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8702U - 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48702U CN203148702U CN 201320136918 CN201320136918U CN203148702U CN 203148702 U CN203148702 U CN 203148702U CN 201320136918 CN201320136918 CN 201320136918 CN 201320136918 U CN201320136918 U CN 201320136918U CN 203148702 U CN203148702 U CN 2031487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tunnel model
- goaf
- model test
- model te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包括隧道模型试验箱体(10)、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外侧的加载及行走系统(1)、位于隧道模型试验箱体纵向中部的模型隧道预留开挖孔(2)、预埋的第一透明薄膜(3)和第二透明薄膜(5)、溶洞(4)及采空区(6);位于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底板(9)中部有一块预留活动板(7),预留活动板(7)由十六个可装载和拆卸的分块(10)组成;预留活动板(7)下部设置一预留地坑(8)。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验装置,通过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给出更科学可靠的试验依据,以保障隧道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间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尤其涉及采空区及溶洞位于隧道底板下方的模型试验。
背景技术
在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修建的过程中,难免因为各种原因不可避免的穿越采空区及溶洞,如我国一些浅部富煤地区,由于对其矿产资源的开发,致使其存在大大小小的不同地质及开采特征的煤窑采空区;又如在我国西南部云、贵、桂地区,以及川、鄂、湘部分地区碳酸盐地层成片连续分布,岩溶广泛发育,致使在隧道在修建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突水、突泥(涌砂)、塌方等工程灾害的发生。由此可见,采空区及溶洞的存在,必然打破原有的岩体力学平衡状态,致使上覆岩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即可发生松弛、冒落或塌陷,因而其承载能力将大大降低,并且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仍不能达到稳定,这对于隧道工程,尤其是对于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和铁路隧道而言,如果对采空区及溶洞处理不当,必然导致其路基和衬砌结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增大了后期维护管理成本的同时,同时也严重危及隧道的运营安全。
目前对采空区及溶洞的处理主要以注浆为主,主要形式包括注浆加固、支护补强、注浆回填等。有的时候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型基础和大口径桩基等形式,其主要治理形式包括了跨越、回填、支撑等。而对于采空区及溶洞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研究手段,主要是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和室内数值模拟分析两种方式来实现,而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来实现的实例较少,尤其是当采空区及溶洞位于隧道底板下方时,在室内模型试验中较难实现,在国内外尚属空白。然而,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不仅可以以较小的代价预测原型实际力学状态的规律,而且可以同施工现场实测数据和室内数值计算加以印证对比分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可考虑已有采空区及溶洞位于隧道底板下方的模型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包括隧道模型试验箱体(10)、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外侧的加载及行走系统(1)、位于隧道模型试验箱体纵向中部的模型隧道预留开挖孔(2)、预埋的第一透明薄膜(3)和第二透明薄膜(5)、溶洞(4)及采空区(6);位于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底板(9)中部有一块预留活动板(7),预留活动板(7)由十六个可装载和拆卸的分块(10)组成;预留活动板(7)下部设置一预留地坑(8)。
所述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隧道模型试验箱体(10)的长、宽、高分别为:5600mm、5600mm、5600mm,预留地坑(8)的长、宽、高分别为:6000mm、1800mm、1600mm。
所述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预留活动板(7)的长、宽分别为:1600mm、6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模型试验系统箱下方预留地坑,方便了试验人员自由进入模型试验地层岩土体的下方进行操作,而模型试验系统箱底板下方预留活动板和透明薄膜的预埋,实现了对位于隧道底板下方不同形状和不同规模大小采空区及溶洞的模拟,解决了采空区及溶洞位于隧道底板下方无法在模型试验施工模拟掘进前就已经存在的状况,从而使试验较真实的模拟了采空区及溶洞位于隧道底板下方时,地层岩土体及衬砌结构的力学行为特征,以对通过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给出更科学可靠的试验依据,以保障隧道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间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载的隧道模型试验箱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留活动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位于隧道底板下方的模型试验装置,其试验装置包括隧道模型试验箱体10、和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外侧的加载及行走系统1,可对岩土体纵横向进行不同力学行为特征的加载;位于隧道模型试验箱体纵向中部的模型隧道预留开挖孔2,可装载包括圆形断面和马蹄形断面两种不同的隧道模型;预埋的第一透明薄膜3和第二透明薄膜5、溶洞4、采空区6,可根据工况需要调整它们(第一透明薄膜3和第二透明薄膜5、溶洞4、采空区6)位于隧道底板下方的距离;位于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底板9中部有一块预留活动板7,预留活动板7由十六个可装载和拆卸的分块10组成,可根据煤层采空区的大小进行适当的开孔;预留活动板7下部设置一预留地坑8,可方便试验人员自由的进入模型试验地层岩土体的下方进行操作。
将模型试验箱底板9下方的预留活动板7关闭,向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内部掺入填土,并在掺入填土的过程中将第一透明薄膜3或第二透明薄膜5预埋至隧道预留活动板7正上方的模型隧道预留开挖孔2的下方。然后试验人员通过模型试验箱下方的预留地坑8,进入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内部的地层岩土体下方,且通过拆除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底板下方预留活动板7的部分或全部分块10,并由掏槽工具将其下方土体掏空至已预埋的第一透明薄膜3或第二透明薄膜5处,以实现对不同规模大小的溶洞4或采空区6的控制,再利用刀片等尖锐工具划破此部分的第一透明薄膜3或第二透明薄膜5,使采空区6及溶洞4岩土体存于实际的临空面状态。最后通过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加载及行走系统1实现对扰动岩土体及隧道衬砌结构的加载。
隧道模型试验箱体10尺寸为5600mm(长)×5600mm(宽)×5600mm(高),在其正中心下方预留尺寸为6000mm(长)×1800mm(宽)×1600mm(高)的预留地坑8,以方便试验人员能自由的进入模型试验地层岩土体的下方进行操作。
预留活动板7尺寸为1600mm(长)×600mm(宽),便于试验人员进入预留地坑8后,通过对活动板在一定范围的操作实现对模型试验箱内已预埋的下部土体的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模型试验箱体(10)、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外侧的加载及行走系统(1)、位于隧道模型试验箱体纵向中部的模型隧道预留开挖孔(2)、预埋的第一透明薄膜(3)和第二透明薄膜(5)、溶洞(4)及采空区(6);位于隧道模型试验箱体底板(9)中部有一块预留活动板(7),预留活动板(7)由十六个可装载和拆卸的分块(10)组成;预留活动板(7)下部设置一预留地坑(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模型试验箱体(10)的长、宽、高分别为:5600mm、5600mm、5600mm,所述预留地坑(8)的长、宽、高分别为:6000mm、1800mm、1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活动板(7)的长、宽分别为:1600mm、60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36918 CN203148702U (zh) | 2013-03-15 | 2013-03-15 | 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36918 CN203148702U (zh) | 2013-03-15 | 2013-03-15 | 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48702U true CN203148702U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8976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36918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8702U (zh) | 2013-03-15 | 2013-03-15 | 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48702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2966A (zh) * | 2015-04-08 | 2015-07-2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模拟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发地层空洞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
CN105547626A (zh) * | 2016-01-28 | 2016-05-04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
CN105571801A (zh) * | 2016-01-28 | 2016-05-11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方法 |
CN106568606A (zh) * | 2016-10-25 | 2017-04-19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模拟穿越采空区的隧道受力实验方法 |
CN107340380A (zh) * | 2017-07-10 | 2017-11-10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机械施工荷载作用下采空区稳定性模拟试验装置 |
-
2013
- 2013-03-15 CN CN 201320136918 patent/CN2031487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2966A (zh) * | 2015-04-08 | 2015-07-2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模拟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发地层空洞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
CN105547626A (zh) * | 2016-01-28 | 2016-05-04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
CN105571801A (zh) * | 2016-01-28 | 2016-05-11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方法 |
CN105571801B (zh) * | 2016-01-28 | 2018-01-02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小型振动台模型的岩溶桩基抗震测试试验方法 |
CN106568606A (zh) * | 2016-10-25 | 2017-04-19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模拟穿越采空区的隧道受力实验方法 |
CN107340380A (zh) * | 2017-07-10 | 2017-11-10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机械施工荷载作用下采空区稳定性模拟试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hang et al. | The application of short-wall block backfill mining to preserv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west China | |
CN203148702U (zh) | 一种可考虑采空区及溶洞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 |
CN103902780B (zh) | 固体充填采煤地表变形预计方法 | |
Kang et al. | Safe mining technology of undersea metal mine | |
Li et al. | Mining scheme design for super-high water backfill strip mining under buildings: a Chinese case study | |
CN103981861A (zh) | 桩基理论、灰土桩承载力、灰土桩搅拌击实操作系统 | |
CN104915733A (zh) | 一种隧道开挖上方地表变形预警分析方法 | |
Zhang et al. | Large-scale field test on abandoned deep anhydrite mine-out for reuse as crude oil storage–A case study | |
Wang et al. |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during bag filling mining of super high-water content material in the Handan mining area | |
Zhang et al. | Tunnel stability analysis of coral reef limestone stratum in ocean engineering | |
Li et al. |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seepage field distribution for small interval tunnel under varying-head infiltration | |
CN103089298B (zh) | 一种构筑侧向多列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的结构及方法 | |
Xu et al. |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duced by deep subway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n Yellow River alluvial landforms | |
Qian | New developments of rock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 |
Li et al. | Groundwater chemical kinetics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tunnel | |
Liu et al. |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Cavity‐Bearing Formation under Tunnel Excavation Disturbance | |
Yang et al. | Analysis on De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Large-Span Subway Tunnels from High-Narrow Channel | |
Yang et al. | Study on the laws of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of repeated mining of close distance thick coal seam under large surface water | |
Liu |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law of deep foundation pit of subway station by FLAC3D | |
Wu et al. | A study on coal mining under large reservoir areas | |
Wang et al. | Analysis of land subsidence deformation caused by urban shallow-buried tunnel construction | |
Ding | Research on fracture mechanism of high ground stress fracture rock tunnel and auxiliary construction measures | |
Su et al. | Research on the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the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passing through the original subway elevated pile foundation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 |
Lee et al. | Review and perspective of expressway tunnels in Taiwan, China | |
Tan et al. | Stability analysis on rectangular transition section tunneling in Beiwan horsehead region of no. 7 subwa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