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18948U - 一种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18948U
CN203318948U CN2013202783149U CN201320278314U CN203318948U CN 203318948 U CN203318948 U CN 203318948U CN 2013202783149 U CN2013202783149 U CN 2013202783149U CN 201320278314 U CN201320278314 U CN 201320278314U CN 203318948 U CN203318948 U CN 203318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division
parcel
support portion
bracing fram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783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永林
史中伟
姜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2783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18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18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189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两个结构各异的支撑架来固定矩阵排列的无菌砖。支撑架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可以选用环保材料生产而成;使用时定位固定效果明显。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定位装置,该支撑架具有易于回收重复利用、叠放运输方便、支撑结构强度大、适用于机械化自动安装作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 
背景技术
高端牛奶制品通常采用无菌纸包装(简称无菌砖)的灌装形式,装箱前无菌砖被放置成三乘四或者三乘五矩阵排列,然后再在摆放好的无菌砖周围安装两个定位装置,两个定位装置上下分布。现有技术中定位装置为框架结构的泡沫板,如图1所示,泡沫板14中间设有矩形通孔,呈矩阵排列的无菌砖阵列放置于此。为了使泡沫板14能够分别位于无菌砖的上下部位,在排列的无菌砖之间放置了夹层15,如图2所示,该夹层整体呈长方形,在四个直角处设置了直角缺口,泡沫板位于缺口处,夹层嵌入在泡沫板的通孔处,由此来实现两个泡沫板之间距离的定位。此类包装形式最大的优点能加固箱体结构,在箱体横向位置上通过泡沫板使无菌砖与箱体隔开,使无菌砖处于箱体中间位置,进而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通过在箱体上开设镂空的窗口区并覆以透明塑料片形成用于展示产品的结构,再通过增加箱体与无菌砖之间的距离就能扩大窗口区的展示效果,此处箱体与无菌砖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泡沫板间隔形成。 
泡沫板是塑料制品,虽然质地轻盈,但是不易降解、不能回收利用,作为产品销售过程中仅起到包装作用的附件,一旦打开包装后泡沫板就不能再以同样功能被加以利用,废弃后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泡沫板易受力产生断裂,所以仓储物流过程中不易存放;而且叠放的泡沫板极占据空间,这一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非常明显。如图3所示,按照生产要求泡沫板必须层叠放置,这样在单位长度的空间内放置泡沫板数量就与泡沫板厚度关系极大,一般泡沫板厚度在 一到一点五厘米,有的泡沫板厚度大于一点五厘米。受到泡沫板易断、不适于机械化全自动生产的缺点影响,此类包装形式只能通过人工操作完成,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运输便利、适用于机械化全自动安装的支撑架,解决现有技术中定位装置存在的易断裂、占空间、只能通过人工安装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包括定位部Ⅰ、包裹部Ⅰ、支撑部Ⅰ,所述定位部Ⅰ呈矩形,所述包裹部Ⅰ位于定位部Ⅰ的外侧边缘且与定位部Ⅰ连为一体,相邻包裹部Ⅰ之间分开,所述支撑部Ⅰ位于定位部Ⅰ的外侧且与定位部Ⅰ连为一体,所述支撑部Ⅰ位于包裹部Ⅰ与定位部Ⅰ之间,所述包裹部Ⅰ与支撑部Ⅰ之间分开,所述下支撑架包括定位部Ⅱ、包裹部Ⅱ、支撑部Ⅱ,所述定位部Ⅱ呈矩形环状,所述包裹部Ⅱ位于定位部Ⅱ的内侧边缘且与定位部Ⅱ连为一体,相邻包裹部Ⅱ之间分开,所述支撑部Ⅱ位于定位部Ⅱ的外侧边缘且与定位部Ⅱ连为一体,相邻支撑部Ⅱ之间分开,所述定位部Ⅰ的外尺寸与定位部Ⅱ的内侧尺寸相同。 
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两个结构各异的支撑架来固定矩阵排列的无菌砖。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都为板状结构,堆放后,相比泡沫板层叠堆放时单位空间内的堆放数量明显要多;运输过程中层叠堆放的支撑架会形成紧实的整体结构,具有抗压、抗震的特点,从而便于该支撑架的运输作业。 
矩阵排列的无菌砖整体为长方体状,板状的上支撑架安装在矩阵排列的无菌砖顶部后包裹部Ⅰ弯折包裹在矩阵排列的无菌砖的顶部,支撑部Ⅰ继续与定 位部Ⅰ持平处于同一平面内,由此上支撑架形成坚固的半包围立体状结构。板状的下支撑架包裹在矩阵排列的无菌砖的四周,包裹部Ⅱ紧贴着无菌砖,支撑部Ⅱ相对定位部Ⅱ弯折,由此,下支撑架也形成坚固的立体结构。再加上上下支撑架与无菌砖结合的过程中定位部Ⅰ、定位部Ⅱ可以作为稳定的受力点,因此,该支撑架适用于机械化全自动安装操作。 
为了保证包裹部Ⅰ弯折动作过程中它与支撑部Ⅰ之间互不干扰,使包裹部Ⅰ更好的弯折变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撑部Ⅰ与定位部Ⅰ的连接位置到定位部Ⅰ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包裹部Ⅰ与定位部Ⅰ的连接位置到该中心线的距离。初始状态下包裹部Ⅰ与定位部Ⅰ持平,使用时包裹部Ⅰ相对定位部Ⅰ倾斜,故在整体上包裹部Ⅰ弯折。 
为了提高上支撑架的支撑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定位部Ⅰ的长边处都设有两个支撑部Ⅰ,所述定位部Ⅰ的宽边处都设有一个支撑部Ⅰ。 
为保证相邻包裹部Ⅰ在动作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定位部Ⅰ在外侧边缘的四个边角处设有直角的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包裹部Ⅱ呈梯形,相邻包裹部Ⅱ之间设有直线型切口。该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加包裹部Ⅱ的支撑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切口一端位于定位部Ⅱ内。该切口的一端并非在包裹部Ⅱ与定位部Ⅱ的连接位置,而是深入到了定位部Ⅱ内部,这样的设计在于保证相邻包裹部Ⅱ在弯折动作过程中互不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定位部Ⅱ在外侧边缘的四个边角处设有直角的缺口。该设计是为了保证相邻支撑部Ⅱ在弯折动作过程中互不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支撑架的本体和下支撑架的本体都为瓦楞纸板,所述上支撑架的本体的波浪形芯纸夹层的凹槽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定位 部Ⅰ的长边的延伸方向,所述下支撑架的本体的波浪形芯纸夹层的凹槽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定位部Ⅱ的长边的延伸方向。这样的设计优点在于可以增加上支撑架的本体、下支撑架的本体在各自长边处的弹性强度和支撑强度。 
为了增强下支撑架的本体的支撑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定位部Ⅱ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 
为了增强上支撑架的本体的支撑强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定位部Ⅰ上设有矩形通孔Ⅰ,所述通孔Ⅰ的边角呈圆弧状,所述定位部Ⅰ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可以选用环保材料生产而成;使用时定位固定效果明显。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定位装置,该支撑架具有易于回收重复利用、叠放运输方便、支撑结构强度大、适用于机械化自动安装作业的优点。该支撑架不仅可用于高端牛奶制品的装箱操作,还可以用于果汁饮料、保健补品的装箱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泡沫板固定无菌砖阵列的结构示意图Ⅰ; 
图2为现有技术中泡沫板固定无菌砖阵列的结构示意图Ⅱ; 
图3为现有技术中泡沫板在仓储运输过程中堆放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的上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的上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的上支撑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的下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的下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的下支撑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的支撑架使用示意图Ⅰ;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撑架、其成形装配装置及使用的产品装箱方法的支撑架使用示意图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5、7、8所示,支撑架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 
上支撑架1采用瓦楞纸板模切而成,整体为十字形状。瓦楞纸板是由面纸、波浪形芯纸夹层通过粘合而成,波浪形芯纸夹层连续弯曲形成凹槽13,相邻凹槽之间的朝向相反、延伸方向平行。模切成形后,上支撑架1本体上设有定位部Ⅰ4、包裹部Ⅰ5、支撑部Ⅰ6。包裹部Ⅰ5、支撑部Ⅰ6都与定位部Ⅰ4连为一体,包裹部Ⅰ5与定位部Ⅰ4之间通过折痕线7划界区分。定位部Ⅰ4为矩形结构,长边长度大于宽边长度,而且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故宽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在定位部Ⅰ4的四个边角处各设有一个直角缺口,这样定位部Ⅰ4的各边缘长度小于整体尺寸,定位部Ⅰ4在长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L1`小于定位部Ⅰ4整体上在长边处的长度L1、定位部Ⅰ4在宽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W1`小于定位部Ⅰ4整体上在宽边处的长度W1。包裹部Ⅰ5为矩形结构,上支撑架1本体上设有四个包裹部Ⅰ5,包裹部Ⅰ5分别位于定位部Ⅰ4的外侧边缘处,位于定位部Ⅰ4的长边处的包裹部Ⅰ5的长度等于定位部Ⅰ4在长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L1`,位于定位部Ⅰ4的宽边处的包裹部Ⅰ5的长度等于定位部Ⅰ4在宽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W1`。因此,四个包裹部Ⅰ5之间分开。支撑部Ⅰ6呈矩形,它位于定位部Ⅰ4的外侧,在定位部Ⅰ4的长边处分布有两个,在定位部Ⅰ4的宽边处分布有一个。在定位 部Ⅰ4的长边处,支撑部Ⅰ6与定位部Ⅰ4的连接位置到定位部Ⅰ4的中心线的距离D1小于包裹部Ⅰ5与定位部Ⅰ4的连接位置到该中心线的距离D1`,在定位部Ⅰ4的宽边处,支撑部Ⅰ6与定位部Ⅰ4的连接位置到定位部Ⅰ4的中心线的距离D2小于包裹部Ⅰ5与定位部Ⅰ4的连接位置到该中心线的距离D2`。在定位部Ⅰ4的长边处的两个支撑部Ⅰ6之间相对定位部Ⅰ4的中心线呈对称状态。支撑部Ⅰ6位于支撑部Ⅰ6位于包裹部Ⅰ5和定位部Ⅰ4之间,在模切形成时支撑部Ⅰ6、包裹部Ⅰ5、定位部Ⅰ4都处于同一平面,支撑部Ⅰ6包裹在定位部Ⅰ4和包裹部Ⅰ5中间,支撑部Ⅰ6与包裹部Ⅰ5之间设有切口,因此支撑部Ⅰ6与包裹部Ⅰ5之间分开。定位部Ⅰ4的正中间位置设有通孔Ⅰ8,通孔Ⅰ8呈矩形,四个边角呈圆弧状。通孔Ⅰ8的长边所处位置与定位部Ⅰ4的长边所处位置对应,通孔Ⅰ8的宽边所处位置与定位部Ⅰ4的宽边所处位置对应,通孔Ⅰ8使得定位部Ⅰ4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W2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W2`。 
下支撑架2也采用瓦楞纸板模切而成,整体为十字形状。模切成形后,下支撑架2本体上设有定位部Ⅱ9、包裹部Ⅱ10、支撑部Ⅱ11。定位部Ⅱ9、包裹部Ⅱ10、支撑部Ⅱ11之间连为一体且都处于同一平面内,包裹部Ⅱ10与定位部Ⅱ9之间通过折痕线7划界区分,支撑部Ⅱ11与定位部Ⅱ9之间通过折痕线7划界区分。定位部Ⅱ9呈矩形环状,外侧边缘呈矩形、内侧边缘也呈矩形;定位部Ⅱ9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W3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W3`;内侧的长宽尺寸与定位部Ⅰ4整体上的长宽尺寸相同,即定位部Ⅰ4整体上的长边长度与定位部Ⅱ9的内侧的长边长度都为L1、定位部Ⅰ4整体上的宽边长度与定位部Ⅱ9的内侧的宽边长度都为W1。长边长度大于宽边长度,而且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故宽边的延伸方向与本体上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在定位部Ⅱ9的四个边角处各设有一个直角缺口,这样定位部Ⅱ9的各边缘长度 小于整体尺寸,即定位部Ⅱ9在长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L2`小于定位部Ⅰ4整体上在长边处的长度L2、定位部Ⅱ9在宽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W2`小于定位部Ⅰ4整体上在宽边处的长度W2。支撑部Ⅱ11呈矩形,它位于定位部Ⅱ9的外侧并与定位部Ⅱ9连为一体。在位于定位部Ⅱ9的长边处的支撑部Ⅱ11的长度与定位部Ⅱ9在长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L2`相同,在位于定位部Ⅱ9的宽边处的支撑部Ⅱ11的长度与定位部Ⅱ9在宽边处的外侧边缘的长度W2`相同。因此,相邻支撑部Ⅱ11之间分开。包裹部Ⅱ10位于定位部Ⅱ9的内侧并与定位部Ⅱ9连为一体。包裹部Ⅱ10都呈梯形,相邻包裹部Ⅱ10的底角互为余角;而且下支撑架2本体在相邻包裹部Ⅱ10之间设有直线型切口12,该直线型切口12延伸至定位部Ⅱ9上,使得相邻包裹部Ⅱ10分开。 
该支撑架为平板状结构,层叠堆放后占用空间少且空间利用率较高,层叠的支撑架整体较为紧实,具有很强的抗压、抗震特性,使得该支撑架存储运动方便。如图6、9、10、11所示,使用时需在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的折痕线7处顺势进行弯折。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的折痕线7都处于同一侧的表面上,因此,在弯折时四个包裹部Ⅰ5的弯折方向相同,四个包裹部Ⅱ10、四个支撑部Ⅱ11的弯折方向相同。在上支撑架1弯折过程中,支撑部Ⅰ6从包裹部Ⅰ5中脱离,支撑部Ⅰ6与包裹部支撑部Ⅰ6之间产生夹角。弯折后,上支撑架1形成半包围立体状结构,包裹部Ⅰ5与定位部Ⅰ4之间形成用于定位固定物品的区域。由于包裹部Ⅰ5与定位部Ⅰ4之间的折痕线7远离支撑部Ⅰ6与定位部Ⅰ4的连接位置,这保证了包裹部Ⅰ5弯折时不会影响支撑部Ⅰ6继续保持原有状态,使两者之间在弯折过程中互不干扰,弯折成形过程受此得以顺利进行。在下支撑架2弯折过程中,包裹部Ⅱ10和支撑部Ⅱ11向同向弯折,形成环状的立体结构,在包裹部Ⅱ10之间形成通孔Ⅱ3,该通孔Ⅱ3的外形尺寸与定位部Ⅰ4的外形尺 寸相同。相邻包裹部Ⅱ10之间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直线型切口12的作用,相邻包裹部Ⅱ10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又由于直线型切口12伸入定位部Ⅱ9内,因此可以充分保证相邻包裹部Ⅱ10弯折时不会撕裂定位部Ⅱ9。 
弯折后的支撑架就能安装在物品的外部,这里以矩阵放置的无菌砖为例。无菌砖以矩阵形式排列,无菌砖阵列整体上呈长方体状,它的外围尺寸与通孔Ⅱ3的一致。先将下支撑架2套放在无菌砖阵列的四周,包裹部Ⅱ10在本身材料所具有的弹性作用下紧贴在无菌砖阵列上,使得无菌砖阵列的四周被下支撑架2紧紧固定。接着再将上支撑架1放置在无菌砖阵列的顶部,因为定位部Ⅰ4受到无菌砖阵列的支撑作用,所以处于无菌砖阵列的顶部。包裹部Ⅰ5位于无菌砖阵列的四周,通过夹持四个包裹部Ⅰ5来夹取无菌阵列,最后将无菌砖阵列放入具有长方体空间的包装箱内。装箱后,支撑部Ⅰ6朝向包装箱内壁、包裹部Ⅰ5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压紧在包装箱内部上、支撑部Ⅱ11也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压紧在包装箱内部上。 
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在立体状态下结构异常坚固,主要原因在于立体状态时支撑架的受力结构发生改变,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同时,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的长边设置也能优化受力结构,上支撑架1的包裹部Ⅰ5在弯折后,定位部Ⅰ4表面受力能力由于受到弯折的包裹部Ⅰ5的支持而提高,这是因为长边处的波浪形芯纸夹层的凹槽的延伸方向与长边的延伸方向垂直,定位部Ⅰ4自身在与其平行的方向上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包裹部Ⅰ5弯折,使得包裹部Ⅰ5在与定位部Ⅰ4非平行的方向上能承受较大的外力,进而促使定位部Ⅰ4在与其非平行的方向上,即倾斜于定位部Ⅰ4或者垂直于定位部Ⅰ4的方向上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包裹部Ⅰ5受到定位部Ⅰ4的作用,在垂直或者倾斜于其表面的方向上能承受较大的外力,如此定位部Ⅰ4与包裹部Ⅰ5之间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最终使得整个上支撑架1在立体状态下结构坚固。同理,在下支撑架2的长边处的包裹部Ⅱ10、支撑部Ⅱ11弯折后形成包裹部Ⅱ10与定位部Ⅱ9之间以及支撑部Ⅱ11与定位部Ⅱ9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为补充的关系。 
该实施例中的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起到了现有技术中泡沫板所起到的固定作用,而且坚固的立体结构使得支撑架能够适用于机械化全自动安装操作。在支撑架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发现定位部Ⅰ4、定位部Ⅱ9相对无菌砖阵列在同一方向上固定不动,这便为了机械化自动安装提供了稳定的受力点,便于机械装置抓取或者吸取,而其它部位则可以在连锁运动过程中依靠别的物件引导它们弯折变形。 

Claims (10)

1.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架(1)和下支撑架(2),
所述上支撑架(1)包括定位部Ⅰ(4)、包裹部Ⅰ(5)、支撑部Ⅰ(6),所述定位部Ⅰ(4)呈矩形,所述包裹部Ⅰ(5)位于定位部Ⅰ(4)的外侧边缘且与定位部Ⅰ(4)连为一体,相邻包裹部Ⅰ(5)之间分开,所述支撑部Ⅰ(6)位于定位部Ⅰ(4)的外侧且与定位部Ⅰ(4)连为一体,所述支撑部Ⅰ(6)位于包裹部Ⅰ(5)与定位部Ⅰ(4)之间,所述包裹部Ⅰ(5)与支撑部Ⅰ(6)之间分开,
所述下支撑架(2)包括定位部Ⅱ(9)、包裹部Ⅱ(10)、支撑部Ⅱ(11),所述定位部Ⅱ(9)呈矩形环状,所述包裹部Ⅱ(10)位于定位部Ⅱ(9)的内侧边缘且与定位部Ⅱ(9)连为一体,相邻包裹部Ⅱ(10)之间分开,所述支撑部Ⅱ(11)位于定位部Ⅱ(9)的外侧边缘且与定位部Ⅱ(9)连为一体,相邻支撑部Ⅱ(11)之间分开,
所述定位部Ⅰ(4)的外尺寸与定位部Ⅱ(9)的内侧尺寸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Ⅰ(6)与定位部Ⅰ(4)的连接位置到定位部Ⅰ(4)的对称中心线的距离小于包裹部Ⅰ(5)与定位部Ⅰ(4)的连接位置到该对称中心线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Ⅰ(4)的长边处都设有两个支撑部Ⅰ(6),所述定位部Ⅰ(4)的宽边处都设有一个支撑部Ⅰ(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Ⅰ(4)在外侧边缘的四个边角处设有直角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部Ⅱ(10)呈梯形,相邻包裹部Ⅱ(10)之间设有直线型切口(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一端位于定位部Ⅱ(9)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Ⅱ(9)在外侧边缘的四个边角处设有直角的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1)的本体和下支撑架(2)的本体都为瓦楞纸板,所述上支撑架(1)的本体的波浪形芯纸夹层的凹槽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定位部Ⅰ(4)的长边的延伸方向,所述下支撑架(2)的本体的波浪形芯纸夹层的凹槽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定位部Ⅱ(9)的长边的延伸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Ⅱ(9)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Ⅰ(4)上设有矩形通孔Ⅰ(8),所述通孔Ⅰ(8)的边角呈圆弧状,所述定位部Ⅰ(4)的本体在宽边处的宽度大于本体在长边处的宽度。
CN2013202783149U 2013-05-17 2013-05-17 一种支撑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18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783149U CN203318948U (zh) 2013-05-17 2013-05-17 一种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783149U CN203318948U (zh) 2013-05-17 2013-05-17 一种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18948U true CN203318948U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58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7831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318948U (zh) 2013-05-17 2013-05-17 一种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1894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7720A (zh) * 2013-05-17 2013-09-11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架
CN103287680A (zh) * 2013-05-17 2013-09-11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瓦楞纸支撑架及使用该瓦楞纸支撑架的装箱方法
CN103287719A (zh) * 2013-05-17 2013-09-11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架、其成形装配装置及使用的产品装箱方法
CN103359352A (zh) * 2013-07-29 2013-10-23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7720A (zh) * 2013-05-17 2013-09-11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架
CN103287680A (zh) * 2013-05-17 2013-09-11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瓦楞纸支撑架及使用该瓦楞纸支撑架的装箱方法
CN103287719A (zh) * 2013-05-17 2013-09-11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架、其成形装配装置及使用的产品装箱方法
CN103287680B (zh) * 2013-05-17 2015-02-25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瓦楞纸支撑架及使用该瓦楞纸支撑架的装箱方法
CN103287720B (zh) * 2013-05-17 2015-04-22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架
CN103359352A (zh) * 2013-07-29 2013-10-23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
CN103359352B (zh) * 2013-07-29 2016-01-27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18948U (zh) 一种支撑架
CN103144829B (zh) 栈板
CN203318839U (zh) 一种支撑架及其成形装配装置
CN103274069B (zh) 一种礼品盒装箱方法
CN203419336U (zh) 一种支撑架
CN203318838U (zh) 一种支撑架
CN203318836U (zh) 一种支撑架及其成形装配装置
CN103287720B (zh) 一种支撑架
CN203372490U (zh) 支撑架
CN203419337U (zh) 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
CN103332360B (zh) 一种支撑架
CN203372543U (zh) 一种瓦楞纸支撑架
CN203332578U (zh) 一种包裹式瓦楞纸固定架
CN103287682B (zh) 一种包裹式瓦楞纸固定架
CN103387076B (zh) 一种支撑架
CN103287719B (zh) 一种支撑架、其成形装配装置及使用的产品装箱方法
CN203332577U (zh) 一种覆盖式瓦楞纸固定架
CN103359352B (zh) 一种支撑架及支撑架成形装配装置
CN203439377U (zh) 一种支撑架以及支撑架成形装置
CN203439378U (zh) 一种支撑架及其成形装配装置
CN103318497B (zh) 支撑架
CN203497374U (zh) 一种包角结构
CN103287680B (zh) 一种瓦楞纸支撑架及使用该瓦楞纸支撑架的装箱方法
CN103010557B (zh) 一种装箱托架及其摆放方法
CN103287681B (zh) 一种覆盖式瓦楞纸固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