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5171U - 门锁 - Google Patents

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5171U
CN203175171U CN 201220651416 CN201220651416U CN203175171U CN 203175171 U CN203175171 U CN 203175171U CN 201220651416 CN201220651416 CN 201220651416 CN 201220651416 U CN201220651416 U CN 201220651416U CN 203175171 U CN203175171 U CN 203175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transmission device
door lock
cavity
location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514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宗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bai Smart Loc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6514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75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5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51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锁,其包括:锁舌;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同轴设置;第一传动装置,形成有一通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通腔旋转式配合,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传动装置,同轴套设于第一传动装置外,且包括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使得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在预定角度内相对转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在开门或锁门时比较省力,并且结构简单,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锁。
背景技术
门锁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安全器件。在现有的门锁中,有在门内外皆设置有把手的门锁。例如大门或是卧室门等,便需要在门内外皆设置有把手。但在现有技术中,使用把手开门或锁门时,需要带动一类似于杠杆结构的传动装置,以使其带动锁舌运动。并且,杠杆结构的短杆在把手侧,长杆在锁舌侧,因此开门或锁门时比较费力。并且,杠杆结构比较复杂,且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锁,能够使开门或锁门时比较省力,并且结构简单,不易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门锁,包括:
锁舌;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同轴设置;
第一传动装置,形成有一通腔,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通腔旋转式配合,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
第二传动装置,与锁舌联动,同轴套设于第一传动装置外,且包括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使得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在预定角度内相对转动。
其中,第一转轴至少部分设置于通腔的一端中,且第一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二转轴至少部分设置于通腔的另一端中,且第二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第一传动装置在通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第一滑槽邻近第一转轴设置于通腔的侧壁,且第一凸起部与第一滑槽卡合配合;第二滑槽邻近第二转轴设置于通腔的侧壁,且第二凸起部滑动式容置于第二滑槽中。
其中,第一转轴包括:
第一盖体部,卡置于通腔的一端;
第一主体部,由第一盖体部沿通腔向第二转轴延伸,并设置于通腔内;
第一凸起部由第一盖体部沿第一主体部向第二转轴延伸,且与第一滑槽紧密贴合;
第二转轴包括:
第二盖体部,卡置于通腔的另一端;
第二主体部,由第二盖体部沿通腔向第一转轴延伸,并设置于通腔内;
第二凸起部由第二盖体部沿第二主体部向第一转轴延伸,且全部容置于第二滑槽中,第二滑槽中有供第二凸起部旋转运动的空间。
其中,第一定位部为第一传动装置的外侧设置的至少一个凹槽,第二定位部设置于凹槽中,且第二定位部在凹槽中具有移动空间。
其中,第一定位部为第一传动装置的外侧形成的至少一个通槽,通槽为弧形通腔,第二定位部设置于通槽中,且第二定位部在凹槽中具有移动空间。
其中,门锁进一步包括第一把手以及第二把手,第一把手设置于门锁的一侧,第二把手设置于门锁的另一侧。第一转轴设置有与第一把手配合的第一驱动孔,第二转轴设置有与第二把手配合的第二驱动孔。
其中,第一驱动孔与第二驱动孔中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门锁进一步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设置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中,以固定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并使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可相对转动。
其中,第二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片体,套设于第一传动装置容纳第一转轴的一端,并将第一转轴露出;
第二片体,套设于第一传动装置容纳第二转轴的一端,并将第二转轴露出;
第二定位部一端连接第一片体,另一端连接第二片体。
其中,锁舌设置有凹陷部,第二传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突出部,突出部设置于凹陷部中,并相互联动。
其中,门锁进一步包括钥匙转轴,锁舌进一步包括抵触部,钥匙转轴贴靠抵触部设置,并相互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由第一传动装置带动第二传动装置,并且第二传动装置直接带动锁舌运动,因此在开门或锁门时比较省力,并且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的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可相对转动,使得把手开门后可恢复原位。并且,可以正常使用钥匙开门的时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门锁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门锁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门锁的第一传动装置旋转180°后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门锁的第一转轴的仰视图;
图6是图2中的门锁的第二转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门锁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门锁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门锁包括第一把手(未图示)、第二把手(未图示)、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0、第一传动装置30、第二传动装置40、第一固定件50、锁舌60以及钥匙转轴70。
参阅图1,锁舌60上设置有凹陷部61以及抵触部62。钥匙转轴70贴靠抵触部62设置,并相互联动。在开门或者锁门时,由用户对钥匙的旋转而使得钥匙转轴70转动,进一步通过钥匙转轴70的转动,推动抵触部62的运动,从而带动锁舌60运动,实现开门或者锁门的操作。
第一传动装置30形成有一通腔31,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20与通腔31旋转式配合。由图可以看出,通腔31的一端容纳第一转轴10,另一端容纳第二转轴20的部分。第一传动装置30包括第一滑槽32(参阅图3)、第二滑槽33以及第一定位部(未标示)。第一滑槽32邻近第一转轴10设置于通腔31的侧壁。第二滑槽33邻近第二转轴20设置于通腔31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包括凹槽36以及通槽37。凹槽36与通槽37设置于第一传动装置30的外侧,通槽37为弧形通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也可为凸起或其他结构。
参阅图1,第二传动装置40的一端设置有突出部49。突出部49设置于锁舌60的凹陷部61中,并相互联动。在锁舌60进行运动时,凹陷部61随锁舌60一起运动,而凹陷部61的运动会带动第二传动装置40的转动。同样的,第二传动装置40的转动也会带动锁舌一起运动。
第二传动装置40同轴套设于第一传动装置30外,包括第一片体41、第二片体42以及第二定位部43。第一片体41套设于第一传动装置30容纳第一转轴10的一端,并将第一转轴10露出。第二片体42套设于第一传动装置30容纳第二转轴20的一端,并将第二转轴20露出。第二定位部43一端连接第一片体41,另一端连接第二片体4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43为柱状结构,并且两端分别插置于第一片体41与第二片体42中。第二定位部43在凹槽36以及通槽37中具有移动空间,即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43配合,使得第一传动装置30与第二传动装置40在预定角度内相对转动。第二传动装置40与锁舌60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装置40的转动可传动到锁舌60上,以控制锁舌60的开关。同样的,锁舌60的开关也传动到第二传动装置40上,带动第二传动装置40转动,即第二传动装置40与锁舌60联动。
第一转轴10设置有容纳第一把手的部分的第一驱动孔15(参阅图5),用于容纳第一把手的部分,并使第一把手与第一转轴10同时转动。第一驱动孔15中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6。第一转轴10至少部分设置于通腔31的一端中,且包括第一盖体部11、第一主体部12以及第一凸起部13。在本实施例中,通腔31接触第一盖体部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槽38(参阅图4),用于容纳第一盖体部11的边缘。第一主体部12由第一盖体部11沿通腔31向第二转轴20延伸,并设置于通腔31内。第一凸起部13设置于第一转轴10的侧壁上,由第一盖体部11沿第一主体部12向第二转轴20延伸,且与第一滑槽32紧密贴合。第一凸起部13与第一滑槽32卡合配合,使得第一转轴10与第一传动装置30同时转动。
第二转轴20设置有容纳第二把手的部分的第二驱动孔25,用于容纳第二把手的部分,并使第二把手与第二转轴20同时转动。第二驱动孔25中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16对应的第二固定孔26(参阅图6),第一固定件50设置于第一固定孔16与第二固定孔26中,以固定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并使第一转轴10与第二转轴20可相对转动。第一固定件50优选为螺丝,第一固定孔16与第二固定孔26优选为螺孔。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0、第一传动装置30以及第二传动装置40为同轴设置,其轴为第一固定件50。
第二转轴20至少部分设置于通腔31的另一端中,且包括第二盖体部21、第二主体部22以及第二凸起部23。第二盖体部21卡置于通腔31的另一端。第二主体部22由第二盖体部21沿通腔31向第一转轴10延伸,并设置于通腔31内。第二凸起部23设置于第二转轴20的侧壁上,且由第二盖体部21沿第二主体部22向第一转轴10延伸,且全部容置于第二滑槽33中,第二滑槽33中有供第二凸起部23旋转运动的空间,以使第二凸起部23滑动式容置于第二滑槽33中。
在第一把手转动开锁时,带动第一转轴10转动,第一转轴10带动第一传动装置30转动。第一传动装置30带动第二传动装置40运动,并由第二传动装置40直接带动锁舌60运动,达到开门的效果。但此时,第二转轴20则由于第二凸起部23在第二滑槽33中滑动而保持静止状态。因此,第一把手进行开门时,可不带动第二把手的转动。而需要第二把手进行开门时,则可根据现有技术,引进电子控制系统,使第二把手可带动第一传动装置30转动。例如,在酒店中,第一把手为内门把手,第二把手为外门把手,只有刷卡后,第二把手才可进行开门操作。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的锁舌60直接由第二传动装置40带动,使得其在开门或锁门时比较省力,结构更加简单,节约了工艺成本,并且增加了门锁的使用寿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门锁的第二传动装置40与第一传动装置30可相对转动,使得把手开门后可恢复原位。并且,进一步的,在使用钥匙开锁时,钥匙带动锁舌60运动,而锁舌60带动第二传动装置40运动。但由于第一定位部(36、37)与第二定位部43的配合关系,第二传动装置40并不带动第一传动装置30运动。并且,也可以正常的使用钥匙开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门锁的门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舌;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置;
第一传动装置,形成有一通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通腔旋转式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定位部;
第二传动装置,与锁舌联动,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外,且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在预定角度内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通腔的一端中,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转轴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通腔的另一端中,且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在所述通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邻近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通腔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滑槽卡合配合;所述第二滑槽邻近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通腔的侧壁,且所述第二凸起部滑动式容置于所述第二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包括:
第一盖体部,卡置于所述通腔的一端;
第一主体部,由所述第一盖体部沿所述通腔向所述第二转轴延伸,并设置于所述通腔内;
所述第一凸起部由所述第一盖体部沿所述第一主体部向所述第二转轴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滑槽紧密贴合;
所述第二转轴包括:
第二盖体部,卡置于所述通腔的另一端;
第二主体部,由所述第二盖体部沿所述通腔向所述第一转轴延伸,并设置于所述通腔内;
所述第二凸起部由所述第二盖体部沿所述第二主体部向所述第一转轴延伸,且全部容置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滑槽中有供所述第二凸起部旋转运动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外侧设置的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凹槽中具有移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外侧形成的至少一个通槽,所述通槽为弧形通腔,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通槽中,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在所述凹槽中具有移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进一步包括第一把手以及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设置于所述门锁的一侧,所述第二把手设置于所述门锁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转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把手配合的第一驱动孔,所述第二转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把手配合的第二驱动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孔与所述第二驱动孔中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所述门锁进一步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以固定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并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可相对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片体,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容纳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并将所述第一转轴露出;
第二片体,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容纳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并将所述第二转轴露出;
所述第二定位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片体,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片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凹陷部中,并相互联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进一步包括钥匙转轴,所述锁舌进一步包括抵触部,所述钥匙转轴贴靠所述抵触部设置,并相互联动。
CN 201220651416 2012-11-30 2012-11-30 门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5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51416 CN203175171U (zh) 2012-11-30 2012-11-30 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51416 CN203175171U (zh) 2012-11-30 2012-11-30 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5171U true CN203175171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1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5141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5171U (zh) 2012-11-30 2012-11-30 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75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599A (zh) * 2012-11-30 2013-04-24 牟宗清 门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599A (zh) * 2012-11-30 2013-04-24 牟宗清 门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1284B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的防盗锁锁体
CN204386256U (zh) 一种把手可换向的锁
CN205407073U (zh) 低压抽出式抽屉用旋转推进机构
CN204343823U (zh) 一种电机和电磁阀双驱动的电子锁
CN101974994A (zh) 三向锁紧装置及其采用电控操作的三向锁栓电控半自动锁
CN206144276U (zh) 多功能电子锁离合器
CN203175171U (zh) 门锁
CN201687287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的防盗锁锁体
CN103061599B (zh) 门锁
CN202181767U (zh) 一种电子锁
CN204941075U (zh) 一种无钥匙电控锁芯
CN201843413U (zh) 三向锁紧装置及其采用电控操作的三向锁栓电控半自动锁
CN205063595U (zh) 一种新型智能锁
CN205031023U (zh) 电压力锅
CN105909074A (zh) 旋转式智能自行车锁
CN203462835U (zh) 制动防开拉手
CN204375602U (zh) 固体绝缘环网柜下门联锁装置
CN203589548U (zh) 断路器程序锁联锁机构
CN209874713U (zh) 一种智能电机门锁的驱动结构
CN201343918Y (zh) 用于电子锁的驱动器装置
CN204199898U (zh) 双控自动上锁锁体
CN103388616B (zh) 具有触动开关的转轴结构
CN206722586U (zh) 一种环网柜门锁
CN201401061Y (zh) 电控锁组合构造
CN207379024U (zh) 一种导风门运动机构以及空调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1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zhen Guangming New Area, Baihua cave, Baihua Road, second industrial area, 2, 201, A 2,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ABAI SMART LOCK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800 Industrial Park, jelly Industrial Zone, Baihua community,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ou Zongq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