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1145U - 一种防雷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雷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01145U
CN203301145U CN2013203033224U CN201320303322U CN203301145U CN 203301145 U CN203301145 U CN 203301145U CN 2013203033224 U CN2013203033224 U CN 2013203033224U CN 201320303322 U CN201320303322 U CN 201320303322U CN 203301145 U CN203301145 U CN 203301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thunder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mode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033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会甫
张庭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un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un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un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un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033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01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01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011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该防雷电路是在被保护设备的供电线路上串联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该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包括对雷电流进行吸收的雷电吸收电路、以及对通过的电流进行选频滤波的雷电隔离电路,以使得工频信号或载波信号得以通过而阻止雷电流的传输,起到了防雷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该防雷电路不再依赖于接地网阻值与被保护设备的特性阻抗比例来分配雷电流的分流比例,防雷效果佳。此外,还可增加第一浪涌保护电路和第二浪涌保护电路来进一步强化防雷效果,且可大幅降低对接地网阻值的要求,即是说,可以使用具有很大阻值的接地网,从而大幅降低了接地网的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防雷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雷电路。
背景技术
雷电灾害是国际公布的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每年雷电灾害事故频繁,涉及面广,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雷击放电不仅使雷击点建筑物和设备遭受破坏,并且由于雷击能量以电磁波辐射和线路传播的形式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可以使邻近众多的电子设备或输电线路同时遭到破坏,因此,减少雷电灾害是现代防雷技术要实现的首要目标。
为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其包括并联在被保护设备两端的浪涌保护器以及一接地网。由于浪涌保护器具有过压瞬时短路的特性,在发生雷击而产生雷击电流时,该防雷系统利用浪涌保护器将雷击电流引入到接地网中,从而实现雷击电荷的中和消散,即相当于将被保护设备短路,以起到对被保护设备的被动保护作用。
现有技术提供的该防雷电路中,接地网阻值取值越小越好,理论上的最优取值是0欧姆。然而,实际的接地网阻值受到接地网建设环境和建设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可能做到0欧姆。例如,在建设成本方面,需要建设很大很深的接地体、耗费非常多的钢材和铜材、使用大量极具污染和腐蚀性的降阻剂等;在建设环境方面,高山、岩石、砂砾、盐碱地、戈壁等地质环境制约着接地工程的建设。因此,当前对于防雷系统的接地网阻值标准定为10欧姆。而由于接地网阻值无法实现0欧姆,则浪涌保护器无法使得被保护设备完全被短路,则必然有一部分雷击电流会流过被保护设备,而被保护设备被损坏与否,完全依赖于被保护设备自身的耐受能力。因此,现有技术提供的防雷电路的防雷效果差,导致使用该中防雷电路的被保护设备依然有较高的雷击损坏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雷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防雷电路由于浪涌保护器无法将被保护设备完全被短路,使得雷击电流的一部分流过被保护设备,防雷效果差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雷电路,所述防雷电路包括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信号源、输出端连接被保护设备的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包括雷电吸收电路和雷电隔离电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1,电容Cx1、电容Cx2;
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x1并联在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电容Cx2并联在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所述电容Cx1和/或电容Cx2可以是所述共模电感L1产生的寄生电容或独立电容器件。
所述雷电隔离电路可以包括:差模电感L2、差模电感L3、阻抗R1、阻抗R2、电容Cx3、电容Cx4;
所述差模电感L2的第一端和所述差模电感L3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差模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阻抗R1的第一端,所述差模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阻抗R2的第一端,所述阻抗R1的第二端和所述阻抗R2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阻抗R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容Cx3接地,所述阻抗R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容Cx4接地。
其中,所述电容Cx3可以是所述差模电感L2产生的寄生电容或独立电容器件,所述电容Cx4可以是所述差模电感L3产生的寄生电容或独立电容器件;
所述阻抗R1可以是所述差模电感L2产生的寄生阻抗或独立阻抗器件,所述阻抗R2可以是所述差模电感L3产生的寄生阻抗或独立阻抗器件。
在一种情况下,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在另一种情况下,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上述防雷电路还可以包括:
第一浪涌保护电路,所述第一浪涌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外部电源/信号源和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之间,且所述第一浪涌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被保护设备供电线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雷电路还可以包括:
第二浪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浪涌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和所述被保护设备之间,且所述第二浪涌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被保护设备供电线路上。
其中,所述外部电源/信号源可以为单相电源,所述第二浪涌保护电路此时可以包括:压敏电阻RV2和放电管G2,所述压敏电阻RV2的两端并联在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所述放电管G2的一端连接零线,所述放电管G2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外部电源/信号源可以为单相电源,所述第一浪涌保护电路此时可以包括:压敏电阻RV1和放电管G1,所述压敏电阻RV1的两端并联在所述外部电源/信号源的火线和零线之间,所述放电管G1的一端连接所述零线,所述放电管G1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雷电路是在被保护设备的供电线路上串联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该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包括对雷电流进行吸收的雷电吸收电路、以及对通过的电流进行选频滤波的雷电隔离电路,以使得工频信号或载波信号得以通过而阻止雷电流的传输,起到了防雷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该防雷电路不再依赖于接地网阻值与被保护设备的特性阻抗比例来分配雷电流的分流比例,防雷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雷电路与外部电源/信号源和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3是图1中、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另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4是图2和图3中、雷电吸收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图2和图3中、雷电隔离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防雷电路与外部电源/信号源和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第一浪涌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防雷电路与外部电源/信号源和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第二浪涌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防雷电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雷电路是在被保护设备的供电线路上串联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该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包括对雷电流进行吸收的雷电吸收电路、以及对通过的电流进行选频滤波的雷电隔离电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了一种防雷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信号源、输出端连接被保护设备的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用于吸收外部电源/信号源的输出电流中的部分雷电流,并对外部电源/信号源的输出电流进行选频滤波,之后将工频电流或载波信号输出给被保护设备。
在一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包括:雷电吸收电路111,雷电吸收电路111的输入端作为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的输入端,用于吸收外部电源/信号源的输出电流中部分雷电流的浪涌能量,以消除外部电源/信号源的输出电流中雷电流浪涌的波峰能量;雷电隔离电路112,雷电隔离电路112的输入端连接雷电吸收电路111的输出端,雷电隔离电路112的输出端作为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的输出端,用于对雷电吸收电路111输出的电流进行选频滤波,以阻止雷电流通过并将工频电流或载波信号输出给被保护设备。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包括:雷电隔离电路112,雷电隔离电路112的输入端作为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的输入端,用于对外部电源/信号源的输出电流进行选频滤波,以阻止雷电流通过并输出工频电流或载波信号;雷电吸收电路111,雷电吸收电路111的输入端连接雷电隔离电路112的输出端,雷电吸收电路111的输出端作为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的输出端,用于吸收雷电隔离电路112输出的电流中雷电流的浪涌能量,并将工频电流或载波信号输出给被保护设备。
图4示出了图2和图3中、雷电吸收电路111的电路。
详细地,雷电吸收电路111可以包括:共模电感L1,电容Cx1、电容Cx2。其中,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A1和第二输入端A2作为雷电吸收电路111的输入端,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B1和第二输出端B2作为雷电吸收电路111的输出端;电容Cx1并联在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A1和第二输入端A2之间,电容Cx2并联在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B1和第二输出端B2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容Cx1和/或电容Cx2既可以是耐受高压的独立电容器件,也可以是共模电感L1产生的寄生电容。
根据研究发现,雷电流能量频谱分布为高频,其能量主要集中在100Hz~100KHz,该频带能量占总能量的95%以上,其中1KHz以上频带的能量占76%,而工频附近0~100Hz的能量只占2.3%。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雷电吸收电路111具体是在1KHz~100KHz的频带上实现对雷电流能量的吸收,其工作原理是:当雷电流以浪涌脉冲流过雷电吸收电路111时,由于电容Cx1、电容Cx2、和共模电感L1均为储能元件,因而会起到吸收部分雷电流浪涌能量的作用。
图5示出了图2和图3中、雷电隔离电路112的电路。
详细地,雷电隔离电路112可以包括:差模电感L2、差模电感L3、阻抗R1、阻抗R2、电容Cx3、电容Cx4。其中,差模电感L2的第一端C1和差模电感L3的第一端C2共同作为雷电隔离电路12的输入端,差模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阻抗R1的第一端,差模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阻抗R2的第一端,阻抗R1的第二端D1和阻抗R2的第二端D2共同作为雷电隔离电路112的输出端;阻抗R1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x3接地,阻抗R2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x4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容Cx3既可以是耐受高压的独立电容器件,也可以是差模电感L2产生的寄生电容,电容Cx4既可以是耐受高压的独立电容器件,也可以是差模电感L3产生的寄生电容。阻抗R1既可以是的独立阻抗器件,也可以是差模电感L2产生的寄生阻抗,阻抗R2既可以是的独立阻抗器件,也可以是差模电感L3产生的寄生阻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雷电隔离电路112具体是在1KHz~100KHz的频带上实现对雷电流的隔离。雷电隔离电路112与雷电吸收电路111结合后,能保证在0~100Hz的频带和500KHz~10GHz的频带中只有少量衰减,一半是在0~100Hz的频带中存在0.1dB~0.5dB的衰减,在500KHz~10GHz的频带中存在0.1dB~0.3dB的衰减。由于多数载波信号的频带为1MHz~10GHz,因而可保证工频电流和载波信号的无损耗通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雷电隔离电路112为一选频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当电流流过雷电隔离电路112时,通过选频作用,使得工频电流频带和载波信号频带无阻碍通过,而在雷电流频带内形成瞬态高阻抗,从而阻断了雷电流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的防雷电路是在被保护设备的供电线路上串联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该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包括对雷电流进行吸收的雷电吸收电路、以及对通过的电流进行选频滤波的雷电隔离电路,以使得工频信号或载波信号得以通过而阻止雷电流的传输,起到了防雷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该防雷电路不再依赖于接地网阻值与被保护设备的特性阻抗比例来分配雷电流的分流比例,防雷效果佳。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出了一种防雷电路,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所示不同,在实施例二中,防雷电路还包括: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设置在外部电源/信号源和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之间,且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的输入端连接在被保护设备供电线路上,用于提供外部电源/信号源的输出电流中、部分雷电流的泄放通路。
进一步地,当外部电源/信号源为单相电源时,如图7所示,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可以包括:压敏电阻RV1和放电管G1。其中,压敏电阻RV1的两端并联在外部电源/信号源的火线和零线之间,放电管G1的一端连接零线,放电管G1的另一端接地。
此时,防雷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外部电源/信号源输出的电流中的部分雷电流首先通过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入地,剩余部分的雷电流进入后级的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由于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的作用,使得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快速导通,延长了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的泄放时间,因而可泄放更多的雷电流能量。
相对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在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之前,还增加了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进一步强化了防雷保护的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出了一种防雷电路,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二所示不同,在实施例三中,防雷电路还包括:第二浪涌保护电路13,第二浪涌保护电路13设置在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和被保护设备之间,且第二浪涌保护电路13的输入端连接在被保护设备供电线路上,用于提供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输出的电流中、剩余雷电流的泄放通路。
进一步地,当外部电源/信号源为单相电源时,如图9所示,第二浪涌保护电路13可以包括:压敏电阻RV2和放电管G2。其中,压敏电阻RV2的两端并联在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放电管G2的一端连接零线,放电管G2的另一端接地。
在经过了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和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11后,虽然已削减了98%以上的雷电流,但接近工频频带的一部分电流能量仍旧有可能少量存在,因此增加第二浪涌保护电路13对剩余的雷电流进行泄放。相对于实施例二,进一步增强了防雷效果,有效保护了被保护设备免受雷电流的冲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雷电路是在被保护设备的供电线路上串联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该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包括对雷电流进行吸收的雷电吸收电路、以及对通过的电流进行选频滤波的雷电隔离电路,以使得工频信号或载波信号得以通过而阻止雷电流的传输,起到了防雷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该防雷电路不再依赖于接地网阻值与被保护设备的特性阻抗比例来分配雷电流的分流比例,防雷效果佳。此外,可增加第一浪涌保护电路12和第二浪涌保护电路13来进一步强化防雷效果,且可大幅降低对接地网阻值的要求,即是说,可以使用具有很大阻值的接地网,从而大幅降低了接地网的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电路包括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信号源、输出端连接被保护设备的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包括雷电吸收电路和雷电隔离电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包括:共模电感L1,电容Cx1、电容Cx2;
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x1并联在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电容Cx2并联在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x1和/或电容Cx2是所述共模电感L1产生的寄生电容或独立电容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隔离电路包括:差模电感L2、差模电感L3、阻抗R1、阻抗R2、电容Cx3、电容Cx4;
所述差模电感L2的第一端和所述差模电感L3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差模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阻抗R1的第一端,所述差模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阻抗R2的第一端,所述阻抗R1的第二端和所述阻抗R2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阻抗R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容Cx3接地,所述阻抗R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容Cx4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x3是所述差模电感L2产生的寄生电容或独立电容器件,所述电容Cx4是所述差模电感L3产生的寄生电容或独立电容器件;
所述阻抗R1是所述差模电感L2产生的寄生阻抗或独立阻抗器件,所述阻抗R2是所述差模电感L3产生的寄生阻抗或独立阻抗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雷电隔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雷电吸收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电路还包括:
第一浪涌保护电路,所述第一浪涌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外部电源/信号源和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之间,且所述第一浪涌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被保护设备供电线路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电路还包括:
第二浪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浪涌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和所述被保护设备之间,且所述第二浪涌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被保护设备供电线路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源/信号源为单相电源,所述第二浪涌保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2和放电管G2,所述压敏电阻RV2的两端并联在所述雷电吸收与隔离电路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所述放电管G2的一端连接零线,所述放电管G2的另一端接地。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源/信号源为单相电源,所述第一浪涌保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1和放电管G1,所述压敏电阻RV1的两端并联在所述外部电源/信号源的火线和零线之间,所述放电管G1的一端连接所述零线,所述放电管G1的另一端接地。
CN2013203033224U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防雷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01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033224U CN203301145U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防雷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033224U CN203301145U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防雷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01145U true CN203301145U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7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03322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01145U (zh) 2013-05-29 2013-05-29 一种防雷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0114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937A (zh) * 2014-12-03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抄表系统的抗浪涌干扰防护器
CN105004955A (zh) * 2015-07-24 2015-10-28 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 雷电流高频抑制监测装置
CN110971115A (zh) * 2018-09-29 2020-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雷击浪涌防护电路、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1147587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三相空调系统的浪涌吸收电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937A (zh) * 2014-12-03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抄表系统的抗浪涌干扰防护器
CN105004955A (zh) * 2015-07-24 2015-10-28 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 雷电流高频抑制监测装置
CN110971115A (zh) * 2018-09-29 2020-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雷击浪涌防护电路、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971115B (zh) * 2018-09-29 2023-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雷击浪涌防护电路、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1147587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三相空调系统的浪涌吸收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8557A (zh) 一种防雷电路
CN202474806U (zh) 一种防雷系统
CN203301145U (zh) 一种防雷电路
CN203301142U (zh) 一种直流系统的防雷保护电路
CN103384064A (zh) 一种分布系统集中接地保护与雷电防护装置及系统
CN102709902A (zh) 浪涌电流保护装置
CN103296661B (zh) 一种直流系统的防雷保护电路
CN205921378U (zh) 一种浪涌防护装置
CN202749809U (zh) 通信基站防雷系统
CN204190381U (zh) 一种基于电力抄表系统的抗浪涌干扰防护器
CN103414177A (zh) 一种模拟量信号输入线路的电磁防护电路
CN106959407A (zh) 一种提高tvs二极管绝缘与耐压的滤波电路
CN203367747U (zh) 高效安全防雷系统
CN102957137B (zh) 以太网过流过压防护装置
CN203387174U (zh) 一种分布系统集中接地保护与雷电防护装置及系统
CN201742088U (zh) 称重设备的保护装置
CN208955654U (zh) 一种信号线核电磁脉冲防护器
CN203504165U (zh) 一种防雷接地系统
CN203301141U (zh) 一种分组接地系统
CN202050130U (zh) 家电防雷插排
CN103390889A (zh) 一种防雷设备
CN201365124Y (zh) 变电站rtu终端通信总线防雷、防过压保护系统
CN204597472U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rs232信号接口的防雷电路
CN205004743U (zh) 一种主板双重防雷电路
CN202840254U (zh) 一种接地防雷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