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31161U - 竹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竹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31161U
CN203331161U CN2013203738831U CN201320373883U CN203331161U CN 203331161 U CN203331161 U CN 203331161U CN 2013203738831 U CN2013203738831 U CN 2013203738831U CN 201320373883 U CN201320373883 U CN 201320373883U CN 203331161 U CN203331161 U CN 203331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cover plate
framework
composite plate
contai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738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海
叶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ZHUANG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ZHUANG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ZHUANG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ZHUANG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738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31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3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311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复合板,包括:竹框架,所述竹框架为环形;上竹盖板和下竹盖板,所述上竹盖板盖在所述竹框架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竹盖板盖在所述竹框架的下表面上,所述竹框架、上竹盖板和下竹盖板构成容纳腔;多个竹环,所述多个竹环布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竹环上端面与所述上竹盖板接触,所述竹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竹盖板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在由环形竹框架和上、下竹盖板构成的容纳腔内布置多个竹环,板材密度小、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竹材。

Description

竹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复合板。
背景技术
现有竹复合板是将优质大径竹材加工成条状,再按一定方式排列制成实心复合板。这种结构消耗较多的竹材资源,成本高,板材密度大,制品笨重,而大量小径杂竹则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板材密度小、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竹材的竹复合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包括:竹框架,所述竹框架为环形;上竹盖板和下竹盖板,所述上竹盖板盖在所述竹框架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竹盖板盖在所述竹框架的下表面上,所述竹框架、上竹盖板和下竹盖板构成容纳腔;多个竹环,所述多个竹环布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竹环上端面与所述上竹盖板接触,所述竹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竹盖板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在由环形竹框架和上、下竹盖板构成的容纳腔内布置多个竹环,板材密度小、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竹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竹复合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多个竹环彼此贴合地布满所述容纳腔。
所述竹环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竹盖板直接接触,所述竹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竹盖板直接接触。
所述竹环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竹盖板之间设有上胶粘剂层,所述竹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竹盖板之间设有下胶黏剂层。
所述上胶粘剂层和所述下胶黏剂层均为异氰酸酯层、聚氨酯层、聚醋酸乙烯乳液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还包括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加强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竹框架的内壁相连。
所述竹框架为矩形竹框架、椭圆形和长圆形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还包括设在所述容纳腔内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地分布在所述竹框架的容纳腔内。
所述连接件为木块或竹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竹复合板的示意图;和
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包括:竹框架10,上竹盖板201,下竹盖板202和多个竹环30。
具体地说,竹框架10为环形。例如,竹框架10可以为矩形竹框架、椭圆形竹框架、长圆形竹框架的环形竹框架。
上竹盖板201盖在竹框架10的上表面上,下竹盖板202盖在竹框架10的下表面上。竹框架10、上竹盖板201和下竹盖板202构成容纳腔。
多个竹环30布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竹环30上端面与上竹盖板201接触,竹环30的下端面与下竹盖板202接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接触”应作广义理解,可以为直接接触,即竹环30的上端面与上竹盖板201直接接触,竹环30的下端面与下竹盖板202直接接触,以使竹环30支撑上竹盖板201和下竹盖板202,也可以为间接接触,例如,如图1所示,竹环30的上端面与上竹盖板201之间可以设有上胶粘剂层401,竹环30的下端面与下竹盖板202之间可以设有下胶粘剂层402,以便于竹环30的端面与上竹盖板201和下竹盖板202的接触,使竹复合板经久耐用。胶粘剂层可以是诸如异氰酸酯层、聚氨酯层、聚醋酸乙烯乳液层等木工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在由环形竹框架和上、下竹盖板构成的容纳腔内布置多个竹环,板材密度小、成本低,可以充分利用竹材。
竹环30为预定长度的竹筒,竹环30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有利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多个竹环30彼此贴合地布满所述容纳腔。换言之,每个竹环的外周面与位于其周围的竹环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由此,可以增加竹复合板的强度。
有利地,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还包括加强筋板50。加强筋板50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加强筋板50的两端分别与竹框架10的内壁相连。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竹复合板的强度。
有利地,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还包括设在所述容纳腔内的连接件60。进一步地,连接件60为多个,多个连接件60彼此间隔地分布在竹框架10的容纳腔内。例如桌面需要例如桌面需要开孔,那就需要在开孔的位置处设有连接件开孔。由此,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竹复合板被加工成桌子等制品时,可以通过诸如竹块的连接件60安装桌腿、拉手等部件,由此,连接方便,不会破坏竹复合板的整体造型和强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竹框架,所述竹框架为环形; 
上竹盖板和下竹盖板,所述上竹盖板盖在所述竹框架的上表面上,所述下竹盖板盖在所述竹框架的下表面上,所述竹框架、上竹盖板和下竹盖板构成容纳腔; 
多个竹环,所述多个竹环布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竹环上端面与所述上竹盖板接触,所述竹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竹盖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竹环彼此贴合地布满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环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竹盖板直接接触,所述竹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竹盖板直接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环的上端面与所述上竹盖板之间设有上胶粘剂层,所述竹环的下端面与所述下竹盖板之间设有下胶粘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粘剂层和所述下胶粘剂层均为异氰酸酯层、聚氨酯层、或聚醋酸乙烯乳液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加强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竹框架的内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框架为矩形竹框架、椭圆形和长圆形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容纳腔内的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地分布在所述竹框架的容纳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竹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木块或竹块。 
CN2013203738831U 2013-06-25 2013-06-25 竹复合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3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38831U CN203331161U (zh) 2013-06-25 2013-06-25 竹复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738831U CN203331161U (zh) 2013-06-25 2013-06-25 竹复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31161U true CN203331161U (zh) 2013-12-11

Family

ID=4969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73883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31161U (zh) 2013-06-25 2013-06-25 竹复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31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4450A (zh) 一种折叠式鞋架
CN203331161U (zh) 竹复合板
CN203514680U (zh) 一种倾斜式木塑外墙板
CN204143408U (zh) 一种防蓝光传感器层及触摸屏结构
CN204330111U (zh) 一种超薄电子称
CN201756289U (zh) 环保型液体罐承放托架
CN201831239U (zh) 塑料桌
CN206443465U (zh) 一种环保餐椅
CN205366369U (zh) 一种塑料蜂窝平托盘
CN204957135U (zh) 一种多功能聚乙烯瓶
CN204048507U (zh) 一种会计专用的带印章的曲别针盒
CN203512243U (zh) 一种纸栈板
CN204330110U (zh) 一种超薄电子称
CN104554997A (zh) 一种具有液体收集结构的塑料托盘
CN207368296U (zh) 一种插接件金属盖板
CN205138620U (zh) 一种基于四孔传感器的电子台秤
CN101566737B (zh) 液晶屏防偏位固定方法及结构
CN204021423U (zh) 板型零件堆码装置
CN105674970A (zh) 一种船用罗经
CN205631581U (zh) 一种双层中空板材
CN208444106U (zh) 液晶显示屏模组
CN206520175U (zh) 一种小型模具面板结构
CN207282514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移载机的抓手
CN204137623U (zh) 用于周转触摸屏的托盘
CN204046933U (zh) 多层线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