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43268U -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43268U
CN203243268U CN 201320263556 CN201320263556U CN203243268U CN 203243268 U CN203243268 U CN 203243268U CN 201320263556 CN201320263556 CN 201320263556 CN 201320263556 U CN201320263556 U CN 201320263556U CN 203243268 U CN203243268 U CN 203243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pin
resistance
connects
circui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635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媛媛
张如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32026355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43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43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432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包括上位机、微处理器,所述上位机与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双向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双向连接,稳压电路结构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报警指示电路结构、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PWM控制电路结构的输入端,所述PWM控制电路结构的输出端连接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入端,所述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出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的一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出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的另一触点连接电机M的输入端,所述电机M输出端通过电流反馈电路结构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直流电机以其良好的调速特性和优异的控制性,具有调速平滑、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强、可快频无级启动、制动和反转等特点,在机床、运输机械、机器人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为适应直流电机的使用需求,许多半导体厂商推出了直流电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这种集成电路具有集成度高,外围电路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但也存在输出功率有限,大多不能满足大功率场合的需求,且对于大功率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来说,其集成芯片价格也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且成本低,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可靠性要求高的直流电机控制的场合。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上位机、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与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双向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双向连接,稳压电路结构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报警指示电路结构、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PWM控制电路结构的输入端,所述PWM控制电路结构的输出端连接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入端,所述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出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的一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出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的另一触点连接电机M的输入端,所述电机M输出端通过电流反馈电路结构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P87LPC768;所述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包括串口芯片U1、电容C1、C2、C3、C4、C5,所述串口芯片U1采用芯片MAX3232,所述串口芯片U1的1、3脚接于所述电容C3的两端,所述串口芯片U1的4、5脚接于所述电容C5的两端,所述串口芯片U1的2脚连接所述电容C2后接电源5V,所述串口芯片U1的6脚连接所述电容C4后接地,所述串口芯片U1的16脚连接所述电容C1后接地,同时所述串口芯片U1的16脚接电源5V;
所述稳压电路结构包括5V稳压电路结构、12V稳压电路结构,所述5V稳压电路结构包括稳压器U2、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6、C7、C8、C9,所述稳压器U2采用芯片LM2576-05,所述稳压器U2的1脚连接所述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所述稳压器U2的1脚接电源12V,所述电容C6的负极、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2的3、5脚均相连接后接地,所述稳压器U2的2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2的4脚、电容C8的一端、C9的正极均相连后接电源5V,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C9的负极连接后接地;所述12V稳压电路结构包括稳压器U3、电感L2、二极管D2、电容C10、C11、C12、C13,所述稳压器U3采用芯片LM2576-12,所述稳压器U3的1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正极、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稳压器U3的1脚接电源24V,所述电容C10的负极、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3的3、5脚均相连接后接地,所述稳压器U3的2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电感L2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3的4脚、电容C12的一端、C13的正极均相连后接电源12V,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负极连接后接地;
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包括光电耦合器U4、二极管D3、继电器K1、电阻R1、电容C14,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1后接电源5V,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3脚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K1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K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12V,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4后接地;
所述报警指示电路结构包括光电耦合器U5、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2、R3,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2后接电源5V,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4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3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电源24V;
所述电流反馈电路结构包括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电阻R4、R5、R6、电容C15、C16、C17,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1脚连接所述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8脚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2、3脚相连后接地,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6、7脚相连后连接电源5V、电容C16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5脚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PWM控制电路结构包括光耦合器U7、电阻R7、R8、R9、电容C18、C19、C20、反相器U8、U9,所述反相器U8、U9均采用集成芯片74HC04,所述光耦合器U7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7后接电源5V,所述光耦合器U7的7、8脚相连后连接电源5V、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U7的6脚相连后接地,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U7的5脚相连后接地,所述反相器U8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9,所述反相器U9的7脚接地,所述反相器U9的14脚接电源5V、所述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包括驱动器U10、U11、场效应管Q1、Q2、Q3、Q4、电阻R10~R21、电容C21~C33、二极管D4、D9、稳压二极管D5、D6、D7、D8,所述驱动器U10、U11均采用型号IR2110、所述场效应管Q1、Q2、Q3、Q4均采用型号IRF3205,所述电容C21的正极接于所述驱动器U10、U11的11脚之间后接电源5V,所述电容C21的负极接于所述驱动器U10、U11的15脚之间后接地,所述驱动器U10的3脚接所述电容C23的正极、电源12V,所述驱动器U11的3脚接所述电容C24的正极、电源12V,所述电容C23、C24的负极接于所述驱动器U10、U11的2脚之间后接地,所述驱动器U10的1脚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驱动器U10的6脚与所述电容C22、C2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2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后接电源12V,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接于所述电容C22、二极管D4之间,所述驱动器U10的7脚接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5的正极之间,所述驱动器U10的8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一端、电源24V,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9后接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所述电容C25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8后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后接地,所述电容C26、C27的正极均接电源24V,所述电容C26、C27的负极均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一端、电源24V,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0后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17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电容C32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U11的8脚,所述驱动器U11的7脚接于所述电容C32、电阻R18之间,所述驱动器U11的6脚接于所述电容C32、C33的负极之间,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2的正极,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电容C3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接电源12V,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电阻R16的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1后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后接地,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U11的1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上位机通过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将电机M的启动、停止、正反转、加减速等指令传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接收的相应指令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确定电机M的工作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输出控制命令并生成PWM脉冲信号提供给PWM控制电路结构,经PWM控制电路结构调整输出的PWM脉冲信号通过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来控制电机M工作,并提供较强的负载能力,满足大功率电机驱动的需要,电流反馈电路结构把检测到的电机M实际工作电流反馈到微处理器,且对电机M提供过流保护,从而实现对电机M的闭环控制,有效保证了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同时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通过微处理器输出的电流信号,在其电流值高于保护值或系统发生异常时,切断电机M控制回路,实现故障保护,增加了电路的可靠性,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小的特点,使其电路装置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稳压电路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报警指示电路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电流反馈电路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PWM控制电路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位机1、微处理器5,上位机1与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2双向连接,微处理器5与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2双向连接,稳压电路结构4连接至微处理器5,微处理器5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报警指示电路结构3、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7、PWM控制电路结构6的输入端,PWM控制电路结构6的输出端连接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9的输入端,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9的输出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的一触点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7的输出端,单刀双掷开关S的另一触点连接电机M的输入端,电机M输出端通过电流反馈电路结构8连接至微处理器5。
微处理器5采用单片机P87LPC768;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2包括串口芯片U1、电容C1、C2、C3、C4、C5,串口芯片U1采用芯片MAX3232,串口芯片U1的1、3脚接于电容C3的两端,串口芯片U1的4、5脚接于电容C5的两端,串口芯片U1的2脚连接电容C2后接电源5V,串口芯片U1的6脚连接电容C4后接地,串口芯片U1的16脚连接电容C1后接地,同时串口芯片U1的16脚接电源5V;
稳压电路结构4包括5V稳压电路结构、12V稳压电路结构,5V稳压电路结构包括稳压器U2、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6、C7、C8、C9,稳压器U2采用芯片LM2576-05,稳压器U2的1脚连接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稳压器U2的1脚接电源12V,电容C6的负极、电容C7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2的3、5脚均相连接后接地,稳压器U2的2脚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2的4脚、电容C8的一端、C9的正极均相连后接电源5V,电容C8的另一端、C9的负极连接后接地;12V稳压电路结构包括稳压器U3、电感L2、二极管D2、电容C10、C11、C12、C13,稳压器U3采用芯片LM2576-12,稳压器U3的1脚连接电容C10的正极、电容C11的一端,稳压器U3的1脚接电源24V,电容C10的负极、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3的3、5脚均相连接后接地,稳压器U3的2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感L2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3的4脚、电容C12的一端、C13的正极均相连后接电源12V,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负极连接后接地;
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7包括光电耦合器U4、二极管D3、继电器K1、电阻R1、电容C14,光电耦合器U4对继电器驱动电路7与微处理器5接口的强弱电信号进行光电隔离,避免电磁干扰,光电耦合器U4的1脚连接电阻R1后接电源5V,光电耦合器U4的3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K1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K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12V,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4的4后接地;
报警指示电路结构3包括光电耦合器U5、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2、R3,光电耦合器U5的1脚连接电阻R2后接电源5V,光电耦合器U5的4脚接地,光电耦合器U5的3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电源24V;
电流反馈电路结构8包括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电阻R4、R5、R6、电容C15、C16、C17,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1脚连接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8脚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2、3脚相连后接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6、7脚相连后连接电源5V、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5脚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17的一端相连,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
PWM控制电路结构6包括光耦合器U7、电阻R7、R8、R9、电容C18、C19、C20、反相器U8、U9,反相器U8、U9均采用集成芯片74HC04,光耦合器U7的1脚连接电阻R7后接电源5V,光耦合器U7的7、8脚相连后连接电源5V、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与光耦合器U7的6脚相连后接地,电容C18的另一端与光耦合器U7的5脚相连后接地,反相器U8的1脚连接电阻R9,反相器U9的7脚接地,反相器U9的14脚接电源5V、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9包括驱动器U10、U11、场效应管Q1、Q2、Q3、Q4、电阻R10~R21、电容C21~C33、二极管D4、D9、稳压二极管D5、D6、D7、D8,驱动器U10、U11均采用型号IR2110、场效应管Q1、Q2、Q3、Q4均采用型号IRF3205,电容C21的正极接于驱动器U10、U11的11脚之间后接电源5V,电容C21的负极接于驱动器U10、U11的15脚之间后接地,驱动器U10的3脚接电容C23的正极、电源12V,驱动器U11的3脚接电容C24的正极、电源12V,电容C23、C24的负极接于驱动器U10、U11的2脚之间后接地,驱动器U10的1脚接电阻R12的一端,驱动器U10的6脚与电容C22、C25的负极连接,电容C2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后接电源12V,电阻R10的一端接于电容C22、二极管D4之间,驱动器U10的7脚接于电阻R10的另一端、电容C25的正极之间,驱动器U10的8脚连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电阻R13的一端、电源24V,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9后接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容C25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8后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后接地,电容C26、C27的正极均接电源24V,电容C26、C27的负极均接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源24V,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0后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17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电容C32的负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1,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驱动器U11的8脚,驱动器U11的7脚接于电容C32、电阻R18之间,驱动器U11的6脚接于电容C32、C33的负极之间,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容C32的正极,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容C33的正极,二极管D9的正极接电源12V,场效应管Q4的漏极、电阻R16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1后接场效应管Q4的源极,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9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4的栅极,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4的源极后接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驱动器U11的1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上位机1通过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2将电机M的启动、停止、正反转、加减速、电机M设定转速等指令传送给微处理器5,电流反馈电路结构8将采集到的电机M电流信号反馈给微处理器5,微处理器5根据接收的相应指令以及反馈信号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电机M工作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输出控制命令并生成PWM脉冲信号提供给PWM控制电路结构6,经PWM控制电路结构6调整输出的PWM脉冲信号通过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9来控制电机M工作,并提供较强的负载能力,满足大功率电机驱动的需要,电流反馈电路结构8把检测到的电机M实际工作电流反馈到微处理器5,从而实现对电机M的闭环控制,有效保证了电路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在电流反馈电路结构8反馈信号给微处理器5,当电机M电流高于保护值时,微处理器5发送控制信号给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7,切断电机M供电电源,提供电机M过流保护,实现故障保护,增加了电路的可靠性,同时在电路出现异常时,微处理器5可输出信号至报警指示电路结构3用于提示用户。

Claims (8)

1.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包括上位机、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与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双向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双向连接,稳压电路结构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报警指示电路结构、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PWM控制电路结构的输入端,所述PWM控制电路结构的输出端连接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入端,所述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出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的一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的输出端,所述单刀双掷开关S的另一触点连接电机M的输入端,所述电机M输出端通过电流反馈电路结构连接至所述微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P87LPC768;所述串口电平转换电路结构包括串口芯片U1、电容C1、C2、C3、C4、C5,所述串口芯片U1采用芯片MAX3232,所述串口芯片U1的1、3脚接于所述电容C3的两端,所述串口芯片U1的4、5脚接于所述电容C5的两端,所述串口芯片U1的2脚连接所述电容C2后接电源5V,所述串口芯片U1的6脚连接所述电容C4后接地,所述串口芯片U1的16脚连接所述电容C1后接地,同时所述串口芯片U1的16脚接电源5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结构包括5V稳压电路结构、12V稳压电路结构,所述5V稳压电路结构包括稳压器U2、电感L1、二极管D1、电容C6、C7、C8、C9,所述稳压器U2采用芯片LM2576-05,所述稳压器U2的1脚连接所述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所述稳压器U2的1脚接电源12V,所述电容C6的负极、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2的3、5脚均相连接后接地,所述稳压器U2的2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电感L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2的4脚、电容C8的一端、C9的正极均相连后接电源5V,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C9的负极连接后接地;所述12V稳压电路结构包括稳压器U3、电感L2、二极管D2、电容C10、C11、C12、C13,所述稳压器U3采用芯片LM2576-12,所述稳压器U3的1脚连接所述电容C10的正极、电容C11的一端,所述稳压器U3的1脚接电源24V,所述电容C10的负极、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3的3、5脚均相连接后接地,所述稳压器U3的2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电感L2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器U3的4脚、电容C12的一端、C13的正极均相连后接电源12V,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3的负极连接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结构包括光电耦合器U4、二极管D3、继电器K1、电阻R1、电容C14,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1后接电源5V,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3脚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继电器K1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继电器K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12V,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4后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指示电路结构包括光电耦合器U5、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2、R3,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2后接电源5V,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4脚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U5的3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电源24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反馈电路结构包括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电阻R4、R5、R6、电容C15、C16、C17,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1脚连接所述电容C1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8脚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2、3脚相连后接地,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6、7脚相连后连接电源5V、电容C16的一端,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电源差分放大器U6的5脚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电路结构包括光耦合器U7、电阻R7、R8、R9、电容C18、C19、C20、反相器U8、U9,所述反相器U8、U9均采用集成芯片74HC04,所述光耦合器U7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7后接电源5V,所述光耦合器U7的7、8脚相连后连接电源5V、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U7的6脚相连后接地,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合器U7的5脚相连后接地,所述反相器U8的1脚连接所述电阻R9,所述反相器U9的7脚接地,所述反相器U9的14脚接电源5V、所述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双极性驱动电路结构包括驱动器U10、U11、场效应管Q1、Q2、Q3、Q4、电阻R10~R21、电容C21~C33、二极管D4、D9、稳压二极管D5、D6、D7、D8,所述驱动器U10、U11均采用型号IR2110、所述场效应管Q1、Q2、Q3、Q4均采用型号IRF3205,所述电容C21的正极接于所述驱动器U10、U11的11脚之间后接电源5V,所述电容C21的负极接于所述驱动器U10、U11的15脚之间后接地,所述驱动器U10的3脚接所述电容C23的正极、电源12V,所述驱动器U11的3脚接所述电容C24的正极、电源12V,所述电容C23、C24的负极接于所述驱动器U10、U11的2脚之间后接地,所述驱动器U10的1脚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所述驱动器U10的6脚与所述电容C22、C25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2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后接电源12V,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接于所述电容C22、二极管D4之间,所述驱动器U10的7脚接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5的正极之间,所述驱动器U10的8脚连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一端、电源24V,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9后接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所述电容C25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8后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后接地,所述电容C26、C27的正极均接电源24V,所述电容C26、C27的负极均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一端、电源24V,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0后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17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电容C32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U11的8脚,所述驱动器U11的7脚接于所述电容C32、电阻R18之间,所述驱动器U11的6脚接于所述电容C32、C33的负极之间,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2的正极,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电容C3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接电源12V,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电阻R16的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1后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后接地,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U11的1脚。
CN 201320263556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43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63556 CN203243268U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63556 CN203243268U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43268U true CN203243268U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20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635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43268U (zh) 2013-05-15 2013-05-15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4326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4546A (zh) * 2017-12-15 2018-05-04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agv用桥式电机驱动器
CN109742986A (zh) * 2018-11-30 2019-05-10 深圳市品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及其驱动电路
CN110262573A (zh) * 2019-08-06 2019-09-20 沈阳信元瑞科技有限公司 双维追日太阳能装置电路
CN110719053A (zh) * 2019-10-16 2020-01-21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一种用于自动升降桌的单电机闭环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12471A (zh) * 2019-12-11 2020-03-24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带电流保护的微型直流电动机智能控制器
CN110930736A (zh) * 2019-11-14 2020-03-27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4546A (zh) * 2017-12-15 2018-05-04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agv用桥式电机驱动器
CN109742986A (zh) * 2018-11-30 2019-05-10 深圳市品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及其驱动电路
WO2020108381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深圳市品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及其驱动电路
CN110262573A (zh) * 2019-08-06 2019-09-20 沈阳信元瑞科技有限公司 双维追日太阳能装置电路
CN110719053A (zh) * 2019-10-16 2020-01-21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一种用于自动升降桌的单电机闭环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30736A (zh) * 2019-11-14 2020-03-27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
CN110912471A (zh) * 2019-12-11 2020-03-24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带电流保护的微型直流电动机智能控制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43268U (zh) 一种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装置
CN204131435U (zh) 一种基于双核控制的伺服电机控制器
CN203674082U (zh)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
CN104362773B (zh) 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204119014U (zh) 一种用于三电平的igbt驱动和保护电路
CN203232564U (zh) 基于ZigBee技术的红外转发器
CN107309886A (zh) 一种家用智能机器人系统
CN20423088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防反接防倒灌的冗余供电电路
CN203761252U (zh) 一种大功率高频电源驱动装置
CN203573467U (zh) 一种收割机粮仓满报警装置
CN202872699U (zh) 一种通用四路电机控制器
CN208156461U (zh) 一种监控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控制系统
CN204088194U (zh) 一种安全输出控制电路
CN203788529U (zh) 一种大型库房照明集中控制系统
CN203117403U (zh) 一种远程设备电源监控系统
CN202818081U (zh) Igbt感应加热电源的逆变驱动电路
CN206914560U (zh) 电动车限速控制电路
CN202931242U (zh) 一种车载吸尘器的直流电机调速电路
CN207453006U (zh) 一种智能恒压供水系统
CN201839283U (zh) 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
CN202975637U (zh) 一种风力发电用采集开入信号和转发开出信号装置
CN205847138U (zh) 一种电机驱动板装置
CN202384742U (zh) 伺服动态制动功能电路
CN204166300U (zh) 一体化变频节能控制系统
CN203127981U (zh) 起重电磁铁保磁系统的智能充电机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