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9136U - 多能ct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能ct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9136U
CN203149136U CN 201320011983 CN201320011983U CN203149136U CN 203149136 U CN203149136 U CN 203149136U CN 201320011983 CN201320011983 CN 201320011983 CN 201320011983 U CN201320011983 U CN 201320011983U CN 203149136 U CN203149136 U CN 203149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data
energy
detector
angular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119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乐
邢宇翔
沈琪
曹萌
张丽
陈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32001198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9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9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91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能CT成像系统。多能CT成像系统具有:载物台,载置受检查物品;电压可调的X射线发生装置,发出X射线;探测器,接收从X射线发生装置发出且穿过受检查物品的X射线,输出探测数据;机架,装配X射线发生装置及探测器;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对载物台、X射线发生装置、探测器及机架控制进行,处理探测数据,在X射线发生装置的一周扫描过程中,根据预定的能量数将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平均分成预定个数的角度区间,对每个角度区间设定不同的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当机架从当前的角度区间旋转进入下一个角度区间时,对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控制,将X射线发生装置切换为在下一个角度区间设定的电压。

Description

多能CT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层影像(CT)成像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多能CT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断层影像(CT)的图像对比度与扫描所用的X光源能谱分布有很大关系。传统CT使用具有能谱分布的一个光源进行成像,有时会出现信息模糊致使两种不同材料在CT图像上完全相同,相对于此,双能CT使用两个不同分布的能谱对物体进行成像,能够消除单能谱情况下的信息模糊。双能X光断层成像技术(CT)利用物质在不同能量下的衰减差异能够获得关于物体的多重物理特性参数的分布信息,例如,电子密度分布、等效原子序数分布、多个能量下的单能衰减图像。这样,双能X光CT能够被用来进行传统CT的射线硬化校正、临床高对比度能谱图像获取、工业和安检的特殊和危险物品检测等。与传统的X光CT成像技术相比,双能CT在其成像功能上的突破对医学诊断技术、无损检测以及安全检查等应用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单能CT成像技术,双能CT成像技术不仅能够提供被检测物体的衰减系数和几何结构信息,还能够提供物质组成信息。因此,在安全检查领域,双能CT技术能够提供被检测物的电子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数信息,从而进行危险物质的识别,另外,在医疗领域,双能CT能够提供不同组织成分的图像,例如骨质、软组织、对比度造影剂等。
目前,双能CT系统主要有双源双探测器、单源双层探测器、快速能量切换这三种实现方式。关于双源双探测器,如图1所示,这种系统由两套X光源以及探测器组成,即,这种系统包括高能X光源11、高能探测器12、以及低能X光源21、低能探测器22,并且,高能X光源11以及高能探测器12与低能X光源21以及低能探测器22分别呈90°交错放置。在数据采集时,这两套X光机发出不同能量(KVp)的射线,对应的探测器独立采集数据,由此,能够获得高能投影数据和低能投影数据这两组投影数据。但是,双源双探测器系统的成本十分昂贵,并且,对于旋转机架的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设计要求非常高。此外,关于单源双层探测器,如图2所示,在这种系统设计中,在传统的单能CT的探测器(图2中的低能探测器)之后增加了一个低能滤波片和一个探测器(图2中的高能探测器),由此,组成双能探测器。在X射线穿过第一个探测器(低能探测器)和滤波片后,低能部分的X射线被过滤除去,高能部分的X射线到达第二层探测器(高能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同时进行工作,从而能够采集到低能投影数据以及高能投影数据这两组投影数据。但是,这样的单源双层探测器的成本也较高。
此外,对于快速能量切换的方式来说,这种系统需要选用特殊的X光机,能够快速切换高压,交替发射不同能量(KVp)的射线。图3是示出用于实现双能CT系统的能量快速切换双能CT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通过快速切换X光机高压值的方式能够实现高低能数据的采集方式。这种CT系统在扫描时机架正常旋转,例如转速0.5秒/圈,一圈进行1000次采样,则X光机的高压在每次采样中会切换一次,探测器则会读取两次数据,第一次为高能的投影数据,第二次为低能的投影数据。此时,X光机高压在一圈即0.5秒内切换1000次。但是,在快速能量切换系统中,需要搭配新型X光机,这导致此种方式成本变高并且也不容易普及应用。
如上所述,由于以上三种双能CT的制造成本都远大于传统的单能CT,所以,难以在一般的检测需求中推广应用。此外,由于双能CT不能够准确地反映X射线与物质的真实作用过程,对某些具有特征吸收的物质的重建结果的准确性较差,相对于此,多能CT则有望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多能CT成像系统受到广泛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能CT成像系统,能够在一周扫描过程中分多次改变X光机高压,从而能够以多能进行成像。
此外,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的单能CT成像系统的基础上得到的,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上述课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硬件上利用与传统的单能CT基本相同的系统设计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方法,提供多能成像功能,因此成本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安全检查、医疗诊断等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能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载物台,用于载置受检查物品;
电压可调的X射线发生装置,用于发出照射所述受检查物品的X射线;
探测器,用于接收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发出且穿过所述受检查物品的X射线,并且,输出探测数据;
机架,装配有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以及所述探测器;以及
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对所述载物台、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探测器、所述机架进行控制,处理来自所述探测器的所述探测数据,在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的一周扫描过程中,所述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根据预定的能量数将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平均分成预定个数的角度区间,对每一个角度区间设定不同的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当所述机架从当前的角度区间旋转进入下一个角度区间时,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的指令,对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控制,将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切换为在下一个角度区间设定的电压。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a)按照预定的能量数将所述多能CT成像系统的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平均分成预定个数的角度区间,对每个角度区间设定不同的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
(b)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沿着圆轨道进行旋转,在每个角度区间以在该角度区间所设定的高压进行工作,发出X射线,照射受检查物品;
(c)利用所述多能CT成像系统的探测器采集不同能量下的投影数据;
(d)利用所述多能CT成像系统的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得到所述不同能量下的投影数据的线积分数据;
(e)将所述不同能量下的线积分数据依次进行拼接,由此得到覆盖360°的完整的线积分数据;
(f)根据所述完整的线积分数据进行重建,由此得到混合重建结果;
(g)将所述混合重建结果作为先验图像,对各段不完整数据分别进行重建,得到不同能量下的衰减系数重建结果;
(h)根据所述衰减系数重建结果得到分解系数,并且,利用所述分解系数得到原子序数分布图像和电子密度分布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中将圆轨道分为N角度区间并且使在所述步骤(d)中得到的不同能量下的线积分数据为P1,P2,…,Pn,并且,在所述步骤(f)中利用普通圆轨道滤波反投影法进行重建,使得到的混合重建结果为f0,N和n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在所述步骤(g)中,通过求解有约束条件的最小化优化问题                                                
Figure 21119DEST_PATH_IMAGE001
得到满足约束条件
Figure 629954DEST_PATH_IMAGE002
的衰减系数重建结果f i ,其中,G(f i ,f0)为描述先验图像与重建结果的差异的函数,H i 为第i个能量下的投影算子,ε为与测量数据噪声方差有关的参数,i=1,2,…,n。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中,在所述步骤(h)中,使用后处理基效应分解法得到分解系数,并且,利用所述分解系数得到原子序数分布图像和电子密度分布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中,在所述步骤(h)中,使用后处理基材料分解法得到分解系数,并且,利用所述分解系数得到原子序数分布图像和电子密度分布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中,代替所述步骤(h)而具有如下的步骤(j):对在所述步骤(g)中得到的衰减系数重建结果f i 进行正投影处理,从而得到补全后的分角度扫面缺失的投影数据,然后,利用前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基函数的系数,从而得到原子序数分布图像和电子密度分布图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现有的传统单能CT系统硬件设计的前提下,将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分为预定的角度区间,对每个角度区间设定预定的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重建方法提供双能成像功能,扩展了传统CT的使用功能,并且,与现有的双能CT设备相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于实现双能CT系统的双源双探测器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用于实现双能CT系统的单源双层探测器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用于实现双能CT系统的能量快速切换双能CT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能扫描得到的正弦图。
图6是对图5进行卷积所得到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的示意图,(A)是系统结构以及多能扫描方式的示意图,(B)是机架旋转角度与X光机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中,具备:载物台,用于载置受检查物品(即,图4中的待测物体);用于发出照射上述受检查物品的X射线的电压可调的X射线发生装置(即,图4中的X光源);探测器,接收从上述X射线发生装置发出且穿过了上述受检查物品的X射线,并且,输出探测数据(例如,不同能量下的投影数据等);机架;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对上述载物台、上述X射线发生装置、上述探测器、上述机架进行控制,处理来自上述探测器的上述探测数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X射线发生装置是具有可调电压功能的X光机,能够根据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的控制来切换电压,发出不同能量的X射线。此外,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X射线发生装置,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根据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的控制进行电压切换的X光源,就能够应用于本实用新型。
此外,X射线发生装置以及探测器装配在环形的机架上,机架能够连续旋转,并且,通过滑环机构完成与X射线发生装置的控制信号的传递以及探测器所采集的数据的传输。此外,还能够对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供电(此处,滑环的功能与发电机电刷类似)。此外,例如,在CT成像系统的运行当中,机架始终进行匀速旋转运动,如果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圆周旋转时所在的平面为XY平面(此处例如为纸面),则受检查物品在传送皮带上沿着Z轴方向直线运动(即,垂直于纸面运动)。
此外,在X射线发生装置的一周扫描过程中,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根据预定的能量数将圆轨道平均分成预定的N(N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角度区间,对每一个角度区间设定不同的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当机架从当前的角度区间旋转进入下一个角度区间时,根据来自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的指令,对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控制,将电压切换为在下一个角度区间设定的电压,由此,发射出不同能量的X射线。
载物台、机架分别做圆轨道旋转运动和直线平移运动或者两者的组合,从而能够实现螺旋扫描轨迹或者圆周扫描轨迹。具体地说,如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载物台是放置物体的结构。当机架进行圆周旋转而载物台静止、或者机架静止而载物台进行圆周运动时,能够实圆周轨道扫描方式,这两者是等价的。此外,螺旋运动能够分解为XY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沿Z方向的直线运动的这两个分运动,使载物台和机架分别完成其中的一个分运动,将它们组合起来就是螺旋运动,例如载物台进行直线运动而机架进行圆周运动。此外,也可以是载物台进行旋转而机架进行平移,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的物体检测,这是因为大型物体平移需要太大场地空间而旋转较容易实现。
此外,由于载物台与机架的运动属于相对运动,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按照使载物台固定并且使机架旋转的圆周扫描轨迹进行描述。
此外,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由例如计算机等构成,用于完成多能CT成像系统运行过程的控制,这些控制包括机械转动、电气控制、安全联锁控制等。在X射线发生装置的一周扫描过程中,根据所需要的能量数将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平均分成多个角度区间,例如,在双能的情况下将圆轨道分为两个180°角度区间,即,分为0°~180°的角度区间以及180°~360°的角度区间,在三能的情况下(图4中所示的情况)将圆轨道分为三个120°角度区间,即,分为0°~120°的角度区间、120°~240°的角度区间以及240°~360°的角度区间。对每一个角度区间设定不同的X光机高压,例如,在将圆轨道分为两个180°角度区间的情况下,X光机高压分别为120KV以及80KV。此外,当机架从当前的角度区间旋转进入下一个角度区间时,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发送指令,对X光机进行控制,将X光机电压切换为在下一个角度区间设定的电压,由于此单步切换过程能够快速完成,所以,并不会影响数据采集。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探测器是完整的面阵X射线探测器,但是,探测器也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完成数据探测,能够使用任意的探测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中还具有读出电路、采集触发信号电路及数据传输电路,这些电路与面阵X射线探测器一起组成对数据进行采集的数据采集系统。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中的成像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在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扫描一圈角度范围内分不同能量来采集数据。例如,预先选定N个能量(记作E1,E2,…,En),将圆轨道平均分为N个角度区间(也就是对N个角度区间的每一个设定预定的电压),N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在此情况下,每个能量下的投影数据只覆盖圆轨道的360°/N的范围,从而可以看出这属于有限角度重建的范畴。
(1)首先,多能CT成像系统进行工作,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X射线发生装置沿着圆轨道进行旋转,并且,X射线发生装置在由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预先划分的每个角度区间以在该角度区间所设定的电压进行工作,发射出X射线,照射受检查物品。相应地,利用由探测器、读出电路、采集触发信号电路以及数据传输电路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由此,得到不同能量E1,E2,…,En(n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下的投影数据,并且,将不同能量E1,E2,…,En下的投影数据进行本底校正、不一致性校正、负对数运算等操作,从而得到物体在能量E1,E2,…,En下的线积分数据P1,P2,…,Pn
将上述的所有能量E1,E2,…,En下的线积分数据P1,P2,…,Pn依次进行拼接,由此,能够得到覆盖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360°的完整的线积分数据。接着,利用普通圆轨道滤波反投影算法等的方法进行重建,由此,能够得到混合重建结果f0。此外,关于混合重建结果f0,因为不同能量下的结构信息不同,也就是说f0是多个不完整信息混在一起的一个中间结果,所以没有严格的物理含义。此外,虽然拼接得到的线积分数据在角度方向上有不连续性,但是,在滤波方向上是连续的,因此,进行反投影所得到的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受检查物品)的几何结构信息。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如图5所示,以二维为例进行说明。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将圆轨道分为0°~180°和180°~360°这两个角度区间(即,双能扫描)。在此处,拼接得到的结果指的是CT中常说的正弦图。关于上述的拼接,就是不管能量上的差异,将这些数据(线积分数据P1,P2,…,Pn)按照单能CT的数据构成方式按照角度的次序放到一起,所以,在图5中可以看到,在180°时切换能量,在能量改变的地方有一个明显的跳跃边缘(即,在180°处会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即,在角度这个方向(图5中的纵轴)数据是不连续的。另一方面,虽然这两个角度区间的能量不同,但是,各部分都包含被照射物体(受检查物品)的结构信息。此外,由于滤波是在探测器方向上做一维滤波,即对图5中的线积分数据一行一行独立地做一维卷积,所以,180°的阶跃不会影响卷积结果,在图6中示出卷积的结果。
(2)为了进行各个能量E1,E2,…,En下的衰减系数的有限角度范围的重建,将如上所述那样求出的混合重建结果f0作为先验图像。所谓先验图像,是指与待重建的图像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并且能够反映出待重建图像的某些信息(例如,结构、边缘、特征等)的图像。在本实用新型中,先验图像是指由图5的线积分数据所重建出来的图像。此外,由于线积分数据是由不同能量的数据拼接得到的,所以,重建结果不完全等于任何一个能量下的等效衰减系数,但是都比较接近,并且在几何结构上能够完全反应物体信息。
接着,为了得到各个能量E1,E2,…,En下的衰减系数重建结果f i (i=1,2,…,n),构造先验约束的优化问题
Figure 865764DEST_PATH_IMAGE001
,使得
Figure 876445DEST_PATH_IMAGE003
,即,这表示寻找一个参数f i ,在满足
Figure 844401DEST_PATH_IMAGE004
的前提下,使得函数
Figure 65167DEST_PATH_IMAGE005
达到全局极小值;或者,另一种等价的描述为:在所有满足
Figure 776771DEST_PATH_IMAGE006
条件的变量f i 中,寻找使得
Figure 704276DEST_PATH_IMAGE005
为最小的那个f i 。其中,
Figure 843133DEST_PATH_IMAGE007
为描述先验图像与重建结果的差异的函数,此处,例如能够定义为
Figure 426561DEST_PATH_IMAGE008
或者等。H i 为第i个能量下的投影算子并且它只包含第i个能量下覆盖的角度范围所对应的部分,
Figure 723867DEST_PATH_IMAGE010
为与测量数据噪声方差有关的参数。此外,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Figure 95943DEST_PATH_IMAGE011
,并且,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求解,得到各个能量E1,E2,…,En下的衰减系数重建结果f i (i=1,2,…,n)。
由于先验图像f0具有完整的边缘和结构信息,此外,有限角度线积分数据包含了真实的衰减系数信息。因此,通过将这两者结合,从而能够同时保证几何结构与衰减系数的准确性。
(3)如以上所述那样,得到了不同能量E1,E2,…,En下的衰减系数的重建结果f1,f2,…,fn,能够使用后处理基函数分解方法得到分解系数,进而能够得到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
通常,在双能分解重建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中,用
Figure 166667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线性衰减系数,
Figure 878048DEST_PATH_IMAGE012
可以是某个能量值E的衰减系数,也可以是X光机高压为E时所得到的等效衰减系数,能够根据不同方法来决定采用哪个定义,物质对X射线的衰减主要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这两种效应能够分解为与能量相关的光电函数和康普顿函数(Klein-Nishina公式),如下述的式(1)所示:
Figure 717828DEST_PATH_IMAGE013
……(1),
其中,
Figure 198488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553246DEST_PATH_IMAGE015
为常数,
Figure 410343DEST_PATH_IMAGE016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光电函数以及康普顿函数
Figure 818508DEST_PATH_IMAGE018
是已知函数,两个分解系数为Z3.5 ρ e 以及ρ e 。此外,在基效应方法中就是利用上述关系得到原子序数Z和电子密度ρ e 的。前处理方法是首先得到分解系数的线积分,再重建出分解系数,然后再得到,后处理方法则是直接由衰减系数图像求出分解系数,然后再得到
Figure 870143DEST_PATH_IMAGE019
Figure 20502DEST_PATH_IMAGE020
此外,根据双能理论的假设,X射线的衰减系数也可以分解为两种已知材料的线性衰减系数的组合,如下述的式(2)所示:
Figure 287535DEST_PATH_IMAGE021
……(2),
其中,
Figure 952052DEST_PATH_IMAGE023
为已知材料的线性衰减系数函数,例如碳和铝、骨头和软组织。分解方法也分别前处理和后处理,在得到分解系数
Figure 210995DEST_PATH_IMAGE024
Figure 27641DEST_PATH_IMAGE025
之后,能够通过以下公式(3)计算
Figure 764653DEST_PATH_IMAGE019
……(3),
其中,
Figure 359265DEST_PATH_IMAGE028
Figure 2736DEST_PATH_IMAGE029
Figure 400220DEST_PATH_IMAGE030
为已知的分解材料的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以双能为例,后处理基材料分解模型如以下的式(4)所示:
Figure 129141DEST_PATH_IMAGE031
……(4),
其中,
Figure 270272DEST_PATH_IMAGE032
为所选用的已知的两种基材料在高低能等效能量下的衰减系数,根据以上的式(4)能够得到基材料分解系数
Figure 768250DEST_PATH_IMAGE033
。式(4)中的基材料分解系数c 1c 2相当于上述式(2)中的b 1b 2,因此,能够进一步根据上述的式(3)得到原子序数Z和电子密度ρ ,进而能够得到原子序数分布图像和电子密度分布图像。
(4)此外,在上述的(2)中已经重建出不同能量E1,E2,…,En下的衰减系数图像,对这些图像进行正投影运算,从而能够得到补全了分角度扫描缺失的投影数据。在得到了完整的投影数据之后,能够利用前处理方法得到不同基函数的系数。此处,在本实用新型中以双能为例,前处理基效应分解模型为如下的式(5):
……(5),
在式(5)中,
Figure 552852DEST_PATH_IMAGE035
为双能有限角度范围直接测量投影值与重建图像离散投影值拼接得到的完整投影数据,
Figure 497674DEST_PATH_IMAGE036
为光电效应系数和康普顿效应系数的线积分,
Figure 850158DEST_PATH_IMAGE037
为不同能量的能谱与探测器响应函数的乘积,称为等效能谱。根据上述式(5)能够得到两种效应的线积分,再利用传统FBP算法即可重建得到光电系数和康普顿系数,进而得到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由此,能够得到原子序数分布图像和电子密度分布图像。
具体地说,在已经得到了不同能量E1,E2,…,En下的衰减系数重建结果f1,f2,…,fn的情况下,对n个能量补全各自缺失角度下的投影数据。此处,以采用两个能量将圆轨道分为0~180度(记作“第一角度区间”)和180~360度(记作“第二角度区间”)这两个角度区间为例。第一个能量下(即,第一角度区间对应的能量)的数据缺180~360度的投影数据,所以,利用所得到的f1进行投影计算180~360度的数据来进行补全,第二个能量下(即,第二角度区间对应的能量)的数据缺0~180度的投影数据,所以,利用得到的f2进行投影计算0~180度的数据来进行补全,即,在分角度扫描缺失的情况下补全投影数据,在得到了完整的投影数据之后,利用前处理方法得到不同基函数的系数。
对完整的投影数据进行基函数分解,得到基函数对应的系数,也就是式(5)中的
Figure 792707DEST_PATH_IMAGE036
是根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取基函数的结果。实际上,也能够取某些材料随能谱变化的衰减系数函数作为基函数,即本领域内的基材料分解法。分解后所得到的数据是投影域的数据,利用传统FBP算法就能够得到系数的分布,进而根据系数的分布能够计算得到原子序数分布和电子密度分布。
此外,通常在医疗应用中优选使用骨和软组织这两种材料进行后处理分解,相对于此,在安检应用中优选使用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前处理分解。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以及成像方法,在将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分为多个角度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得到待测物体(受检查物品)的原子序数Z和电子密度ρ e ,进而能够得到原子序数分布图像以及电子密度分布图像。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能CT成像系统没有增加X射线发生装置或者探测器的数量,所以,成本不会增加,但是能够提供多能成像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象现有技术的快速能量切换系统那样需要装配新型X光机,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
以下,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双能CT成像系统,并举出如下的实施例。
例如,将X光机的圆轨道分为0~180度和180~360度这两个角度区间,并且,在0~180度角度区间的X光机高压设定为120KV,在180~360度角度区间的X光机高压设定为80KV。
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双能CT成像系统中的X光机高压设定为120KV,开机扫描。
接着,双能CT成像系统的机架连续旋转,并且,以1°为采样间隔采集投影数据。
接着,当机架旋转到180°时,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发出指令,迅速将X光机高压切换至80KV,继续扫描,并且扫描采样间隔仍为1°。
接着,当机架旋转到360°回到初始位置时,停止旋转,同时关闭光机,数据采集完成。
接着,双能CT成像系统的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对在X光机高压120KV和80KV下得到的线积分数据进行拼接,得到覆盖360度的完整的线积分数据,并且,根据该完整的线积分数据得到作为先验图像的混合重建结果f0
接着,根据先验图像f0分别得到120KV和80KV下的衰减系数重建结果f1、f2
接着,根据上述的重建结果f1、f2得到受检查物品的原子序数Z和电子密度ρ e ,根据原子序数Z和电子密度ρ e 显示原子序数分布图像或者电子密度分布图像,或者也可以显示各个不同能量下的衰减系数图像。
根据本申请实用新型,在不改变现有的传统单能CT系统硬件设计的情况下,将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分为预定的角度区间,对每个角度区间设定预定的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重建方法提供多能成像功能(特别是双能CT功能),并且,与现有的双能CT设备相比,成本较低。

Claims (1)

1.一种多能CT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载物台,用于载置受检查物品;
电压可调的X射线发生装置,用于发出照射所述受检查物品的X射线;
探测器,用于接收从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发出且穿过所述受检查物品的X射线,并且,输出探测数据;
机架,装配有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以及所述探测器;以及
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对所述载物台、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探测器、所述机架进行控制,处理来自所述探测器的所述探测数据,在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的一周扫描过程中,所述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根据预定的能量数将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的圆轨道平均分成预定个数的角度区间,对每一个角度区间设定不同的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当所述机架从当前的角度区间旋转进入下一个角度区间时,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及控制装置的指令,对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进行控制,将所述X射线发生装置切换为在下一个角度区间设定的电压。
CN 201320011983 2012-12-31 2013-01-10 多能ct成像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49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11983 CN203149136U (zh) 2012-12-31 2013-01-10 多能ct成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9336.7 2012-12-31
CN201210589336 2012-12-31
CN 201320011983 CN203149136U (zh) 2012-12-31 2013-01-10 多能ct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9136U true CN203149136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6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11983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49136U (zh) 2012-12-31 2013-01-10 多能ct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9136U (zh)
HK (1) HK1199762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01285A1 (zh) * 2012-12-31 2014-07-03 清华大学 多能ct成像系统以及成像方法
WO2014198237A1 (zh) * 2013-06-14 2014-12-1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t成像方法和系统
CN104749648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清华大学 多能谱静态ct设备
CN105204080A (zh) * 2015-10-21 2015-12-30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用于ct检测设备的探测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5717548A (zh) * 2015-12-28 2016-06-29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安全检查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人体安全检查方法
WO2016161844A1 (zh) * 2015-04-08 2016-10-13 清华大学 能谱ct成像系统及数据采集和重建能谱ct图像的方法
CN106955117A (zh) * 2017-03-27 2017-07-18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血管成像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10339492A (zh) * 2019-06-17 2019-10-18 新里程医用加速器(无锡)有限公司 双能能谱cbct影像采集系统
CN110742635A (zh) * 2019-10-08 2020-02-04 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能谱ct成像方法
CN111278362A (zh) * 2017-09-22 2020-06-12 芝加哥大学 用于低剂量多谱x射线断层扫描的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3779B (zh) * 2012-12-31 2017-07-07 清华大学 多能ct成像系统以及成像方法
CN103913779A (zh) * 2012-12-31 2014-07-09 清华大学 多能ct成像系统以及成像方法
WO2014101285A1 (zh) * 2012-12-31 2014-07-03 清华大学 多能ct成像系统以及成像方法
WO2014198237A1 (zh) * 2013-06-14 2014-12-1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t成像方法和系统
CN104749648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清华大学 多能谱静态ct设备
US9784883B2 (en) 2013-12-27 2017-10-10 Tsinghua University Multi-spectral static CT apparatuses
WO2016161844A1 (zh) * 2015-04-08 2016-10-13 清华大学 能谱ct成像系统及数据采集和重建能谱ct图像的方法
CN106153647A (zh) * 2015-04-08 2016-11-23 清华大学 能谱ct成像系统及数据采集和重建能谱ct图像的方法
CN106153647B (zh) * 2015-04-08 2021-04-13 清华大学 能谱ct成像系统及数据采集和重建能谱ct图像的方法
CN105204080A (zh) * 2015-10-21 2015-12-30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用于ct检测设备的探测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5204080B (zh) * 2015-10-21 2018-07-06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用于ct检测设备的探测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5717548A (zh) * 2015-12-28 2016-06-29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安全检查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人体安全检查方法
WO2017113832A1 (zh) * 2015-12-28 2017-07-06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安全检查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人体安全检查方法
CN106955117A (zh) * 2017-03-27 2017-07-18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血管成像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6955117B (zh) * 2017-03-27 2021-05-07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血管成像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11278362A (zh) * 2017-09-22 2020-06-12 芝加哥大学 用于低剂量多谱x射线断层扫描的系统和方法
CN111278362B (zh) * 2017-09-22 2023-12-05 芝加哥大学 用于低剂量多谱x射线断层扫描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39492A (zh) * 2019-06-17 2019-10-18 新里程医用加速器(无锡)有限公司 双能能谱cbct影像采集系统
CN110742635A (zh) * 2019-10-08 2020-02-04 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能谱ct成像方法
CN110742635B (zh) * 2019-10-08 2021-10-08 南京安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能谱ct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99762A1 (zh) 2015-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49136U (zh) 多能ct成像系统
CN103913779A (zh) 多能ct成像系统以及成像方法
CN100482164C (zh) 便于减少伪影的方法和装置
RU2619839C1 (ru) Способ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 помощью кт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т
CN103472074B (zh) Ct成像系统和方法
US20060153328A1 (en) Computed tomography device and method with three-dimensional backprojection
CN104132953A (zh) 一种双能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RU2595796C2 (ru) Аппарат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содержащий два сцинтиллятора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рентгеновск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CN100376211C (zh) 运动检查对象的计算机断层造影中设置图像的方法及设备
CN103163165B (zh) 一种二代ct扫描成像方法
WO2014106956A1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CN104422704A (zh) 对x光能谱ct的能谱信息进行分解的方法和对应的重建方法
CN101291626A (zh) 在准轴向轨迹上的ct心脏快速扫描
DE102010010723B4 (de) Verwendung einer Laminographieanlage
CN105488826A (zh) 一种基于fbp的能谱ct迭代成像方法和成像系统
JP2008529637A (ja) 螺旋相対運動及び円錐ビーム束を用いた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方法
CN109632844A (zh) 基于直线扫描轨迹的双能ct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03620393B (zh) 成像装置
US91736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energy X-ray imaging using a polychromatic source
CN110428478B (zh) 交替光源扇束x射线ct采样方法及装置
Wu et al. Theoretically exact backprojection filtr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segment linear trajectory
CN101453951A (zh) 锥束ct半周期闭合螺旋轨迹
EP15704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a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N106097411B (zh) Ct机图像重建方法及高分辨ct扫描机
CN104323790A (zh) 同轴相衬成像方法及系统和相衬ct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