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6359U -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6359U
CN203446359U CN201320541751.5U CN201320541751U CN203446359U CN 203446359 U CN203446359 U CN 203446359U CN 201320541751 U CN201320541751 U CN 201320541751U CN 203446359 U CN203446359 U CN 203446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um
honeycomb
tent
plug
g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417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云岐
陶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RONGXING CHEMICAL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RONGXING CHEMICAL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RONGXING CHEMICAL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RONGXING CHEMICAL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417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46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6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63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属于养蜂器具。包括产卵室架,隔设有产卵室安置腔;由隔王板、巢脾和取卵塞条托护板构成的产卵室;取卵机构,特点:取卵机构的数量与巢脾上的巢脾巢孔的横列的数量相等,各取卵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取卵塞条,在第一、第二取卵塞条的长度方向各构成一组第一、第二取卵塞,当第一、第二取卵塞条贴靠在一起时,第一、第二取卵塞条上的第一、第二取卵塞分别探入到第二、第一取卵塞条上的两相邻的第二、第一取卵塞之间,一组第一、第二取卵塞之和与巢脾的巢脾巢孔在一个横列上的数量相等,取卵塞条托护板与第一、第二取卵塞条背对巢脾的一侧接触。提高移虫效率;不会出现取卵遗漏的情形;不会在移卵过程中对卵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蜂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背景技术
如养蜂业界所知,生产蜂王浆的必要途径是:将由蜂王产于巢脾上的受精卵孵化而成的幼虫转移至王浆台基(也称王浆台基条)上的孔(王浆台基条移虫孔,以下同)内,然后工蜂便勤奋而不断地对具有幼虫的王浆台基上的孔内泌浆,几天后,蜂农再从台基内采集蜂王浆。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生产蜂王浆的过程中存在移虫环节,也就是存在将巢脾上的幼虫转移至王浆台基的环节。进而如业界所知,移虫的速度快慢或称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养蜂的效率,最终关系到蜂王浆的产量高低。
已有技术中,由蜂农手执移虫针将蜂巢中的幼虫逐个挑出并转移至王浆台基上的孔内,因此手工移虫不言而喻的欠缺之一,效率低下;之二,蜂农劳动强度大;之三,对移虫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之四,存在损及幼虫之虞;之五,由于手工移虫速度慢而使养蜂的数量受到制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摆脱手工移虫的技术信息,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350834C推荐有“快速离心式移虫方法”,其是先由喷雾器对可供移虫的巢脾(专利称幼虫脾)润湿,而后将王浆台基与巢脾并排放置,即,将王浆台基上的孔与巢脾上的孔(产有卵的孔)对齐并固定,最后引入摇蜜机,在惯性或称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巢脾上的幼虫转移到王浆台基上的孔内。该专利方案虽然著称解决了在先专利公开号CN2440322A和CN1099926A的欠缺,并且可以摆脱手工移虫。但是由于该专利忽视了巢脾与王浆台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付诸于实际应用。因为蜜蜂的习性决定了其筑巢形式是以鳞次栉比的状态出现的,所筑的巢是连成片的,于是巢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一个个独立体,而是彼此连接着的,然而王浆台基上的孔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因而如果按照该专利方法移虫,那么巢脾上的幼虫的相当一部分被浪费,影响蜂王浆的产量。又,如果将巢脾上的引诱工蜂筑巢的巢孔之间的距离及其孔径大小设计成与王浆台基上的孔相适应的程度,那么一方面由于违背了蜜蜂习性而影响工蜂对巢孔的筑巢,即蜜蜂不认可这种结构的巢脾,另一方面由于巢脾上的巢孔数量减少而影响蜂王产卵的量,最终同样导致蜂王浆产量下降。反之,如果王浆台基上的孔设计成与巢脾上的巢孔相一致,那么由于蜂王的体形比工蜂的体形大,因而是不可的,也是行不通的。
CN201393466Y提供有“快速移虫工具”,依据该专利的说明书第4页第2行至12行的描述可知,该专利是由王台基条底形成的空穴作为工蜂筑巢的基础,然而由于空穴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因而既有悖蜜蜂筑巢习性,又使整枚巢脾的利用率降低50%,于是蜂王的产卵量也显著下降,因而同样影响蜂王浆的产出量。又CN201986521U介绍的“一种免移虫采浆装置”以及CN202551890U揭示的“免移虫产浆育王装置”同样存在前述CN201393466Y的欠缺。
综上所述,上述专利除CN100350834C外虽然均给出了采用取卵塞取卵的启示,但是由于构成于取卵塞条上的相邻取卵塞之间的中心距与王浆台基上的相邻孔的中心距相一致,而王浆台基上的孔大于巢脾上的巢孔(因为如前述蜂王的体形比工蜂大),又由于巢脾上的巢孔即巢脾巢孔是由蜂王产卵的孔而趋于无间距,因此如果将相邻取卵塞之间的间距满足与巢脾上的巢孔相一致,那么便无法满足与王浆台基上的孔相一致,反之亦然,可见,已有技术中将取卵塞条上的取卵塞之间的间距设计成一隔一结构,即相邻取卵塞之间的距离恰好为一个取卵塞的直径,以满足与王浆台基上的孔相对应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设计方式,之所以称不得已而为之,是因为整枚巢脾上的巢孔表现为一排隔一排地由取卵塞塞住,也就是前述的巢脾的利用率仅为50%。这种设计方式产生的不利因素还在于;蜂王虽然能够认可刚启用的巢脾上的蜂巢并对其产卵,但是当第二次即下一次产卵时便不认可,因为蜂王在产卵时是从中央成螺旋形向四周逐步延伸,从而形成一片完整的产卵区域,对于那些被周围已有卵或幼虫的巢房割裂的零星空巢房,蜂王是不会在其中产卵的,尤其是在周围存在封盖子脾(卵孵化成幼虫后6-7天,工蜂会在该巢房上用蜂蜡加盖)的情况下,蜂王更是不会在该整张巢脾上产卵,直至封盖子脾开始羽化出成蜂,蜂王才又开始在该巢脾继续产卵。
总之,如何使取卵塞条上的取卵塞既能满足对整张巢脾上的所有巢孔取卵又能满足将所取的卵全部转移到王浆台基上的孔内的要求成了业界长期以来期望解决而迄今为止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的探索与尝试,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免除手工移虫而藉以减轻蜂农的移虫作业强度并且显著提高移虫效率、有利于避免损及蜂卵而藉以保障理想的免移虫效果、有便于确保取卵塞条上的取卵塞与巢脾上的所有巢脾巢孔相配合并且还能与王浆台基上的王浆台基孔相配合而藉以避免在巢脾上出现未被取卵塞塞及的一隔一的漏空情形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包括产卵室架,在该产卵室架的高度方向通过产卵室分隔板隔设有一个或以上的产卵室安置腔;与产卵室安置腔的数量相等的并且由隔王板、巢脾和取卵塞条托护板构成的产卵室,该产卵室在对应于产卵室安置腔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产卵塞架上,其中:隔王板支承在产卵室分隔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且在该隔王板朝向产卵室分隔板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一侧构成有用于供工蜂出入隔王板的王室腔的镂空栅,巢脾与隔王板朝向产卵室分隔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相配合,在该巢脾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王室腔的区域以一个紧挨着一个的方式开设有形状以及大小相一致的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连结的自巢脾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巢脾巢孔,取卵塞条托护板支承在所述产卵室分隔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与巢脾背对所述王室腔的一侧相对应;一用于将由蜂王产于所述巢脾巢孔内的蜂卵移除的取卵机构,该取卵机构位于所述巢脾与取卵塞条托护板之间并且与巢脾巢孔相配合,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卵机构的数量与所述巢脾上的巢脾巢孔的横列的数量相等,各取卵机构包括彼此配合的第一取卵塞条和第二取卵塞条,在第一取卵塞条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巢脾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凸起于第一取卵塞条的表面的第一取卵塞,该一组第一取卵塞与所述的巢脾巢孔相配合,而在第二取卵塞条的长度方向并且同样朝向巢脾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凸起于第二取卵塞条的表面的并且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取卵塞相一致的第二取卵塞,该一组第二取卵塞同样与所述的巢脾巢孔相配合,其中:当第一、第二取卵塞条彼此贴靠在一起时,第一取卵塞条上的所述第一取卵塞探入到第二取卵塞条上的两相邻的第二取卵塞之间,而第二取卵塞条上的第二取卵塞探入到第一取卵塞条上的两相邻的第一取卵塞之间,一组第一取卵塞与一组第二取卵塞之和是与所述巢脾的巢脾巢孔在一个横列上的数量相等的,所述的取卵塞条托护板与所述的第一取卵塞条以及第二取卵塞条背对所述巢脾的一侧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产卵室分隔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侧面枢轴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于将所述的隔王板限定于产卵室分隔板上的隔王板限定扣,在产卵室分隔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侧面枢轴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于将所述取卵塞托护板限定于产卵室分隔板上的托护板限定扣,而在产卵室分隔板朝向所述产卵室安置腔的表面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巢脾的位置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用于对巢脾朝向所述王室腔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位限定而藉以避免在将所述第一取卵塞条上的第一取卵塞以及所述第二取卵塞条上的第二取卵塞插入所述巢脾巢孔时导致巢脾向王室腔的方向移动的巢脾边缘限定挡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产卵室架有彼此面对面的并且纵向并行的一对,所述的产卵室分隔板以榫卯配合方式连接在一对产卵室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产卵室架上并且在对应于产卵室分隔板的位置延伸有榫,而在产卵室分隔板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构成有卯,所述的榫榫入于所述的卯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镂空栅之间构成有工蜂出入空间,该工蜂出入空间的间距小于蜂王的躯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巢脾巢孔为六边孔或圆孔形,所述第一取卵塞条上的第一取卵塞以及所述第二取卵塞条上的第二取卵塞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六边形或圆形;在所述隔王板朝向所述产卵室分隔板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蜂王引入所述王室腔内的蜂王引入孔,并且在该蜂王引入孔上配设有用于阻止蜂王自王室腔向外界逃逸的孔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巢脾巢孔为六边形孔时,所述的第一取卵塞以及第二取卵塞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六边形;当所述的巢脾巢孔为圆形孔时,所述的第一取卵塞以及第二取卵塞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取卵塞条上并且位于第一取卵塞条的右端具有一第一定位塞,该第一定位塞延伸构成于第一取卵塞条朝向所述巢脾的一侧并且插入构成于所述巢脾上的第一定位塞孔内;在所述的第二取卵塞条上并且位于第二取卵塞条的左端具有一第二定位塞,该第二定位塞延伸构成于第二取卵塞条朝向巢脾的一侧并且插入构成于巢脾上的第二定位塞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取卵塞的中心距是两相邻的所述巢脾巢孔的中心距的两倍,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取卵塞的中心距同样是两相邻的巢脾巢孔的中心距的两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取卵塞条朝向所述第二取卵塞条的一侧的第一取卵塞条表面与所述第一取卵塞的水平方向的第一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取卵塞条朝向第一取卵塞条的一侧的第二取卵塞条表面与所述第二取卵塞的水平方向的第二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可通过与巢脾上的巢脾巢孔相配合的取卵机构将蜂王产于巢脾巢孔内的卵移除并转移至王浆台基,因而可免除手工逐孔移虫而藉以减轻蜂农的移虫作业强度并且提高移虫效率;之二,由于取卵机构由具有第一取卵塞的第一取卵塞条与具有第二取卵塞的第二取卵塞条彼此组合,并且当第一、第二取卵塞条彼此贴靠在一起时,第一取卵塞条上的第一取卵塞恰好对应到第二取卵塞条上的相邻第二取卵塞之间,同时第二取卵塞条的第二取卵塞恰好对应到第一取卵塞条上的相邻第一取卵塞之间,从而可对位于巢脾的同一横列上的所有巢脾巢孔取卵,不会出现已有技术中的一隔一的取巢的现象,当要将所取的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取卵塞上的蜂卵转移至王浆台基时,只要将第一、第二取卵塞条彼此斥开,由于第一取卵塞以及第二取卵塞分别与王浆台基上的孔相配合,因而不会出现取卵遗漏的情形;之三,由于蜂卵沾附于第一、第二取卵塞朝向王室腔的一侧表面,因而不会在移卵过程中对卵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取卵机构与巢脾上的巢脾巢孔相配合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第一、第二取塞条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取卵机构与育王采浆装置相配合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王浆台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出现上、中、下、左、中、右、前和后之类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概念均是以当前图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依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产卵室架1,产卵室架1有彼此纵向并行的一对,在该一对产卵室架1的高度方向通过产卵室分隔板111隔设有产卵室安置腔1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产卵室安置腔11的数量有两个,因此产卵室分隔板111的数量共有上、中、下三枚,当然采卵室安置腔11的数量并不受到本实施例例举证的两个,例如可以少至一个,也可以为三个或以上,因而不能以产卵室安置腔11的数量增减而限制本实用新型。依据专业常识,当产卵室安置腔11的数量为一个时那么产卵室分隔板111的数量为两枚,而当增加至三个时,那么产卵室分隔板111的数量为四枚,但是经本申请的实践证明,产卵室安置腔11的数量为两个是较为优选或称合理的。
由图1所示,位于最上部的一枚产卵室分隔板111的两端探出前述的产卵室架1,该探出的部位作为挂脚而便于挂置于作为养蜂专用器具的产卵专用箱内。在一对产卵室架1上并且在彼此面对面的一侧以及在对应于产卵室分隔板111的位置各延伸有一榫12,而在各产卵室分隔板111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榫12的位置构成有与榫12相适配的卯114,榫12榫入于卯114内,从而使产卵室分隔板111与产卵室架1构成可拆卸的装配关系。由图所示,一对产卵室架1的高度方向并且位于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由封板13封闭,该封板13作为对下面将要提及的王室腔211的左、右端端口(图1所示位置状态)封闭的壁。
如前述,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例举有两个产卵室安置腔11,因此由隔王板21、巢脾22和取卵塞条托护板23构成的产卵室2的数量有两个(图2示意),又由于两个产卵室2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申请人仅对图1中示意的并且位于两个产卵室安置腔11中的上部一个产卵室安置腔11内的产卵室2作详细描述。
前述的隔王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支承在图示的三枚产卵室分隔板111中的位于中间的一枚产卵室分隔板111上,并且位于该中间的一枚产卵室分隔板111的一侧即目前由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侧,也即位于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而隔王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与三枚产卵室分隔板111中的处于上部的一枚产卵室分隔板111接触。也就是说隔王板21 容纳于产卵室安置腔11内并且位于产卵室安置腔11的前侧(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又,隔王板21朝向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前述一侧即图1所示的前侧构成有用于供工蜂(习惯称工作蜂)出入隔王板21的王室腔211的镂空栅212。巢脾22与隔王板21朝向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后侧,也即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右侧)相配合。可见,由巢脾22对王室腔211的后侧封闭。在巢脾22上并且在对应于王室腔211的区域以一个紧挨着一个的方式即以比邻或称邻接的方式开设有形状以及大小相一致的巢脾巢孔221,各巢脾巢孔221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连结并且自巢脾2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巢脾巢孔221自巢脾22的前侧贯通至后侧,而以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巢脾巢孔221自巢脾22的左侧贯通至右侧。这里所述的各巢脾巢孔221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概念是指:每一个巢脾巢孔221具有独立的供蜂王产卵的腔,而相邻巢脾巢孔221的巢孔壁表现为共同壁即公共壁,巢脾巢孔221的这种结构形式与蜜蜂(工蜂)筑巢以及与蜂王产卵的习性相适应。取卵塞条托护板23支承在产卵室分隔板111的前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支承在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图1状态为例),并且与巢脾22背对王室腔211的一侧相对应。
优选地,在前述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侧面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侧面通过隔王板限定扣枢轴11111枢转设置有一对隔王板限定扣1111,该一对隔王板限定扣1111分别位于产卵室分隔板111的两端,以目前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当隔王板限定扣1111向左即向逆时针方向拨转(拨动)90°时,便可对前述的隔王板21的前侧的上下边沿限定,反之亦然。又,在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侧面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后侧面通过托护板限定扣枢轴11121枢转设置有一对托护板限定扣1112,该一对托护板限定扣1112分别位于产卵室分隔板111的两端,以目前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当托护板限定扣1112拨转90°而形成与产卵室分隔板111相垂直的程度时,便可对前述的取卵塞条托护板23背对巢脾22的一侧的上下边沿限定。还,在产卵室分隔板111朝向产卵室安置腔11的表面也就是说在两相邻的产卵室分隔板111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巢脾22的位置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数量并不受到图示数量限制(本实施例为三个)的并且凸起产卵室分隔板111的表面的巢脾边缘限定挡凸113,藉由该一组巢脾边缘限定挡凸113起到对巢脾22的边缘部位限定的作用。因为当下面即将描述的取卵机构3与巢脾22上的巢脾巢孔221以插嵌方式插配时不免存在使巢脾22朝向前述王室腔211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然而在巢脾边缘限位挡凸113的阻挡下可防止巢脾22向王室腔211移动,使巢脾22保持于所需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巢脾22是从后侧装入于产卵室分隔板111上的,但也可以从前侧装入,因为在工蜂对巢脾22筑巢的过程中,前述的隔王板21通常并否设置于产卵室分隔板111上,而是在筑巢完成后才将隔王板21安装于产卵室分隔板111上,即设置于产卵室安置腔11。又,由于前述的隔王板21的横截面形状呈“[”形,即呈中括号的形状,因此将隔王板21称作隔王盖或隔王罩也并不为过,前述的巢脾22对应于“[”形的开口部位。
由图1和图2所示,构成于隔王板21朝向巢脾22的一侧的前述王室腔211的两端分别由一对产卵室架1上的封板13遮蔽(在前面已提及)。
优选地,前述镂空栅212之间构成有工蜂出入空间2121,也就是说工蜂通过工蜂出入空间2121而自由地出入王室腔211,并且依据养蜂业界所知的常识,由于工蜂的体形显著小于蜂王的体形,因此只要将该工蜂出入空间2121的大小(宽度)得以满足不阻碍工蜂出入王室腔211的程度即可,然而该程度恰好能够阻止蜂王从王室腔211向外界逃逸。更具体地讲,工蜂出入空间2121的间距小于蜂王的躯体。
优选地,在前述的隔王板21上并且朝向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前侧)也即具有镂空栅212的一侧开设有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以上)用于将蜂王引入王室腔211内的蜂王引入孔213(可称为引王孔),并且在该蜂王引入孔213上配设有一用于阻止蜂王自王室腔211向外界逃逸的孔盖2131。
前述的巢脾巢孔221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形孔,然而并不排斥六边形孔乃至其它类似形状的孔,也就是说不能以巢脾巢孔221的形状变化而认为有脱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这里,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从图1示意的视觉效果反映的巢脾巢孔221似乎为六边形孔,然而该六边形的部分其实是巢脾巢孔221朝向王室腔211的一侧的栈边部分,也就是凸起于巢脾22朝向王室腔211的一侧的表面的部分,该六边形的栈边作为工蜂筑巢的基础即巢基224,而与巢脾22的厚度相一致的巢脾巢孔221在本实施例中则为与下面将要描述的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是相一致的,即为圆形孔。
进而依据养蜂业界所知,在工蜂对巢脾22上的并且在对应于巢脾巢孔221筑巢的过程中,前述的隔王板21通常处于撤离状态,以方便工蜂筑巢,而当在巢脾22上并且在对应于巢脾巢孔221的位置趋于全部具有蜂巢4(图2示)后即完成筑巢后再将隔王板21设置到产卵室分隔板111上,由前述的隔王板限定扣1111限定,并且使整枚巢脾22与王室腔211对应,也就是说使蜂巢4位于王室腔211内,而后将蜂王自前述的蜂王引入孔213引入并且将孔盖2131盖置在蜂王引入孔213上,囚禁于王室腔211内的蜂王便对蜂巢4产卵。
请继续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用于将由蜂王产于巢脾巢孔221内的蜂王卵移除的取卵机构3,该取卵机构3位于巢脾22与取卵塞条托护板23之间并且与巢脾巢孔221相配合。在工蜂对准巢脾巢孔221筑巢之前预先将取卵机构3配设到巢脾22上,以便蜂王产卵时使卵沾附于取卵机构3上。
请参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和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取卵机构3的数量与巢脾22上的巢脾巢孔221的横列的数量或称横列的列数相等,例如当巢脾22上横向排列的巢脾巢孔221的数量为十六列(十六排)时,那么本实用新型的取卵机构3有结构相同的十六个,也就是说取卵机构3的数量与巢脾巢孔221的横列数之间保持亦步亦趋的对应关系。各取卵机构3包括彼此配合的一第一取卵塞条31和一第二取卵塞条32,在第一取卵塞条31的长度方向的并且朝向巢脾2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凸起于第一取卵塞条31的表面的第一取卵塞311,该一组第一取卵塞311与巢脾巢孔221相配合,而在第二取卵塞条32的长度方向并且同样朝向巢脾2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凸起于第二取卵塞条32的表面的第二取卵塞321,该一组第二取卵塞321同样与巢脾巢孔221相配合。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的形状以及大小是相同的,即相一致的。
由图1和图3的示意可知,当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彼此合拢即彼此贴靠在一起时,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一组第一取卵塞311恰好探入到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各相邻的第二取卵塞321之间的第二取卵塞空间3211内,而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一组第二取卵塞321恰好探入到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各相邻的第一取卵塞311之间的第一取卵塞空间3111内,因为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第一取卵塞311与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第二取卵塞321呈一隔一的对应关系,同样因为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第二取卵塞321与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第一取卵塞311呈一隔一的对应关系,于是当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彼此合拢时便出现申请人在前面表述的情形。
依据上面的描述可知,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一组第一取卵塞311的数量为巢脾22上的巢脾巢孔221在一个横列上的数量的二分之一,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一组第二取卵塞321的数量同样为巢脾巢孔221在同一个横列上的数量的二分之一,于是,在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彼此合并后,那么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上的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的数量之和(即一组第一取卵塞311的数量加上一组第二取卵塞321的数量)恰好等于巢脾巢孔221在同一个横列上的孔数。由此而印证了本申请人在上面的发明内容栏中提及的两相邻的第一取卵塞311的中心距是两相邻的巢脾巢孔221的中心距的两倍,同样的道理,两相邻的第二取卵塞321的中心距是两相邻的巢脾巢孔221的中心距的两倍。进而可见,两相邻的第一取卵塞311的中心距是与两相邻的第二取卵塞321的中心距相同的。前述的取卵塞条托护板23与第一取卵塞条31以及第二取卵塞条32背对巢脾22的一侧贴触,起到对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的限定作用。
如前述,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对前述的巢脾巢孔221选择为圆形孔,因此第一取卵塞311以及第二取卵塞32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同样的道理,当巢脾巢孔221的形状呈六边形或其它类似的形状时,那么第一取卵塞311以及第二取卵塞321的横截面形状也呈六边形或其它类似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六边形的巢脾巢孔221恰好与前述的凸起巢脾22朝向王室腔211的一侧的表面的六边形的栈边相一致。
为了理想地保障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与巢脾22的结合效果,因此在第一取卵塞条31的右端构成有一圆锥台体形状的第一定位塞312 ,而在第二取卵塞条32的左端构成有一同样呈圆锥台体形状的第二定位塞322。由图1和图3所示,第一定位塞312延伸构成于第一取卵塞条31朝向巢脾22的一侧,并且插入对应于巢脾巢孔221的横列上的最右端的第一定位塞孔222内;第二定位塞322延伸构成于第二取卵塞32朝向巢脾22的一侧,并且插入对应于巢脾巢孔221的同一横列上的最左端的第二定位塞孔223内。由此可知,在每一个横列上的巢脾巢孔221的最左端和最右端的一个巢脾巢孔221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一第二、第一定位塞孔223、222。
优选地,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第一取卵塞311以及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第二取卵塞321插入巢脾巢孔221内的程度(即深度)是与巢脾巢孔221的深度相一致的,不包括前述的由栈边形成的六边形的部分,也就是说六边形的栈边部分不被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塞及。
请参见图4,图4是图1和图3揭示的是第一取卵塞条31和第二取卵塞条32的局部示意图,由该图可以看出:第一取卵塞条31朝向第二取卵塞条32的一侧(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朝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取卵塞条表面313与第一取卵塞311的水平方向的第一中心线3112处于同一平面上,即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而第二取卵塞条32朝向第一取卵塞条31的一侧(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朝向下的一侧)的第二取卵塞条表面323与第二取卵塞321的水平方向的第二中心线3212处于同一平面上,即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种结构形式当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彼此合并时,能使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的第一中心线3112以及第二中心线3212均与前述巢脾巢孔221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完全一致,以充分体现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与巢脾巢孔221的配合效果,也就是说不会在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插入巢脾巢孔221时出现干涉现象。
在将与巢脾22上的巢脾巢孔221的横列的数量相等的前述取卵机构3与巢脾22配合后,更具体地讲将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合并并且使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塞入巢脾巢孔221后由巢脾22携取卵机构3设置于产卵室分隔板111上,也可以先将巢脾22设置于产卵室分隔板111上,再将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插入巢脾巢孔221,而后用取卵塞条托护板23托护。当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插入于巢脾巢孔221后便使巢脾巢孔221由先前的自巢脾22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通孔变成盲孔,盲孔的孔腔对准王室腔211,于是由工蜂对应于巢脾巢孔221的位置筑巢而形成结合于巢脾22朝向王室腔211一侧的蜂巢4( 图2示),而后依据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由蜂王对蜂巢4产卵,卵便沾附于第一取卵塞311以及第二取卵塞321朝向王室腔211的一端的端面,而当要将卵移除时,那么只要撤去取卵塞条托护板23,拔除第一、第二采卵塞条31、32,并且将第一、第二采卵塞条31、32转移至王浆台基52(图5和图6示),同时将重新启用的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插至巢脾22,蜂王再次产卵,如此反复。蜂王反复产卵,蜂农反复免移虫,具有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5和图6,在图5中示出了育王采浆装置5,该育王采浆装置5由王浆台基支架51和以挂着方式挂着在王浆台基支架51上的一组王浆台基52构成,在图5中示出了五个但并不限于五个王浆台基52。上面提及的取有卵的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转移至王浆台基52。
请重点见图6,在王浆台基52的两端各构成有一台基挂脚521,台基挂脚521与图5所示的王浆台基支架51挂着配合,在王浆台基52(也可称王浆台基条,以下同)的中部区域构成有泌浆孔522,泌浆孔522有两排,每一排泌浆孔522的数量为前述同一横列上的巢脾巢孔221的数量的二分之一,而两排泌浆孔522之和恰好与同一横列上的巢脾巢孔221的数量相等。在各泌浆孔522的顶部窄缩有一直径与前述的第一取卵塞311以及第二取卵塞321的直径相适应的取卵塞配合孔5221,在王浆台基52上并且在对应于各排泌浆孔522的最左端或最右端的一个泌浆孔522的部位构成有一定位塞配合孔523。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的横截面形状呈六边形时(前提是巢脾巢孔221为六边形孔),那么取卵塞配合孔5221也呈六边形孔。
自前述巢脾22上撤离的并且在第一取卵塞311上具有蜂卵的第一取卵塞条31以及在第二取卵塞321上具有蜂卵的第二取卵塞条32在彼此斥开的状态下对准前述的取卵塞配合孔5221插入,由于泌浆孔522有两排,因此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一组第一取卵塞311插入两排泌浆孔522中的其中一排泌浆孔的取卵塞配合孔5221内,而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一组第二取卵塞321插入两排泌浆孔522中的另一排泌浆孔的取卵塞配合孔5221内,同时,前述的第一、第二定位塞312、322与相应的定位塞配合孔523插配。
随着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插入于取卵塞配合孔5221,进而由于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朝向泌浆孔522的一端端面上附有蜂卵(蜂王卵),因而当蜂卵变成(孵化成)幼虫时,工蜂即前述的工作蜂便勤奋地对泌浆孔522泌浆(业界习惯称吐喂蜂王浆),也就是对幼虫喂浆,于是在屈指可数的时日内泌浆孔522便充满蜂王浆,蜂农便可将王浆台基52转入摇蜜机或其它类似的装置摇蜜,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泌浆孔522内的蜂王浆甩入集浆容器。工蜂对幼虫喂浆,而蜂农对王浆台基52采浆正是人类利用蜜蜂的习性获得蜂王浆的过程。
通过申请人的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卵机构3的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的组合方式在巢脾22与王浆台基52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具体而言,在对巢脾22取卵的过程中,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彼此合并在一起,由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上的第一、第二取卵塞311、321全面地即一孔不漏地对同一横列上的所有巢脾巢孔221取卵,而当完成取卵转移至王浆台基52时将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相互斥开,从而彻底解决了已有技术中只能对巢脾巢孔221一孔隔一孔取卵的弊端,全面地兑现了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因而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包括产卵室架(1),在该产卵室架(1)的高度方向通过产卵室分隔板(111)隔设有一个或以上的产卵室安置腔(11);与产卵室安置腔(11)的数量相等的并且由隔王板(21)、巢脾(22)和取卵塞条托护板(23)构成的产卵室(2),该产卵室(2)在对应于产卵室安置腔(1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产卵塞架(1)上,其中:隔王板(21)支承在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且在该隔王板(21)朝向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一侧构成有用于供工蜂出入隔王板(21)的王室腔(211)的镂空栅(212),巢脾(22)与隔王板(21)朝向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相配合,在该巢脾(2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王室腔(211)的区域以一个紧挨着一个的方式开设有形状以及大小相一致的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连结的自巢脾(2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巢脾巢孔(221),取卵塞条托护板(23)支承在所述产卵室分隔板(111)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与巢脾(22)背对所述王室腔(211)的一侧相对应;一用于将由蜂王产于所述巢脾巢孔(221)内的蜂卵移除的取卵机构(3),该取卵机构(3)位于所述巢脾(22)与取卵塞条托护板(23)之间并且与巢脾巢孔(221)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卵机构(3)的数量与所述巢脾(22)上的巢脾巢孔(221)的横列的数量相等,各取卵机构(3)包括彼此配合的第一取卵塞条(31)和第二取卵塞条(32),在第一取卵塞条(3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巢脾(2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凸起于第一取卵塞条(31)的表面的第一取卵塞(311),该一组第一取卵塞(311)与所述的巢脾巢孔(221)相配合,而在第二取卵塞条(32)的长度方向并且同样朝向巢脾(2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凸起于第二取卵塞条(32)的表面的并且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取卵塞(311)相一致的第二取卵塞(321),该一组第二取卵塞(321)同样与所述的巢脾巢孔(221)相配合,其中:当第一、第二取卵塞条(31、32)彼此贴靠在一起时,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所述第一取卵塞(311)探入到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两相邻的第二取卵塞(321)之间,而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第二取卵塞(321)探入到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两相邻的第一取卵塞(311)之间,一组第一取卵塞(311) 与一组第二取卵塞(321)之和是与所述巢脾(22)的巢脾巢孔(221)在一个横列上的数量相等的,所述的取卵塞条托护板(23)与所述的第一取卵塞条(31)以及第二取卵塞条(32)背对所述巢脾(22)的一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侧面枢轴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于将所述的隔王板(21)限定于产卵室分隔板(111)上的隔王板限定扣(1111),在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侧面枢轴设置有至少一对用于将所述取卵塞托护板(23)限定于产卵室分隔板(111)上的托护板限定扣(1112),而在产卵室分隔板(111)朝向所述产卵室安置腔(11)的表面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巢脾(22)的位置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用于对巢脾(22)朝向所述王室腔(21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位限定而藉以避免在将所述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第一取卵塞(311)以及所述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第二取卵塞(321)插入所述巢脾巢孔(221)时导致巢脾(22)向王室腔(211)的方向移动的巢脾边缘限定挡凸(1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卵室架(1)有彼此面对面的并且纵向并行的一对,所述的产卵室分隔板(111)以榫卯配合方式连接在一对产卵室架(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产卵室架(1)上并且在对应于产卵室分隔板(111)的位置延伸有榫(12),而在产卵室分隔板(111)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构成有卯(1114),所述的榫(12)榫入于所述的卯(11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镂空栅(212)之间构成有工蜂出入空间(2121),该工蜂出入空间(2121)的间距小于蜂王的躯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巢脾巢孔(221)为六边孔或圆孔形,所述第一取卵塞条(31)上的第一取卵塞(311)以及所述第二取卵塞条(32)上的第二取卵塞(321)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六边形或圆形;在所述隔王板(21)朝向所述产卵室分隔板(111)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蜂王引入所述王室腔(211)内的蜂王引入孔(213),并且在该蜂王引入孔(213)上配设有用于阻止蜂王自王室腔(211)向外界逃逸的孔盖(21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巢脾巢孔(221)为六边形孔时,所述的第一取卵塞(311)以及第二取卵塞(321)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六边形;当所述的巢脾巢孔(221)为圆形孔时,所述的第一取卵塞(311)以及第二取卵塞(321)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取卵塞条(31)上并且位于第一取卵塞条(31)的右端具有一第一定位塞(312) ,该第一定位塞(312)延伸构成于第一取卵塞条(31)朝向所述巢脾(22)的一侧并且插入构成于所述巢脾(22)上的第一定位塞孔(222)内;在所述的第二取卵塞条(32)上并且位于第二取卵塞条(32)的左端具有一第二定位塞(322),该第二定位塞(322)延伸构成于第二取卵塞条(32)朝向巢脾(22)的一侧并且插入构成于巢脾(22)上的第二定位塞孔(22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取卵塞(311)的中心距是两相邻的所述巢脾巢孔(221)的中心距的两倍,两相邻的所述第二取卵塞(321)的中心距同样是两相邻的巢脾巢孔(221)的中心距的两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取卵塞条(31)朝向所述第二取卵塞条(32)的一侧的第一取卵塞条表面(313)与所述第一取卵塞(311)的水平方向的第一中心线(3112)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取卵塞条(32)朝向第一取卵塞条(31)的一侧的第二取卵塞条表面(323)与所述第二取卵塞(321)的水平方向的第二中心线(3212)处于同一平面上
CN201320541751.5U 2013-09-02 2013-09-02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46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41751.5U CN203446359U (zh) 2013-09-02 2013-09-02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41751.5U CN203446359U (zh) 2013-09-02 2013-09-02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6359U true CN203446359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26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41751.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46359U (zh) 2013-09-02 2013-09-02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463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1221A (zh) * 2013-09-02 2013-12-25 常熟市荣兴化纺有限责任公司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CN104322396A (zh) * 2014-09-26 2015-02-04 李遂昌 中华蜜蜂快速分王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1221A (zh) * 2013-09-02 2013-12-25 常熟市荣兴化纺有限责任公司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CN104322396A (zh) * 2014-09-26 2015-02-04 李遂昌 中华蜜蜂快速分王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1341B (zh) 斜底方形自动恒温中蜂蜂箱
MX2014007423A (es) Mejoramientos a la apicultura.
EP2888934B1 (en) Production device for queen bees and royal jelly
CN102308762B (zh) 微型蜂巢原生态蜜及生产方法和设备
CN103141410A (zh) 内圆外方自动恒温中蜂蜂箱
CN201563483U (zh) 蜜蜂半脾巢蜜盒
CN104255662A (zh) 一种蜜蜂快速繁殖的方法
CN203446359U (zh)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CN103461222B (zh) 取卵塞条与巢脾的配合结构
CN107912330B (zh) 田字形蜜蜂蜂箱的使用方法
CN211482478U (zh) 三区分置蜜蜂蜂箱
WO2017155419A1 (en) Breeding comb for solitaire bees
KR20130039160A (ko) 해삼양식용 인공어초
CN203416711U (zh) 取卵塞条与巢脾的配合结构
CN103461221B (zh) 蜂箱免移虫采浆装置
CN204742196U (zh) 中华蜜蜂养殖箱的巢框
CN204180713U (zh) 续接三层仿生中蜂蜂箱
CN203675853U (zh) 取卵塞条与巢脾的配合结构
KR20170009523A (ko) 양봉용 화분채취기
CN211210988U (zh) 一种蜜蜂养殖箱的分体式巢框
CN103355222B (zh) 一种带糖蜜饲喂器的熊蜂i期人工饲养盒
CN202941273U (zh) 中蜂蜂路隔王板
CN104756900A (zh) 中蜂双排多王箱
CN201986521U (zh) 一种免移虫采浆装置
KR101453510B1 (ko) 양봉꿀 채취용 양봉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