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3198U -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33198U
CN203233198U CN 201320197797 CN201320197797U CN203233198U CN 203233198 U CN203233198 U CN 203233198U CN 201320197797 CN201320197797 CN 201320197797 CN 201320197797 U CN201320197797 U CN 201320197797U CN 203233198 U CN203233198 U CN 203233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filter capacitor
control module
control circuit
np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977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辉
黎明
郑才银
郑业胜
胡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HONG MOBILE COM CO Ltd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KAIHONG MOBILE COM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HONG MOBILE COM CO Ltd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KAIHONG MOBILE COM CO Ltd SHENZHEN
Priority to CN 20132019779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33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33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331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控制模块、升压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板CPU连接,通过主板CPU的控制信号及电流检测模块的反馈信号可以实现电池充放电灵活切换,解决了现有电池充电电路不能为其他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节能环保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对电池进行充电反复利用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当前,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一般都不具备控制电池对外放电,即控制电池对其他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特别在移动终端的应用中,一个人的手机是满电,一起的朋友手机没有电,不能有效利用有电的手机对没有电的手机进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电池充电电路不能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对其他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主板CPU,所述主板CPU根据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放电电流相应地输出升压使能控制信号或充放电切换使能控制信号,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
检测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放电电流并反馈至所述主板CPU的电流检测模块;
分别与电池和所述主板CPU连接,接收所述主板CPU的升压使能控制信号并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的第一控制模块;
分别与所述主板CPU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接收所述主板CPU的充放电切换使能控制信号并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的第二控制模块;以及
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在放电时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和在充电时对输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控制模块、升压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板CPU连接,通过主板CPU的控制信号及电流检测模块的反馈信号可以实现电池充放电灵活切换,解决了现有电池充电电路不能为其他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了提供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了提供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了提供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了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主板CPU100,主板CPU100根据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放电电流相应地输出升压使能控制信号或充放电切换使能控制信号,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
检测电池BAT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放电电流并反馈至主板CPU100的电流检测模块204;
分别与电池BAT和主板CPU100连接,接收主板CPU100输出的升压使能控制信号并对电池BAT进行充放电控制的第一控制模块201;
分别与主板CPU100和电流检测模块204连接,接收主板CPU100输出的充放电切换使能控制信号并对电池BAT进行充放电控制的第二控制模块203;以及
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20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3连接,在放电时对第一控制模块201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和在充电时对输入第二控制模块203的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控制模块20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流检测模块204用来检测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输出电流,在对外放电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监控电池的电量,以免电池自身电量不够。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了提供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了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控制模块201包括:
滤波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P型MOS管P1、NPN型三极管Q1;
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和电阻R1的第一端及P型MOS管P1的源极共接于电池的正极,电池的负极和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P型MOS管P1的栅极和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主板CPU的升压使能引脚I/O1连接,电阻R3连接在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P型MOS管的漏极与升压控制模块202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升压控制模块202包括:
滤波电容C2、滤波电容C3、滤波电容C4、滤波电容C5、滤波电容C6、极性电容C7、续流二极管ZD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感L1、升压控制芯片U1;
电感L1的第一端分别与P型MOS管P1的漏极、电阻R5的第一端、升压控制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VIN、升压控制芯片U1的使能引脚EN、滤波电容C2的第一端及滤波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4的第一端和升压控制芯片U1的频率选择引脚FREQ连接,电阻R6连接在升压控制芯片U1的电压补偿引脚COMP和滤波电容C4的第一端之间,滤波电容C2的第二端、滤波电容C3的第二端、电阻R4的第二端和滤波电容C4的第二端及升压控制芯片U1的接地端GND共接于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升压控制芯片U1的开关电压输出引脚LX、滤波电容C6的第一端及续流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滤波电容C6的第二端分别与升压控制芯片U1的接地端GND、滤波电容C5的第二端、电阻R8的第二端及极性电容C7的阴极共接于地,滤波电容C5的第一端与升压控制芯片U1的软启动引脚SS连接,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升压控制芯片U1的反馈引脚FB和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续流二极管ZD1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7的第一端和极性电容C7的阳极共接于第二控制模块203。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控制模块203包括:
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NPN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P型MOS管P2;
电阻R11的第一端与升压控制模块202连接,电阻R12连接在电阻R11的第二端与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9的第一端和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与主板CPU的充放电切换使能引脚连接,电阻R10的第二端、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3的第一端和P型MOS管P2的栅极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11的第二端和P型MOS管P2的源极连接,P型MOS管P2的源极为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放电输出端VCHGBNK_OUT,P型MOS管P2的漏极为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电输入端VCHG。
作为本实施新型一实施例,电流检测模块204包括:
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
电阻R14和电阻R15连接在电阻R1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电阻R16和电阻R17连接在电阻R11的第一端与地之间,电阻14和电阻R15的公共连接端与主板CPU的第一电流检测端AD1连接,电阻R16和电阻R17的公共连接端与主板CPU的第二电流检测端AD2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了提供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用户需要用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对其他产品充电时,主板CPU100通过升压使能引脚I/O1和充放电切换使能引脚I/O2发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给第一控制模块201和第二控制模块203。此时,升压控制模块202和电流检测模块204为通路状态,放电输出端VCHGBNK_OUT通过升压控制模块202升压到对外充电要求的电压5V,此时可以对外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特别地,当充放电切换使能引脚I/O2为高电平时,通过NPN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及P型MOS管P1关闭放电输出端VCHGBNK_OUT到充电输入端VCHG的通路,防止充电输入端VCHG升压到5V对自身充电。
在对外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检测电路通过高精度采样电阻R11对外充电电流实时监测,当电流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通过ADC1和ADC2反馈给主板CPU100,主板CPU100发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给升压使能引脚I/O1和充放电切换使能引脚I/O2,智能关闭对外充电,防止外部电子产品过充电,并同时节约该移动终端的电量。
特别地,对于该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没有进行充电功能的情况下,升压使能引脚I/O1和充放电切换使能引脚I/O2默认为低电平控制信号,通过P型MOS管P1打开放电输出端VCHGBNK_OUT到充电输入端VCHG的通路,通过充电输入端VCHG,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P型MOS管P2关闭充电输入端VBAT到放电输出端VCHGBNK_OUT的通路,防止漏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了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升压控制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板CPU连接,通过主板CPU的控制信号及电流检测模块的反馈信号可以实现电池充放电灵活切换,解决了现有电池充电电路不能为其他电子设备供电或充电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主板CPU,所述主板CPU根据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放电电流相应地输出升压使能控制信号或充放电切换使能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
检测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放电电流并反馈至所述主板CPU的电流检测模块;
分别与电池和所述主板CPU连接,接收所述主板CPU输出的升压使能控制信号并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的第一控制模块;
分别与所述主板CPU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连接,接收所述主板CPU输出的充放电切换使能控制信号并对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的第二控制模块;以及
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在放电时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和在充电时对输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控制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滤波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P型MOS管P1、NPN型三极管Q1;
所述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及所述P型MOS管P1的源极共接于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电池的负极和所述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P型MOS管P1的栅极和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板CPU的升压使能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连接在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P型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升压控制模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控制模块包括:
滤波电容C2、滤波电容C3、滤波电容C4、滤波电容C5、滤波电容C6、极性电容C7、续流二极管ZD1、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感L1、升压控制芯片U1;
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P型MOS管P1的漏极、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电压输入引脚、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使能引脚、所述滤波电容C2的第一端及所述滤波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频率选择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6连接在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电压补偿引脚和所述滤波电容C4的第一端之间,所述滤波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滤波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和所述滤波电容C4的第二端及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接地端共接于地,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开关电压输出引脚、所述滤波电容C6的第一端及所述续流二极管ZD1的阳极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接地端、所述滤波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及所述极性电容C7的阴极共接于地,所述滤波电容C5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软启动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升压控制芯片U1的反馈引脚和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续流二极管ZD1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和所述极性电容C7的阳极共接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
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NPN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P型MOS管P2;
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阻R12连接在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CPU的充放电切换使能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和所述P型MOS管P2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和所述P型MOS管P2的源极连接,所述P型MOS管P2的源极为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放电输出端,所述P型MOS管P2的漏极为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电输入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
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
所述电阻R14和所述电阻R15连接在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16和所述电阻R17连接在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与地之间,所述电阻14和所述电阻R15的公共连接端与所述主板CPU的第一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16和所述电阻R17的公共连接端与所述主板CPU的第二电流检测端连接。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CN 201320197797 2013-04-18 2013-04-18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33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97797 CN203233198U (zh) 2013-04-18 2013-04-18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97797 CN203233198U (zh) 2013-04-18 2013-04-18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3198U true CN203233198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9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977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33198U (zh) 2013-04-18 2013-04-18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31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178A (zh) * 2015-11-06 2016-01-20 来安县信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9149924A (zh) * 2018-08-15 2019-01-0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c-dc输出端防漏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198071A (zh) * 2019-07-09 2019-09-03 深圳市海派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电池充放电电路及电子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178A (zh) * 2015-11-06 2016-01-20 来安县信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9149924A (zh) * 2018-08-15 2019-01-0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c-dc输出端防漏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198071A (zh) * 2019-07-09 2019-09-03 深圳市海派特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电池充放电电路及电子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117B (zh) 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202918028U (zh) 一种充电完成前接打电话自动停充的手机充电器
CN103607009A (zh) 一种带自动保护功能的充放电电路
CN202663092U (zh) 一种电池过充电保护电路
CN101986502A (zh) 手机电池充电电路
CN203233198U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4290475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1821132U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电子产品
CN103248100A (zh) 一种后备电源充放电控制电路
CN203278327U (zh) 一种后备电源充放电控制电路
CN203984377U (zh) 一种带有软启动且关断快速的开关电路
CN103354193A (zh)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控制继电器的方法
CN105262178A (zh) 一种电子设备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WO2016090852A1 (zh) 终端电池及其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CN108306345A (zh) 储能逆变系统智能节能装置
CN101917042A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和直流升压器集成电路系统
CN103855688B (zh) 电池的漏电流保护电路
CN206135458U (zh) 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290432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
CN110350902A (zh) 一种防误操作电路及防误操作装置
CN108802630A (zh) 一种总线电源的主动报警电路
CN204559106U (zh) 一种变频空调及其电解电容器过压保护电路
CN207967960U (zh) 储能逆变系统智能节能装置
CN209184290U (zh) 一种供电管理电路
CN207766009U (zh) 直流充电桩功率分配电路及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