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38287U -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 Google Patents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38287U
CN203338287U CN2013204006099U CN201320400609U CN203338287U CN 203338287 U CN203338287 U CN 203338287U CN 2013204006099 U CN2013204006099 U CN 2013204006099U CN 201320400609 U CN201320400609 U CN 201320400609U CN 203338287 U CN203338287 U CN 203338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optical filter
conductive layer
light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006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根初
刘伟
董绳财
唐彬
何世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006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38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38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382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滤光片组件,包括基片、第一导电层、遮光层、滤光层、成型层及第二导电层。遮光层附着于基片的第一表面,第一导电层设于遮光层上,成型层附着于遮光层及滤光层上,第二导电层嵌设于成型层内,使得第二导电层与第一导电层形成感应电容结构。因此,滤光片组件可同时实现触控操作和滤光功能。作为显示屏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件的组合,滤光片组件用于触摸显示屏中时,可直接使显示屏具有触控功能,无需再在显示屏上组装一触摸屏,从而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此外,利用滤光片组件制备触摸显示屏时,可减少一次贴合工艺,从而还可节约材料并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屏。

Description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屏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可接收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设备。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传媒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光电行业异军突起的朝阳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具有触摸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均包括显示屏及位于显示屏上的触摸屏。然而,触摸屏作为与显示屏独立的组件,在用于一些实现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时,均需要根据显示屏的尺寸进行定购,之后再进行组装,以形成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可同时具有可触控操作为显示功能。现有的触摸屏与显示屏的组装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框贴及全贴合。框贴是将触摸屏与显示屏的边缘贴合,全贴合是将触摸屏的下表面与显示屏的上表面整面贴合。
显示屏主要包括偏光片、滤光片模块、液晶模块以及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 Transistor),由偏光片、滤光片模块、液晶模块以及薄膜晶体管组合成显示屏时,已经具有较大的厚度,而继续往显示屏上贴合触摸屏时,将进一步增大其厚度,从而有悖于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厚度的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一种滤光片组件,包括:
基片,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第一导电层,附着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为导电丝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单元;
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向所述基片的一侧,以将所述第一导电层夹持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基片之间,所述遮光层为栅格线相互交叉形成的栅格状结构,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栅格单元,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电丝线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栅格线内;
滤光层,附着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滤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滤光单元,多个所述滤光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多个栅格单元内;
成型层,附着于所述遮光层及所述滤光层上,并将所述遮光层及所述滤光层夹持于所述基片与所述成型层之间;及
第二导电层,设于所述成型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层为导电丝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二网格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嵌设于所述成型层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层远离所述遮光层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网格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由填充于所述第二网格凹槽中的导电材料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格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电丝线的宽度小于所述栅格线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电丝线的宽度等于所述栅格线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之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丝线在所述遮光层的投影位于所述栅格线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包括一条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丝线,其在所述遮光层的投影位于所述栅格单元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丝线的宽度介于0.2至5微米之间,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网格节点之间的距离介于50至500微米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范围内至少容纳一个所述滤光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多条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多条相互绝缘的第二导电单元。
一种触摸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的薄膜晶体管电极、液晶模组、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滤光片组件及上偏光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片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液晶模组。
上述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中,滤光片组件可同时实现触控操作和滤光功能。作为显示屏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件的组合,滤光片组件用于触摸显示屏中时,可直接使显示屏具有触控功能,无需再在显示屏上组装一触摸屏,从而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此外,利用上述滤光片组件制备触摸显示屏时,可减少一次贴合工艺,从而还可节约材料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摸显示屏中滤光片组件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滤光片组件的立体图;
图4至图6为图3所示滤光片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滤光片组件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滤光片组件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触摸显示屏10包括依次层叠的下偏光片101、薄膜晶体管电极102、液晶模组103、公共电极104、滤光片组件100及上偏光片105。
触摸显示屏可以为直下式、或侧入式光源的液晶显示屏。薄膜晶体管(TFT)电极102包括玻璃基层1021和设置在玻璃基层1021上的显示电极1023。液晶模组103包括液晶体层1032和夹持于液晶体层1032两侧的配向膜1034。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滤光片组件100包括基片110、第一导电层120、遮光层130、滤光层140、成型层150及第二导电层160。其中:
基片110包括第一表面(图未标)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图未标)。基片110起承载和保护作用,且基片110可透光。具体的,基片110的材质可为硅铝酸盐玻璃或钙钠玻璃。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基片110背向公共电极104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4,第一导电层120附着于第一表面。第一导电层120为导电丝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导电网格,第一导电层120包括第一网格单元(图未标)。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20形成多条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单元(图未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20由附着于第一表面的导电材料形成。具体的,可通过在遮光层130的表面镀导电膜或涂覆导电材料,以形成导电膜层,再对导电膜层进行蚀刻,得到图形化的第一导电层120。其中,用于镀膜的材料可为金、银、铜等具有较小电阻率的金属或ITO等,而用于涂覆的导电材料可为导电墨水等。
遮光层130位于第一导电层120背向基片110的一侧,以将第一导电层120夹持于遮光层130与基片110之间。遮光层130可由带黑色染料的光刻胶、油墨及遮光树脂等非透明材料在第一表面固化形成。遮光层130为栅格线131相互交叉形成的栅格状结构,遮光层130包括多个栅格单元(图未标)。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在遮光层130上的投影位于栅格线131内,这样可以避免导电丝线伸出遮光层栅格线外而影响滤光层的出光效果,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可为直线、曲线或折线。
进一步的,当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为直线时,导电丝线的中心线与栅格线131的中心线对齐,从而可尽可能的使导电丝线的宽度较大,以增加第一导电层120的可靠性。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还可以为曲线或折线。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的宽度小于栅格线131的宽度。为达到视觉透明效果,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须被栅格线131遮挡。因此,为防止导电丝线露出栅格线131的遮挡范围,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的宽度小于栅格线131的宽度。由于栅格线131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的宽度,故第一导电层120被遮光层130包覆,两者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厚度等于遮光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滤光层140的厚度大于遮光层130的厚度。因此,可防止从滤光单元141侧面出射的光线被遮光层130或第一导电层120遮挡,从而增加出光率。
请参阅图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形成第一导电层120的导电丝线的宽度等于栅格线131的宽度。因此,在形成第一导电层120及遮光层130时,可先依次在第一表面形成正面的导电膜层及黑色光刻胶层,再依次对黑色光刻胶层及导电膜层进行蚀刻,便可得到预设形状的遮光层130及第一导电层120。成形的过程中,无需引入新的掩膜板,从而可简化制备流程。
进一步的,滤光层140的厚度大于遮光层130与第一导电层120的厚度之和。因此,可使滤光层140突出于遮光层130及第一导电层120的表面,从而防止从滤光单元141侧面出射的光线被遮光层130及第一导电层120遮挡,进而增加出光率。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4,滤光层140附着于第一表面。滤光层14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滤光单元141。多个滤光单元141分别位于多个栅格单元内,从而通过栅格线131将多个滤光单元141单个隔开。滤光单元141可分别由涂覆于第一表面的RGB(红绿蓝三原色)彩色光阻形成,具有滤光功能。从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滤光单元141滤光,可分别得到对应颜色的光线。控制背光源的光线在不同颜色滤光单元141中的通过量,可混合得到各种颜色混合光,进而实现多色彩的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栅格单元为正方形,从而将滤光单元141的形状也限定为正方形,进而使得多个滤光单元141的显色更均匀。可以理解,栅格单元也可为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网格单元的范围内至少容纳一个滤光单元141。具体的,第一网格单元可与滤光单元141一对一或一对多。如图4所示,一个第一网格单元的范围内仅包括一个滤光单元141;如图5所示,一个第一网格单元的范围内包含同一轴向上的多个滤光单元141;如图6所示,一个第一网格单元的范围内包含多个相互垂直的轴向上的多个滤光单元141。因此,每条栅格线上最多只需设置一条导电丝线,从而使导电网格的密度降低,便于加工。
成型层150附着于遮光层130及滤光层140上,并将遮光层130及滤光层140夹持于基片110与成型层150之间。具体的,成型层150由涂覆于第一表面的压印胶固化形成。压印胶为透明状,不影响整体的透过率。在本实施例中,压印胶的材质为无溶剂紫外固化亚克力树脂,其厚度为2~10微米。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印胶材质还可以为可见光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
第二导电层160设于成型层150上。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160嵌设于成型层150中。其中,第二导电层160与第一导电层120均位于基片110的一侧,两者相对设置且之间间隔成型层150。因此,第二导电层160与第一导电层120之间形成感应电容结构,从而使得滤光片组件110可同时实现触控及滤光功能。第二导电层160为导电丝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导电网格,第二导电层160包括多个第二网格单元(图未标)。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160形成多条相互绝缘的第二导电单元163。
其中,第二导电层160的导电网格可为正多边形,也可为随机网格。当第二导电层160的导电网格为随机网格时,能有效的避免干涉,从而避免在触摸显示屏10上形成莫尔条纹,提升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成型层150背向遮光层13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网格凹槽151,第二导电层160由填充于第二网格凹槽151中的导电材料固化形成。具体的,导电材料可为金属(如纳米银)、碳纳米管、石墨烯、有机导电高分子以及ITO。因此,在形成第二导电层160时,可通过压印模具一次成型,得到预设的图案,而不用通过图形化蚀刻,从而简化流程并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第二网格凹槽15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导电层160的厚度。因此,第二导电层160可完全包覆于第二网格凹槽151中,从而可对第二导电层160形成有效的保护,防止在后续贴合过程中刮伤第二导电层160,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二导电层160的导电丝线在遮光层130的投影位于栅格线131内。进一步的,形成第二导电层160的导电丝线的中心线与栅格线131的中心线对齐。因此,遮光层130可有效的遮挡第二导电层160的导电丝线,从而避免用户在使用时能看到导电丝线而影响体验。此外,由于导电丝线被遮挡,从而对于导电丝线的宽度要求不高,即不大于栅格线131的宽度即可。因此,可使制作方便(无需做很细),且较宽的导电丝线不易断裂,进而可提升第二导电层16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包括一条形成第二导电层160的导电丝线,其在遮光层130的投影位于栅格单元内。由于导电丝线的投影位于栅格单元内,故使得栅格线131不能对形成第二导电层160的导电丝线形成有效的遮挡。而在触摸显示屏10中,又须使用户无法观察到导电丝线。为了达到视觉透明,进一步的,形成第二导电层160的导电丝线的宽度介于0.2至5微米之间,第二网格单元的网格节点之间的距离介于50至500微米之间。
滤光片组件100及使用滤光片组件100的触摸显示屏10中,滤光片组件100可同时实现触控操作和滤光功能。作为显示屏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件的组合,滤光片组件100用于触摸显示屏10中时,可直接使显示屏具有触控功能,无需再在显示屏上组装一触摸屏,从而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此外,利用滤光片组件100制备触摸显示屏时,可减少一次贴合工艺,从而还可节约材料并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片,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第一导电层,附着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为导电丝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一网格单元;
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背向所述基片的一侧,以将所述第一导电层夹持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基片之间,所述遮光层为栅格线相互交叉形成的栅格状结构,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栅格单元,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电丝线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栅格线内;
滤光层,附着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滤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滤光单元,多个所述滤光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多个栅格单元内;
成型层,附着于所述遮光层及所述滤光层上,并将所述遮光层及所述滤光层夹持于所述基片与所述成型层之间;及
第二导电层,设于所述成型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层为导电丝线相互交叉形成的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二网格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嵌设于所述成型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层远离所述遮光层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网格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由填充于所述第二网格凹槽中的导电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电丝线的宽度小于所述栅格线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电丝线的宽度等于所述栅格线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遮光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丝线在所述遮光层的投影位于所述栅格线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条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丝线,其在所述遮光层的投影位于所述栅格单元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丝线的宽度介于0.2至5微米之间,所述第二网格单元的网格节点之间的距离介于50至500微米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网格单元的范围内至少容纳一个所述滤光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多条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多条相互绝缘的第二导电单元。
14.一种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薄膜晶体管电极、液晶模组、如上述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滤光片组件及上偏光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液晶模组。
CN2013204006099U 2013-07-05 2013-07-05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38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006099U CN203338287U (zh) 2013-07-05 2013-07-05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006099U CN203338287U (zh) 2013-07-05 2013-07-05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38287U true CN203338287U (zh) 2013-12-11

Family

ID=49706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0060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38287U (zh) 2013-07-05 2013-07-05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382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6622A (zh) * 2013-07-05 2013-10-02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以及该滤光片组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6622A (zh) * 2013-07-05 2013-10-02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以及该滤光片组件制备方法
CN103336622B (zh) * 2013-07-05 2016-08-17 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以及该滤光片组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6620A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以及该滤光片组件制备方法
CN103345323B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以及该滤光片组件制备方法
CN203338316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203338295U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CN203338303U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CN103345332A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203338310U (zh) 偏光-滤光模块及触摸显示屏
CN203338287U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CN203338288U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
CN103336623B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103336632B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203338317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103336383B (zh) 偏光-滤光模块及触摸显示屏
CN203338311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203366275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103336622B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以及该滤光片组件制备方法
CN203338313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203338296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203338314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103365475B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103365473B (zh) 滤光片组件和触摸显示屏
CN103336621A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滤光片组件以及该滤光片组件制备方法
CN203338309U (zh) 滤光片组件及触摸显示屏
CN203338304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203338315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06

Address after: 330000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Huangjiahu road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North to the East, 330013 in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city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clove road Longtan ditch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Ltd.

Co-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