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6749U -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6749U
CN203486749U CN201320429423.6U CN201320429423U CN203486749U CN 203486749 U CN203486749 U CN 203486749U CN 201320429423 U CN201320429423 U CN 201320429423U CN 203486749 U CN203486749 U CN 203486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ers
riser
load hook
positioning plate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294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相东
贾体锋
齐成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294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86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6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67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吊钩,包括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左立板(31)和所述右立板(32)之间的挂耳(37),所述挂耳(37)的中部具有钢丝绳连接部(371)。当该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单数倍率时,将钢丝绳连接于挂耳上的钢丝绳连接部上即可。上述起重吊钩中,由于钢丝绳连接部位于挂耳的中部,也就相当于钢丝绳与挂耳连接后,其施加于起重吊钩上的作用力作用于滑轮轴的中部,使得滑轮轴的受力趋于平衡,吊钩滑轮组不易发生侧载受力,从而降低吊钩滑轮组因侧载受力出现破裂的几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起重吊钩的起重机。

Description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吊钩。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起重吊钩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吊钩是起重机的重要工作部分之一,如图1所示,该起重吊钩主要包括左立板11、右立板12、滑轮轴13、吊钩滑轮组14、横梁15和吊钩16,滑轮轴13和横梁15均安装于左立板11和右立板12之间,吊钩滑轮组14套设于滑轮轴13上,吊钩16挂设于横梁15上。
如图2-5所示,上述起重吊钩常借助于滑轮组等部件悬挂在起升机构21的钢丝绳上,钢丝绳依次绕过臂头导向轮22、主臂滑轮组23以及吊钩滑轮组14后固定。根据起重吊钩的倍率(起重吊钩的吊载重量与钢丝绳拉力的比值)的不同,钢丝绳将采用不同的穿绳方式,使得钢丝绳最终定位于不同的位置:图2和图4分别为7倍和5倍对应的穿绳方式,显然当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单数倍率时,钢丝绳最终定位于起重吊钩的左立板11或右立板12上的钢丝绳定位孔17上;图3和图5分别为6倍和4倍对应的穿绳方式,显然,当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偶数倍率时,钢丝绳最终定位于吊臂隔板24上。
分析图1-图5可以看出,当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偶数倍率时,钢丝绳固定于吊臂隔板24上,起重吊钩的滑轮轴13两侧的受力是相等的,滑轮轴13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吊钩滑轮组14不易发生侧载受力;而当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单数倍率时,钢丝绳最终固定于起重吊钩的左立板11或右立板12上,此时,整个滑轮轴13两侧的受力存在差异,致使滑轮轴13发生偏斜,吊钩滑轮组14容易侧载受力而出现破裂。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单数倍率时,吊钩滑轮组容易出现破裂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吊钩,当该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单数倍率时,吊钩滑轮组不容易出现破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吊钩,包括左立板和右立板,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之间的挂耳,所述挂耳的中部具有钢丝绳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挂耳的一端与所述左立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立板铰接,且所述挂耳与所述左立板的铰接轴垂直于所述左立板,所述挂耳与所述右立板的铰接轴垂直于所述右立板。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挂耳的转动角度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中的至少一者上。
优选地,所述挂耳端部的轮廓上具有正向转动限位段和反向转动限位段,所述限位板上具有能够与所述正向转动限位段和所述反向转动限位段相抵接的限位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为两个,所述挂耳的端部具有两个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正向转动限位段和所述反向转动限位段,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平面相作用。
优选地,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上均设置所述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左立板上的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左立板的外表面上,所述右立板上的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右立板的外表面上,所述挂耳的两端分别外伸于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
优选地,所述限位面为平面,且所述限位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挂耳的端部的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吊钩包括左立板、右立板以及连接于左立板和右立板之间的挂耳,挂耳的中部具有钢丝绳连接部。当该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单数倍率时,将钢丝绳连接于挂耳上的钢丝绳连接部上即可。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起重吊钩中,由于钢丝绳连接部位于挂耳的中部,也就相当于钢丝绳与挂耳连接后,其施加于起重吊钩上的作用力作用于滑轮轴的中部,使得滑轮轴的受力趋于平衡,吊钩滑轮组不易发生侧载受力,从而降低吊钩滑轮组因侧载受力出现破裂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起升机构以及与所述起升机构连接的起重吊钩,所述起重吊钩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起重吊钩。由于该起重吊钩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起重吊钩的起重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起重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起重吊钩的倍率为7倍时的穿绳方式示意图;
图3为传统起重吊钩的倍率为6倍时的穿绳方式示意图;
图4为传统起重吊钩的倍率为5倍时的穿绳方式示意图;
图5为传统起重吊钩的倍率为4倍时的穿绳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吊钩的倍率为5倍时的穿绳方式示意图;
图8为图6的A向部分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耳在两个极限位置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挂耳和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5中:
左立板11、右立板12、滑轮轴13、吊钩滑轮组14、横梁15、吊钩16、钢丝绳定位孔17;起升机构21、臂头导向轮22、主臂滑轮组23、吊臂隔板24;
上图6-10中:
左立板31、右立板32、滑轮轴33、吊钩滑轮组34、横梁35、吊钩36、挂耳37、钢丝绳连接部371、限位板38、起升机构41、臂头导向轮42、主臂滑轮组43、吊臂隔板4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起重吊钩,当该起重吊钩的倍率为单数倍率时,吊钩滑轮组不容易出现破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起重机。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吊钩包括左立板31、右立板32、滑轮轴33、吊钩滑轮组34、横梁35、吊钩36和挂耳37;滑轮轴33和横梁35均安装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之间,吊钩滑轮组34安装于滑轮轴33上,吊钩36安装于横梁35上,吊钩36可为单钩或双钩;挂耳37的中部具有钢丝绳连接部371,其连接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之间,具体地,挂耳37的两端可分别焊接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上。钢丝绳连接部371位于挂耳37的中部,该中部意指在挂耳37的中心处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以使钢丝绳施加于起重吊钩的作用力对于起重吊钩内零部件之间的力平衡产生的不良影响尽量降低。上述钢丝绳连接部371可为凹槽,也可为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孔作为钢丝绳连接部371;挂耳37的上端轮廓可为弧线,也可为直线。
如图7所示,当起重吊钩的倍率为5倍时,自起升机构41伸出的钢丝绳依次绕过臂头导向轮42、主臂滑轮组43和吊钩滑轮组34,最终连接于挂耳37上的钢丝绳连接部371处。可以看到,钢丝绳施加于滑轮轴33的力大致作用于滑轮轴33的中部,即左立板31与右立板32之间的距离的中线位置处。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耳37使得滑轮轴33的受力趋于平衡,滑轮轴33不易发生倾斜,使得吊钩滑轮组34不易发生侧载受力,从而降低吊钩滑轮组34因侧载受力出现破裂的几率,此时,吊钩36基本沿竖直方向垂下。
在上述方案中,挂耳37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固定时,钢丝绳与挂耳37连接后将会产生一定弯矩,这一弯矩使得挂耳37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断裂。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耳37的一端与左立板31铰接,另一端与右立板32铰接,且挂耳37与左立板31的铰接轴垂直于左立板31,挂耳37与右立板32的铰接轴垂直于右立板32。如此设置后,当钢丝绳拉动挂耳37时,挂耳37将相对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转动,使得挂耳37沿着钢丝绳所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延伸,有效缩短力臂,减小弯矩,促使挂耳37不易发生形变,进而延长挂耳37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重吊钩还包括用于限定挂耳37的转动角度的限位板38,该限位板38设置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中的至少一者上。此方案中,挂耳37的端部可设置档杆,根据挂耳37的限位要求,上述档杆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而限位板38可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只要挂耳37转动时,其上的档杆能够与限位板38抵接,以阻挡挂耳37继续转动即可。通过限位板38限定挂耳37的转动角度,可以有效防止挂耳37受到外力作用后过度旋转,致使吊钩滑轮组34受到损坏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挂耳37的中心面在其转动行程的两端所形成的夹角为60°左右。具体实施时,上述限位板38可设置于左立板31或右立板32的内表面上,该内表面是指左立板31或右立板32上与吊钩滑轮组34相对的表面;设置限位板38时需保证限位板38不会与吊钩滑轮组34干涉。
上述方案中,挂耳37需要通过档杆的辅助作用实现限位,为了缓解挂耳37的结构复杂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耳37端部的轮廓上具有正向转动限位段和反向转动限位段,限位板38上则具有能够与正向转动限位段和反向转动限位段相抵接的限位面。该正向转动限位段和反向转动限位段可通过切削挂耳37的端部形成,其可为圆弧段。当挂耳37转动时,其上的正向转动限位段或反向转动限位段逐渐与限位板38接触,直至正向转动限位段或反向转动限位段的转动半径大于其转动中心与限位板38之间的距离时,正向转动限位段或反向转动限位段将无法继续转动,从而达到限位的目的。此方案通过对挂耳37自身结构的改进即实现限位,有效简化起重吊钩的结构。
上述限位面可为曲面,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限位面为平面,且该限位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延伸,如图8-10所示。将限位面设置为平面,不但有利于挂耳37的快速限位,还有利于限位板28的加工。当然,在其他工况下,上述限位面的延伸方向也可位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的任一位置处,本文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提供足够的限位力,上述限位板38可设置为两个,挂耳37的端部具有两个限位平面,该限位平面的两端形成正向转动限位段和反向转动限位段,两个限位板38分别与两个限位平面相作用,如图10所示。显然,在限位过程中,由两个限位板38向挂耳37施加阻力,同时由两个正向转动限位段和两个反向转动限位段同时承受这一阻力,使得挂耳37的限位更加可靠、快速,并且使得挂耳37和限位板38的使用寿命有所延长。当然,在不同的工况下,挂耳37上的限位平面以及限位板38的个数还可为两个以上,具体数目并不受本文的限制。
如前所述,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限位板38,因此,根据实际需求,可仅在左立板31上设置限位板38,也可仅在右立板32上设置限位板38,鉴于起重机的负载通常较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上均设置限位板38,以此同时对挂耳37施加阻力,使得挂耳37能够在较大的负荷下可靠地停止转动,更大程度地提高挂耳37的工作性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左立板31上的限位板38位于左立板31的外表面上,右立板32上的限位板38位于右立板的外表面上,挂耳37的两端分别外伸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左立板31的外表面是指左立板31上背离吊钩滑轮组34的表面,右立板32中亦是如此。此方案将限位板38设置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的外表面,而此外表面上的零部件较少,空间较大,因此限位板38不易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使得限位板38的大小、形状等参数较为灵活,限位板38的安装亦较为方便。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限位板38可位于挂耳37的上方,此时挂耳37的上端与限位板38相作用。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限位板38设置于挂耳37的端部的下方。如此设置的原因是,挂耳37通常位于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的上端,导致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上位于挂耳37上方的空间较小,而挂耳37下方的空间则相对较大,这也就便于设置限位板38,甚至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增大限位板38的尺寸,以此提高限位板38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起升机构以及与该起升机构连接的起重吊钩,该起重吊钩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起重吊钩。由于该起重吊钩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起重吊钩的起重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吊钩及起重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起重吊钩,包括左立板(31)和右立板(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左立板(31)和所述右立板(32)之间的挂耳(37),所述挂耳(37)的一端与所述左立板(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立板(32)铰接,且所述挂耳(37)的中部具有钢丝绳连接部(3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37)与所述左立板(31)的铰接轴垂直于所述左立板(31),所述挂耳(37)与所述右立板(32)的铰接轴垂直于所述右立板(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挂耳(37)的转动角度的限位板(38),所述限位板(38)设置于所述左立板(31)和所述右立板(32)中的至少一者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37)端部的轮廓上具有正向转动限位段和反向转动限位段,所述限位板(38)上具有能够与所述正向转动限位段和所述反向转动限位段相抵接的限位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8)为两个,所述挂耳(37)的端部具有两个限位平面,所述限位平面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正向转动限位段和所述反向转动限位段,两个所述限位板(38)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平面相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板(31)和所述右立板(32)上均设置所述限位板(3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板(31)上的所述限位板(38)位于所述左立板(31)的外表面上,所述右立板(32)上的所述限位板(38)位于所述右立板(32)的外表面上,所述挂耳(37)的两端分别外伸于所述左立板(31)和所述右立板(32)。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面为平面,且所述限位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8)位于所述挂耳(37)的端部的下方。 
10.一种起重机,包括起升机构以及与所述起升机构连接的起重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吊钩为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起重吊钩。 
CN201320429423.6U 2013-07-18 2013-07-18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86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9423.6U CN203486749U (zh) 2013-07-18 2013-07-18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9423.6U CN203486749U (zh) 2013-07-18 2013-07-18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6749U true CN203486749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5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2942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86749U (zh) 2013-07-18 2013-07-18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674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8751A (zh) * 2013-07-18 2013-09-25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CN104477760A (zh) * 2014-11-10 2015-04-01 安徽威萨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四轮式起重机吊钩装置
CN110817682A (zh) * 2019-11-14 2020-02-21 淮阴工学院 一种油轮用滑轮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8751A (zh) * 2013-07-18 2013-09-25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CN104477760A (zh) * 2014-11-10 2015-04-01 安徽威萨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四轮式起重机吊钩装置
CN110817682A (zh) * 2019-11-14 2020-02-21 淮阴工学院 一种油轮用滑轮设备
CN110817682B (zh) * 2019-11-14 2020-12-22 淮阴工学院 一种油轮用滑轮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86749U (zh)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CN204079281U (zh) 起重小车
CN209177894U (zh) 一种塔吊附着安拆起吊装置
CN204847923U (zh) 一种起重机防摇摆装置
CN103318751B (zh) 起重吊钩及起重机
CN103738861B (zh) 一种特高压变电站钢管a型柱整体吊装方法
CN102887431B (zh) 超高扬程起重机平衡吊具
CN202542753U (zh) 动臂塔机变幅定滑轮组及具有其的动臂塔机
CN207903714U (zh) 一种中置驱动式电梯
CN202558444U (zh) 压力钢管吊装平衡梁装置
KR101877804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와이어 케이블 그룹의 두 노드 보상 장치
CN206553121U (zh) 起重机小车箱梁上的起升钢丝绳防磨损装置
CN204281161U (zh) 电动葫芦防坠落保护结构
CN203529798U (zh) 起吊装置及起重机
CN1895981A (zh) 预报式电梯平衡补偿缆
CN201419977Y (zh) 钢丝绳间距器
CN204778474U (zh) 一种起重机用超起装置
CN208037801U (zh) 一种新型升降系统的牵引结构
CN207671559U (zh) 一种硬臂起重机
CN201573714U (zh) 一种鞍座举升结构
CN204847909U (zh) 一种起重机用钢丝绳固定装置的连接结构
CN205590168U (zh) 一种翻转吊具
CN104326375A (zh) 一种四连杆门座式起重机
CN203173696U (zh) 大型设备吊装空转翻转滑轮装置
CN203151001U (zh) 一种电力线缆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21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