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7568U - 防伪容器盖 - Google Patents

防伪容器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37568U
CN203237568U CN 201320216252 CN201320216252U CN203237568U CN 203237568 U CN203237568 U CN 203237568U CN 201320216252 CN201320216252 CN 201320216252 CN 201320216252 U CN201320216252 U CN 201320216252U CN 203237568 U CN203237568 U CN 203237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forge
closure member
annulus
cov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1625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艳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pburn Zhilian Technology De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ANG HICAP CLOSUR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ANG HICAP CLOSUR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YANG HICAP CLOSUR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1625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37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37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375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伪容器盖,包括第一套筒部件、第二套筒部件和容器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套筒部件通过第一脆性部分与所述第二套筒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件适于保持在容器上;所述容器密封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内与其保持联动,容器密封部件下边缘的下方还设有圆环,所述圆环适于保持在容器上,圆环的上端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唇缘;容器初始打开操作之前,所述圆环位于第一和第二套筒部件的内部,容器初始打开操作导致所述第一脆性部分破裂,当容器被再次密封时,所述圆环的唇缘位于第一套筒部件的下边缘和第二套筒部件的上边缘之间。

Description

防伪容器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的盖子,特别是涉及一种打开后产生明显结构变化的防伪容器盖。
背景技术
在酒类等贵重液体包装领域,为了使消费者能够区分容器是否开启过,采用各种防伪手段对瓶盖进行设计,目前市场上应用较多的有顶出结构、爆裂结构等,开启前后产生明显的视觉变化。
上述结构虽然可起到防伪作用,但从装配、安全、环保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顶出、爆裂都是破坏性防伪,使瓶盖上的部件从瓶盖上脱离以示开启,脱离的部件散落各处,不够环保,崩裂出的碎片也容易导致伤害,爆裂结构的爆裂环在组合装配时容易断裂,导致成品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实用新型内容的陈述所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伪容器盖,包括第一套筒部件、第二套筒部件和容器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套筒部件通过第一脆性部分与所述第二套筒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件适于保持在容器上,所述容器密封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内与其保持联动,容器密封部件下边缘的下方还设有圆环,所述圆环适于保持在容器上,圆环的上端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唇缘,容器初始打开操作之前,所述圆环位于第一和第二套筒部件的内部,容器初始打开操作导致所述第一脆性部分破裂,当容器被再次密封时,所述圆环的唇缘位于第一套筒部件的下边缘和第二套筒部件的上边缘之间。
优选地,所述圆环通过第二脆性部分连接在容器密封部件的下端,容器初始打开操作导致所述第二脆性部分破裂。
优选地,所述防伪容器盖还包括倾倒出口装置,所述倾倒出口装置适于保持在容器上,所述容器密封部件适于关闭倾倒出口装置的出口,所述倾倒出口装置的外壁上具有凸台,所述圆环的内壁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配合在凸台下方。
优选地,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为从上到下向外倾斜的斜面,凸台的下表面为基本水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上表面基本水平设置,凸起的下表面为从下到上向外倾斜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倾倒出口装置的外壁上还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套筒部件与第一凹槽相对应处具有径向向内的凸圈,所述凸圈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容器密封部件的内顶壁具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壁与所述倾倒出口装置的出口的内壁密封配合。
优选地,所述倾倒出口装置还具有内套筒部件,所述内套筒部件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凸棱和向上倾斜的卡爪,所述内套筒部件通过所述凸棱和所述卡爪保持到容器颈部。
优选地,所述圆环的内壁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适于配合在容器颈部凸台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圆环的外壁具有第二凹槽,所述唇缘构成第二凹槽的上槽壁,所述第一脆性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在容器初始打开操作导致所述第一脆性部分破裂之后,当所述第一套筒部件连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从容器上移除时,所述第一套筒部件的下边缘从所述第二凹槽中移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脆性部分为间隔的连点或周向划线。
优选地,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二套筒部件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之间设置止转筋或胶接,使得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之间保持联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之间过盈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之间保持联动。
优选地,还包括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座和置于阀座中的阀芯,所述阀座适于纳入容器中,阀座的至少一部分适于纳入内套筒部件中。
优选地,所述圆环的颜色与第一、第二套筒部件的颜色不同。
优选地,所述圆环与容器密封部件为分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防伪容器盖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在容器密封部件下部设置圆环,并使圆环保持在容器上,圆环上端设置径向向外突出的唇缘,初始状态,圆环位于第一和第二套筒部件的内部,容器开启时,第一套筒部件和容器密封部件一同上升,使得连接上第二套筒部件的脆性部分破裂,第一套筒部件与容器密封部件一起上升脱离,圆环保留在容器上,再次密封时,第一套筒部件的下边缘停在圆环的上部,使圆环的一部分暴露在第一套筒部件的下边缘与第二套筒部件的上边缘之间,形成明显的视觉变化,本实用新型防伪容器盖,在开启过程不会产生碎片,安全环保,无独立的脆弱部件,装配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伪容器盖初始状态的主视半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
容器密封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伪容器盖开启后的主视半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伪容器盖开启后重新封闭的主视半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伪容器盖及使用该盖的容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防伪容器盖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防伪容器盖在初始打开之前状态的主视半剖视图,如图1所示,防伪容器盖包括第一套筒部件1、第二套筒部件2、容器密封部件3、倾倒出口装置4。第一套筒部件1通过第一脆性部分20与第二套筒部件2连接。容器密封部件3被设置在第一套筒部件1内。倾倒出口装置4具有内套筒部件9,其中内套筒部件9用于将倾倒出口装置4连接到容器上,倾倒出口装置4的出口被容器密封部件3密封,内套筒部件9被容纳于第二套筒部件2内。
图2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容器密闭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容器密封部件3的下边缘的下方设有圆环6,圆环6位于第一和第二套筒部件的内部(参照图1、3),圆环6的上端具有径向向外凸起的唇缘61,圆环6通过第二脆性部分19与容器密封部件连接。容器密封部件3以紧干涉配合的方式配合在第一套筒部件1内并与第一套筒部件1保持联动。容器密封部件3内具有与倾倒出口装置4上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结构,使得容器密封部件3与倾倒出口装置4通过螺纹配合而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容器密封部件密封倾倒出口装置4的出口,以防止内容物逸出。此外,容器密封部件3的内顶壁上设有一圈密封环5,密封环5的外壁与倾倒出口装置4的出口的内壁密封配合(参照图1)。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圆环6的外壁具有第二凹槽7,唇缘61构成第二凹槽的上槽壁,圆环6的内壁具有凸起8。倾倒出口装置4上具有与凸起8相配合的凸台10,凸起8抵靠在凸台10之下。在防伪容器盖被初始打开之前,第一套筒部件1与第二套筒部件2之间的第一脆性部分20位于第二凹槽7中。
如图1所示,在倾倒出口装置4的凸台10之下和内套筒部件9之上并靠近内套筒部件9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一凹槽11,第二套筒部件2上与第一凹槽11相对应处还设置有凸圈12,内套筒部件9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凸棱13和向上倾斜的卡爪14,内套筒部件9通过凸棱13与容器颈部外壁上纵向延伸凸起18配合,以及通过卡爪14抵在容器口部外壁上的环形凸起17下,使得内套筒部件9被安装在容器颈部,从而使得倾倒出口装置4通过内套筒部件9轴向保持在容器上,第二套筒部件2通过凸圈12配合在第一凹槽11内,从而被进一步地保持在倾倒出口装置4上,间接的固定到容器口部与颈部上(参照图7)。图4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防伪容器盖开启后的主视半剖视图,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套筒部件1与容器密封部件3紧干涉配合联动,防伪容器盖在初始容器打开过程中通过联动旋转第一套筒部件1和容器密封部件3,使得第一套筒部件1和第二套筒部件2之间的第一脆性部分20以及容器密封部件3和圆环6之间的第二脆性部分19被打碎,第一套筒部件1的下边缘21从第二凹槽7中移出(参照图6),第一套筒部件1和容器密封部件3从倾倒出口装置4的出口处移除或处于打开位置,而第二套筒部件2保留在倾倒出口装置4的内套筒部件9上。同时,倾倒出口装置4的凸台10与圆环6的凸起8的相配合,使得圆环6也仍然保留在倾倒出口装置4上,即第二套筒部件2的上边缘22保留在圆环6的第二凹槽7中(参照图6)。
图5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防伪容器盖开启后重新封闭的主视半剖视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和图6所示,当防伪容器盖被开启后,第一套筒部件1随容器密封部件3脱离,第一套筒部件的下边缘21从圆环6的第二凹槽7中脱出,处于周向收缩的状态,当容器密封部件3再次被重新用于封闭倾倒出口装置4的出口时,第一套筒部件1的下边缘21被搁置在圆环6的第二凹槽7之上的唇缘61上方,使得第一套筒部件1的下边缘21与保留在圆环6的第二凹槽7中的第二套筒部件2的上边缘22之间形成空间,从而使用者可以通过该空间清楚地观察到圆环6。同时,由于第一套筒部件1的下边缘21被搁置在圆环6的第二凹槽7之上的唇缘61上,又使得容器密封部件3和圆环6之间形成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环6的凸起8的上表面基本水平设置,下表面为从下到上向外倾斜的斜面,倾倒出口装置4的凸台10成环形设置,并且该环形凸台10的上表面为从上到下向外倾斜的斜面,而下表面为基本水平设置,从而使得述凸起8通过凸台10的向外倾斜的上表面更容易地被放置到凸台10之下,并且使得凸起8的上表面更好地抵靠在凸台10的下表面,从而凸起8和凸台10形成更佳的轴向干涉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7所示,倾倒出口装置4内还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包括阀座15和置于阀座15中的阀芯16,阀座15的主体部位被容纳于内套筒部件9中,阀座15的上部紧密配合在倾倒出口装置4中部的内壁上,阀座15的下部紧密配合在容器口内壁上。在倾倒容器内的内容物时,通过阀芯16打开阀座15下端开口,使得容器内的内容物通过阀座15下端开口而被倾倒出,当向容器倒灌液体时,阀芯16封闭阀座15下端开口,使得液体无法通过阀座15下端开口被倒灌入上述容器中,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防伪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筒部件1和第二套筒部件2之间的第一脆性部分20以及容器密封部件3和圆环6之间的第二脆性部分19可以采用间隔的连点或周向划线的形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可以是玻璃瓶或由塑料材料等制成的容器,第一套筒部件1和第二套筒部件2可以选用铝质等材料,容器密封部件3和圆环6可以选用低密度聚乙烯等材料,倾倒出口装置4及其内套筒部件9可以选用聚丙烯或聚苯乙烯等具有刚度的弹性塑料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环6可使用与第一套筒部件1及第二套筒部件2不同的颜色,令使用者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瓶盖已被开启。
图7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防伪容器盖及使用该盖的容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参照图1和图7来说明防伪容器盖的制造组装过程:
通过机床在容器密封部件3上形成第二脆性部分19,从而形成容器密封部件3和与其脆性连接的圆环6。制造套筒,所制得的套筒一端为密封端,而另一端为开口,将阀芯16置于阀座15中,并将阀座15的上部紧密配合在倾倒出口装置4中部的内壁上,并使得阀座15的主体部位被容纳于倾倒出口装置4的内套筒部件9中,从而将阀芯16、阀座15和倾倒出口装置4组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容器密封部件3配合到倾倒出口装置上,再将其一同压入到套筒中,使得容器密封部件3紧抵套筒的密封端,然后,将装有倾倒出口装置4和容器密封部件3的套筒通过机床在其与圆环6的第二凹槽7的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一脆性部分20,将套筒分成第一套筒部件1和第二套筒部件2,同时,压制第二套筒部件2与倾倒出口装置4的第一凹槽11相对应的位置,使得在第二套筒部件2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凸圈12,该凸圈12与第一凹槽11相配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套筒部件1和容器密封部件3之间的过盈配合,使得第一套筒部件1和容器密封部件3之间保持联动。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在第一套筒部件1和容器密封部件3之间设置止转筋或胶接等方式使得第一套筒部件1和容器密封部件3之间保持联动。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套筒部件2通过倾倒出口装置4的内套筒部件9固定在容器颈部和口部。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二套筒部件2可以直接地固定在容器颈部和口部。具体地,将凸台10、第一凹槽11等结构直接形成在容器颈部或口部,并将第二套筒部件2直接压合在容器的颈部或口部,形成紧干涉配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圆环6通过第二脆性部分19连接在容器密封部件3的下边缘上,在实际应用中,圆环也可以与容器密封部件为分体结构,这并不影响圆环防伪作用的实现。

Claims (17)

1.一种防伪容器盖,包括第一套筒部件、第二套筒部件和容器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部件通过第一脆性部分与所述第二套筒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部件适于保持在容器上,所述容器密封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内与其保持联动,容器密封部件下边缘的下方还设有圆环,所述圆环适于保持在容器上,圆环的上端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唇缘,在容器初始打开操作之前,所述圆环位于第一和第二套筒部件的内部,容器初始打开操作导致所述第一脆性部分破裂,当容器被再次密封时,所述圆环的唇缘位于第一套筒部件的下边缘和第二套筒部件的上边缘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通过第二脆性部分连接在容器密封部件的下端,容器初始打开操作导致所述第二脆性部分破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容器盖还包括倾倒出口装置,所述倾倒出口装置适于保持在容器上,所述容器密封部件适于关闭倾倒出口装置的出口,所述倾倒出口装置的外壁上具有凸台,所述圆环的内壁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配合在凸台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为从上到下向外倾斜的斜面,凸台的下表面为基本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上表面基本水平设置,凸起的下表面为从下到上向外倾斜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倾倒出口装置的外壁上还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套筒部件与第一凹槽相对应处具有径向向内的凸圈,所述凸圈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密封部件的内顶壁具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壁与所述倾倒出口装置的出口的内壁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倾倒出口装置还具有内套筒部件,所述内套筒部件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凸棱和向上倾斜的卡爪,所述内套筒部件通过所述凸棱和所述卡爪保持到容器颈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的内壁上具有凸起,所述凸起适于配合在容器颈部凸台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的外壁具有第二凹槽,所述唇缘构成第二凹槽的上槽壁,所述第一脆性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在容器初始打开操作导致所述第一脆性部分破裂之后,当所述第一套筒部件连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从容器上移除时,所述第一套筒部件的下边缘从所述第二凹槽中移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脆性部分为间隔的连点或周向划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与所述第二套筒部件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之间设置止转筋或胶接,使得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之间保持联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之间过盈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套筒部件和所述容器密封部件之间保持联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座和置于阀座中的阀芯,所述阀座适于纳入容器中,阀座的至少一部分适于纳入内套筒部件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的颜色与第一、第二套筒部件的颜色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与容器密封部件为分体结构。
CN 201320216252 2013-04-26 2013-04-26 防伪容器盖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7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16252 CN203237568U (zh) 2013-04-26 2013-04-26 防伪容器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16252 CN203237568U (zh) 2013-04-26 2013-04-26 防伪容器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7568U true CN203237568U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14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16252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7568U (zh) 2013-04-26 2013-04-26 防伪容器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75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4247A (zh) * 2014-07-28 2016-02-10 梁曦 一种带有防盗启封结构的瓶盖装置
CN106255649A (zh) * 2014-04-24 2016-12-21 奥布里斯特封闭瑞士有限公司 关于或对防拆封封口的改进
CN115485208A (zh) * 2020-05-04 2022-12-16 爱慕莎有限公司 用于保温瓶或保温杯的具有可旋转封盖的饮用瓶封闭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5649A (zh) * 2014-04-24 2016-12-21 奥布里斯特封闭瑞士有限公司 关于或对防拆封封口的改进
US10214325B2 (en) 2014-04-24 2019-02-26 Obrist Closures Switzerland Gmbh In or relating to tamper-evident closures
CN106255649B (zh) * 2014-04-24 2019-03-22 奥布里斯特封闭瑞士有限公司 关于或对防拆封封口的改进
CN105314247A (zh) * 2014-07-28 2016-02-10 梁曦 一种带有防盗启封结构的瓶盖装置
CN115485208A (zh) * 2020-05-04 2022-12-16 爱慕莎有限公司 用于保温瓶或保温杯的具有可旋转封盖的饮用瓶封闭件
CN115485208B (zh) * 2020-05-04 2023-09-19 爱慕莎有限公司 用于保温瓶或保温杯的具有可旋转封盖的饮用瓶封闭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5426B (zh) 一种防窃启封盖的制造方法
CN203237568U (zh) 防伪容器盖
RU107776U1 (ru) Укупор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RU2404096C2 (ru) Составной укупорочный колпачок
RU93783U1 (ru) Затвор для бутылки с облицовочным колпачком с прорезью
CN209905455U (zh) 一种瓶盖
CN102975942B (zh) 卡式断瓣盖及具有该瓶盖的容器
CN102633045A (zh) 组合式短颈防伪瓶盖及短颈防伪容器
CN201102694Y (zh) 可循环使用桶装水瓶盖
CN102653326B (zh) 一种防伪瓶盖
CN108545308B (zh) 一种防伪防渗漏的瓶盖结构
CN103786963B (zh) 一种奶粉罐的包装盖
CN102211686B (zh) 离合式防伪瓶盖
CN102837884A (zh) 内部毁瓶密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防伪容器
CN203953188U (zh) 一种杯子
CN103204303B (zh) 一体式爆裂防伪盖
CN209427336U (zh) 一种新型金属卡环防伪瓶盖
RU45368U1 (ru) Укупор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CN102259724B (zh) 上分离盖及一种可视性防伪容器
KR200491425Y1 (ko) 밀폐옹기
RU106227U1 (ru) Укупорочный колпачок для емкости
CN102653325B (zh) 一种防伪瓶盖
EA013557B1 (ru) Укупорочный колпачок
RU76893U1 (ru) Колпачок для укупорки бутылок
RU157757U1 (ru) Укупор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ейнер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39 Jinghu Road, De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618000

Patentee after: Hepburn Zhilian Technology (Dey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39 Jinghu Road, De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618000

Patentee before: HICAP CLOSUR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