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8391U -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8391U
CN203448391U CN201320506485.2U CN201320506485U CN203448391U CN 203448391 U CN203448391 U CN 203448391U CN 201320506485 U CN201320506485 U CN 201320506485U CN 203448391 U CN203448391 U CN 203448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contaminated soil
original position
oxidative degradation
repai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064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涌泉
许福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dred Promise Nanoseco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dred Promise Nanoseco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s filed Critical Hundred Promise Nanoseco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s
Priority to CN2013205064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48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8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83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包括土壤液化单元和氧化降解单元,土壤液化单元包括用于生成高压水的加压机构和至少一根与加压机构的输出端连通的支管,支管末端连接有至少一根输出末梢,输出末梢为侧壁设有小孔的细管,埋设于污染土壤中,支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其导通或阻断的控制阀,氧化降解单元包括自吸水泵和逐级设置的曝气池、沉淀池、臭氧池、双氧水池,自吸水泵的输入端靠近输出末梢埋设于污染土壤中,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曝气池,该实用新型使用时不需移动施工区域的土壤,通过高压水瞬间释放产生的震波将输出末梢周围的土壤液化为泥浆,高压水与土壤充分接触,可以在原位彻底修复土壤,并避免土壤中污染物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在很多土壤修复技术中需要移动土壤,但是如果土壤中的污染物含有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在翻动土壤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导致施工人员中毒,而且挥发出的污染物会对周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还有一类土壤修复技术,是以水作为载体将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带出,再对带有污染物的水进行氧化降解处理(专利CN201220491314.2中公开的“一种乳化装置”,可以在水中生成纳米级的气泡,提高水中溶氧量,增强氧化降解效果)。但是当土壤黏性较大、渗透率低的时候,直接将水输入土壤中,绝大部分水流会在优势通道(渗水性相对较好的土壤所形成的通道)集中通过,优势通道以外的土壤难以与水有效接触,无法彻底修复土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以达到在原位彻底修复土壤,并避免土壤中污染物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包括土壤液化单元和氧化降解单元;
所述土壤液化单元包括用于生成高压水的加压机构和至少一根与所述加压机构的输出端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末端连接有至少一根输出末梢,所述输出末梢为侧壁设有小孔的细管,埋设于污染土壤中,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其导通或阻断的控制阀;
所述氧化降解单元包括自吸水泵和逐级设置的曝气池、沉淀池、臭氧池、双氧水池,所述自吸水泵的输入端靠近所述输出末梢埋设于污染土壤中,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所述曝气池,所述加压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双氧水池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压力泵和至少一个储能罐,所述储能罐的罐口与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臭氧池一侧设有补水泵。
优选的,所述双氧水池连接有溢流管。
优选的,所述输出末梢和氧化降解单元设置于用于密封施工区域的隔离棚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使用时不需移动施工区域的土壤,通过高压水瞬间释放产生的震波将输出末梢周围的土壤液化为泥浆,高压水与液化为泥浆的土壤充分接触,可以在原位彻底修复土壤。由于是在原位修复,不需要大面积翻动土壤,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挥发,而且施工区域周围还设有隔离棚,将挥发气体收集,并统一净化、排放,可以避免土壤中的污染物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的土壤液化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压力泵  2、储能罐  3、支管  4、输出末梢  5、高速控制阀6、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根据图1至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包括土壤液化单元和氧化降解单元。
土壤液化单元包括用于生成高压水的加压机构和震波发生机构,加压机构包括两个压力泵(1)和两个储能罐(2),储能罐的罐口与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震波发生机构包括四根与加压机构的输出端连通的支管(3),支管末端连接有四根输出末梢(4),输出末梢为侧壁设有小孔的细管,埋设于污染土壤中,支管上设有高速控制阀(5),高速控制阀在电脑(6)的控制下用于切换支管的导通或阻断状态。
支管导通时高压水从输出末梢侧壁的小孔射出,高压水瞬间释放产生的震波将输出末梢周围的土壤液化为泥浆。
压力泵、储能罐、支管、输出末梢的数量,输出末梢的长度,高速控制阀通、断的频率,可以根据污染土壤的土质、污染物的深度等参数灵活选择。
氧化降解单元包括自吸水泵和逐级设置的曝气池、沉淀池、臭氧池、双氧水池,自吸水泵的输入端靠近输出末梢埋设于污染土壤中,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曝气池,加压机构的输入端与双氧水池管道连接。
土壤液化单元工作的同时,自吸水泵也开始工作,将带有污染物的水抽至曝气池中。污水在曝气池中与空气接触,部分污染物挥发到空气中,部分污染物被氧化降解。经过曝气池处理的污水流入下一级的沉淀池中静置,滤除污水中的泥沙。最后污水流入臭氧池和双氧水池中进一步氧化降解。为节省水资源,加压泵从双氧水池中抽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水循环过程中会有部分水因为渗入土壤深处而损失,在臭氧池一侧设有补水泵,向臭氧池中补水。双氧水池连接有溢流管,在双氧水池中液位过高时用以排水,维持池内液位稳定。
臭氧池中设置有乳化装置,可以在水中生成大量纳米级的气泡,提高水中溶氧量,增强氧化降解效果。
乳化装置产生的纳米气泡水由压力泵抽取注入储能罐,此时储能罐内的空气被压缩,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通过压力开关感应并控制压力泵停止运行,当压力小于下限值时压力泵启动运行。与储能罐相连的主管道内压力与储能罐内相等,加压使储能罐储能,主管道和支管中充满了高压纳米气泡水。在电脑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产生高速控制阀交替瞬间导通的信号(高速控制阀导通时间在1秒左右)产生震波,高压纳米气泡水瞬间传送到输出末梢,并向污染土壤释放,起到震动液化土壤的作用。
输出末梢和氧化降解单元设置于用于密封施工区域的隔离棚中,施工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有害气体在隔离棚中集中,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统一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使用时不需移动施工区域的土壤,通过高压水瞬间释放产生的震波将输出末梢周围的土壤液化为泥浆,高压纳米气泡水与液化为泥浆的土壤充分接触,冲洗并氧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成分,可以在原位彻底修复土壤。由于是在原位修复,不需要大面积翻动土壤,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挥发,而且施工区域周围还设有隔离棚,将挥发气体收集,并统一净化、排放,可以避免土壤中的污染物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对所公开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壤液化单元和氧化降解单元;
所述土壤液化单元包括用于生成高压水的加压机构和至少一根与所述加压机构的输出端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末端连接有至少一根输出末梢,所述输出末梢为侧壁设有小孔的细管,埋设于污染土壤中,所述支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其导通或阻断的控制阀;
所述氧化降解单元包括自吸水泵和逐级设置的曝气池、沉淀池、臭氧池、双氧水池,所述自吸水泵的输入端靠近所述输出末梢埋设于污染土壤中,输出端管道连接至所述曝气池,所述加压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双氧水池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压力泵和至少一个储能罐,所述储能罐的罐口与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池一侧设有补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氧水池连接有溢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末梢和氧化降解单元设置于用于密封施工区域的隔离棚中。
CN201320506485.2U 2013-08-19 2013-08-19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48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06485.2U CN203448391U (zh) 2013-08-19 2013-08-19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06485.2U CN203448391U (zh) 2013-08-19 2013-08-19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8391U true CN203448391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28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0648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48391U (zh) 2013-08-19 2013-08-19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483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3274A (zh) * 2013-08-19 2013-12-11 百诺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CN108675520A (zh) * 2018-05-18 2018-10-19 南通劲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杀菌沉淀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3274A (zh) * 2013-08-19 2013-12-11 百诺纳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CN108675520A (zh) * 2018-05-18 2018-10-19 南通劲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杀菌沉淀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0278B (zh) 协同去除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原位修复系统和方法
CN105776361B (zh) 一种受dnapl污染的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JP6010636B2 (ja) マイクロ/ナノバブルによる地下水を原位置で修復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2642854B (zh) 电动-曝气-注液联合修复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的方法
CN202539176U (zh) 土壤与地下水挥发性有机物原位多相抽提处置装置
CN104759463A (zh)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CN105149335A (zh) 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施工工法
KR20180112508A (ko) 공압지중파쇄와 강제흡입추출을 통한 원위치 유류오염토양 정화장치
KR101671753B1 (ko) 지중 오염물질의 토양세정, 화학적 산화 및 추출에 의한 지중정화시스템
CN110814008B (zh) 一种有机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设备
CN104384179B (zh) 一种原位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CN105776371A (zh) 一种负载型纳米铁地下水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74600B (zh) 周期性加药油气液三相抽提装置及其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0482737A (zh) 针对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循环井修复系统
CN102825063A (zh)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淋洗液的再生方法及循环修复装置
CN112028222A (zh) 一种地下水修复系统及其方法
CN203448391U (zh)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CN103433274A (zh) 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系统
CN102989759B (zh) 一种原位压裂曝气辅助电化学阵列井修复装置及方法
CN210450267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稳定化处理装置
CN215365230U (zh) 一种用于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异位修复装置
CN204974700U (zh)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设备
CN204052355U (zh) 一种土壤改良淋洗装置
CN110451628A (zh) 一种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
CN106830579B (zh) 用于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15

Address after: 100020 Beijing Guanghua Road, No. 4, building 14, floor 3, No. 1709,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215125 Xinghu Street No. 218 BioBAY building A4 room 318

Patentee before: Hundred promise nanoseco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