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8254U - 一种钢筋隔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隔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88254U
CN203188254U CN 201320189584 CN201320189584U CN203188254U CN 203188254 U CN203188254 U CN 203188254U CN 201320189584 CN201320189584 CN 201320189584 CN 201320189584 U CN201320189584 U CN 201320189584U CN 203188254 U CN203188254 U CN 203188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bar
earthquake isolating
isolating equipment
steel plates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895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群昌
陈宜言
郭明
赵立峰
尧国皇
易小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895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88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88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882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隔震装置,用以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或平台顶面柱底的位置上进行隔震,钢筋隔震装置是主要由多层钢板与多根钢筋组成的层状结构,其中:多层钢板依次层叠相对放置,相邻两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多根钢筋依次穿过多层钢板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钢筋隔震装置,钢筋的竖向承载力大、强度高,具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能提供弹性复位功能,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中可以自动复位;生产制造、装配及施工便捷,结构稳定,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隔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或平台顶面的柱底位置上能够起到隔震作用的钢筋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够释放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的剧烈振动、造成地表破坏、建筑物倒塌,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抗震方法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如增大承载力、刚度以及延性来抵抗地震,是一种被动消极的、以“抗”为主的抗震对策。 
目前,隔震装置作为结构隔震中最成熟的一种技术,已在历次地震中验证了其隔震结构的有效性,结构隔震技术与传统的抗震方法不同,它是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把房屋结构与建筑基础隔离开来,利用隔震装置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以减少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存在一种橡胶支座,其是用夹层钢板与橡胶层紧密粘结而成的夹层橡胶隔震垫,它由薄胶板和薄钢板交互重叠,模压硫化而成。它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措施,但其存在:制造质量要求高;造价高,抗拉能力差;与其它材料粘结比较困难;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经验少,橡胶易老化等等缺陷,影响了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钢筋隔震装置,钢筋的竖向承载力大、强度高,具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能提供弹性复位功能,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中可以自动复位;生产制造、装配及施工便捷,结构稳定,且安全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筋隔震装置,用以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或平台顶面柱底的位置上进行隔震,钢筋隔震装置是主要由多层钢板与多根钢筋组成的层状结构,其中:多层钢板依次层叠相对放置,相邻两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多根钢筋依次穿过多层钢板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 
优选的,多层钢板分别对应贯通开设用以供钢筋穿过的孔。 
优选的,钢筋在穿过孔的部分与多层钢板相焊连。 
优选的,开设在钢板上的孔均匀排列。 
优选的,钢筋的一端焊连在钢板上,相对的另一端锚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或锚固在平台顶面的柱底中。 
优选的,锚固在建筑底部梁底中的钢筋和锚固在平台顶面柱底中的钢筋交替排列。
优选的,部分钢筋的端部焊连在钢板上。 
优选的,焊连在钢板上的钢筋与锚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的钢筋交替排列。 
优选的,钢筋的强度不低于1000MPa,其直径尺寸在5mm-16mm之间;钢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 
优选的,钢板的层数在3-5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筋隔震装置,由于钢筋隔震装置是主要由多层钢板与多根钢筋组成的层状结构,多根钢筋依次穿过所述多层钢板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钢筋的竖向承载力大、强度高,安全性能好。钢筋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较小,具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能提供弹性复位功能,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中可以自动复位。生产制造、装配及施工便捷,结构稳定,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隔震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隔震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结合参见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筋隔震装置的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钢筋隔震装置3,用以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1或平台顶面柱底2的位置上进行隔震,钢筋隔震装置3是主要由多层钢板31与多根钢筋32组成的层状结构,其中: 
多层钢板31依次层叠相对放置,相邻两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多根钢筋32依次穿过多层钢板31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1和平台顶面的柱底2中。
本实施例中的钢板31设为四层,分别为31a、31b、31c以及31d,顶部钢板31a连接在平台顶面的柱底2上,底部钢板31 d连接在建筑底部的梁底1上,四层钢板等距间隔设置,且两两钢板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的,在四层钢板31a、31b、31c以及31d上分别对应开设多组孔,每组孔分别包含依次分布在四层钢板上的四个孔,且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多组孔间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其中,在钢板上开孔是用于供钢筋32穿过。 
优选的,每层钢板上的开孔均匀排列。 
优选的,钢板31的厚度不小于20mm,以增隔震装置在竖向的承载能力。 
钢筋32可以采用高强钢筋或钢丝,其设计强度应大于1000MPa,直径在5~16mm之间。本实施例中,相应根数的钢筋32依次穿过上述四层钢板31a、31b、31c以及31d上分别对应开设的多组孔锚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1中,或者锚固在平台顶面的柱底2中,或者钢板31a,或者钢板31d上。 
优选的,钢筋32在穿过所述孔的部分与多层钢板31相焊连,用以增强隔振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焊连在钢板31上的钢筋32a与锚固在所述建筑底部梁底1和所述平台顶面柱底2中的钢筋32b交替排列。这样设置的作用是:考虑钢筋32分布的较为密集,交叉设置便于混凝土的浇筑,使施工更加方便。 
可以理解的,也可以采用钢筋32的一端焊连在钢板31上,相对的另一端锚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1或锚固在平台顶面的柱底2中。 
本实施例中的钢筋隔震装置3在具体实施时,钢筋32与钢板31相焊连的层状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能力,在建筑结构的使用状况下,能安全支撑上部(平台顶面柱底2上)的所有重量和使用荷载,确保建筑结构物在使用状况下的绝对安全和满足使用要求。其次,钢筋32与钢板31相焊连的层状结构其具有合适的水平刚度,在强风或微小地震时,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上部(平台顶面柱底2)的水平位移极小,不影响使用要求。在中强地震发生时,其水平刚度较小,从而把地面震动有效地隔开,明显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钢筋隔震装置3 具有足够的阻尼,较大的阻尼可使上部结构的位移明显减少,也就是说钢筋隔震装置具有较大的消能能力。同时,钢筋32与钢板31相焊连的层状结构使钢筋隔震装置3具有水平弹性恢复力,使隔震结构在地震中具有瞬时自动复位功能。地震后,上部结构回复至初始状态,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钢筋隔震装置3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钢筋32的实际根数及钢板31的可布置数层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例如钢板31得层数一般是3~5层,每层高度一般在200mm~300mm之间;可以先通过分析计算平台顶面柱底2上的重力效应初步确定钢筋32的数量和直径,保证钢筋32具有足够竖向承载力;然后通过计算地震作用,调整钢筋隔振装置3的高度、钢板31的层数以及钢筋32的根数等参数,使隔震器在竖向承载能力、水平刚度、变形能力等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只要满足钢筋32与多层钢板31组成层状结构即可。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隔震装置,由于钢筋隔震装置是主要由多层钢板与多根钢筋组成的层状结构,多根钢筋依次穿过所述多层钢板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钢筋的竖向承载力大、强度高,安全性能好。钢筋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较小,具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能提供弹性复位功能,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中可以自动复位。生产制造、装配及施工便捷,结构稳定,且安全可靠。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钢筋隔震装置,用以分别紧固在建筑底部的梁底或平台顶面柱底的位置上进行隔震,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隔震装置是主要由多层钢板与多根钢筋组成的层状结构,其中:
所述多层钢板依次层叠相对放置,相邻两钢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多根钢筋依次穿过所述多层钢板分别紧固在所述建筑底部的梁底和平台顶面的柱底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钢板分别对应贯通开设用以供所述钢筋穿过的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在穿过所述孔的部分与所述多层钢板相焊连。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开设在所述钢板上的所述孔均匀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的一端焊连在所述钢板上,相对的另一端锚固在所述建筑底部的梁底或锚固在所述平台顶面的柱底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锚固在所述建筑底部梁底中的所述钢筋和锚固在所述平台顶面柱底中的所述钢筋交替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钢筋的端部焊连在所述钢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焊连在所述钢板上的钢筋与锚固在所述建筑底部的梁底和所述平台顶面的柱底中的钢筋交替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的强度不低于1000MPa,其直径尺寸在5mm-16mm之间;所述钢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层数在3-5层之间。
CN 201320189584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钢筋隔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8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89584 CN203188254U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钢筋隔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89584 CN203188254U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钢筋隔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88254U true CN203188254U (zh) 2013-09-11

Family

ID=4910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8958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88254U (zh) 2013-04-16 2013-04-16 一种钢筋隔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882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9101A (zh) * 2016-01-22 2016-06-0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钢筋混凝土隔震基础
CN107447886A (zh) * 2017-09-22 2017-12-08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减振墙板及其阻尼器和墙板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9101A (zh) * 2016-01-22 2016-06-0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钢筋混凝土隔震基础
CN107447886A (zh) * 2017-09-22 2017-12-08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自减振墙板及其阻尼器和墙板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2803B (zh) 一种可更换横向配置预应力筋自复位耗能桥墩
CN203320395U (zh) 适用于桥梁结构具有限位能力的x形金属减震装置
CN101881090A (zh) 变刚度隔震支座
CN107366367A (zh) 分梯段金属屈服耗能型隔震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03684455U (zh) 一种抗震剪力墙
CN105322454A (zh) 一种分离式隔震系统
CN106545211A (zh) 一种复合式直导轨型抗拉与限位隔震装置
CN104452975A (zh) 一种竖向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CN203188254U (zh) 一种钢筋隔震装置
CN102296642A (zh) 一种高层建筑的隔震方法
CN203475602U (zh) 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中的斜撑转换结构
CN207620119U (zh) 一种串联式复合隔震支座
CN103572854A (zh) 一种自复位金属剪切阻尼器
CN102605865B (zh) 一种刚度与阻尼可调型特高压电气设备隔震支座
CN207110102U (zh) 一种圆截面变径低屈服点钢棒耗能元件
CN204298976U (zh) 无加劲多剪切板阻尼器
CN206438384U (zh) 一种适用于常规梁桥的横向减震构造
CN102635175B (zh) 多用途结构抗震耗能连接件
Filiatrault et al. Experimental seismic response of base isolated pallet-type steel storage racks
CN102051927A (zh) 并联式防屈曲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2787552U (zh) 一种自复位金属剪切阻尼器
CN104895214B (zh) 一种钢筋区域分散型防屈曲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CN204311572U (zh) 一种竖向隔震支座
CN212689245U (zh) 一种隔震滑板支座
KR101230056B1 (ko) 면진 가동플로어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