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1835U -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01835U
CN203301835U CN2013203087991U CN201320308799U CN203301835U CN 203301835 U CN203301835 U CN 203301835U CN 2013203087991 U CN2013203087991 U CN 2013203087991U CN 201320308799 U CN201320308799 U CN 201320308799U CN 203301835 U CN203301835 U CN 203301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triode
module
winding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087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文辉
梁锐
杨相稳
钟进良
赖长彬
陈伟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087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01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01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018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具及其控制装置,其中,灯具包括:至少两个灯管;至少两个镇流模块,至少两个镇流模块分别与至少两个灯管相连;至少两个接口模块,至少两个接口模块分别与至少两个镇流模块相连;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至少两个接口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接口模块来控制镇流模块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至少两个灯管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利用控制模块对接口模块进行控制以控制对应的镇流模块输出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可以实现灯具分段调光功能,且该灯具结构简单,降低了电路的成本,装配容易,便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具及一种灯具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镇流器最常用的为自激式电子镇流器,此类镇流器价格相对低廉,性能成熟可靠,但功能单一,只提供灯管的驱动功能以及必要的保护功能,没有分段调光以及加小夜灯的功能。
现有的实现分段调光或加小夜灯功能的灯具通常采用自激式电子镇流器加分段控制器的方案,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分段开关给不同功率的镇流器及夜灯(或相关其它电路)进行供电,达到分段控制的目的。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方案利用控制器控制继电器1-3的通断从而控制自激式镇流器1-2以及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驱动的电源供给来实现灯的常用循环,即“灯管1亮——灯管2亮——灯管1及灯管2亮——LED夜灯亮——灯管1亮”的循环,其中,由于继电器的工作电流较大,需要额外的低压电源(一般含在控制器中)来给控制器及继电器供电。
但是,该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利用一个单独电路,通过控制继电器的方式分别给不同的镇流器或小夜灯以及其它需要的电路进行供电,从而达到整个灯具功能扩展的目的,成本高;
2、使用了3个继电器,由于继电器为机械动作电子器件,寿命远没有普通电子元器件高,且电子镇流器为非阻性负载,将加速其寿命的缩短,在整个系统寿命中,其已成为一个短板。同时使用了一个驱动继电器及控制器的驱动能力较强的低压电源,使得成本、安装体积等关系,一般采用阻容降压的驱动电源,此方式的电源最高只能提供到40mA左右电流,用于驱动3个继电器(每个约25mA)明显能力不足容易导致质量问题,技术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本较低、可靠性较好的具有分段调光功能的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灯具,包括:至少两个灯管;至少两个镇流模块,所述至少两个镇流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灯管相连;至少两个接口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镇流模块相连;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来控制所述镇流模块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灯管的开启和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灯具,利用控制模块对接口模块进行控制来控制对应的镇流模块输出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灯管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可以实现灯具分段调光功能,此外,该灯具结构简单,降低了电路成本,装配容易,便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可靠性高。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关闭所述镇流模块的输出以实现关闭对应的灯管,且所述控制模块还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开启所述镇流模块以实现开启所述对应的灯管。
进一步地,所述镇流模块还包括驱动单元和保护单元,所述接口模块具体包括: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灯管相连,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所述第二绕组的两端与所述保护单元相连;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绕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绕组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解电容,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接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接口模块采用普通的元器件例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成本低廉,有利于降低电路成本,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单元具体包括:相互串联的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双向二极管,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驱动单元分别相连,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三电解电容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四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接地;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可控硅,所述可控硅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所述可控硅的第三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具体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之间具有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相连;第二双向二极管,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二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三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的灯具还包括:LED驱动模块及LED灯,所述LED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LED灯相连,所述LED驱动模块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控制所述LED灯的开启和关闭。
由此,可以增加LED小夜灯的功能,从而实现灯具的功能扩展。
优选地,所述的灯具还包括:终端,所述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终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以对所述灯具进行控制。
由此,用户可以利用终端对灯具进行控制,给用户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灯具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镇流模块;至少两个接口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镇流模块相连;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来控制所述镇流模块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对灯具中对应的灯管的开启和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灯具控制装置,利用控制模块对接口模块进行控制来控制对应的镇流模块输出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灯具中对应的灯管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可以实现灯具分段调光功能,此外,该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了电路成本,且装配容易,便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可靠性高。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关闭所述镇流模块的输出以实现关闭所述对应的灯管,且所述控制模块还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开启所述镇流模块以实现开启所述对应的灯管。
优选地,所述的灯具控制装置还包括:LED驱动模块,所述LED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灯具中对应的LED灯相连,所述LED驱动模块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控制所述LED灯的开启和关闭。由此,可以增加LED小夜灯的功能,从而实现灯具的功能扩展。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的自激式电子镇流器加分段控制器的方案的结构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灯具的结构框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灯具的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灯具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灯具400、镇流模块10、接口模块20、控制模块30、灯管40,驱动单元11和保护单元12,第一变压器T1、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绕组a1、第二绕组b1和第三绕组c1,第二变压器T2、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绕组a2、第二绕组b2和第三绕组c2,第一电阻R1~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解电容EC1~第四电解电容EC4、第一双向二极管DB1、第二双向二极管DB2,第一三极管Q1~第四三极管Q4,第一节点A和第二节点B,可控硅VT1,LED驱动模块50、LED灯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灯具及其控制装置进行描述。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灯具进行描述。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灯具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灯具400包括:至少两个灯管40、至少两个镇流模块10、至少两个接口模块20和控制模块30。具体地,至少两个镇流模块10分别与至少两个灯管40相连,至少两个接口模块20分别与至少两个镇流模块10相连,控制模块30与至少两个接口模块20电连接,并通过接口模块20来控制镇流模块10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至少两个灯管40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镇流模块10为2个,灯管40为荧光灯。优选地,镇流模块10为自激式镇流器,如图3所示,镇流模块10还包括驱动单元11和保护单元12,接口模块20具体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二电解电容EC2、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阻R3和第二三极管Q2。
第一变压器T1包括第一绕组a1(5-6脚间)、第二绕组b1(3-4脚间)和第三绕组c1(1-2脚间),第一绕组a1的一端(6脚)与灯管40相连,第一绕组a1的另一端(5脚)与驱动单元11相连,第二绕组b1的两端(3-4脚)与保护单元12相连;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电阻R2相互串联,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三绕组c1的一端(1脚)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三绕组c1的另一端(2脚)相连;第一电解电容EC1与第二电阻R2并联,第一电解电容EC1的正极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解电容EC2的正极端与第一电解电容EC1的正极端相连,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驱动单元11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控制模块30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驱动单元1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接口模块采用普通的元器件例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成本低廉,有利于降低电路成本,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保护单元12具体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五电阻R5、第一双向二极管DB1、第三电解电容EC3、第四电解电容EC4、第六电阻R6和第一电容C1、可控硅VT1。
第四电阻R4、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五电阻R5相互串联,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二绕组b1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绕组b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双向二极管DB1的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双向二极管DB1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驱动单元11分别相连,第一双向二极管DB1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具有第一节点A;第三电解电容EC3与第五电阻R5并联,第三电解电容EC3的正极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三电解电容EC3的负极端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第四电解电容EC4,第四电解电容EC4的正极端与第三电解电容EC3的正极端相连,第四电解电容EC4的负极端接地;第六电阻R6和第一电容C1串联,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三电解电容EC3的正极端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可控硅VT1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R6和第一电容C1之间的节点相连,可控硅VT1的第二端与驱动单元11相连,可控硅VT1的第三端接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11具体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七电阻R7和第二电容C2,第二双向二极管DB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二变压器T2。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电源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R7和第二电容C2之间具有第二节点B,第二节点B与可控硅VT1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相连;第二双向二极管DB2的一端与第二节点B相连,第二双向二极管DB2的另一端与第一节点A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一节点A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源相连,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二变压器T2包括第一绕组a2(1-2脚间)、第二绕组b2(3-4脚间)和第三绕组c2(5-6脚间),第一绕组a2的一端(1脚)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第一绕组a2的另一端(2脚)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第二绕组b2的一端(3脚)与第一节点A相连,第二绕组b2的另一端(4脚)与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端相连,第三绕组c2的一端(5脚)与第一绕组a2的另一端(2脚)相连,第三绕组c2的另一端(6脚)与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绕组a1的另一端(5脚)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关闭镇流模块10的输出以实现关闭对应的灯管40,且控制模块30还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开启镇流模块10以实现开启对应的灯管40。其中,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通过控制接口模块20来控制镇流模块10输出的开启和关闭,具体地,上述灯具400的工作原理为:
(1)关闭镇流模块10的输出:镇流模块10例如为自激式镇流器工作时,在第一变压器T1的1-2脚间的第三绕组c1上产生感应电动势,经过第一电阻R1加到第一二极管D1进行整流、第一电解电容EC1滤波后,在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产生负电压,调整第一变压器T1的1-2脚间的第三绕组c1的线圈匝数调整负电压值,当相对于第一节点A的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如果此时控制模块30的输入/输出端口1的电位为高电位,即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一三极管Q1导通,此时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端产生负电压经过第一三极管Q1加到第一节点A上,直接拉低第一节点A的电位,即言,第三三极管Q3基极电位为低电位,导致第三三极管Q3工作在截止状态,镇流模块10停止工作。
同时,由于此时控制模块30的输入/输出端口1输出高电平信号,加在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此时也属于导通状态,第二三极管Q2把镇流模块10的启动电容即第二电容C2短路到地,导致第二节点B的电压无法上升到第二双向二极管DB2的击穿电压,即无法给第三三极管Q3加上电压。
虽然此时由于镇流模块10停止工作、第一变压器T1的1-2脚间的第三绕组c1并不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即第一电解电容EC1负极端上的负电压并不能把第一节点A的电压拉低,但由于同时第二三极管Q2已把启动电容即第二电容C2短路到地,导致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无法得到启动的电压,镇流模块10将继续保持停止工作状态而无法重启。
(2)开启镇流模块10:如果控制模块30的输入/输出端口1的电位为低电位,即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截止,此时启动电容即第二电容C2通过第七电阻R7接入输入电源给第二电容C2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第二双向二极管DB2的阀值电压后,第二双向二极管DB2被击穿,第三三极管Q3工作于放大状态,同时由于第二变压器T2的正反馈,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短时间内从放大状态过渡到开关状态,产生震荡并推动灯管40工作,同时,由于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一电解电容EC1上得到的电压并不能被接入到第一节点A,不能干涉镇流模块10的工作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接口模块20不影响镇流模块10本身保护单元12的原有工作状态,即不影响镇流模块10的保护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改变图3中接口模块20的形式,可以适应具有不同的保护单元12的镇流模块10,图中镇流模块10的为双电解保护电路方案,稍更改后也可以适应单电解保护电路方案,同时图3中的第一三极管Q1也可以使用光电耦合器、继电器等可起到开关作用的器件,同理,第二三极管Q2也可以是光电耦合器、继电器等可起到开关作用的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灯具400中镇流模块10的个数可根据实际要求增减,控制模块30通过接口模块20来控制镇流模块10的开启和关闭,同时控制模块30与镇流模块10的电源共用,交流市电经整流滤波后为控制模块30和镇流模块10提供输入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可以由专用分段开关IC构成,也可以由单片机构成。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模块30根据需要可设计多路输入/输出端口,可以配合控制多个镇流模块10或驱动其它电路以及接收信号,根据需要可做到良好的系统功能扩展,例如增加红外或射频遥控输入功能、LED驱动功能等。也就是说,控制模块30可有多个输出口,根据不同的设计,可控制多个镇流模块10或用来驱动LED夜灯等其它功能的扩展。控制模块30可有多个输入口,根据不同的设计,可接入红外遥控、射频遥控、网络端口等输入功能扩展。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的灯具400还包括:LED驱动模块50及LED灯60。LED驱动模块50与控制模块30和LED灯60相连,LED驱动模块50在控制模块30的控制下控制LED灯60的开启和关闭。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LED驱动模块50可以集成在控制模块30内部。
由此,可以增加LED小夜灯的功能,从而实现灯具的功能扩展。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灯具400还包括:终端(图中未示出),终端与控制模块30进行通信,终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并将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30以对灯具400进行控制。由此,用户可以利用终端对灯具进行控制,给用户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利用控制模块对接口模块进行控制来控制对应的镇流模块输出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灯管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可以实现灯具分段调光功能,此外,该灯具结构简单,降低了电路成本,装配容易,便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可靠性高。
此外,上述灯具400中的镇流模块10、接口模块20、控制模块30、LED驱动模块50可以设计成一块电路板,即做成一个整体,作为灯具控制装置,相对于使用单独的模块拼凑而成,装配容易,有利于提高灯具的装配及维护效率,且工艺性高。同时结构简单,降低了故障率,性能可靠。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灯具控制装置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镇流模块10、至少两个接口模块20和控制模块30。其中,至少两个接口模块20分别与至少两个镇流模块10相连;控制模块30与至少两个接口模块20电连接,并通过接口模块20来控制镇流模块10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对灯具400中对应的灯管40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关闭镇流模块10的输出以实现关闭对应的灯管40,且控制模块30还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开启镇流模块10以实现开启对应的灯管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的灯具控制装置还包括:LED驱动模块50,LED驱动模块50与控制模块30和灯具400中对应的LED灯60相连,LED驱动模块50在控制模块30的控制下控制LED灯60的开启和关闭。由此,可以增加LED小夜灯的功能,从而实现灯具的功能扩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具控制装置,利用控制模块对接口模块进行控制来控制对应的镇流模块输出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灯具中对应的灯管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可以实现灯具分段调光功能,此外,该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了电路成本,且装配容易,便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并且可靠性高。
并且,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灯具控制装置在基本只有开启和关闭一种简单功能的普通吸顶灯的电路中增加极少的成本,便可把单一功能的吸顶灯更改成带夜灯功能、分段开关功能的吸顶灯。由于其成本极少,易于实现,可大批量推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灯管;
至少两个镇流模块,所述至少两个镇流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灯管相连;
至少两个接口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镇流模块相连;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来控制所述镇流模块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所述至少两个灯管的开启和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关闭所述镇流模块的输出以实现关闭对应的灯管,且所述控制模块还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开启所述镇流模块以实现开启所述对应的灯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镇流模块还包括驱动单元和保护单元,所述接口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灯管相连,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所述第二绕组的两端与所述保护单元相连;
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绕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绕组的另一端相连;
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第二电解电容,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接地;
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具体包括:
相互串联的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另一端相连;
第一双向二极管,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驱动单元分别相连,所述第一双向二极管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具有第一节点;
第三电解电容,所述第三电解电容与所述第五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第四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四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接地;
串联的第六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可控硅,所述可控硅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所述可控硅的第三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具体包括:
相互串联的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和第二电容之间具有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可控硅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相连;
第二双向二极管,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所述第二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
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二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三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绕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LED驱动模块及LED灯,所述LED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LED灯相连,所述LED驱动模块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控制所述LED灯的开启和关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终端,所述终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终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指令并将所述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以对所述灯具进行控制。
8.一种灯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镇流模块;
至少两个接口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镇流模块相连;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两个接口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来控制所述镇流模块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实现对灯具中对应的灯管的开启和关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关闭所述镇流模块的输出以实现关闭所述对应的灯管,且所述控制模块还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开启所述镇流模块以实现开启所述对应的灯管。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灯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LED驱动模块,所述LED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灯具中对应的LED灯相连,所述LED驱动模块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控制所述LED灯的开启和关闭。
CN2013203087991U 2013-05-30 2013-05-30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01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087991U CN203301835U (zh) 2013-05-30 2013-05-30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087991U CN203301835U (zh) 2013-05-30 2013-05-30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01835U true CN203301835U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77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0879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01835U (zh) 2013-05-30 2013-05-30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018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859A (zh) * 2013-05-30 2014-12-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859A (zh) * 2013-05-30 2014-12-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CN104219859B (zh) * 2013-05-30 2017-02-1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580B (zh) 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CN103096564B (zh) 一种led应急灯具及其驱动电路
CN101835308B (zh) Led灯具控制电路及led灯具
CN101707435A (zh) 一种emi滤波电路及使用该滤波电路的led电源驱动电路
CN203645862U (zh) 一种二线制led应急灯
CN202310206U (zh) 超低功耗单线供电触摸开关控制电路
CN207305003U (zh) 照明系统
CN203301835U (zh)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CN202514151U (zh) 单火线取电装置
CN104219859A (zh)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CN207531129U (zh) 基于蓝牙mesh技术的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201854485U (zh) 集成的应急照明及监控装置
CN201119103Y (zh) 照明灯多路开关控制模块
CN102438372B (zh) 一种智能灯电路
CN203313493U (zh) 灯具及其控制装置
CN207266350U (zh) Led调光驱动电路及led驱动装置
CN202679708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102595731A (zh) 一种调光led控制器及其输出短路保护方法
CN112040588A (zh) 一种可连续调光的光源驱动电路、光源驱动装置及灯具
CN203101882U (zh) 具有wifi远程控制的双控开关
CN207475930U (zh) Led驱动电源电路和发光设备
CN207321588U (zh) Led灯具
CN206525001U (zh) Led车灯驱动电源
CN202364451U (zh) 一种智能灯电路
CN203467043U (zh) Led应急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