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18904U - 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18904U
CN203218904U CN 201320063673 CN201320063673U CN203218904U CN 203218904 U CN203218904 U CN 203218904U CN 201320063673 CN201320063673 CN 201320063673 CN 201320063673 U CN201320063673 U CN 201320063673U CN 203218904 U CN203218904 U CN 203218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management
power battery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636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江江
金启前
由毅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eel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636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18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18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1890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属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在动力电池关断时仍会产生静态功耗的问题。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包括采集芯片、主控板和具有若干节单体电池的电池组,本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池组与采集芯片之间通断的开关单元,三极管Q1用于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开关单元,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主控板的输出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线。本能够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静态功耗,使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产品及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中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是管理动力电池的控制枢纽,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MS。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板、采集板等,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采集板采集动力电池组的每组单体电池电压,对动力电池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采集板上设有采集芯片,采集芯片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单体电池电压。每个采集芯片能够采集若干节单体电池电压,若干节单体电池串联连接组成一组电池组,并且电池组内的每节单体电池正负极还分别连接采集芯片上对应的管脚,采集芯片都设有电源正极管脚,电池组的正极连接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给采集芯片工作电压。因采集芯片优越的采集监控特性,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中主要芯片之一。
目前,很多电池厂商或新能源厂家都采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来采集和监控动力电池单体电池电压,但存在一个隐形的问题一直被研发人员忽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采集板上的采集芯片各管脚直接连接电池单体,在动力电池关断时仍有最大0.1uA的静态电流,这样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就会产生静态功耗,对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本控制电路能够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静态功耗,使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包括采集芯片、主控板和具有若干节单体电池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本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池组与采集芯片之间通断的开关单元,所述的三极管Q1用于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开关单元,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主控板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线。
当电池组启动工作时,主控板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提供给三极管Q1,此时三极管Q1满足导通条件进行导通,三极管Q1导通控制开关单元导通,使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之间通路,采集芯片开始正常工作。当电池组关断时,主控板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此时三极管Q1由导通变为截至,由此控制开关单元断开,使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之间断路,这样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之间就没有静态电流,达到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静态功耗的目的。
在上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中,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主控板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电阻R1和电阻R2用于保护三极管Q1,主控板输出高电平后经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给三极管Q1,使三极管Q1更好的导通。
在上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P沟道的MOS管Q3和电阻R3,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池组的正极,MOS管Q3的漏极连接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MOS管Q3的栅极连接三级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两端连接于MOS管Q3的源极与栅极之间。MOS管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简称,MOS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英文Met al-Ox i de-S emi c onduc t or的简写。当三极管Q1导通时,MOS管Q3的栅极电压降低,MOS管Q3的源极电压大于MOS管Q3的栅极电压,MOS管Q3导通,此时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之间导通。
在上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PNP型的三极管Q2和电阻R3,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组的正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两端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当三极管Q1导通时,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降低,满足三极管Q2导通条件,三极管Q2导通后,使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之间导通。
在上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和电阻R3,所述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一端连接电池组的正极,另一端连接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所述继电器的线圈Km串联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的电阻R3一端连接电池组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当三极管Q1导通时,继电器的线圈Km得电,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闭合,使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的电源正极管脚之间导通。
在上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中,所述的电阻R3两端反向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稳压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反向通电尚未击穿前,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稳压二极管在本电路中用于过压保护,使电路更加稳定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几个简单的电子元件组成的控制电路,能够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静态功耗。
2、本实用新型不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使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单元为MOS管和电阻R3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单元为三极管Q2和电阻R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关单元为继电器和电阻R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采集芯片;2、主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池组与采集芯片1之间通断的开关单元,三极管Q1用于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开关单元包括P沟道的MOS管Q3和电阻R3,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池组的正极,MOS管Q3的漏极连接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MOS管Q3的栅极连接三级管Q1的集电极,电阻R3两端连接于MOS管Q3的源极与栅极之间,电阻R3两端反向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主控板2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线。
每个采集芯片1最多能够采集12节单体电池电压,这里选择采集芯片1采集12节单体电池电压,12节单体电池分别为电池B1、电池B2、电池B3…电池B10、电池B11、电池B12。电池B1作为第一节电池,电池B1的正极与电池B2的负极连接,电池B2的正极与电池B3的负极连接,以此类推,12节单体电池依次连接组成电池组,电池B12的正极就为电池组的正极。每节单体电池正负极还分别连接采集芯片1上对应的管脚。
当电池组启动工作时,主控板2接收到电池组启动工作信号,输出高电平,经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提供给三极管Q1,此时三极管Q1满足导通条件,三极管Q1进行导通。MOS管Q3的栅极与源极的电压分别等于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三极管Q1导通使MOS管Q3的栅极电压降低,MOS管Q3的源极电压大于MOS管Q3的栅极电压,MOS管Q3导通,此时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之间导通,采集芯片1开始正常工作;当电池组关断时,主控板2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此时三极管Q1由导通变为截至,MOS管Q3的栅极电压与MOS管Q3的源极电压相等,MOS管Q3不导通使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之间断路,采集芯片1就没有工作电压,采集芯片1不工作。这样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之间就没有静态电流,从而使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静态功耗降至零,达到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静态功耗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中开关单元包括PNP型的三极管Q2和电阻R3,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组的正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3两端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阻R3两端反向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其他元器件连接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当电池组启动工作时,主控板2接收到电池组启动工作信号,输出高电平,经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提供给三极管Q1满足导通条件,三极管Q1进行导通,此时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降低,三极管Q2导通,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之间导通,采集芯片1开始正常工作;当电池组关断时,主控板2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由导通变为截至,三极管Q2也由导通变为截至,使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之间断路,采集芯片1就没有工作电压,采集芯片1不工作。这样达到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静态功耗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中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和电阻R3,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一端连接电池组的正极,另一端连接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继电器的线圈Km串联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电阻R3一端连接电池组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其他元器件连接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当电池组启动工作时,主控板2接收到电池组启动工作信号,输出高电平,经电阻R1和电阻R2分压后提供给三极管Q1,三极管Q1导通,从而继电器的线圈Km得电使常开开关K闭合,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之间导通,采集芯片1开始正常工作;当电池组关断时,主控板2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由导通变为截至,继电器的线圈Km不得电使常开开关K断开,从而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V+之间断路,采集芯片1就没有工作电压,采集芯片1不工作。这样达到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静态功耗的目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采集芯片1、主控板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包括采集芯片(1)、主控板(2)和具有若干节单体电池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本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与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池组与采集芯片(1)之间通断的开关单元,所述的三极管Q1用于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开关单元,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主控板(2)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主控板(2)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P沟道的MOS管Q3和电阻R3,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池组的正极,MOS管Q3的漏极连接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MOS管Q3的栅极连接三级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两端连接于MOS管Q3的源极与栅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PNP型的三极管Q2和电阻R3,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组的正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两端连接于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和电阻R3,所述继电器的常开开关K一端连接电池组的正极,另一端连接采集芯片(1)的电源正极管脚,所述继电器的线圈Km串联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的电阻R3一端连接电池组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R3两端反向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
CN 201320063673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18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3673 CN203218904U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3673 CN203218904U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18904U true CN203218904U (zh) 2013-09-25

Family

ID=4920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6367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18904U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189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3261A (zh) * 2014-09-29 2015-01-14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避免静态功耗的电路
CN108614222A (zh) * 2018-07-06 2018-10-02 深圳众鑫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压采集检测系统
CN111600356A (zh) * 2020-06-05 2020-08-28 上海耀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器的静态电流电路控制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3261A (zh) * 2014-09-29 2015-01-14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避免静态功耗的电路
CN104283261B (zh) * 2014-09-29 2017-01-25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避免静态功耗的电路
CN108614222A (zh) * 2018-07-06 2018-10-02 深圳众鑫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压采集检测系统
CN111600356A (zh) * 2020-06-05 2020-08-28 上海耀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器的静态电流电路控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15972U (zh) 输入电压浪涌抑制电路
CN104242249A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保护电路
CN203218904U (zh) 一种降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静态功耗的控制电路
CN111969577A (zh) 一种车用低功耗反接保护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2586343U (zh) 一种并联电源供电装置
CN107394851B (zh) 充电器输出端短路快速保护电路及蓄电池充电器
CN102447391A (zh) 一种电压正负极极性切换电路
CN201122942Y (zh) 一种复位电路
CN111030077B (zh) 一种太阳电池阵开关分流调节电路及基于其的调节方法
CN210123455U (zh) 一种电池电压采样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07425599B (zh) 用于电源补偿器的浪涌保护电路
CN204089330U (zh) 一种自适应的电源电池双路供电装置
CN207853533U (zh) 一种供电电路
CN110077275A (zh) 一种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从机控制电路
CN206226085U (zh) 锂电池加热保护装置
CN205646939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管理器
CN109038800A (zh) 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车载通讯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
CN209375223U (zh) 掉电延时电路
CN103326327A (zh) 浮充充电器过流保护电路
CN208675108U (zh) 一种可降压也可升压的直流开关电源转换电路
CN102595731A (zh) 一种调光led控制器及其输出短路保护方法
CN203205871U (zh) 直流逆向保护电路
CN211252223U (zh) 一种具有独立能量回收路径的超级电容系统
CN110685808A (zh) 油门踏板传感器双信号输出感应电路及其信号输出控制方法
CN105450008A (zh) ORing MOSFET控制电路及电源并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0

Address after: 311225, No. 551, D building, Jiangdong two road, Jiangdo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li Automobile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228 Linjiang Industrial Park Xiaoshan district two building No. 206 agricultural field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Hangzhou Branch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2

Address after: 311225 1555, Fung Yue Road, Tai Jiang Eas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Geel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25 D 551, Jiangdong two road Pioneer Park,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li Automobile Parts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