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为方便使用,现在电源插头的插脚大多设置呈可旋转收拢式,即两只插脚的一端通过一转轴铰接于壳体上,壳体内部对应于两只插脚设置有两个平板弹簧片,当插脚展开时其位于壳体内的一端即可与弹簧片相接触进而实现电路的导通。由于现有的弹簧片设置呈平板状,插脚在长期的旋转收拢过程中与弹片的反复摩擦会导致弹片变形、弹力下降,进而造成接触不良,甚至失去导通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插头,弹片抗变形能力强,导电性能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源插头,包括壳体及一端铰接于壳体内而另一端伸出壳体并可绕其铰接端旋转进而收拢或展开的插脚,所述壳体内对应于所述插脚上方设置有在插脚展开时与插脚接触导电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用以固定至壳体上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靠近于插脚一端朝向插脚方向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朝向所述插脚一侧面构成与所述插脚接触导电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与连接部的朝向所述插脚一侧的夹角角度为120°~14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朝向所述插脚一侧的夹角角度为150°~170°。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面涂覆有导电油。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厚度为0.20mm~0.40mm。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采用锰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插脚设置有用以在插脚收拢时容纳插脚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对应于所述插脚的铰接端开设有供插脚的自由端伸出壳体并旋转预定角度的插脚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插脚通过一转轴铰接于铰接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包括自壳体底壁朝向壳体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座及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上方且与第一固定座匹配对接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的相对端分别开设有直径与所述转轴相匹配以配合形成转轴孔的第一半圆槽及第二半圆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座对应于所述弹片的连接部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弹片通过第二固定座紧固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弹片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并设置恰当的弯折角度,有效增强弹片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弹片的使用寿命及导电性能;同时,采用适当厚度的锰钢材料制作弹片,并于弹片的接触面设置导电油,进一步加强弹片的抗变形能力及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插头去除上盖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插头去除上盖后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片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片的主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壳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固定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插头,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插脚10及弹片20。
所述壳体由底壳31及上盖(图中未示出)匹配安装构成,所述底壳31与所述上盖之间即形成用以容置安装所述电源插头各个部件的腔体。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插脚10铰接于所述底壳31上,其自由端可绕其铰接端旋转以实现所述插脚10的收拢或展开。所述底壳31对应于所述插脚10设置有容置腔32,以在所述插脚10收拢时容纳所述插脚10。在设置所述容置腔32时,应使所述容置腔32的外端面与所述插脚10的相应端面齐平,进而保证所述电源插头整体结构的实用性及美观性。
请参考图5,所述容置腔32对应于所述插脚10的铰接端开设有插脚孔33,所述插脚10的铰接端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底壳31相铰接,而其自由端则伸出所述插脚孔33外,且可绕其铰接端旋转预定角度,以实现所述插脚10的收拢或展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铰接座40,所述插脚10通过一转轴50铰接于所述铰接座40上。所述铰接座40设置于所述插脚孔33处,其包括匹配对接的第一固定座41及第二固定座42。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为自所述底壳31底壁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延伸形成,其与所述第二固定座42相对一端开设有直径与所述转轴50相匹配以容置所述转轴50的第一半圆槽411。所述第二固定座4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41的上方,其对应于所述第一半圆槽411开设有直径与所述转轴50相匹配以与所述第一半圆槽411配合形成转轴孔的第二半圆槽421。所述转轴50通过所述第一半圆槽411及第二半圆槽421卡置固定于所述底壳31上,并可于所述第一半圆槽411及第二半圆槽421配合形成的转轴孔内旋转预定角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圆槽421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槽411的正上方,以与所述第一半圆槽411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槽,也可不与所述第一半圆槽411完全对正而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槽411的侧端。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弹片20固定设置于所述插脚10的上方,用以在所述插脚10展开时与所述插脚10接触导电进而导通电路。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片20包括连接部21及自所述连接部21的靠近于所述插脚10一端朝向所述插脚10方向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弯折部22及第二弯折部23。
所述连接部21用以将所述弹片20固定于所述底壳3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座42对应于所述弹片20的连接部21设置有固定部422,所述弹片20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座42紧固于所述底壳31上。
所述第一弯折部22与所述连接部21的朝向所述插脚10一侧的夹角R1的角度为120°~140°,优选设置为130°。而所述第二弯折部2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2的朝向所述插脚10一侧的夹角R2的角度为150°~170°,优选设置为160°。
所述第一弯折部22的朝向所述插脚10的一侧面构成与所述插脚10接触导电的接触面,为加强所述弹片20的导电性,所述弹片20的接触面涂覆有导电油。所述第二弯折部23不与所述插脚10相接触,其用以分散所述插脚10反复旋转对所述第一弯折部22所述产生的作用力,以有效避免所述弹片20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扭曲变形,甚至屈服失效。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片20采用厚度为0.20mm~0.40mm的锰钢材料制成,优选采用厚度为0.30mm的锰钢材料,以保证所述弹片20的韧性,加强所述弹片20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