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2033U - 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2033U
CN203142033U CN 201320168220 CN201320168220U CN203142033U CN 203142033 U CN203142033 U CN 203142033U CN 201320168220 CN201320168220 CN 201320168220 CN 201320168220 U CN201320168220 U CN 201320168220U CN 203142033 U CN203142033 U CN 203142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ribbon
actuator
recovering mechanism
supporting seat
thumb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682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
文志华
董述恂
丛培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682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2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2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20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该碳带回收机构包括支撑碳带芯筒的支撑座、与支撑座同轴设置的传动件、连接于支撑座与传动件之间的弹性元件、以及与传动件同轴设置并且摩擦传动配合的驱动件,还包括与驱动件连接并且可直接带动驱动件转动的拨轮。由于在安装碳带后手动旋转拨轮回收碳带时,碳带回收机构中的弹性元件例如扭簧一直保持缠紧状态,因此当进行首张打印时,能够使碳带与打印纸保持同步运动,从而保证了首张打印的质量。

Description

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背景技术
如图1a所示,传统的热转印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构100'和碳带机构200',以及驱动机构300'。其中打印机构100'包括相切的打印头110'和胶辊120';碳带机构200'包括碳带发放机构210'和碳带回收机构220',碳带由碳带发放机构210'支撑的碳带卷抽出,经过打印头110'与胶辊120'之间后,缠绕在由碳带回收机构220'支撑的碳带芯筒上;驱动机构300'分别与碳带回收机构220'和胶辊12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两者转动。
打印时,未使用的碳带和待打印的打印纸从相切的打印头110'和胶辊120'之间穿过,碳带的涂层面与打印纸的表面接触,碳带的非涂层面与打印头110'接触,驱动机构300'驱动胶辊120'和碳带回收机构220'同时转动,其中,胶辊120'驱动打印纸向打印机构100'的下游运动,碳带回收机构220'拉动并回卷胶辊120'输送过来的已用碳带,在胶辊120'和碳带回收机构220'共同作用下,碳带与打印纸保持同步运动,同时,控制系统控制打印头110'的发热元件发热,把碳带的涂层面上的染料转印到打印纸上。
图1b是传统的热转印打印机的碳带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碳带回收机构包括拨轮1'、扭簧2'、摩擦件3'、以及齿轮4',其中,拨轮1'的端面上具有支撑座5',以与缠绕着已用碳带的碳带芯筒插接配合;摩擦件3'的两侧同轴设置有第一芯轴31'和第二芯轴32';扭簧2'和拨轮1'依次套接在第一芯轴31'上,齿轮4'套接在第二芯轴32'上,并与驱动机构300'传动连接,其中,摩擦件3'的端面与齿轮4'的端面之间形成摩擦接触面,扭簧2'的第一扭臂21'与拨轮1'连接,扭簧2'的第二扭臂22'与摩擦件3'连接。
工作时,打印机的驱动机构300'驱动齿轮4'转动,齿轮4'转动过程中其端面与摩擦件3'的端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驱动摩擦件3'转动,摩擦件3'驱动扭簧2'的第二扭臂22'相对第一扭臂21'转动,扭簧2'缠紧,缠紧后的扭簧2'的第一扭臂21'驱动拨轮1'转动,支撑座5'随之转动,碳带芯筒随之转动,回卷已用碳带。
这种碳带回收机构的问题在于,每次在安装碳带后,手工转动拨轮1'以使打印头110'与回收轴220'之间的碳带张紧时,与拨轮1'连接的扭簧2'的第一扭臂21'相对与摩擦件3'连接的第二扭臂22'转动,将松弛并释放扭簧2'的弹性势能。
因此,当进行首张打印时,驱动机构300'驱动齿轮4'转动,齿轮4'驱动摩擦件3'转动,带动扭簧2'的第二扭臂22'相对第一扭臂21'转动一定角度后缠紧扭簧2',缠紧的扭簧2'的第一扭臂21'才能驱动支撑座5'转动拉动并回卷碳带,即当齿轮4'转动一定角度后支撑座5'才能拉动并回卷碳带,而此时胶辊120'已经开始驱动打印纸向下游输送,由此造成碳带的运动要滞后于打印纸的运动,即碳带与打印纸运动不同步,打印头110'可能在碳带的同一位置重复打印几行文字或图像,因此造成首张打印内容模糊不清的问题,降低了首张打印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带回收机构,能够保证安装碳带后首张打印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碳带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碳带回收机构,包括支撑碳带芯筒的支撑座、与支撑座同轴设置的传动件、连接于支撑座与传动件之间的弹性元件、以及与传动件同轴设置并且摩擦传动配合的驱动件,还包括与驱动件连接并且可直接带动驱动件转动的拨轮。
进一步地,上述拨轮与驱动件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上述拨轮具有在支撑座的外周延伸的环形端壁。
进一步地,上述拨轮与驱动件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拨轮与驱动件卡接配合,拨轮和驱动件二者中的一个上设有卡钩,拨轮和驱动件二者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卡钩卡接的卡槽。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件包括以支撑座的轴心为轴线的盘和在盘的外周上间隔设置的插板和形成卡槽的卡接部,拨轮上设有与卡接部卡接的卡钩和与插板插接的插槽。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件包括以支撑座的轴心为轴线的盘,传动件包括与盘摩擦配合的端板。
进一步地,上述传动件包括端板和位于端板两侧的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其中,支撑座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第一芯轴上,驱动件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第二芯轴上。
进一步地,上述弹性元件为扭簧,扭簧的第一扭臂与支撑座连接,扭簧的第二扭臂与传动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打印机,包括根据上面所描述的碳带回收机构,还包括打印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碳带回收机构的驱动件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的拨轮不与支撑座连接,而与驱动件连接,每次在安装碳带后,手工旋转拨轮时,直接带动驱动件随之转动,驱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经由弹性元件再驱动与碳带芯筒插接的支撑座转动,从而在首张打印前使碳带回收机构与打印机构之间的碳带保持张紧。
由于在手动旋转拨轮回收碳带后,碳带回收机构中的弹性元件例如扭簧一直保持缠紧状态,因此当进行首张打印时,打印机的驱动机构同时驱动胶辊和驱动件转动,在胶辊驱动打印纸向下游运动的同时,驱动件的转动使支撑座立即转动从而拉动并回卷已用碳带,因此能够使碳带与打印纸保持同步运动,从而保证了首张打印的质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
图1a为传统的热转印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热转印打印机常见的碳带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打印机第一实施例在上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第一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第二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第一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第二视图;以及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              200、上盖;
300、碳带支架;          400、打印机构;
500、碳带机构;          600、纸卷支撑机构;
101、枢接轴;            410、打印头;
420、胶辊;              510、碳带发放机构;
520、碳带回收机构;      301、套筒;
8、垫圈;                9、螺钉;
1、传动件;              2、支撑座;
3、扭簧;                4、拨轮;
5、驱动件;
11、端板;               12、第一芯轴;
13、第一套筒;           14、第二套筒;
15、第二芯轴;           141、长槽;
21、端壁;               22、第三套筒;
23、第四套筒;           24、第五套筒;
25、第一卡槽;           211、芯孔;
221、止转部;            31、第一扭臂;
32、第二扭臂;           41、滚花;
42、卡钩;               43、插槽;
45、环形端壁;           51、盘;
52、卡接部;             54、齿轮部;
53、插板;               511、芯孔;
121、第一螺纹孔;        151、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打印机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打印机一实施例在上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热转印打印机包括底座100、上盖200、碳带支架300、打印机构400和碳带机构500,以及纸卷支撑机构600。
上盖200和碳带支架300通过枢接轴101与底座100枢接,均可以相对于底座100旋转打开或者闭合,沿上盖200开合方向,碳带支架300位于底座100与上盖200之间。
打印机构400用于在打印纸上打印预先设定的内容。打印机构400包括打印头410和胶辊420,其中,打印头410设置在碳带支架300上,胶辊420设置在底座100上,胶辊420的轴线沿打印纸的宽度方向延伸,与打印机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绘出)传动连接。当碳带支架300相对于底座100闭合时,打印头410与胶辊420相切,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胶辊420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驱动位于打印头410和胶辊420之间的打印纸和碳带向下游输送;当碳带支架300相对于底座100打开时,打印头410与胶辊420分离。
沿打印纸输送方向,纸卷支撑机构600位于打印机构400的上游,设置在底座100上,用于容纳、支撑打印用的纸卷。纸卷支撑机构600可以是纸仓或纸卷支撑架,本实施例中,纸卷支撑机构600为纸卷支撑架。
碳带机构500设置在碳带支架300上,包括碳带发放机构510和碳带回收机构520。其中,碳带发放机构510用于支撑未使用的碳带卷,碳带回收机构520用于支撑及回卷已用碳带。未使用的碳带卷安装在碳带发放机构510上,碳带从碳带发放机构510上的碳带卷引出,经过打印头410和胶辊420之间后,缠绕在由碳带回收机构520支撑的碳带芯筒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第一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第二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如图4至图6所示,碳带回收机构520与碳带支架300上的套筒301插接配合,通过垫圈8和螺钉9使碳带回收机构520与碳带支架300连接。
碳带回收机构包括传动件1、支撑座2、扭簧3、拨轮4,以及驱动件5。其中,传动件1由碳带支架300的套筒301插接配合,可以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传动件1包括具有设定厚度的端板11以及同心设置的第一芯轴12、第一套筒13、第二套筒14和第二芯轴15。其中,第一芯轴12、第一套筒13、第二套筒14从端板11一侧的表面伸出,沿垂直于端板11方向延伸,各自具有设定的高度,且第一套筒13和第二套筒14的高度均小于第一芯轴12的高度,同时,第一芯轴12的外径小于第一套筒13的内径,第一套筒13的外径小于第二套筒14的内径,即第一芯轴12、第一套筒13、第二套筒14相邻两者之间存在设定间距,其中,在第二套筒14沿其轴向设置有长槽141;第二芯轴15位于端板11的另一侧,从端板11另一侧的表面伸出,沿垂直于端板11向远离第一芯轴12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端板11呈圆形,第一芯轴12、第一套筒13、第二套筒14以及第二芯轴15均以其圆心为轴心。
支撑座2用于支撑并回卷已用碳带,支撑座2的一侧与传动件1的第一芯轴12插接配合,可以相对传动件1自由转动,支撑座2的另一侧与用于缠绕已用碳带的碳带芯筒插接配合,当支撑座2转动时碳带芯筒随之同步转动。
支撑座2包括端壁21、第三套筒22、第四套筒23和第五套筒24,以及第一卡槽25。其中,端壁21具有设定的厚度,在端壁21、第四套筒23的轴心设置有芯孔211,芯孔211的直径与传动件1的第一芯轴12的外径相适配;第三套筒22位于端壁21的一侧,与芯孔211同轴,沿垂直于端壁21的方向延伸,具有设定的高度,其外径与用于缠绕已用碳带的碳带芯筒的内径相适配,其内径大于芯孔211的直径,与芯孔211形成台阶孔,在第三套筒22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第三套筒22径向延伸的止转部221,止转部221的宽度与用于缠绕已用碳带的碳带芯筒上的定位槽的宽度相适配。
当用于缠绕已用碳带的碳带芯筒安装到支撑座2上时,支撑座2的第三套筒22与碳带芯筒插接配合,且止转部221与碳带芯筒上的定位槽插接配合,同时,端壁21与该碳带芯筒的端面接触,可以限制碳带沿其轴线方向的移动,当支撑座2转动时,能够带动该碳带芯筒随其一起转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上设置两个止转部221,两个止转部221关于芯孔211的轴心对称设置。
第四套筒23和第五套筒24位于端壁21的另一侧,两者均从端壁21另一侧的表面伸出,第五套筒24与第四套筒23同轴,沿垂直于端壁21的方向向远离第三套筒22的方向延伸,其中,第四套筒23的外径与传动件1的第二套筒14的内径相适配;第五套筒24的外径小于第四套筒23的内径,第五套筒24的高度小于传动件1的第一套筒13的高度;第一卡槽25位于第四套筒23与第五套筒24之间,呈长槽状,沿第四套筒23和第五套筒24的轴线方向延伸,具有设定的槽宽。当支撑座2与传动件1插接配合时,支撑座2的第四套筒23的外壁与传动件1的第二套筒14的内壁接触,支撑座2的芯孔211与传动件1的第一芯轴12套接,支撑座2可以相对传动件1的第一芯轴12的轴线自由转动,第一卡槽25位于支撑座2的第四套筒23与传动件1的第一套筒13形成的空间内。
扭簧3位于传动件1的第一套筒13与支撑座2的第四套筒23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扭簧3的长度小于第一套筒13的高度,扭簧3的第一扭臂31与支撑座2的第一卡槽25插接配合,扭簧3的第二扭臂32与传动件1的第二套筒14上的长槽141插接配合,当支撑座2与传动件1相对转动时,扭簧3的第一扭臂31与第二扭臂32相对转动,缠紧以存储弹性势能或者是松弛以释放弹性势能。
驱动件5与传动件1的第二芯轴15套接配合,并与拨轮4连接,同时还与打印机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传动件1转动。驱动件5包括盘51和齿轮部54,其中,盘51具有设定的厚度;齿轮部54位于盘51的一侧,与盘51同心设置,在盘51、齿轮部54的中心设置有芯孔511,芯孔511的直径与传动件1的第二芯轴15的外径相适配。当驱动件5与传动件1套接配合时,驱动件5的芯孔511与传动件1的第二芯轴15套接配合,驱动件5的盘51与传动件1的端板11接触,当驱动件5转动时,驱动件5的盘51与传动件1的端板11相互摩擦产生摩擦力,可以带动传动件1随之转动。
拨轮4与驱动件5连接,用于手工驱动驱动件5转动。拨轮4可以与驱动件5固定连接,还可以与驱动件5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拨轮4呈圆筒状,在拨轮4的外壁上设有滚花41,以便于驱动驱动件5转动时增加转动拨轮4时的接触摩擦力。本实施例中,拨轮4与驱动件5通过卡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卡钩42和两个形成卡槽的卡接部52,其中,两个卡钩42设置在拨轮4或驱动件5两者中的一个上,两个卡接部52设置在拨轮4或驱动件5两者中的另一个上,两个卡钩42分别与两个卡接部52所形成的卡槽卡接配合,使拨轮4与驱动件5固定连接。优选地,卡接组件还包括插槽43和插板53,其中,插板53设置在拨轮4或驱动件5两者中的一个上,具有设定的宽度与高度,插槽43设置在拨轮4或驱动件5两者中的另一个上,其开口方向沿垂直于驱动件5的盘51的方向延伸,因此,沿驱动件5的盘51的方向移动拨轮4,可以使插板53与插槽43插接配合。
本实施例中,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卡钩42、两个插槽43、两个卡接部52、以及两个插板53。其中,两个卡钩42和两个插槽43设置在拨轮4的内壁上,沿拨轮4的周向,两个卡钩42和两个插槽43交替设置,且相邻的卡钩42和插槽43与拨轮4的轴心的连线为直角,两个卡接部52和两个插板53设置在驱动件5的盘51的边缘上,分别与设置在拨轮4上的两个卡钩42和两个插槽43相对应。当拨轮4沿垂直于驱动件5的盘51的板面方向靠近驱动件5的盘51时,拨轮4上的两个插槽43分别与驱动件5上的两个插板53插接配合,拨轮4上的两个卡钩42分别与驱动件5上的两个卡接部52卡接配合,使拨轮4与驱动件5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拨轮4远离驱动件5的一端还设置有环形端壁45,环形端壁45的内径与支撑座2的第四套筒23的外径相适配,通过设置环形端壁45,可以对拨轮4与驱动件5之间的支撑座2、传动件1、扭簧3起到保护作用,另外还能够使碳带回收机构的结构美观大方。
碳带回收机构还包括紧固件,用于使碳带回收机构中的各零件沿传动件1的轴向位置相对固定,并用于使碳带回收机构与碳带支架连接。紧固件可以为螺钉、垫圈或者开口挡圈等件,当紧固件为螺钉时,在传动件1的第一芯轴12和第二芯轴15的端部上均设置有螺纹孔,用于分别与螺钉螺纹连接;当紧固件为开口挡圈时,在传动件1的第一芯轴12和第二芯轴15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槽,用于与开口挡圈卡接配合。本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两个螺钉9和两个垫圈8,在第一芯轴1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1,第二芯轴15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1,其中一个螺钉9穿过垫圈8与第一螺纹孔121螺纹连接,另一螺钉9穿过垫圈8、碳带支架300的套筒301,以及驱动件5,与第二螺纹孔151螺纹连接,从而将碳带回收机构520固定在碳带支架300上,并使碳带回收机构520中的传动件1与驱动件5两者的相邻端面之间保持紧密接触,当驱动件5转动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带动传动件1随之转动。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转印打印机的安装碳带及首张打印过程。
首先将上盖200相对于底座100旋转打开,将用于缠绕已用碳带的碳带芯筒与支撑座2的第三套筒22插接,使碳带芯筒的端面与支撑座2的端壁21接触,同时使碳带芯筒上的定位槽与支撑座2上的止转部221插接配合,完成碳带芯筒安装;然后,将碳带支架300相对于底座100旋转打开,将未用过的碳带卷安装在碳带发放机构510上,并将未用过的碳带从碳带发放机构510支撑的碳带卷引出,经过打印头410和胶辊420之间后,缠绕在碳带回收机构520支撑的碳带芯筒上;接着,相对于底座100闭合碳带支架300,手工转动拨轮4,驱动件5随之转动,驱动件5的盘51通过摩擦力驱动传动件1转动,传动件1带动扭簧3的第二扭臂32相对第一扭臂31转动以缠紧扭簧3,缠紧后的扭簧3的第一扭臂31驱动支撑座2转动,从而带动碳带芯筒转动回卷碳带,使碳带回收机构520与打印机构400之间的碳带张紧。
接着开始首张打印,热转印打印机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打印头410的发热体按要求发热,将碳带涂层上的碳粉转印到打印纸上,生成预定的图像和文字,同时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胶辊420和碳带回收机构520的驱动件5转动,在胶辊420转动向下游输送打印纸的同时,碳带回收机构520的驱动件5转动,带动传动件1转动,此时位于传动件1与支撑座2之间的扭簧3处于缠紧状态,传动件1可通过缠紧后的扭簧3直接驱动支撑座2立即转动,拉动并回卷碳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的拨轮与驱动件连接,每次在安装碳带后,手工旋转拨轮时,驱动件随之转动,驱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驱动扭簧的第二扭臂相对第一扭臂转动以缠紧扭簧,缠紧后的扭簧的第一扭臂再驱动与碳带芯筒插接的支撑座转动,从而在打印前使碳带回收机构与打印机构之间的碳带保持张紧。由于在手动旋转拨轮回收碳带后,碳带回收机构中的扭簧一直保持缠紧状态,因此当进行首张打印时,打印机的驱动机构同时驱动胶辊和驱动件转动,在胶辊驱动打印纸向下游运动的同时,驱动件的转动使支撑座立即转动从而拉动并回卷已用碳带,因此能够使碳带与打印纸保持同步运动,从而保证了首张打印的质量。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第一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第二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拨轮4与驱动件5固定连接,拨轮4位于驱动件5的背离齿轮部54的一侧,沿垂直于驱动件5的盘51的表面向远离齿轮部54的方向延伸,具有设定的高度和外径;支撑座2的端壁21的外径与拨轮4的内径相适配,当支撑座2、扭簧3与传动件1的第一芯轴12插接、驱动件5与传动件1的第二芯轴15插接配合后,支撑座2的端壁21与拨轮4的内壁配合,端壁21、拨轮4,以及驱动件5的盘51组成一个封闭空间,对位于该空间内的传动件1、扭簧3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同样能够使碳带回收机构的结构美观大方。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碳带芯筒的轴向两端的一端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的支撑座支撑,另一端由弹性支撑轴支撑,在其他实施例中,碳带芯轴的轴向两端的一端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回收机构的支撑座支撑,另一端悬空,其中,支撑座沿碳带芯筒的轴向具有设定的长度,支撑座伸入到碳带芯筒的内部,形成悬臂支撑碳带芯筒的结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碳带回收机构,包括支撑碳带芯筒的支撑座(2)、与所述支撑座(2)同轴设置的传动件(1)、连接于所述支撑座(2)与所述传动件(1)之间的弹性元件、以及与所述传动件(1)同轴设置并且摩擦传动配合的驱动件(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驱动件(5)连接并且可直接带动所述驱动件(5)转动的拨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4)与所述驱动件(5)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4)具有在所述支撑座(2)的外周延伸的环形端壁(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4)与所述驱动件(5)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4)与所述驱动件(5)卡接配合,所述拨轮(4)和所述驱动件(5)二者中的一个上设有卡钩(42),所述拨轮(4)和所述驱动件(5)二者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卡钩(42)卡接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包括以所述支撑座(2)的轴心为轴线的盘(51)和在所述盘(51)的外周上间隔设置的插板(53)和形成卡槽的卡接部(52),所述拨轮(4)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52)卡接的卡钩(42)和与所述插板(53)插接的插槽(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包括以所述支撑座(2)的轴心为轴线的盘(51),所述传动件(1)包括与所述盘(51)摩擦配合的端板(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包括端板(11)和位于所述端板(11)两侧的第一芯轴(12)和第二芯轴(15),其中,所述支撑座(2)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芯轴(12)上,所述驱动件(5)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二芯轴(1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扭簧(3),所述扭簧(3)的第一扭臂(31)与所述支撑座(2)连接,所述扭簧(3)的第二扭臂(32)与所述传动件(1)连接。
10.一种热转印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碳带回收机构(520),还包括打印机构(400)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碳带回收机构(520)的驱动件(5)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CN 201320168220 2013-04-07 2013-04-07 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2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68220 CN203142033U (zh) 2013-04-07 2013-04-07 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68220 CN203142033U (zh) 2013-04-07 2013-04-07 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2033U true CN203142033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9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68220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2033U (zh) 2013-04-07 2013-04-07 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203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8246A (zh) * 2014-05-16 2014-10-2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5922770A (zh) * 2016-06-13 2016-09-07 王永国 一种碳带及碳带回收装置
CN107160874A (zh) * 2016-03-07 2017-09-15 深圳市博思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热转印耗材卷及包括该耗材卷的耗材盒
WO2021136104A1 (zh) * 2020-01-02 2021-07-0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集积分离装置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8246A (zh) * 2014-05-16 2014-10-2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打印机
CN107160874A (zh) * 2016-03-07 2017-09-15 深圳市博思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热转印耗材卷及包括该耗材卷的耗材盒
CN105922770A (zh) * 2016-06-13 2016-09-07 王永国 一种碳带及碳带回收装置
WO2021136104A1 (zh) * 2020-01-02 2021-07-0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集积分离装置及现金循环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42033U (zh) 碳带回收机构及具有该回收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CN104118217B (zh) 热转印打印机
CN103465634A (zh) 热转印打印机
CN202805945U (zh) 热打印机
CN101544138B (zh) 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收装置
EP3663215B1 (en) Spool support
CN202727606U (zh) 具有碳带褶皱调节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CN109435503A (zh) 一种色带收放装置及包含其的热转印打印机
CN204780005U (zh) 弹簧加压摇架
CN105625966A (zh) 一种锚杆钻机及其夹持器
CN209441047U (zh) 一种色带收放装置及包含其的热转印打印机
CN201359666Y (zh) 液晶显示器固定座心轴错位卡紧机构
CN102976134B (zh) 印花机垫纸输送装置
CN100509392C (zh) 卷筒膜自动印码机
CN210680119U (zh) 一种标签机用打印模块和标签机
CN203449772U (zh) 碳带发放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热转印打印机
CN210480342U (zh) 一种印刷机印刷物固定装置
JP2011245870A (ja) プリンタ
CN205951518U (zh) 一种新型打印纸收卷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大幅面打印机
CN207943670U (zh) 一种纤维条输送机构
CN210854796U (zh) 一种板材放线装置
CN220578512U (zh) 一种热转印数码印花机自动下料卷料机构
CN206494559U (zh) 一种具有自动松开结构的回卷轴及其打印机
CN200986793Y (zh) 带有弹簧自锁紧装置的广告卷画筒
CN219821019U (zh) 一种纸卷内涨夹紧的工业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