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36542U -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36542U
CN203436542U CN201320449981.9U CN201320449981U CN203436542U CN 203436542 U CN203436542 U CN 203436542U CN 201320449981 U CN201320449981 U CN 201320449981U CN 203436542 U CN203436542 U CN 203436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essure gauge
trouser legs
touch screen
vv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499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军
颜乐先
何庆华
徐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filed Critic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Priority to CN2013204499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36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36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3654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包括主机和治疗裤,主机包括主控制器、触摸屏、电源电路、执行模块、电接点压力表、空气压缩机、储气罐、调压阀、显示压力表和多个电控气阀,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储气罐的进气端连接,储气罐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调压阀的进气端连接,显示压力表通过管路与调压阀连接,调压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多个电控气阀的进气端连接,多个电控气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分别与治疗裤的一裤腿上的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连接,储气罐的压力表接口通过管道与电接点压力表的进气端连接,电接点压力表将储气罐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执行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空气压缩机的通电或断电。它安全有效、使用简便、价格低廉。

Description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血管迷走性晕厥属于神经反射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据报道其患病率约为20-40%。迷走性晕厥存在临床难治性和高发病率。
目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1)药物治疗;(2)安装心脏起搏器。
    目前大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以往人们根据VVS发生机理提出了“β受体阻滞剂、双异丙吡胺、心脏起博器”等药物治疗方案,但其疗效不一。这些方案的提出多是建立在经验和推理的基础上的,尚缺乏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结果,故上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难以确定,并且长期服用药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患者长期服用甲氧胺福林(升压药),可能导致恶心,头皮瘙痒,高血压等副作用。患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出现乏力、心动过缓等症状。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控制VVS患者晕厥的发作,但因其价格昂贵且属于有创手术治疗,具有一定风险性,难以得到患者的接受。
采用手臂和腿部的屈伸的物理锻炼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VVS患者晕厥发作,但该方法不适用于无前期症状的患者。
    鉴于迷走性晕厥存在临床难治性和高发病率,目前的治疗方法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的VVS防治手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包括主机和治疗裤,所述治疗裤的两个裤腿沿裤长纵向均设有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所述治疗裤的两裤腿上的气囊对称设置,所述治疗裤的两裤腿上相互对称的气囊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主机包括主控制器、触摸屏、电源电路、执行模块、电接点压力表、空气压缩机、储气罐、调压阀、显示压力表和多个电控气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储气罐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调压阀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显示压力表通过管路与调压阀连接,所述调压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多个电控气阀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多个电控气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分别与治疗裤的一裤腿上的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压力表接口通过管道与电接点压力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电接点压力表将储气罐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接收电接点压力表的电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空气压缩机的通电或断电;所述电源电路分别用于给空气压缩机、触摸屏、主控制器和电接点压力表供电;所述触摸屏将指令输入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接收触摸屏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多个电控气阀,分别控制多个电控气阀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220V交流输入电源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输入电源转换成24V直流电源,所述执行模块包括两个继电器,分别为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继电器KA1的线圈连接在电接点压力表的下限触头P1与24V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继电器KA2的线圈连接在电接点压力表的上限触头P2与24V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所述电接点压力表的动触头P0与24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1与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串联后连接在24V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继电器KA1线圈的正极之间,所述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2串联在空气压缩机的电源正极接线端与220V交流输入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电源负极接线端与220V交流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为可编程序逻辑主控制器PLC,所述PLC与触摸屏之间采用RS232的方式进行通讯。
所述储气罐的泄气接口通过三通连接有泄压阀和弹簧式安全阀,所述触摸屏设有泄压按钮,所述主控制器接收触摸屏的泄压按钮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泄压阀,控制泄压阀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与调压阀的进气端之间设有气水分离装置。
所述气水分离装置的出气端与调压阀的进气端之间设有输出气阀,所述主控制器接收触摸屏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输出气阀,控制输出气阀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螺栓固定在一支撑框架下端设有的底板上,所述调压阀、电接点压力表、显示压力表、主控制器和多个电控气阀均通过一L型安装板支撑于支撑框架上,所述L型安装板通过设有的折转边螺栓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主控制器、多个电控气阀固定在L型安装板的竖直安装面上,所述调压阀、电接点压力表、显示压力表固定在L型安装板的水平安装面上,所述触摸屏通过一固定板支撑于支撑框架上端,所述固定板通过设有的折转边螺栓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触摸屏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框架上套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多个开孔。
所述空气压缩机为无油活塞式压缩机。
所述治疗裤的裤裆下方的裤腿设有开口,形成两条可缠绕人腿部的片状裤腿,各片状裤腿上均设有用于将片状裤腿缠绕人腿部粘合的粘扣带,各片状裤腿沿裤长纵向从下到上均依次设有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形成缠绕人腿部的分别独立的脚踝腔、小腿腔和大腿腔,两条片状裤腿上的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对称设置,且两条片状裤腿上相对称的气囊之间通过气体管路相互连通,一条片状裤腿上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分别与主机的三个电控气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空气压缩机用于提供治疗所需的压缩空气,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三个电控气阀,按一定的周期依次向治疗裤的三个气囊内充气,对肢体产生由下而上递次发生的节段性挤压,造成按摩和推挤的效果,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从而防止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这种治疗血管迷走性昏厥的防治方法,无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可以减少病人药品费用,提高血管迷走性昏厥的治愈率。对于昏厥高发可能性病人使用昏厥防治裤,可以做到重点防范,减少昏厥发病率,避免由于昏厥而造成的各种恶果,且它安全有效、使用简便、价格低廉。
所述调压阀用于调节治疗压力大小。通过手动调节阀门的开度得到不同的压力,并将气体压力稳定在所需的治疗压力范围,治疗压力的大小可在线调节,并通过精密指针式压力表实时显示,满足治疗过程中对压力增减的需要。
由空气压缩机和电控气阀按穿带时从下至上的次序对治疗裤的三个气囊的腔体进行充气,使三个腔达到设定的压力后完成压力循环,提高佩带部位(双下肢)血流速度;通过治疗裤的三个气囊对腿部施加循环圆周压力和梯度力,就可以确保血流速度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从而移动更多血液,有效清除双下肢的淤积血液。
在空气压缩机与调压阀之间增加储气罐,使得治疗过程中,当一个治疗周期结束,或患者出现其他需要处理的状况时,按下停止按钮,治疗部分停止工作,但是,压缩机会继续运行,直至储气罐内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停机,使储气罐内始终保持有充足的气体,待恢复正常治疗后,还能保证有充足的气体供应,从而缩短了充气等待时间,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治疗中。
所述储气罐的泄气接口通过三通连接有泄压阀和弹簧式安全阀,所述触摸屏设有泄压按钮,所述主控制器接收触摸屏的泄压按钮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泄压阀,控制泄压阀的开启或关闭。增加弹簧式安全阀,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压力时,安全阀会开启,泄掉超压气体;在触摸屏上设计有泄压按钮,压力突然升高时,触碰泄压按钮,泄压阀开启,泄掉超压气体。因此,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外围机械硬件或电器硬件发生故障,而导致压力突然升高对病人造成伤害。
所述治疗裤的裤裆下方的裤腿设有开口,形成两条可缠绕人腿部的片状裤腿,各片状裤腿上均设有用于将片状裤腿缠绕人腿部粘合的粘扣带,各片状裤腿沿裤长纵向从下到上均依次设有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形成缠绕人腿部的分别独立的脚踝腔、小腿腔和大腿腔,两条片状裤腿上的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对称设置,且两条片状裤腿上相对称的气囊之间通过气体管路相互连通,一条片状裤腿上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上均设有气体输入接头,该片状裤腿上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上的气体输入接头分别与主机的电控气阀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电控气阀为三个,使得该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可以穿戴在病人身上,且不会影响病人的行走。各片状裤腿上均设有用于将片状裤腿缠绕人腿部粘合的粘扣带。对于体型上有胖瘦差异的患者,该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通过粘扣带粘接的方式能使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的各腔体始终与患者腿部紧贴,治疗效果更好,不会因体型上的差异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能有效解决体型上有胖瘦差异的人体,并且可减小腔体容积,缩短充气时间。针对有身高差异的人体,本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的型号又分为大、中、小号三种规格,设计不同的裤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气罐与泄压阀、弹簧式安全阀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裤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裤正常状态侧面示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裤侧面展开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机的控制程序流程图。
附图中,1为主机,2为主控制器,3为触摸屏,4为电源转换模块,5为执行模块,6为电接点压力表,7为空气压缩机,8为储气罐,81为泄压阀,82为安全阀,9为调压阀,10为显示压力表,11为电控气阀,12为气水分离装置,13为输出气阀,14为支撑框架,15为外壳,16为散热风扇,17为电源输入插座,18为治疗裤,181为脚踝腔,182为小腿腔,183为大腿腔,19为气体输入接头,20为软管,21为粘扣带,22为遮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8,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包括主机1和治疗裤18,所述治疗裤18的两个裤腿沿裤长纵向均设有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所述治疗裤的两裤腿上的气囊对称设置,所述治疗裤的两裤腿上相互对称的气囊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主机1包括主控制器2、触摸屏3、电源电路、执行模块5、电接点压力表6、空气压缩机7、储气罐8、调压阀9、显示压力表10和多个电控气阀11。所述空气压缩机7为无油活塞式压缩机。该无油活塞式压缩机设有进气消声过滤装置和排气消声装置,消除无油活塞式压缩机运行的噪声。所述储气罐为小型储气罐。所述电控气阀为微型电控气阀。所述调压阀为高精度调压阀。所述显示压力表为指针式压力表。所述空气压缩机7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储气罐8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储气罐8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调压阀9的进气端连接。在空气压缩机与调压阀之间增加储气罐,使得治疗过程中,当一个治疗周期结束,或患者出现其他需要处理的状况时,按下停止按钮,治疗部分停止工作,但是,压缩机会继续运行,直至储气罐内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停机,使储气罐内始终保持有充足的气体,待恢复正常治疗后,还能保证有充足的气体供应,从而缩短了充气等待时间,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治疗中。所述储气罐8的出气端与调压阀9的进气端之间设有气水分离装置12。该气水分离装置对储气罐出来的压缩空气进行气液分离。所述气水分离装置12的出气端与调压阀9的进气端之间设有输出气阀13。所述主控制器2接收触摸屏3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输出气阀13,控制输出气阀13的开启或关闭。为防止外围机械硬件或电器硬件故障,导致压力突然升高对病人造成伤害,所述储气罐8的泄气接口通过三通连接有泄压阀81和弹簧式安全阀82,所述触摸屏设有泄压按钮,所述主控制器接收触摸屏的泄压按钮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泄压阀,控制泄压阀的开启或关闭。增加弹簧式安全阀,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压力时,安全阀会开启,泄掉超压气体;在触摸屏上设计有泄压按钮,压力突然升高时,触碰泄压按钮,泄压阀开启,泄掉超压气体。所述显示压力表10通过管路与调压阀9连接,用于显示治疗压力。所述调压阀9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多个电控气阀11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多个电控气阀11的出气端通过管路分别与治疗裤18的一裤腿上的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连接。本实施例的所述多个电控气阀11的出气端通过软管20分别与治疗裤18的一裤腿上的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连接。所述储气罐8的压力表接口通过管道与电接点压力表6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电接点压力表6将储气罐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接收电接点压力表6的电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空气压缩机7的通电或断电。所述电接点压力表6为指针式电接点压力表,可以显示气源压力。所述触摸屏3将指令输入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器2,所述主控制器2接收触摸屏3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多个电控气阀11,分别控制多个电控气阀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空气压缩机7和储气罐8螺栓固定在一支撑框架14下端设有的底板上,所述调压阀、电接点压力表、显示压力表、主控制器和多个电控气阀均通过一L型安装板支撑于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框架14包括四根立柱,以及连接四根立柱之间的上横梁、下横梁,构成矩形结构。由四根上横梁构成上矩形框梁。由四根下横梁构成下矩形框梁。所述下矩形框梁上设置底板。所述L型安装板通过设有的折转边螺栓固定在支撑框架的立柱上,且L型安装板的水平端面上设置调压阀、电接点压力表、显示压力表,L型安装板的竖直端面上设置主控制器、多个电控气阀,所述触摸屏通过一固定板支撑于支撑框架的上矩形框梁上,所述固定板通过设有的折转边螺栓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触摸屏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框架14设有外壳15,所述外壳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外壳根据需要开孔。所述开孔包括用于安装调压阀的开孔,用于观察触摸屏、显示压力表和电接点压力表的开孔,以及用于供电控气阀出气端外接治疗裤的开孔。调压阀的调节手柄从开孔中穿出,调压阀的旋钮通过螺栓紧固在调节手柄上。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通孔用于散热。所述储气罐上螺栓固定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包括一顶板和三个侧板。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下端设有相向的折转边,用于与储气罐上端设置的安装座螺栓固定连接。固定座的顶板上设置有输出气阀,固定座的第一侧板上螺栓连接有气水分离装置安装板,气水分离装置设置在气水分离装置安装板上。固定座的第二侧板上螺栓连接有散热风扇安装板,该散热风扇安装板上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固定座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两个散热风扇。四个散热风扇16的电源直接和220V交流输入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电源输入就开始工作)。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分别给空气压缩机、触摸屏、主控制器和电接点压力表供电。所述电源电路包括220V交流输入电源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输入电源转换成24V直流电源,所述执行模块包括两个继电器,分别为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所述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为电磁式继电器。继电器KA1的线圈连接在电接点压力表的下限触头P1与24V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继电器KA2的线圈连接在电接点压力表的上限触头P2与24V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所述电接点压力表的动触头P0与24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1与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串联后连接在24V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继电器KA1线圈的正极之间,所述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2串联在空气压缩机的电源正极接线端与220V交流输入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220V交流输入电源的正极与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2之间设有电源开关S1和保险FU1。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电源负极接线端与220V交流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触摸屏、主控制器的电源正极接线端与24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触摸屏、主控制器的电源负极接线端与24V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触摸屏、主控制器的电源正极接线端与24V直流电源的正极之间设有电源开关S2和保险FU2。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设置在储气罐的固定座的顶板的下端面。所述两个继电器设置在支撑框架下端的底板上。电源开关S1、S2通过一开关安装板螺栓固定在支撑框架的立柱上,所述开关安装板上设有电源输入插座17(AC220V)。
所述主控制器2为可编程序逻辑主控制器PLC,所述PLC与触摸屏之间采用RS232的方式进行通讯。本实施例的触摸屏采用台湾威纶通公司的触摸屏,主控制器采用日本三菱公司FX1N系列的PLC。PLC负责数据采集和执行,及时向触摸屏传送各类状态和数据,如电控气阀的开关状态、参数修改等,使触摸屏能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及时显示出来,PLC根据程序运行结果和触摸屏发布的指令来控制具体的外围负载。触摸屏的操作页面内设计有模式选择按钮(模式一按钮、模式二按钮)、停止按钮、泄压按钮、主要组件运行指示灯(输出气阀运行指示灯、泄压阀运行指示灯、多个电控气阀运行指示灯)、时间设置输入框(模式一进气时间设置输入框、模式二进气时间设置输入框、保持时间设置输入框、排气时间设置输入框)、数字输入键盘。模式一按钮、模式二按钮是起动按钮,只要轻触模式一按钮或模式二按钮就可运行设定的模式。模式一、模式二按钮被按下的同时输出气阀开启,多个电控气阀开始工作,按下停止按钮时,输出气阀关闭,多个电控气阀停止工作。时间设置输入框中的数值可根据治疗需要进行修改,数值输入设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限制,若输入值超出设定范围无效,能有效避免误操作,人机对话界面变得更加友好了。
参见图8至图10,所述治疗裤18的裤裆下方的裤腿设有开口,形成两条可缠绕人腿部的片状裤腿。各片状裤腿沿裤长纵向从下到上均依次设有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形成缠绕人腿部的分别独立的脚踝腔181、小腿腔182和大腿腔183。该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可以穿戴在病人身上,且不会影响病人的行走。两条片状裤腿上的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对称设置,且两条片状裤腿上相对称的气囊之间通过气体管路相互连通。一条片状裤腿上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上均设有气体输入接头19。气体输入接头19通过软管20与主机的电控气阀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气体输入接头包括内、外两个接头,所述内接头设于气囊中,内接头的一端穿过气囊上设有的过孔与外接头螺纹连接,所述内接头与外接头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各片状裤腿上均设有用于将片状裤腿缠绕人腿部粘合的粘扣带21。且裤体的裤腰为松紧式裤腰。对于体型上有胖瘦差异的患者,该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通过粘扣带粘接的方式能使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的各腔体始终与患者腿部紧贴,治疗效果更好,不会因体型上的差异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能有效解决体型上有胖瘦差异的人体,并且可减小腔体容积,缩短充气时间。针对有身高差异的人体,本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的型号又分为大、中、小号三种规格,设计不同的裤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体。各片状裤腿通过粘扣带缠绕人腿部粘合的粘合边位于人腿部的内侧或外侧,两条片状裤腿的粘合边对称。
所述裤体的各片状裤腿由两层PVC涂料布制成。相比其他帆布,PVC涂料布有防水性好、柔软性好,强度高,拉力强,相对轻等特点。各片状裤腿的两层PVC涂料布热塑密封边缘形成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确保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不漏气。各片状裤腿上的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上均设有粘扣带,各片状裤腿相邻两气囊之间的片状裤腿两侧均设有缺口,便于分别粘接各片状裤腿上的各气囊上的粘扣带21,使各腔体始终与患者腿部紧贴。各片状裤腿两侧的缺口处设有遮挡片22,用于遮挡各片状裤腿两侧的缺口处。两条片状裤腿上相对称的气囊之间通过气体管路相互连通。各片状裤腿的两层PVC涂料布在裤体侧面热塑形成用于连通两条片状裤腿上各相对称的气囊之间的气体管路。考虑到PVC涂料布非常柔软容易变形可能会导致气路变形不通,用于连通两条片状裤腿上各相对称的气囊之间的气体管路内设有弹性内衬。两条片状裤腿上相对称的气囊之间也可以通过软管相互连通。
所述主机设有两种治疗模式,分别为模式一和模式二,所述主机通过触摸屏上的模式一按钮、模式二按钮来进行两种治疗模式的切换,并通过模式指示灯显示选中的治疗模式。
模式一:3个电控气阀同时打开,同时向治疗裤的三个腔体内充气至设定治疗压力(充气时间默认是5秒,时间可在触摸屏上自行调节,充气压力0-30KPa,可在线调节),并保持设定的时间(保持时间默认是10秒,可在触摸屏上调节),然后同时排气(排气时间默认是10秒,可在触摸屏上调节)。接着三个腔体重复充气、保持、排气过程,如此循环执行,当需要停止治疗时,轻触触摸屏上的停止按钮,机器停止。
模式二:3个电控气阀先后打开,首先给治疗裤的脚踝腔充气至设定的压力(充气时间默认是5秒,时间可在触摸屏上自行调节,充气压力0-30KPa,可在线调节)并保持(即不排气);接着给治疗裤的小腿腔充气至设定的压力(充气时间默认是5秒,时间可在触摸屏上自行调节,充气压力0-30KPa,可在线调节)并保持(即不排气);最后给治疗裤的大腿腔充气至设定的压力(充气时间默认是5秒,时间可在触摸屏上自行调节,充气压力0-30KPa,可在线调节)。然后三个腔体同时保持充气压力至设定的时间(保持时间默认是10秒,可在触摸屏上调节),最后三个腔体同时排气(排气时间默认是10秒,可在触摸屏上调节)。接着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循环执行,当需要停止治疗时,轻触触摸屏上的停止按钮,机器停止。
空气压缩机的起动、保持及停止原理:机器上电,当储气罐中压缩空气的压力由零增至下限触头P1点时,电接点压力表的指针上的动触头P0与下限触头P1相接触(即动合),使继电器KA1的线圈通电,KA1的常开触点KA1-1吸合,继电器KA1作自保持状态,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2吸合并自保持,空气压缩机电源被接通,开始工作。
当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由下限触头P1点继续向上限触头P2点递增时,由于继电器KA1作自保持状态,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2仍吸合,故压缩机仍继续工作。
当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达到上限触头P2点时,电接点压力表指针上的动触头P0与上限触头P2接触,使继电器KA2通电,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随即断开,继电器KA1的自保持状态也被断开,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2断开,故压缩机停止工作。
当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由上限触头P2点向下限触头P1点下降时,由于电接点压力表指针上的动触点P0又与下限触头P1点接通,使继电器KA1线圈通电,KA1的常开触点KA1-1吸合,继电器KA1作自保持状态,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2吸合并自保持,空气压缩机电源被接通,开始工作。
压缩机在上述控制下,循环执行下限起动,上限停止的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直至电源被断开。
所述空气压缩机用于提供治疗所需的压缩空气,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三个电控气阀,按一定的周期依次向治疗裤的三个气囊内充气,对肢体产生由下而上递次发生的节段性挤压,造成按摩和推挤的效果,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从而防止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
三个电控气阀按设定的程序工作,实现“进、保、排”功能。所述调压阀用于调节治疗压力大小。所述调压阀为机械结构,通过手动调节阀门的开度得到不同的压力,并将气体压力稳定在所需的治疗压力范围,治疗压力的大小可在线调节,并通过精密指针式压力表实时显示,满足治疗过程中对压力增减的需要。设计的治疗压力可以通过调压阀调节,最高为30KPa。为满足治疗的需要同时兼顾不同人体对治疗压力的耐受度,10-15KPa是比较理想的治疗压力,适合平时治疗使用。当治疗压力设置为20KPa时,适合30-60分钟的阶段性治疗;当治疗压力设置为25-30KPa时,治疗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
由空气压缩机和电控气阀按穿带时从下至上的次序对三腔进行充气,使三个腔达到设定的压力后完成压力循环,提高佩带部位(双下肢)血流速度;通过治疗裤的三个气囊对腿部施加循环圆周压力和梯度力,就可以确保血流速度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从而移动更多血液,有效清除双下肢的淤积血液。
参见图11,PLC软件控制程序运行步骤:以模式一为例。
1、程序开始,先在触摸屏上设置进气时间、保持时间、排气时间三个治疗参数,参数设置完成后自动保存;
2、检测泄压阀状态,未触发,程序执行下一步(若触发,泄压阀开启排气);
3、治疗模式一按钮被触发,模式状态指示灯亮;
4、开始运行选中的治疗模式。治疗裤的三个腔体同时充气并开始计时,等待充气时间到(若充气时间未完成,会继续重复充气过程);
5、充气时间到,继续执行保持程序并开始计时,等待保持时间到(若保持时间未完成,会继续重复保持过程);
6、保持时间到,继续执行排气程序并计时,等待排气时间到;
7、排气时间到,如果停止按钮没有被触发,程序返回,重复循环步骤3-6的程序;
8、如果停止按钮被触发,程序停止。 

Claims (9)

1.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治疗裤,所述治疗裤的两个裤腿沿裤长纵向均设有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所述治疗裤的两裤腿上的气囊对称设置,所述治疗裤的两裤腿上相互对称的气囊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主机包括主控制器、触摸屏、电源电路、执行模块、电接点压力表、空气压缩机、储气罐、调压阀、显示压力表和多个电控气阀,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储气罐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调压阀的进气端连接,所述显示压力表通过管路与调压阀连接,所述调压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与多个电控气阀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多个电控气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分别与治疗裤的一裤腿上的多个分别独立的气囊连接,所述储气罐的压力表接口通过管道与电接点压力表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电接点压力表将储气罐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接收电接点压力表的电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空气压缩机的通电或断电;所述电源电路分别用于给空气压缩机、触摸屏、主控制器和电接点压力表供电;所述触摸屏将指令输入信号传递给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接收触摸屏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多个电控气阀,分别控制多个电控气阀的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220V交流输入电源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220V交流输入电源转换成24V直流电源,所述执行模块包括两个继电器,分别为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继电器KA1的线圈连接在电接点压力表的下限触头P1与24V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继电器KA2的线圈连接在电接点压力表的上限触头P2与24V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所述电接点压力表的动触头P0与24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1与继电器KA2的常闭触点串联后连接在24V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继电器KA1线圈的正极之间,所述继电器KA1的常开触点KA1-2串联在空气压缩机的电源正极接线端与220V交流输入电源的正极之间,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电源负极接线端与220V交流输入电源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为可编程序逻辑主控制器PLC,所述PLC与触摸屏之间采用RS232的方式进行通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的泄气接口通过三通连接有泄压阀和弹簧式安全阀,所述触摸屏设有泄压按钮,所述主控制器接收触摸屏的泄压按钮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泄压阀,控制泄压阀的开启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与调压阀的进气端之间设有气水分离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分离装置的出气端与调压阀的进气端之间设有输出气阀,所述主控制器接收触摸屏的指令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给输出气阀,控制输出气阀的开启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螺栓固定在一支撑框架下端设有的底板上,所述调压阀、电接点压力表、显示压力表、主控制器和多个电控气阀均通过一L型安装板支撑于支撑框架上,所述L型安装板通过设有的折转边螺栓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主控制器、多个电控气阀固定在L型安装板的竖直安装面上,所述调压阀、电接点压力表、显示压力表固定在L型安装板的水平安装面上,所述触摸屏通过一固定板支撑于支撑框架上端,所述固定板通过设有的折转边螺栓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触摸屏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框架上套有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多个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为无油活塞式压缩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裤的裤裆下方的裤腿设有开口,形成两条可缠绕人腿部的片状裤腿,各片状裤腿上均设有用于将片状裤腿缠绕人腿部粘合的粘扣带,各片状裤腿沿裤长纵向从下到上均依次设有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形成缠绕人腿部的分别独立的脚踝腔、小腿腔和大腿腔,两条片状裤腿上的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对称设置,且两条片状裤腿上相对称的气囊之间通过气体管路相互连通,一条片状裤腿上三个分别独立的气囊分别与主机的三个电控气阀的出气端通过管路连接。
CN201320449981.9U 2013-07-26 2013-07-26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36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49981.9U CN203436542U (zh) 2013-07-26 2013-07-26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49981.9U CN203436542U (zh) 2013-07-26 2013-07-26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36542U true CN203436542U (zh) 2014-02-19

Family

ID=50087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4998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36542U (zh) 2013-07-26 2013-07-26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36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0740A (zh) * 2013-07-26 2013-10-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0740A (zh) * 2013-07-26 2013-10-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CN103340740B (zh) * 2013-07-26 2016-03-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0958A (zh) 一种基于体征信息融合的便携式心肺复苏设备
CN209347576U (zh) 一种腿部静脉血栓防治装置
CN201308612Y (zh) 多功能心肺复苏机
CN215607383U (zh) 手指康复仪
CN203436542U (zh)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CN207462466U (zh) 一种脑部电磁理疗设备
CN105832519A (zh) 一种全胸腔带状自动心脏按压仪机电一体化系统
CN210020086U (zh) 一种智能化氧健康舱
CN103340740B (zh)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装置
CN110464620A (zh) 一种具有多腔气室的直流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控制系统
CN203436543U (zh)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仪
CN204864258U (zh) 主动脉旁反搏装置
CN2390595Y (zh) 血液循环辅助机
CN111437164A (zh) 一种类ipc下肢血管病和糖尿病足护理装置
CN203436535U (zh) 血管迷走性晕厥防治裤
CN200994949Y (zh) 一种可组装便携式负压辅助创面治疗仪装置
CN202892368U (zh) 一种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器负压装置
CN103340739A (zh) 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仪
CN113520759A (zh) 一种高原环境用增压增氧装置
CN210186012U (zh) 一种加压加温腹部按摩装置
CN209107790U (zh) 一种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小腿护套
JPH09327487A (ja) 複合刺激装置
CN106109085A (zh) 可视化脉冲导融综合治疗装置
CN207462156U (zh) 一种按键控制显示面板
CN206777566U (zh) 一种控制伸缩气囊壁火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