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04925U -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04925U
CN203404925U CN201320452359.3U CN201320452359U CN203404925U CN 203404925 U CN203404925 U CN 203404925U CN 201320452359 U CN201320452359 U CN 201320452359U CN 203404925 U CN203404925 U CN 203404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case
snail tongue
air channel
cover plate
cas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523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凤华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994085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3404925(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523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04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04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049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该双贯流风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蜗壳组件和与蜗壳组件装配连接的盖板,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盖板包括后蜗舌部件,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式蜗壳本体与后蜗舌盖板装配,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结构简单,而且保证了室内机的风道性能稳定,提高了室内机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双贯流风道系统通常由左右蜗壳、蜗舌以及贯流风轮组成,其中贯流风轮位于蜗壳和蜗舌之间。蜗壳、蜗舌以及贯流风轮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都会对风道系统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它们相互之间的装配位置要求比较精准,而且要求不易产生变化。
现有的双贯流风轮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左右蜗壳、左右蜗舌与后蜗舌结构大都采用分体设置,不仅造成装配复杂,装配效率低,而且分体设置方式使得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容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无法保证风道的性能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旨在保证空调器室内机的风道性能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蜗壳组件和与所述蜗壳组件装配连接的盖板,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所述盖板包括后蜗舌部件,所述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所述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
优选地,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蜗舌部件两端的固定架,所述后蜗舌部件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蜗壳本体上,且所述后蜗舌部件与所述固定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所述蜗壳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顶部和底部的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所述固定架与蜗壳本体对应的水平支架连接,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盖板的结合面为平面;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盖板结合装配后,两者之间形成用于穿过风机轴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通孔由所述结合面分为两个对等的半圆构成。
优选地,所述蜗壳本体的中部表面设有凸筋,所述盖板底部对应位置设有U型槽,所述盖板安装在蜗壳本体上时,所述蜗壳本体的凸筋卡在所述盖板底部的U型槽内。
优选地,所述蜗壳本体与空调器室内机的蜗舌组件形成对应双贯流风轮的对称风道,所述蜗舌组件包括第一蜗舌,所述第一蜗舌位于所述蜗壳本体的外围风道边;所述第一蜗舌与对应的所述蜗壳本体一体成型围成所述风道对应的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双贯流风轮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之间;所述水平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框;所述蜗壳本体的左右两侧边设有外围板,所述外围板固定在所述室内机的支撑部件或后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蜗壳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蜗舌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竖直设置的双贯流风轮,在立式空调的后部或侧后部设置有进风口,在前部或者侧前部设置有出风口,在双贯流风轮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还包括如上所述双贯流风道结构,所述双贯流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送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采用整体式蜗壳本体与后蜗舌盖板装配,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保证了室内机的风道性能稳定,避免了分离设置的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从而降低出风效果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截面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蜗舌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蜗舌组件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c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的主视图;
图7d是图7c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7e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第二蜗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f是图7e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g是图7a中A-A剖视示意图;
图7h是图7a中B-B剖视示意图;
图7i是本实用新型对应图7h的另一种第二蜗舌结构示意图;
图7j是本实用新型对应图7h的再一种第二蜗舌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盖板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盖板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c是图8a的主视图;
图8d是图8c中A-A方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蜗壳组件与盖板、隔板、加强板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A-A方向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不同于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向后凸起的弧形的后壳体12、盖板24、隔板25、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双贯流风轮11,在立式空调的后部或侧后部设置有进风口,在前部或者侧前部设置有出风口,在双贯流风轮11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14,上述双贯流风轮11可以左右对称设置,也可以上下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以左右对称设置举例;其中:
双贯流风轮11竖直放置,轴向平行,具有竖直的出风口。
上述盖板24、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双贯流风轮11构成所述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形成送风通道。
后壳体12的两侧边缘设有支撑部件13,换热器14的外表面设有密封板15,换热器14的底部设有接水盘28。
结合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该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16、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所述蜗壳本体16与蜗舌组件形成对应所述双贯流风轮11的左右对称的风道(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上下对称的风道),该左右风道呈八字型。贯流风机的风道是由蜗舌侧的壁面和蜗壳侧的避免共同围成,所述的蜗壳组件即围成了两贯流风轮共用的蜗壳侧壁面的主要部分,所述的蜗舌组件,即形成两贯流风道蜗舌侧壁面,具体的包括第一蜗舌段和第二蜗舌段。
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顶部和底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与所述蜗壳本体16一体成型;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之间设有风轮安装空腔162,该风轮安装空腔162截面为圆弧形,对应半个风机的空腔,如图7c所示,所述双贯流风轮11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之间,如图5所示,在蜗壳本体16上设有风轮安装位161。
此外,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框19。需要说明的是,电机设置位置可以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即驱动双贯流风轮11的两电机可以是一个设置蜗壳本体16的上端,一个设置在蜗壳本体16的下端;本实施例将驱动双贯流风轮11的两电机设置在蜗壳本体16的同一侧,更有利于电机的安装和维修。
另外,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内围表面以及外侧表面分别设有水平筋169、163。
所述蜗舌组件包括:在蜗壳本体16的每一侧均设置的第一蜗舌段22和第二蜗舌段21,第一蜗舌段22位于所述蜗壳本体16外围风道边,所述第二蜗舌22与所述第一蜗舌21平滑过渡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蜗舌22与所述蜗壳本体16一体成型围成所述左右风道对应的左出风口29和右出风口30。在蜗壳本体16的每一侧,所述第一蜗舌22与所述第二蜗舌21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第一蜗舌22分别有向各自侧延伸的外围板20,该外围板20与所述第一蜗舌22一体成型,在外围板20上设有螺钉安装孔201,所述外围板20通过螺钉与螺钉安装孔201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室内机1的支撑部件13或后壳体12上(本实施例以外围板20固定在室内机1的支撑部件13上进行举例),进而将蜗壳本体16固定在室内机1的支撑部件13或后壳体12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蜗舌21可以与所述蜗壳本体16一体成型。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蜗舌21还可以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上,如图7a至图7h所示,所述第二蜗舌21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卡扣连接。
具体地,一方面,在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上设有卡扣167,在第二蜗舌21上对应位置设有凸台211,通过上述卡扣167与凸台211配合使第二蜗舌21扣在蜗壳组件上。
另一方面,如图7c所示,在水平上支架17和水平下支架18上分别设有安装槽164,安装槽164大体呈U型,该安装槽164的两侧设有凸台165、166;如图7e及图7f所示,在第二蜗舌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安装槽164配合卡扣连接的凸耳212,该凸耳212大体呈U型,凸耳212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面213、215,所述安装面213与安装槽164上设置的凸台166配合,安装面214与安装槽164上设置的凸台165配合,第二蜗舌21装配到蜗壳本体16上后,安装面213与所述凸台166的配合面相互平行,并且有一定的间隙,安装面215与所述凸台165的配合面相互平行,并且有一定的间隙,安装后剖面结构如图7g及图7h所示。以上所述的第二蜗舌21与蜗壳组件的装配结构,使得第二蜗舌21在双贯流风轮11的径向方向不易移动,此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风道系统性能更稳定。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安装槽164的开口尺寸较大,底部尺寸较小,便于第二蜗舌21安装。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二蜗舌21两端的凸耳212上设置有倒斜面214,如图7f所示,便于第二蜗舌21安装。
进一步地,考虑到竖直方向的蜗壳组件长度较长,本实施例还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内围表面设有用于加固所述第一蜗舌22的固定连接件23,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上述第二蜗舌21与蜗壳组件的装配结构中,将第二蜗舌21置于风道内并与蜗壳组件可拆卸连接,可满足更换不同第二蜗舌21的需要,如图7i及图7j所示,图7i是本实用新型对应图7h的第一种第二蜗舌21结构示意图;图7j是本实用新型对应图7h的第三种第二蜗舌21结构示意图;当需要替换不同尺寸蜗舌时,则可以根据实际设计结构,采用相应截面尺寸、形状(比如不同角度)的不同的第二蜗舌21,空调器性能技术日新月异,当需要替换性能更优的蜗舌(比如蜗舌截面变化、位置角度变化)时,则不需要新开蜗壳组件模具,从而降低了模具成本,满足了不同装配需求。
进一步地,结合图8a图8b、图8c和图8d,以及图9至图14所示,上述隔板25和盖板24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内侧与换热器14之间,所述隔板25位于所述换热器14与盖板24之间,且与所述盖板24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所述盖板24包括后蜗舌部件241和设置在所述后蜗舌部件241两端的固定架242,所述后蜗舌部件241与所述固定架242一体成型,该固定架242上设有螺钉安装孔246,固定架242通过螺钉固定在蜗壳本体16上,从而使所述后蜗舌部件241通过所述固定架242固定在所述蜗壳本体16上;所述蜗壳本体16与所述盖板24的结合面160为平面。在所述蜗壳本体16与所述盖板24结合装配后,两者之间形成用于穿过风机轴的通孔32,如图8a所示,以横截面而言,各占半个圆;此外,蜗壳本体16的蜗壳面与所述盖板24上的后蜗舌部件241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16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这里的后蜗舌部件241是指与蜗舌侧风道对面的,其作为蜗壳侧第一部分与蜗壳本体16共同组成蜗壳侧风道。
此外,还在所述蜗壳本体16的中部表面设有凸筋168,如图13所示,在所述盖板24的后蜗舌部件241底部对应位置设有U型槽243,所述盖板24安装在蜗壳本体16上时,所述蜗壳本体16的凸筋168卡在所述盖板24底部的U型槽243内,如图8a所示,如此,通过后蜗舌部件241上的U型槽243与设置在蜗壳本体16上的凸筋168配合,能防止后蜗舌部件241往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偏移,保证了风道的性能稳定。
结合图4、图6及图11所示,上述第二蜗舌21、第一蜗舌22、蜗壳组件与盖板24的装配结构中,由第二蜗舌21、第一蜗舌22、蜗壳组件与盖板24的后蜗舌部件241构成完整的出风风道,其中,在蜗舌侧,组成出风风道的部分包括两段,第二段在第二蜗舌21上,第一段为第一蜗舌22,该第一蜗舌22与蜗壳本体16一体成型围成出风口;在蜗壳侧,组成出风风道的部分包括两段,第二段a在盖板24的后蜗舌部件241上,第一段b在蜗壳本体16上,两段风道切向过渡。通过上述结构形成的整体风道,可减少风机噪音,提高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盖板24的两侧边缘设有若干卡勾244,如图10所示,在所述隔板25的两侧边对应位置设有若干卡槽251;所述卡勾244与对应的卡槽251卡扣连接,使隔板25与盖板24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考虑到组成风道的蜗壳组件和蜗舌组件,以及盖板24都是采用塑料件,在制热工况下,容易变软,使得强度变弱,因此,在所述隔板25与盖板24之间设置有钣金件的加强板26,以加强盖板24与隔板25的连接结构。
为了便于装配,在所述加强板26的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有供所述盖板24的两侧边缘卡勾244穿过的卡孔261,在装配时,盖板24的两侧边缘的卡勾244依次穿过加强板26上的卡孔261和隔板25上的卡槽251,最终卡扣在隔板25上的卡槽251内,其装配简单,结构牢靠。
为了使加强板26更牢固的固定,所述盖板24的两侧边缘还设有若干卡勾245,在所述加强板26的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有供所述盖板24的两侧边缘卡勾245穿过的卡孔263,卡勾245与卡孔263卡接,在装配时,盖板24的两侧边缘的卡勾245与加强板26两侧边缘的卡孔263配合将加强板26定位于盖板24上。同时,盖板24的两侧边缘的卡勾244依次穿过加强板26上的卡孔261和隔板25上的卡槽251,最终卡扣在隔板25上的卡槽251内。
此外,在加强板26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前(对着盖板24的方向)设有折边262,如图4及图12所示,在所述盖板24的两侧边缘对应位置设有卡槽245;在装配时,将所述加强板26的折边262卡装在所述盖板24的卡槽245内,从而防止了后蜗舌部件241的上边缘区域往图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变形偏移,而且两个风道的结构对称设置,因此可以借助后蜗舌部件241两上边缘区域相互的作用力保证了后蜗舌组件的结构更加牢固。
此外,如图4所示,上述隔板25前侧面为与所述加强板26贴合的水平面,在装配时,隔板25的底面挤压加强板26,使得装配更容易,装配结构更稳固。
上述隔板25为前侧大后侧小的立体结构,该隔板25的左右两侧形成导流部,从而通过隔板25可以实现对来自换热器14的气流进行左右对称分配,提高了左右风道气流均匀性;而且隔板25底部与后蜗舌部件241连接处平滑过渡,可以避免对风道性能的影响,提高了风道出风效果。
此外,考虑到换热器14与隔板25均采用硬质材料,为避免两者接触产生摩擦损坏而密封不严,影响出风效果,本实施例还在隔板25与换热器14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27,该弹性密封件27设置在隔板25面向换热器14的自由端,并抵近或者抵触到换热器14,以保证隔板25与换热器14之间密封良好,同时在隔板25与换热器14装配时还可起到缓冲作用。该弹性密封件27可以为软质材料,比如海绵等。
另外,上述装配结构中,采用与盖板24可拆卸连接的隔板25,是考虑到由于工艺加工难度大,物料件的模具费用很高,所以需要增加整体蜗壳组件和蜗壳盖板24的通用性。当采用不同的换热器14形式时,需要不同的隔板25,如图14所示,相比图4所示的非圆形(近似椭圆形)的弧形换热器14,该图14中采用了圆形的换热器14,使得径向尺寸变大,需要采用截面尺寸更高的隔板25,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可拆卸的隔板25,可以实现更换不同尺寸或规格的换热器14,以满足不同的装配需求,降低成本。
在装配时,考虑到电机、风机等部件的安装较复杂,以电机为例,一般需要在顶部开顶板才能够拆卸。因此,采用本实施例上述整体式蜗壳结构中,在安装工序中,机体和风道可以采用水平摆放,由此使得安装和检查安装面直观,并可以增加加工效率,提高产品一致性。
在具体装配时,首先将隔板25、加强板26及盖板24装配好,然后将盖板24装配到已装配上第二蜗舌21的整体式蜗壳本体16上,最后,将组装后的蜗壳、蜗舌、盖板24、隔板25等组件与室内机1的换热器14及后壳体12装配。其装配过程简单,且结构稳固。
由于蜗壳、蜗舌以及贯流风轮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都会对风道系统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它们相互之间的装配位置要求比较精准,而且要求不易产生变化。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式空调器室内机1,通过将蜗壳与蜗舌的一部分一体成型围成左右风道对应的左右出风口,避免了分离设置的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从而降低出风效果的缺陷,同时整体式蜗壳结构更加能融合空调室内机1左右两侧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提高了加工及装配效率;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隔板25即可实现更换不同尺寸换热器14,满足使用需求,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蜗壳组件、蜗舌组件与盖板24的装配结构即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由于采用整体式蜗壳组件与后蜗舌盖板装配,蜗壳本体16的蜗壳面与盖板24上的后蜗舌部件241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16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并将蜗壳与蜗舌的一部分一体成型围成左右风道对应的左右出风口,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保证了室内机的风道性能稳定,提高了室内机的装配效率,避免了分离设置的多个部件在风道连接时易产生风道偏差,影响两边风道的对称性从而降低出风效果的缺陷,同时整体式蜗壳结构更加能融合空调室内机左右两侧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蜗壳组件和与所述蜗壳组件装配连接的盖板,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本体,所述盖板包括后蜗舌部件,所述蜗壳本体的蜗壳面与所述盖板上的后蜗舌部件面处的风道切向过渡,且与蜗壳本体的蜗舌侧形成对称的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蜗舌部件两端的固定架,所述后蜗舌部件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蜗壳本体上,且所述后蜗舌部件与所述固定架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组件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所述蜗壳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蜗壳本体顶部和底部的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所述固定架与蜗壳本体对应的水平支架连接,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盖板的结合面为平面;所述蜗壳本体与所述盖板结合装配后,两者之间形成用于穿过风机轴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由所述结合面分为两个对等的半圆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的中部表面设有凸筋,所述盖板底部对应位置设有U型槽,所述盖板安装在蜗壳本体上时,所述蜗壳本体的凸筋卡在所述盖板底部的U型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与空调器室内机的蜗舌组件形成对应双贯流风轮的对称风道,所述蜗舌组件包括第一蜗舌,所述第一蜗舌位于所述蜗壳本体的外围风道边;所述第一蜗舌与对应的所述蜗壳本体一体成型围成所述风道对应的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贯流风轮固定在所述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之间;所述水平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固定框;所述蜗壳本体的左右两侧边设有外围板,所述外围板固定在所述室内机的支撑部件或后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蜗壳本体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贯流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舌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上支架和水平下支架卡扣连接。
10.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竖直设置的双贯流风轮,在立式空调的后部或侧后部设置有进风口,在前部或者侧前部设置有出风口,在双贯流风轮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双贯流风道结构,所述双贯流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形成送风通道。
CN201320452359.3U 2013-07-26 2013-07-26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04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52359.3U CN203404925U (zh) 2013-07-26 2013-07-26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52359.3U CN203404925U (zh) 2013-07-26 2013-07-26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04925U true CN203404925U (zh) 2014-01-22

Family

ID=49940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5235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04925U (zh) 2013-07-26 2013-07-26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049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01A (zh) * 2015-03-31 2015-07-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WO2020238896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蜗壳出风口加强结构及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01A (zh) * 2015-03-31 2015-07-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104776501B (zh) * 2015-03-31 2018-06-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WO2020238896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蜗壳出风口加强结构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04929U (zh) 空调器风道部件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4344519B (zh) 空调器风道部件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4344520B (zh) 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9812873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4296343A (zh) 挡风件、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3857626U (zh) 空调风道结构
CN105042694A (zh) 出风框、壳体和贯流空调柜机
CN105485875A (zh)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3644693A (zh) 一种风冷冰箱风扇电机的固定装置
CN203404925U (zh) 双贯流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362885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3404926U (zh) 空调器整体式双贯流风道部件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3404927U (zh) 立式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3857645U (zh) 空调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203454296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13091138B (zh)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风道结构的加工系统
CN104456883A (zh) 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
CN104110812A (zh) 空调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203404917U (zh) 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4629949U (zh) 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203201876U (zh) 一种箱式离心风机
CN211119930U (zh) 出风框的驱动机构、空调器的出风框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3868155A (zh) 一种空调器
CN204629863U (zh) 一种移动式冷风机
CN212376921U (zh) 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RINS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and its discharge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61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RINS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and its discharge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