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0175U -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0175U
CN203480175U CN201320582180.XU CN201320582180U CN203480175U CN 203480175 U CN203480175 U CN 203480175U CN 201320582180 U CN201320582180 U CN 201320582180U CN 203480175 U CN203480175 U CN 203480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les
shaped electric
strip shaped
pixel electro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21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允晟
金熙哲
崔贤植
李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821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80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0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01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用以提供一种透过率较高的显示装置。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中包括多个条状电极,各条状电极组成的电极单元呈不闭合状。

Description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在当前的平板显示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尤其是以宽视角技术为代表的核心技术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平面电场宽视角核心技术-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ADvanced SuperDimension Switch,简称ADS),其核心技术特性描述为:通过同一平面内狭缝电极边缘所产生的电场以及狭缝电极层与板状电极层间产生的电场形成多维电场,使液晶盒内狭缝电极间、电极正上方所有取向液晶分子都能够产生旋转,从而提高了液晶工作效率并增大了透光效率。高级超维场开关技术可以提高TFT-LCD产品的画面品质,具有高分辨率、高透过率、低功耗、宽视角、高开口率、低色差、无挤压水波纹(push Mura)等优点。针对不同应用,ADS技术的改进技术有高透过率I-ADS技术、高开口率H-ADS和高分辨率S-ADS技术等。
现有狭缝状像素电极整体呈矩形状。狭缝状像素电极包括多条第一电极结构,各第一电极结构组成的像素电极呈闭合状,具体地通过在各第一电极结构的两端设置使像素电极封闭的第二电极结构。在实际显示过程中,液晶分子聚集在各第一电极结构周围,且在横向水平电场的作用下偏转,实现图像显示。在边缘处的第二电极结构附近也聚集一些液晶分子,该区域电场分布不同于第一电极结构周围的电场,因此,第二电极结构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分布与第一电极结构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分布方向不一致即存在错位(disclination)现象。因此,第二电极结构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无法有效利用,相应地,像素的开口率也没有最大限度得到提高,且实现图像显示的光透过率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用以提供一种光透过率较高的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中包括多个条状电极,各条状电极组成的电极单元呈不闭合状。
较佳地,每一电极单元中包括多个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电极,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用于连接该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的第二条状电极,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形成的结构不闭合。
较佳地,所述各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同一端;或者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一端,其余第二条状电极位于另一端;或者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远离第一条状电极两个端点的区域。
较佳地,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的形状为直线状或具有弯折点的折线状。
较佳地,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为具有弯折点的折线状;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弯折点的弯折方向相同,弯折程度相同,各弯折点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条状电极中弯折点和两端点之间的电极部分镜像对称。
较佳地,所述像素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设定夹角的第二方向排列;
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沿同一方向排列。
较佳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电性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多条交叉排列的栅线和数据线,以及位于由栅线和数据线围设而成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中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为上述任一方式的像素电极。
较佳地,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排列;
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
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第二夹角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或者
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具有设定的第二夹角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具有设定的第三夹角排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阵列基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每一个电极单元中包括多个条状电极,各条状电极组成的电极单元呈不闭合状。也就是说,各条状电极的某一端一直延伸到亚像素的边缘,与相邻的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电极的一端不相连,亚像素的边缘的液晶分子的利用率较高,提高了亚像素光线的透过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所示的像素电极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用以提供一种透过率较高、视角较宽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像素电极为狭缝状像素电极,即包括多个条状电极的像素电极,相邻条状电极之间形成狭缝。所述条状电极的形状可以为直线状“|”或者折线状“<”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不闭合的像素电极即具有开口的像素电极,以减少或避免液晶分子分布方向不一致形成局部错位(disclination)的现象,从而提高亚像素边缘分布的液晶分子的利用率,提高亚像素区域光线的透过率。一般地,彩色显示装置中,一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彩色亚像素单元,例如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绿色亚像素单元和蓝色亚像素单元,红色亚像素单元、绿色亚像素单元和蓝色亚像素单元构成一个像素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像素电极上的开口即豁口(也称缺口)。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中包括多个条状电极,各条状电极组成的电极单元呈不闭合状,即各条状电极组成的电极单元具有开口。
以下将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的结构仅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或相对大小不代表真实的相对距离和相对大小。
实施例一:像素电极包括一个电极单元。
参见图1,所述像素电极的电极单元包括:
多个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电极1;
相邻第一条状电极1之间形成一定狭缝,构成狭缝状电极;
还包括:位于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之间用于连接该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的第二条状电极2;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和第二条状电极2形成的结构不闭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整体形状为条状,具体形状可以为直线状“|”或中间区域具有弯折点的折线状,例如折线状可以为括弧状“<”或“>”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图1所示的像素电极,第一条状电极1为折线状,以下会详细描述,这里先不做具体限定。
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和第二条状电极2形成的结构不闭合包含多种实施方式。图1仅体现一种实施方式,以下会针对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这里先不做具体限定。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像素电极,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形成的结构不闭合,即具有一定开口,位于第一条状电极不设置第二条状电极的一端附近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与靠近第一条状电极中间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一致,无错位现象,第一条状电极不设置第二条状电极的一端可以正常驱动附近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提高了像素电极不设置第二条状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有效利用率。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位于施加电压后的像素电极各第一条状电极1所在区域的液晶分子3的分布情况。由图2可知,位于第一条状电极1的第一端a端附近的液晶分子3的排列方向与靠近第一条状电极1中间区域的液晶分子3的排列方向一致,第一条状电极1的第一端a端附近的液晶分子3与靠近第一条状电极1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为条状电极沿延伸方向的边长的中点位置)的液晶分子3的排列方向无错位现象,第一条状电极1的第一端a端可以正常驱动附近的液晶分子3发生偏转,提高了像素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有效利用率。
现有像素电极结构中各第一条状电极端部对应的图像亮度分布不均匀,越靠近第一条状电极边缘区域的图像亮度较暗,相应地,像素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有效利用率较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像素电极,各第一条状电极端部对应的图像亮度分布均匀,且各第一条状电极端部对应的图像亮度与第一条状电极中间区域对应的图像亮度分布几乎相同,可以验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提高了像素电极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有效利用率。
较佳地,所述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形成的结构不闭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之间仅包括一个第二条状电极,该第二条状电极可以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的任意位置,只要保证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电性相连即可;或者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之间包括多个第二条状电极,保证第二条状电极仅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的第一端或第二端,或者均不位于第一端或第二端。
以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之间仅包括一个第二条状电极为例,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所述各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同一端;
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一端,其余第二条状电极位于另一端;
3)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远离第一条状电极两个端点的区域。
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条状电极与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可以为任意角,只要保证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电性相连即可。
优选地,第二条状电极与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90°(即第一条状电极与第二条状电极相垂直),即保证第二条状电极长度尽可能小。
图1所示的像素电极对应于方式1)提供的像素电极,各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同一端(b端),二者相垂直,该处所述的垂直为第一条状电极与第二条状电极整体相互垂直,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条状电极为折线状,则第二条状电极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条状电极延伸的方向相垂直。
为了在像素单元中,平衡第二条状电极2仅在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固定一端(图1的b端)对液晶分子的影响,使亮度分布更加均匀;图3所示的像素电极对应于方式2)提供的像素电极,即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一端(a端),其余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另一端(b端)。
优选的,第二条状电极2交替的位于第一条状电极1的一端(a端)和另一端(b端)。
图4所示的像素电极对应于方式3)提供的像素电极,即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中间区域(o点)。当然第二条状电极2不限于仅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中间区域。
优选的,在第一条状电极1为中间区域具有弯折点的折线状电极时,相邻的第一条状电极1在弯折点通过第二条状电极2连接,这样可以平衡第一条状电极1中间区域与两端的电场差异,有利于显示图像亮度均匀性。
上述三种方式的不闭合结构中,方式1)各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同一端的设置方式相比较方式2)和方式3)制作工艺流程较简单,未设置第二条状电极的像素区域,对应的图像亮度相比较设置第二条状电极的像素区域的图像亮度较亮。
方式2)各第一条状电极的两端所在区域均设置有第二条状电极,各第一条状电极的两端对应的图像亮度均有一定提高。
方式3)各第一条状电极的两端均不设置第二条状电极,各第一条状电极的两端对应的图像亮度与中间区域的图像亮度相比拟,液晶分子的利用率较高。方式3)提供的设置方式优选地适用于折线状的像素电极,第二条状电极位于第一条状电极的弯折点处。
上述三种方式的闭合结构各有不同,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形成的结构不闭合的三种方式适用于直线状或折线状第一条状电极。
较佳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和第二条状电极形成的结构不闭合的三种方式适用于折线状第一条状电极。
较佳地,当第一条状电极为折线状电极时,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弯折点的弯折方向相同,弯折程度相同,且各弯折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第一条状电极中弯折点和两端点之间的电极部分镜像对称。
当第一条状电极为直线型的条状电极时,液晶分子在各第一条状电极对应区域呈单畴分布,当第一条状电极具有弯折点的条状电极时,液晶分子在各第一条状电极对应区域至少呈双畴分布。双畴或多畴分布的液晶分子可以扩大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
较佳地,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第一条状电极1中间区域(o点)具有弯折点,各第一条状电极1朝向同一设定方向弯折,使得第一条状电极1的两端点(a端点和b端点)和弯折点(o点)构成一个以弯折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且各第一条状电极1对应的等腰三角形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弯折程度相同。图1、图2、图3和图4提供的像素电极中第一条状电极1的形状类似于括弧状“<”或“>”。
较佳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宽度相等,保证液晶层内的局部电场强度一致,提高显示图像的品质。
较佳地,相邻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即相邻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的狭缝宽度相等,同理可以保证液晶层内的局部电场强度一致,提高显示图像的品质。
较佳地,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的宽度为1-2.5μm,保证各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电性连接,避免因第二条状电极线宽太窄导致各第一电极之间接触不良引起显示不良的问题。
较佳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宽度相等,相邻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
一般地,像素电极边缘端部(edge end)即第二条状电极的宽度约1-2.5um,像素电极中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封闭端的液晶分子的低效率区域为3um或以上,本实用新型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开口端的液晶分子的有效使用率得到提高,从而增加了像素电极宽度约3um或以上的开口率,提高了光线的透过率。
实施例二:像素电极包括两个电极单元。
每一电极单元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单元的设置方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是由两个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单元组成。
参见图5,像素电极包括两个电极单元,分别为第一电极单元10和第二电极单元20;第一电极单元10和第二电极单元20分别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极单元,即第一电极单元10相邻第一条状电极1之间形成一定狭缝,构成狭缝状电极;第二电极单元20相邻第一条状电极1之间形成一定狭缝,构成狭缝状电极;还包括位于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之间用于连接该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的第二条状电极2;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和之间的第二条状电极2形成的结构不闭合。
较佳地,第一电极单元10和第二电极单元20可以位于同一水平方向(即横向)上,也可以位于同一垂直方向上。
图5所示的像素电极,第一电极单元10和第二电极单元20位于同一垂直方向(即纵向)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较佳地,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单元10和第二电极单元20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1镜像对称,即第一电极单元10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1与第二电极单元20中各第一条状电极1,关于第一电极单元10和第二电极单元20的分界线镜像对称。
较佳地,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单元10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1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电极单元20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1沿与第一方向具有第一夹角α的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一夹角α为锐角。
第一电极单元10中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和之间的第二条状电极2形成的结构不闭合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中的三种方式的不闭合结构其中之一类似;第二电极单元20中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和之间的第二条状电极2形成的结构不闭合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中的三种方式的不闭合结构其中之一类似。
较佳地,参见图5,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第一电极单元10和第二电极单元20中的各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同一端。各第二条状电极2组成一个条状电极,该条状电极同时将各第一条状电极1相连,便于同时为各第一条状电极1施加电压。图5所示的像素电极类似于梳状结构,梳状像素电极的梳齿为折线状,且梳状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单元10和第二电极单元20镜像对称设置。
较佳地,参见图6,其中另一实施方式为:第一电极单元10中的各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同一端,第二电极单元20中的各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同一端,且第一电极单元10中的各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一端(a端),第二电极单元20中的各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第一条状电极1的另一端(b端)。图6所示的像素电极类似于两个开口朝向相反方向的梳状像素电极构成。
较佳地,参见图7,另一实施方式为:每一电极单元中,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各第一条状电极1的一端(a端),其余第二条状电极2位于另一端(b端)。图7所示的像素电极类似于多个开口朝向相反方向的梳状像素电极构成。相邻的两个梳状像素电极的开口方向不一致。
优选的,在相邻电极单元的分界区域,相邻的两个梳状像素电极的开口方向一致。
当然,图5至图7所示的像素电极结构仅是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像素电极结构,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单元中的第二条状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条状电极的非端点区域,例如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之间与第一条状电极的中间区域相连,只要保证各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相连且第一条状电极至少有一个端点处开口即可;例如在相邻两个电极单元的分界线区域,第一电极单元10中的第一条状电极1与第二电极单元20中的第一条状电极1部分交叠。
较佳地,实施例二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电性相连,例如第一电极单元中的第二条状电极和第二电极单元中的第二条状电极相连,或者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中的两个距离最近的第一条状电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像素电极,各第一条状电极所在区域对应一个亚像素区域,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例二提供的亚像素区域的光透过率,参见图8,实施例二提供的像素电极还包括:位于每一个电极单元中的靠近外侧边缘处沿与第二条状电极2的垂直的方向排列的第三条状电极4,第三条状电极4与第二条状电极2或边缘处的第一条状电极1电性相连。图8所示的像素结构是以图4所示的像素结构为例。
以下将通过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为包括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整列基板。
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具体包括:
位于基板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数据线21、多条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栅线22,以及由相邻的栅线22和数据线21围设而成的多个亚像素单元,所述亚像素单元包括像素电极4,其中,像素电极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至少包括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结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排列;
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成第二夹角β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像素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中的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成第二夹角β的方向排列,第二电极单元中的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成第二夹角β的方向排列,第一电极单元中的第一条状电极与第二电极单元中的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的夹角为2β。
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具有设定的第二夹角β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具有设定的第三夹角排列γ。
所述第二夹角β与所述第三夹角γ为锐角。
进一步地,每一像素单元区域包括一个与像素电极4相连的薄膜晶体管TFT5,像素电极4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相连。
参见图9,以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为例说明,具体包括多个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电极1,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之间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的第二条状电极2,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和第二条状电极2构成的结构不闭合。
第一条状电极1沿数据线21延伸的方向分布;
第二条状电极2沿栅线22延伸的方向分布。
较佳地,参见图9,薄膜晶体管TFT5的漏极与第二条状电极2相连,或者与第一条状电极1相连。较佳地,参见图9,数据线21与第一条状电极1的弯折点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弯折点,数据线21和第一条状电极1朝向同一设定方向弯折。
参见图10,以实施例二提供的像素电极结构为例说明,具体包括两个电极单元,每一电极单元包括多个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电极1,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之间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的第二条状电极2,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1和第二条状电极2构成的结构不闭合。
第一条状电极1的延伸方向整体沿栅线22的延伸方向分布,与栅线22具有设定夹角;第二条状电极2沿数据线21的延伸方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对盒而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为上述提供的阵列基板。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ADS显示模式的显示面板,或者为H-ADS或S-ADS显示模式下的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可以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像素的开口宽度至少提高3μm,开口率和光线透过率得到很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上述阵列基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仅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像素电极,凡是包含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电极的阵列基板或显示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每一个电极单元中包括多个条状电极,各条状电极组成的电极单元呈不闭合状。也就是说,各条状电极的某一端一直延伸到亚像素的边缘,与相邻的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电极的一端不相连,亚像素的边缘的液晶分子的利用率较高,提高了亚像素光线的透过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中包括多个条状电极,各条状电极组成的电极单元呈不闭合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极单元中包括多个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状电极,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之间用于连接该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的第二条状电极,相邻两个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形成的结构不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同一端;或者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一端,其余第二条状电极位于另一端;
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状电极位于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远离第一条状电极两个端点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的形状为直线状或具有弯折点的折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为具有弯折点的折线状;所述各第一条状电极的弯折点的弯折方向相同,弯折程度相同,各弯折点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条状电极中弯折点和两端点之间的电极部分镜像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项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
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的第二方向排列;
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中的各第一条状电极沿同一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电性相连。
8.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多条交叉排列的栅线和数据线,以及位于由栅线和数据线围设而成的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中包括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为权利要求1-7任一权项所述的像素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排列;
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
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第二夹角的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排列;
或者;所述第一条状电极沿与所述栅线延伸的方向具有设定的第二夹角排列,所述第二条状电极沿所述数据线延伸的方向具有设定的第三夹角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每一像素电极相连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相连。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阵列基板。
CN201320582180.XU 2013-09-18 2013-09-18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0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2180.XU CN203480175U (zh) 2013-09-18 2013-09-18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2180.XU CN203480175U (zh) 2013-09-18 2013-09-18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0175U true CN203480175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2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2180.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0175U (zh) 2013-09-18 2013-09-18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801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6550A (zh) * 2016-04-21 2016-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19161688A1 (zh) * 2018-02-26 2019-08-2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及阵列基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6550A (zh) * 2016-04-21 2016-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181581A1 (zh) * 2016-04-21 2017-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0401685B2 (en) 2016-04-21 2019-09-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161688A1 (zh) * 2018-02-26 2019-08-2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结构及阵列基板
US10775673B2 (en) 2018-02-26 2020-09-15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Pixel structure and array substrat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8002B (zh)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3488011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52960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488004A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629042A (zh) 一种tft-lcd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472636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2253533B (zh) 多域紫外光配向模式的液晶显示器
CN102967971B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4020615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87527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773423B (zh) 像素结构、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CN107589599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29040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007590A (zh) Tft阵列基板结构
CN103412447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50201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383510A (zh) 一种液晶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331315A (zh)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CN104808402A (zh) 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3178637U (zh) 一种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05791A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6597764A (zh) 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3480175U (zh) 像素电极、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3676353A (zh) 像素结构、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2654686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