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2745U -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2745U
CN203282745U CN2013203246875U CN201320324687U CN203282745U CN 203282745 U CN203282745 U CN 203282745U CN 2013203246875 U CN2013203246875 U CN 2013203246875U CN 201320324687 U CN201320324687 U CN 201320324687U CN 203282745 U CN203282745 U CN 203282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enum chamber
fabric
inflatable
connecting ban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246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芳
于伟东
蔡红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203246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82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2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27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属于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技术领域。由4层具有单面涂层的织物平铺、相邻的两层之间有平行的连接带(5、6)相互连接,相邻的连接带之间构成充气室,中间两层织物的上下连接带是相互平行、相间交错分布的;第一外充气室(20)、第二外充气室(30)与外层充气通道(52)相通并连通外充气口(41);内层连接带(6)处留有内层充气通道(61)使各个内充气室(10)相通,内充气室(10)与内充气口(51)连通。本实用新型使用四层织物防护、隔绝冷热效果增强;具有多级调节功能,可改变复合织物厚度、隔绝性能或浮力;局部破损不影响使用;可作为帐篷材料、浮力器材、人体防护或救生辅助设备等。

Description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具有不同的隔绝性能、柔性结构的多层充气织物,是一种隔热保温、气密的柔性复合织物。
背景技术:
冷环境和热环境与人体的隔绝,是保证在不同环境中,人体舒适的最基本内容。目前,对冷、热环境的防护大多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刚性结构形成可移动结构体,虽然防护效果好,可控制性好,可容纳多人,但较笨重、机动性差,成本高;另一是采用柔性材料制作防护外层,而柔性防护材料为了达到此目的常常采用多层结构。对于多层复合材料来说,任何填充材料都不能代替空气的取用方便、轻质、携行方便。而现有的利用空气填充的复合织物大多数只有两层,只能保持充气状态或不充气两种状态,方式比较单一,隔绝效果有限。而且如果一处破损,即完全漏气,失去全部使用功能。很多充气类织物由于充气饱满而使得织物刚性增加,失去柔软性。鉴于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发明一种对冷、热环境进行隔绝,轻质,既有一定强度同时保持柔软,可选择性地多种充气方式,是人们希望获得和不断探索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可充气结构的隔热保温的复合织物。该复合结构织物可适用于军事、水上救生、野外探险、体育等特殊场合的帐篷材料、浮力器材、人体防护和环境隔热的材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多级充气结构的复合织物,包括四层单面涂层的织物、一形成于所述四层织物之间的充气室和充气层、以及至少两个连通所述充气室的充气口。所述的织物由高密涤纶、锦纶或其他材料形成。使用刮涂、压延方法对织物进行单面涂层,所采用的涂层为聚氨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酸酯类等。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技术方案可参考附图叙述如下。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由具有单面涂层12的织物11、充气室、充气口、放气口构成,周边是密封的;其特征在于,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由4层织物11平铺、相邻的两层之间有平行的连接带相互连接,相邻的连接带之间构成充气室,中间两层织物的上下连接带是相互平行、相间交错分布的;其中第一层织物1和第二层织物2之间的第二外充气室30与第三层织物3和第四层织物4之间的第一外充气室20上下相对,第二层织物2和第三层织物3之间为内充气室10;第一外充气室20、第二外充气室30与外层充气通道52相通并连通外充气口41;在第二层织物2和第三层织物3之间的内层连接带6处留有内层充气通道61使各个内充气室10相通,内充气室10与内充气口51连通。
所述的织物11,是高密涤纶、锦纶或其他材料的。所述的涂层12,为聚氨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酸酯类等材料,使用刮涂、压延方法对织物11进行单面涂覆。
所述的连接带,是通过粘合或缝合使相邻的两层织物11连接。
所述的内层充气通道61,是在内层连接带6处横向留出的一条缝隙,使相邻的内充气室10之间形成通气连接。
所述的外层充气通道52,可以位于外层连接带5,也可以位于周边密封处。
所述的外层充气通道52有两套,第一外充气室20的各充气室、第二外充气室30的各充气室各自由横向穿过外层连接带5的外层充气通道51连通,能使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分别充气。
所述的外充气口41,可以有多于1个、少于或等于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总数个,分别对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充气;没有装外充气口41的对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通过外层充气通道52连接到装有外充气口41的外充气室。
本实用新型通过由多层涂层织物中设置充气结构,形成两层互不连通的多个充气室,在充气室之间由充气通道相连,完全充气后截面呈类似蜂巢状,具有一定强度。复合织物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多级充气,能够实现不止一种方式的充气选择,形成在不同充气形式时对应的不同厚度的织物,使该复合织物充气后具有不同的隔绝性且增加了织物的柔性。复合织物的多层结构使得该织物一处破损后,仍保持部分使用功能,一定条件下可快速修补(比方用修补碎片修补)。由于使用空气填充,保证了复合织物的轻质、携行和收纳方便,减少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四层织物比单层或双层的防护、隔绝效果增强。
作为服用材料、帐篷材料、防护背心、救生装备等用途使用的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很强的防护效果。充入空气后减少空气的对流,保持大量的静止空气,具有良好的隔绝冷、热性能。
2、具有多级调节功能。
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充气调节隔绝性能,且根据充入空气不同的组合可以改变复合织物的厚度、调节隔绝性能、调节浮力大小。
3、局部破损不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复合织物的多个小充气室形成内外层不连通的结构,若遇到外部硬物碰撞或其他机械力作用发生局部破损,只要能及时修补,功能基本不变。
4、可作为救生背心或救生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可以做为模块式防护材料,全部充气后既有一定刚性同时又保持一定的柔性,在水中作为救生器材或特殊条件时作为浮桥使用。多层结构保证了一段时间的浮力。如果人在落水后有一定自主能力的话,在水中可以自己充入气体,通过自动充气设备或者口吹,则能一直保持浮力。如果人体失去知觉没有自主活动能力,则只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漂浮。可以作为救生辅助设备,气囊的保温性可保护心肺。把充气气囊设计嵌入放在衣领中和背心中,只要拉一下便可以充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涂层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内层充气通道61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有内层充气通道61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外充气室侧边充气通道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的实施例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内容。
实施例1结合附图说明结构
参见图1、2、3、4,图中,1为第一层织物,2为第二层织物,3为第三层织物,4为第四层织物,5为外层连接带,6为内层连接带,11为织物12为涂层,10为内充气室,20为第一外充气室,30为第二外充气室,41为外充气口,51为内充气口,52为外层充气通道,61为内层充气通道。
图1是涂层织物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织物11,由高密涤纶、锦纶或其他材料形成。所述的涂层12,为聚氨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酸酯类等,使用刮涂、压延方法对织物11进行单面涂覆。其中涂层12有部分渗入织物11。
图2、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并且是充气后展示蜂窝状层次结构的示意图。
四层已涂层的织物(第一层织物1、第二层织物2、第三层织物3和第四层织物4)经连接带(外层连接带5连接第一层织物1和第二层织物2、连接第三层织物3和第四层织物4;内层连接带6连接第二层织物2和第三层织物3),粘接或缝合形成具有密封性能的充气室(第二层织物2和第三层织物3之间形成内充气室10,第三层织物3和第四层织物4之间形成第一外充气室20,第一层织物1和第二层织物2之间形成第二外充气室30)。
内充气室10之间可以彼此相连通,也可以根据需要不相连通。同样,第一外充气室20之间可以彼此相连通,也可以根据需要不相连通;第二外充气室30也一样。但是内充气室10不与第一外充气室20、第二外充气室30连通;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之间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这样,可以选择性地充入空气到其中一组,或者任意搭配组合。需要时,第一外充气室20与第二外充气室30可以通过设置在充气室外侧密封的周边设置充气通道相连通。各个内充气室10之间可以通过内层充气通道61相互连通。各个第一外充气室20之间、各个第二外充气室30之间可以通过外层充气通道52相互连通。内层充气通道61和外层充气通道52是横向穿过连接带(内层连接带6和外层连接带5)设置的透气通道。由于内充气室10不与第一外充气室20、第二外充气室30连通,第一外充气室20、第二外充气室30可以连通或不连通,根据充入空气不同的组合可以改变复合织物的厚度及隔绝性能和浮力大小。
可以理解此结构具有两个以上的充气口(外充气口41,内充气口51),当然也有不只一个放气口(图中未标明)。根据需要最多可以具有与各个充气室数量相同的充气口,(即每个充气室都配有充气口),以及与充气口相同数目的放气口。每个充气口内含有与现有技术同样的阀片(图中未标明),充气时在外界的气体压力作用下自动处于打开状态,在充气完成后,由于复合织物内的气体的压力,阀片处于闭合状态,不易漏气。充气方式可以自动,手动,半自动半手动或简单充气设备进行充气。在使用后先放气,然后可以折叠放置。由于采用了四层涂层织物形成的多个充气室复合结构,因此减少了帐篷或衣物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对流,提高了该复合织物的保温性能,而几个充气室之间空气相对不流通,静止空气的增加才保证了一定的隔绝性。
实施例2制作过程
把涂层后第二层织物2与涂层后第三层织物3按照所需尺寸间隔涂上胶粘剂进行粘合,形成内层连接带6。在粘合区域(即内层连接带6)适当处横向留出一条2-3cm宽不粘合缝隙,形成内层充气通道61,在适当处设置内充气口51。把涂层后第一层织物1和涂层后第四层织物4按照图2所示,分别在第二层织物2与第三层织物3未粘合处、与内层连接带6平行地涂上胶粘剂进行粘合,形成外层连接带5。在第一层织物1和第四层织物4周边粘结处留有外层充气通道52,或在内层的粘结区域留有上下穿过的空隙形成外层充气通道52,使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相通,并设置外层充气口41,保证外充气室同时充气;也可根据需要不连通,则需要上、下分别设置充气口,分别充气。分别充气时,可以分别在第一层织物1与第二层织物2之间、在第四层织物4与第三层织物3之间的外层连接带5适当处横向留出外层充气通道52,并设置外充气口41,粘结方式与第二层和第三层粘结时相同。
实施例3规格及性能
实验采用复合织物材料用经PU单面涂层后的平纹涤纶织物,经密680根/10cm,纬密为386根/10cm,厚度0.25mm,面密度102.05g/m2。实验中粘合搭接临界长度在2cm,气体的充气压在0.5Mpa。如图1四层织物用PU单面涂层,使用氯丁橡胶作为胶粘剂进行粘合。充气规格如表1所示,隔热效果如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3314825400051
表2
Figure BDA00003314825400061
本实用新型通过制成多层充气且分别单独充气的气室组成的柔性复合结构材料,使保暖性能相对于单层普通涂层材料提高了126.9%~152.18%。全充气四层织物比未充气前保暖性能提高了约13%。

Claims (7)

1.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由具有单面涂层(12)的织物(11)、充气室、充气口、放气口构成,周边是密封的;其特征在于,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由4层织物(11)平铺、相邻的两层之间有平行的连接带相互连接,相邻的连接带之间构成充气室,中间两层织物的上下连接带是相互平行、相间交错分布的;其中第一层织物(1)和第二层织物(2)之间的第二外充气室(30)与第三层织物(3)和第四层织物(4)之间的第一外充气室(20)上下相对,第二层织物(2)和第三层织物(3)之间为内充气室(10);第一外充气室(20)、第二外充气室(30)与外层充气通道(52)相通并连通外充气口(41);在第二层织物(2)和第三层织物(3)之间的内层连接带(6)处留有内层充气通道(61)使各个内充气室(10)相通,内充气室(10)与内充气口(5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是通过粘合或缝合使相邻的两层织物(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充气通道(61),是在内层连接带(6)处横向留出的一条缝隙,使相邻的内充气室(10)之间形成通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充气通道(52),位于外层连接带(5)或位于周边密封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充气通道(52)有两套,第一外充气室(20)的各充气室、第二外充气室(30)的各充气室各自由横向穿过外层连接带(5)的外层充气通道(51)连通,能使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分别充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充气口(41),有多于1个、少于或等于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总数个,分别对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充气;没有装外充气口(41)的对第一外充气室(20)和第二外充气室(30)通过外层充气通道(52)连接到装有外充气口(41)的外充气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11),是高密涤纶、锦纶材料的;所述的涂层(12),为聚氨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酸酯类材料,使用刮涂、压延方法对织物(11)进行单面涂覆。 
CN2013203246875U 2013-06-06 2013-06-06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82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246875U CN203282745U (zh) 2013-06-06 2013-06-06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246875U CN203282745U (zh) 2013-06-06 2013-06-06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2745U true CN203282745U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39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2468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282745U (zh) 2013-06-06 2013-06-06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827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6390A (zh) * 2013-06-06 2013-08-28 吉林大学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CN105955341A (zh) * 2016-05-20 2016-09-21 淮南联合大学 一种多区域控温调节气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6390A (zh) * 2013-06-06 2013-08-28 吉林大学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CN105955341A (zh) * 2016-05-20 2016-09-21 淮南联合大学 一种多区域控温调节气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10235B2 (en) Adjustably insulative construct
US2068134A (en) Inflatable bed or mattress and the like
US1045594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nal airbed structure
CN102726989B (zh) 一种充气垫
CN203282745U (zh)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CN205306049U (zh) 一种充气式的防寒保暖服装
CN103266390B (zh) 一种分区块多级充气复合结构织物
CN202653175U (zh) 充气保暖衣
GB2323015A (en) Variable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
CN213006958U (zh) 帐篷用充气面料
CN206749169U (zh) 一种抗寒保温型帐篷面料
CN210842517U (zh) 一种便捷式充气枕头
CN210901469U (zh) 一种具有救生功能的防水保暖防护服
CN105804490B (zh) 一种太阳能充气帐篷
CN211432049U (zh) 一种多层共挤膜或复合膜植绒充气垫枕
CN201318048Y (zh) 轻便抗寒充气帐篷
CN112089128B (zh) 一种可充空气保暖衣物面料结构
CN210679985U (zh) 3d空气保暖面料睡袋
CN210869945U (zh) 一种充气风衣
CN210407146U (zh) 一种保暖防漏绒羽绒服
CN211138402U (zh) 凸版纸转移印花3d四层胶合通道面料
CN208491434U (zh) 支撑垫
CN206213657U (zh) 多功能充气床垫
CN2907320Y (zh) 水气密封拉链专用橡胶布
CN103587193A (zh) 防风防水透气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02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