圈沿内圈向斜上方延伸并与支撑部22b的下端相连。由此,也可以使聚热器20整体形成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蒸锅包括:锅体10、聚热器20和搁板30。其中,聚热器20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聚热器20,聚热器20设在锅体10内,搁板30安装在聚热器20的上端开口上。具体地,搁板26的边缘放置在支撑部22的上部边缘,搁板26上设有通孔27,能使蒸汽通过,并加热到搁板26上的食物。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聚热器2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锅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快速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达到快速蒸的效果,有效节省了时间。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部22的外周壁与锅体10的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为0~10mm。也就是说,支撑部22与锅体10内周壁之间的间隙为0-10mm,由此,聚热器20在锅体10内能够上下自由移动,并能从锅体10中方便取出,同时不会划伤到锅体10的内周壁。另外,将间隙设置为0-10mm也可以保证聚热器20在锅体10中放置时或在水沸腾时不会过于偏离锅体10的中心位置,保证了加热的效率。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部22的外周壁与锅体10的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为0~3mm。由此,能够保证聚热器20从锅体10中自由取出的同时使支撑部22的上端接受蒸汽的面积变大,食物的加热速度变快,可加热的食物增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锅的其他构成例如蒸盖30、锅把手等及其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聚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器的上端敞开形成上端开口,所述聚热器的下端敞开形成下端开口,所述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下端开口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器包括:
聚热部,所述聚热部形成为柱状,所述聚热部的下端敞开形成所述下端开口;和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形成为环形,所述支撑部的内圈与所述聚热部的上端相连,所述支撑部的外圈沿所述聚热部的上端向斜上方延伸且形成所述上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蒸汽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外圈设有垂直于水平面向上延伸的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部的下端开口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部和所述支撑部一体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器包括:
聚热部,所述聚热部形成为倒截锥形状,所述聚热部的下端敞开形成所述下端开口;和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形成为柱状,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聚热部的外圈相连且所述支撑部的上端敞开形成为所述上端开口。
8.一种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热器,所述聚热器设在所述锅体内;和
搁板,所述搁板安装在所述聚热器的上端开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外周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为0~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外周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为0~3mm。
CN201320571209.4U 2013-09-13 2013-09-13 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93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1209.4U CN203493391U (zh) 2013-09-13 2013-09-13 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71209.4U CN203493391U (zh) 2013-09-13 2013-09-13 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93391U true CN203493391U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2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120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93391U (zh) 2013-09-13 2013-09-13 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93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2304A (zh) 蒸汽烹饪器具及其托盘
CN203609213U (zh) 蒸汽烹饪器具
CN105559619A (zh) 排气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104337407A (zh) 炖锅
CN104622271A (zh) 蒸汽烹饪器具
CN203493391U (zh) 聚热器和具有其的蒸锅
CN110051216A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CN203953360U (zh) 烹饪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925878U (zh) 隔板结构和炖蒸器具
CN104414483A (zh) 烹饪器具的内胆和具有它的烹饪器具
CN203609214U (zh) 蒸汽烹饪器具
CN203828644U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CN204133256U (zh) 排气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3953283U (zh) 用于电蒸锅的水箱组件和具有其的电蒸锅
CN203897999U (zh) 用于电饭煲的内锅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CN20395329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4000480A (zh) 用于电蒸锅的蒸汽产生装置和电蒸锅
CN203693360U (zh) 蒸汽烹饪器具及其托盘
CN203122077U (zh) 用于电蒸锅的蒸汽产生装置和电蒸锅
CN104622270A (zh) 蒸汽烹饪器具
CN202919910U (zh) 电蒸锅
CN203828728U (zh) 内胆和具有它的加热锅
CN203953359U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CN203935023U (zh) 一种炒锅
CN105011733A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