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7845U -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7845U
CN203167845U CN 201320125107 CN201320125107U CN203167845U CN 203167845 U CN203167845 U CN 203167845U CN 201320125107 CN201320125107 CN 201320125107 CN 201320125107 U CN201320125107 U CN 201320125107U CN 203167845 U CN203167845 U CN 203167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frame
bag
trapper
net
cir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251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天明
邵庆均
肖金星
郑刚
杨水兵
余海霞
苏意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ushan Ocean Research Center of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oushan Ocean Research Center of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ushan Ocean Research Center of ZJU filed Critical Zhoushan Ocean Research Center of ZJU
Priority to CN 2013201251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67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7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78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本实用新型包括浮子、浮升气囊、诱捕装置;浮子通过充气导管与浮升气囊上部相连通,诱捕装置设置在浮升气囊下方;诱捕装置包括防逃逸网圈、诱捕器、收集网兜、收集囊袋;浮升气囊通过拉绳与防逃逸网圈上端的圈固定连接;防逃逸网圈为圆筒形,两端开放,且两端设置有圈;诱捕器设置在防逃逸网圈内,且诱捕器的下底面外沿与防逃逸网圈下端的圈固定连接;收集网兜呈漏斗状,设置在诱捕器的下方,与诱捕器下底面外沿固定连接;收集囊袋为圆筒形,一端开放,一端封闭,收集囊袋的开放端与收集网兜底部重合并固定连接,收集囊袋封闭端设置有一根系绳。本实用新型具有采集地点固定,采集对象多样化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具体涉及一种适宜进行海洋底栖生物资源调查的浮升式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底栖生物资源调查是开展海洋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通常采用底拖网、底泥采集等方式采集生物样品。传统方法方便快捷,但常受限于海底底质类型、底栖生物特征等条件,例如底拖网方式无法在礁石区作业,采集底泥方式一般用于采集贝类动物样品;而且,传统采集方法的取样地点容易变化,无法严格常年定点采集样品。目前,已经开发的底栖生物采集装置较少,且大多采用捕获的方式,极少采用诱捕方式;采集装置种类的单一性已经无法满足近海复杂海况下底栖生物资源调查研究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底栖生物采集装置存在的环境条件限制及调查生物种类限制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浮子、浮升气囊、诱捕装置;浮子通过充气导管与浮升气囊上部相连通,诱捕装置设置在浮升气囊下方;
所述的诱捕装置包括防逃逸网圈、诱捕器、收集网兜、收集囊袋;浮升气囊通过四根均匀分布的拉绳与防逃逸网圈上端的圈固定连接;防逃逸网圈为圆筒形,两端开放,且两端设置有圈;诱捕器设置在防逃逸网圈内,且诱捕器的下底面外沿与防逃逸网圈下端的圈固定连接;收集网兜呈漏斗状,设置在诱捕器的下方,与诱捕器下底面外沿固定连接;收集囊袋为圆筒形,一端开放,一端封闭,收集囊袋的开放端与收集网兜底部重合并固定连接,收集囊袋封闭端设置有一根系绳,可用于自由开合该封闭端。
所述的浮升气囊为橡胶材质,且下部留有导气孔,防止浮升气囊充气过足而破裂,非充气状态时沉于海水,充气状态时浮升气囊形成的浮力大于整个诱捕器装置重力。
所述的防逃逸网圈的上下两端设置的圈为刚性材质,可采用金属材质或硬塑料材质;中间的网圈为柔性材料。诱捕状态时,防逃逸网圈处于关闭状态,即上下两端的圈重叠,不妨碍底栖生物进入诱捕器内部;捕获状态时,浮升气囊将防逃逸网圈拉起,使其处于开启状态,防止诱捕器内底栖生物逃逸,所述的收集囊袋开放端直径不小于10cm,高度不小于20cm,封闭端设置有一根系绳,可用于自由开合该封闭端。
所述的诱捕器为圆台形,诱捕器上平面、下底面分别焊接有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的辐射中心与钢架中心连接件的两端相连接,且辐射角度相同;上平面辐射状钢架通过侧面连接钢架与下底面辐射状钢架相连接;多个板片均匀嵌入诱捕器的辐射状钢架内,形成中心部位小外围部位大的板片间空间布局。所述的板片为平板形或波纹形,表面粗糙以便于藻类、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附着生长,提高诱捕效果。所述的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钢架中心连接件、侧面连接钢架的材料可采用锈钢、铝合金、硬塑料材料(如PVC、ABS材料)材质。所述的下底面外沿采用高密度硬质材料制作,以提高诱捕器稳定性并充分接触海底底质。所述的高密度硬质材料为不锈钢、铜、铅、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一般密度大于3*103千克/立方米,总重10kg以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应用诱捕技术作为底栖生物采集方法,具有采集地点固定,采集对象多样化等特点,适用于近海定点长期的底栖生物资源调查工作需要。
2.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设计板片结构作为诱捕器主体,提高诱捕器空间多样性及生物附着基面积,大大提升诱捕效果。
3.本实用新型采用浮升式设计,通过气泵简单充气便可实施样品采集,为现场工作节省人力,也为大型诱捕器的使用提供便利。
4.本实用新型设计安装收集网兜,可将采集样品集中收集后,通过底部收集囊袋回收,减少大量样品回收程序,为样品采集提供便利。
5.本实用新型诱捕器外围安装有活动式防逃逸网圈,既可防止浮升作业时诱捕器内底栖生物逃逸,又可防止诱捕状态时防逃逸网圈阻拦底栖生物进入诱捕器内部。
附图说明
图1 为浮升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 为沉底诱捕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其中,浮子1、浮升气囊2、防逃逸网圈3、诱捕器4、收集网兜5、收集囊袋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包括浮子1、浮升气囊2、诱捕装置;浮子1通过充气导管与浮升气囊2上部相连通,诱捕装置设置在浮升气囊2下方;充气导管长度根据所调查海域水深情况设计,浮子可选择泡沫材质浮球,浮力500g以上。
所述的诱捕装置包括防逃逸网圈3、诱捕器4、收集网兜5、收集囊袋6;浮升气囊2通过四根均匀分布的拉绳与防逃逸网圈3上端的圈固定连接;防逃逸网圈3为圆筒形,两端开放,且两端设置有圈;诱捕器4设置在防逃逸网圈3内,且诱捕器4的下底面外沿与防逃逸网圈3下端的圈固定连接;收集网兜5呈漏斗状,设置在诱捕器4的下方,与诱捕器4下底面外沿固定连接;收集囊袋6为圆筒形,一端开放,一端封闭,收集囊袋6的开放端与收集网兜5底部重合并固定连接,收集囊袋6封闭端设置有一根系绳,可用于自由开合该封闭端。
所述的浮升气囊2为橡胶材质,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且下部留有导气孔,防止浮升气囊充气过足而破裂,非充气状态时沉于海水,充气状态时浮升气囊形成的浮力大于整个诱捕器装置重力。
所述的防逃逸网圈3的上下两端设置的圈为刚性材质,可采用金属材质或硬塑料材质;中间的网圈为柔性材料。如图2所示,诱捕状态时,防逃逸网圈3处于关闭状态,即上下两端的圈重叠,不妨碍底栖生物进入诱捕器内部;捕获状态时,浮升气囊2将防逃逸网圈3拉起,使其处于开启状态,防止诱捕器内底栖生物逃逸,所述的防逃逸网圈可根据诱捕生物的规格大小设计网目。所述的收集囊袋6开放端直径不小于10cm,高度不小于20cm,封闭端设置有一根系绳,可用于自由开合该封闭端。
所述的诱捕器4为圆台形,上平面和下底面的中心通过钢架中心连接件相连接,诱捕器4上平面、下底面分别焊接有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的辐射中心与钢架中心连接件的两端相连接,且辐射角度相同;上平面辐射状钢架通过侧面连接钢架与下底面辐射状钢架相连接;多个板片均匀嵌入诱捕器4的辐射状钢架内,形成中心部位小外围部位大的板片间空间布局。所述的板片为平板形或波纹形,表面粗糙以便于藻类、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附着生长,提高诱捕效果。所述的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钢架中心连接件、侧面连接钢架的材料可采用锈钢、铝合金、硬塑料材料(如PVC、ABS材料)等材质。所述的下底面外沿采用高密度金属材料制作,以提高诱捕器稳定性并充分接触海底底质,可采用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等材质,且底面外沿重量在10kg以上
所述的防逃逸网圈、收集网兜及收集囊袋根据诱捕器大小设计网口大小,发明中所有材质均为防腐蚀材料。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2012年制作的浮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一套,具体参数为:采用不锈钢制作的圆台形诱捕器外部框架,上口直径80cm,下口直径120cm,高度40cm;上部钢圈、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钢架中心连接件、侧面连接钢架均采用中空不锈钢管(外径20mm、厚度1.7mm)焊接制成,侧面连接钢架为每10cm及5cm下口周长平均分布(长短间距间隔分布);下部钢圈为实心不锈钢条(直径30mm)制成;内部附着板片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每10cm及5cm下口周长竖直安装波纹黑色塑料附着板片(PET材质、2mm厚,紧靠侧面钢架固定),总计安装50个塑料波纹附着板片,固定于侧面及中心钢架;防逃逸网圈、收集网兜及收集囊袋均采用4目尼龙网,防逃逸网圈直径120cm,高40cm,收集网兜上口径120cm,下口径30cm,高120cm,收集囊袋上下口径均为30cm,长100cm;浮升气囊容积30L橡胶气囊,下部系四根尼龙绳与防逃逸网圈相连并留有防破裂出气口,上部连接充气导管并与浮子相连,浮子为1kg浮力泡沫塑料。浮升式诱捕装置投放于舟山20m水深海域,投放时,防逃逸网圈及收集网兜用可快速降解弱化的绳索(如细草绳)固定至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状态),两周后充气浮升该诱捕装置(固定绳索断开致使防逃逸网圈及收集网兜处于开启状态),并在水中直接收起收集囊袋并解开底部系绳取样。取样后再次固定防逃逸网圈及收集网兜,释放气囊内含气体后投入取样海域进行下一次取样。本次底栖生物采集种类较多、效果较好,操作便利,证明该装置适用于定点采集海洋底栖生物。

Claims (2)

1.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包括浮子、浮升气囊、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
    浮子通过充气导管与浮升气囊上部相连通,诱捕装置设置在浮升气囊下方;
所述的诱捕装置包括防逃逸网圈、诱捕器、收集网兜、收集囊袋;浮升气囊通过四根均匀分布的拉绳与防逃逸网圈上端的圈固定连接;防逃逸网圈为圆筒形,两端开放,且两端设置有圈;诱捕器设置在防逃逸网圈内,且诱捕器的下底面外沿与防逃逸网圈下端的圈固定连接;收集网兜呈漏斗状,设置在诱捕器的下方,与诱捕器下底面外沿固定连接;收集囊袋为圆筒形,一端开放,一端封闭,收集囊袋的开放端与收集网兜底部重合并固定连接,收集囊袋封闭端设置有一根系绳,可用于自由开合该封闭端;
所述的浮升气囊为橡胶材质,且下部留有导气孔,非充气状态时沉于海水,充气状态时浮升气囊形成的浮力大于整个诱捕器装置重力;
所述的防逃逸网圈的上下两端设置的圈为刚性材质,可采用金属材质或硬塑料材质;中间的网圈为柔性材料;诱捕状态时,防逃逸网圈处于关闭状态,即上下两端的圈重叠,不妨碍底栖生物进入诱捕器内部;捕获状态时,浮升气囊将防逃逸网圈拉起,使其处于开启状态,防止诱捕器内底栖生物逃逸,所述的收集囊袋开放端直径不小于10cm,高度不小于20cm,封闭端设置有一根系绳,可用于自由开合该封闭端;
所述的诱捕器为圆台形,诱捕器上平面、下底面分别焊接有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的辐射中心与钢架中心连接件的两端相连接,且辐射角度相同;上平面辐射状钢架通过侧面连接钢架与下底面辐射状钢架相连接;多个板片均匀嵌入诱捕器的辐射状钢架内,形成中心部位小外围部位大的板片间空间布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片为平板形或波纹形;所述的上平面辐射状钢架、下底面辐射状钢架、钢架中心连接件、侧面连接钢架的材料可采用锈钢、铝合金、硬塑料材料材质;所述的下底面外沿采用高密度硬质材料制作,以提高诱捕器稳定性并充分接触海底底质;所述的高密度硬质材料为不锈钢、铜、铅、钢筋混凝土,密度大于3*103千克/立方米,总重10kg以上。
CN 201320125107 2013-03-19 2013-03-19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67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5107 CN203167845U (zh) 2013-03-19 2013-03-19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5107 CN203167845U (zh) 2013-03-19 2013-03-19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7845U true CN203167845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4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25107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67845U (zh) 2013-03-19 2013-03-19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678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9783A (zh) * 2013-03-19 2013-05-22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一种浮升式海洋底栖生物诱捕装置
CN109964887A (zh) * 2019-04-03 2019-07-0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9783A (zh) * 2013-03-19 2013-05-22 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一种浮升式海洋底栖生物诱捕装置
CN109964887A (zh) * 2019-04-03 2019-07-0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珊瑚礁区底层浮游动物诱捕采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9783B (zh) 一种浮升式海洋底栖生物诱捕装置
JP4464389B2 (ja) 水没可能囲い網
CN104429890B (zh) 漂浮式海藻礁
CN107859016B (zh) 一种水华藻类拦挡富集收集除藻系统
CN110604086A (zh) 深远海围网养殖网箱浮动平台装备
CN201583277U (zh) 球漂式太阳能海啸水灾水情监测装置
KR100927474B1 (ko) 수면의 부유폐기물 수거장치
CN201682896U (zh) 江河底层生物采集网
CN201509513U (zh) 一种江河鱼苗采集装置
CN110192537A (zh) 一种适用于底层水体养殖的坐底网箱
CN103262820A (zh) 沉浮式球形网箱
CN112602641B (zh) 一种岛礁外海中小型智能养殖网箱
CN209280020U (zh) 一种河口水质检测仪
CN2865272Y (zh) 可沉浮式养殖网箱
CN201633884U (zh) 球漂式太阳能电子设备承载装置
CN102293168B (zh) 单浮管可潜浮式集约化海珍品养殖装置
CN203167845U (zh) 一种鱼礁样海洋底栖生物诱捕网
CN206341746U (zh) 一种悬浮式充气抬网捕捞装置
CN103039411B (zh) 一种适合于浅海软质海底的沉积物捕集装置
CN208175773U (zh) 一种适用于底层水体养殖的坐底网箱
CN213095562U (zh) 一种升降式网箱
CN203136791U (zh) 一种陆基透水式养殖装置
CN206667208U (zh) 漂浮物清理船用围栏带
CN106522180B (zh) 水面漂浮物拦截装置
CN202551906U (zh) 一种可潜式抗风浪钢筋混凝土养殖网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8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