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6825U -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 Google Patents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6825U
CN203136825U CN 201220748720 CN201220748720U CN203136825U CN 203136825 U CN203136825 U CN 203136825U CN 201220748720 CN201220748720 CN 201220748720 CN 201220748720 U CN201220748720 U CN 201220748720U CN 203136825 U CN203136825 U CN 203136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guiding principle
end edge
boom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487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振良
周军
庄申
孙桂清
许玉甫
张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Ocean &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Ocean &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Ocean &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bei Ocean &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 2012207487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6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6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68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涉及一种拖曳式网具。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网口宽度稳定,同时容易倒取捕获物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包括曳纲、外叉纲、内叉纲、桁杆、沉子、网头、网身和囊网,所述曳纲通过外叉纲与内叉纲相连接,所述内叉纲固定连接在桁杆左右两侧的眼环上,所述网头的开口上部固定连接在桁杆上,所述沉子固定连接在网头开口下部,所述网身的截面从前至后逐渐缩小,网身的开口大端与网头相连接,网身的开口小端与囊网相连接,所述囊网后端设置出样口,所述出样口处设置囊网扎口绳。

Description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生物调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背景技术
海洋底层生物调查是海洋科学基础综合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我国各个海区都要开展例行的调查工作,在南极、北极和大洋的科学考察中,海洋底层生物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在极地和大洋开展的底层生物调查多采用单船底层式有翼单囊型拖网(如图1),由设有艉滑道的海洋考察船或大型艉滑道拖网渔船作业。我国近岸海域底层生物调查多采用双船底层式有翼单囊型拖网(如图2)或单船底层式桁杆型拖网(如图3)作业。这三种拖网原本为商业捕捞生产用网,对于海洋底层生物调查作业的要求,各存在优、缺点。单船底层式有翼单囊型拖网具有可以积极追捕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主动灵活,作业范围广,捕捞效率高,取样容易的优点,但其网口是靠两个被拖曳的网板受水流冲击产生的水平分力来扩张的,水流主要受拖速影响,因此网口的扩张宽度不易稳定。双船底层式有翼单囊型拖网同样具有可以积极追捕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较为主动灵活,作业范围较广,捕捞效率较高,取样较容易的优点,但其网口是靠两船拖行时的间距来决定的,因此网口宽度也是不稳定的,同时,双船拖行作业增加了彼此联络通讯和协调行动的困准。单船底层式桁杆型拖网是传统的近岸浅海作业网具,其优点是网口宽度是靠扎结在网口上纲的桁杆固定扩张的,可在作业过程中保持不变,再者,该网具网口内上方有一列折向网袋内的吊袋(俗称网帘),当进入网内的弹跳力较强(如对虾)和退行速度较快(如乌贼、鱿鱼)的游泳动物入网后,欲通过弹跳或快速退行向后上方逃窜时,却落进了吊袋中,提高了采样的准确性,但该网具没有后开口的网囊,故倒取捕获物时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口宽度稳定,可有效防止入网的弹跳力强和退行快速的生物逃逸,进而提高采样准确性,同时容易倒取捕获物,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本实用新型是申请人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0BAC68B03),即“典型海水增养殖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及示范”中,经过创造性的努力而实现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包括曳纲、外叉纲、内叉纲、桁杆、沉子、网头、网身和囊网,所述曳纲通过外叉纲与内叉纲相连接,所述内叉纲固定连接在桁杆左右两侧的眼环上,所述网头的开口上部固定连接在桁杆上,所述沉子固定连接在网头开口下部,所述网身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并从前至后逐渐缩小,网身的开口大端与网头相连接,网身的开口小端与囊网相连接,所述囊网后端设置出口,所述出口处设置囊网扎口绳,用来扎紧囊网出口。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网头包括矩形的背盖网、矩形的腹网和两片三角网;所述背盖网设置在腹网的上方,所述背盖网与桁杆之间设置有背盖缘网;所述腹网的前侧边上设置有腹缘网,所述两片三角网的长底边分别与背盖网左右两侧边的前部和背盖缘网的左右两侧边相连接,两片三角网的后斜边分别与腹网左右两侧边的前部和腹缘网的左右两侧边相连接;所述背盖网左右两侧边的后部与腹网左右两侧边的后部相连接;所述沉子串在沉子纲上,并固定扎结在腹缘网的下缘纲上;所述腹缘网的下缘纲与背盖缘网的上缘纲之间设置若干吊绳。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网头还包括门帘网,所述门帘网设置在背盖网的下方,门帘网的前侧边通过门帘缘网与背盖缘网相连接,门帘网的后侧边与背盖网之间通过门帘缘纲等间隔固定连接,使门帘网与背盖网之间形成门帘吊袋。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背盖缘网内穿置有并拢的上缘纲和上纲,所述两片三角网的前侧边和腹缘网内穿置有并拢的下缘纲和沉子纲,所述上缘纲的两端与下缘纲的两端连接,所述上纲的两端与沉子纲的两端连接,所述沉子穿置在位于腹缘网内的沉子纲上,所述若干吊绳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缘纲和上纲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缘纲和沉子纲上,所述门帘网的后侧边上穿置有网帘缘纲。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网身包括若干片背身网和与其数量相等的若干片腹身网,所述背身网和腹身网都为前宽后窄的倒梯形网片,所述背身网位于腹身网上方,所述第一段背身网的前端边与背盖网的后端边相连接,第一段背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二段背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所述第二段背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三段背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若干片背身网依次首尾相连接,最后一段背身网后端边与囊网的前端边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段腹身网的前端边与腹网的后端边相连接,第一段腹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二段腹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所述第二段腹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三段腹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若干片腹身网依次首尾相连接,最后一段腹身网后端边与囊网的前端边的下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段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与第一段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所述第二段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与第二段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若干片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与相对应的若干片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且每段背身网的形状大小及网目大小与相连接的腹身网相同。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曳纲与外叉纲相连接的端头设置有一对转环和两个卸扣,所述一对转环之间径向穿置有一根转动销,所述两个卸扣分别扣合在一对转环上,所述曳纲与外叉纲分别与两个卸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门帘缘网、门帘网、背盖缘网、背盖网、腹缘网、腹网和三角网的网目大小相同,所述网身的网目大小小于网头,所述网身中每段背身网的网目大小从前至后逐渐减小,所述囊网的网目大小小于网身。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拖网的所有网片和纲绳使用乙纶纤维合股捻绳制成。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桁杆、网身和囊网上设置备用浮子。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中所述下缘纲上扎附备用铁链。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网口处设置有桁杆,桁杆使网口的宽度在使用中保持不变,背盖网网网口内设置了一排门帘网吊袋,阻止入网的弹跳力强和退行快速的生物逃逸,网身后部连接了带有出口的囊网使起网后更容易从拖网中取出捕获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单船底层式有翼单囊型拖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船底层式有翼单囊型拖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船底层式桁杆型拖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栖生物调查采样拖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栖生物调查采样拖网中网衣展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栖生物调查采样拖网中转环、卸扣与曳纲、外叉纲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包括曳纲1、外叉纲2、内叉纲3、桁杆4、沉子5、网头6、网身7和囊网8,曳纲1通过外叉纲2与内叉纲3相连接,内叉纲3固定连接在桁杆4左右两侧的眼环上,网头6的开口上部扎结连接在桁杆4上,沉子5固定连接在网头6开口下部的沉子纲上,网身7的截面从前至后逐渐缩小,网身7的开口大端与网头6相连接,网身7的开口小端与囊网8相连接,囊网8后端设置出口,出口处设置囊网扎口绳81。
结合如图5所示,网头6包括矩形的背盖网61、矩形的腹网62、两片三角网63和门帘网66,背盖网61设置在腹网62的上方,背盖网61与桁杆4之间设置有背盖缘网64,腹网62的前侧边上设置有腹缘网65。两片三角网63的长底边分别与背盖网61左右两侧边的前部和背盖缘网64的左右两侧边相缝合连接,两片三角网63的后斜边分别与腹网62左右两侧边的前部和腹缘网65的左右两侧边相缝合连接。背盖网61左右两侧边的后部与腹网62左右两侧边的后部相缝合连接。沉子5固定连接在腹缘网65前沉子纲上,腹缘网65的下纲与背盖缘网64的上纲之间设置若干吊绳68。门帘网66设置在背盖网61的下方,门帘网66的前侧边通过门帘缘网67与背盖缘网64同时对目穿过上纲相连接,门帘网66的后端边利用门帘缘吊纲与背盖网61之间横向等间隔绕结固定连接,使门帘网66与背盖网61之间形成若干个门帘吊袋。
背盖缘网64与门帘缘网66内穿置有上缘纲与上纲并拢扎结,两片三角网63的前斜边和腹缘网65内穿置有下缘纲与沉子纲并拢扎结,上缘纲的两端与下缘纲的两端插结连接,上纲的两端与沉子纲的两端插结连接,沉子5穿置在位于腹缘网65前的沉子纲上,若干吊绳68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并拢的上缘纲和上纲上,下端分别固定在并拢的下缘纲和沉子纲上,门帘网66的后端边上穿置有网帘缘纲。
网身7包括若干片背身网71和与其数量相等的若干片腹身网72,背身网71和腹身网72都为前宽后窄的倒梯形网片,背身网71位于腹身网72上方,第一段背身网的前端边与背盖网61的后端边相连接,第一段背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二段背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第二段背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三段背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若干片背身网依次首尾相连接,最后一段背身网后端边与囊网8的前端边的上部相连接,第一段腹身网的前端边与腹网62的后端边相连接,第一段腹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二段腹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第二段腹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三段腹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若干片腹身网依次首尾相连接,最后一段腹身网后端边与囊网8的前端边的下部相连接,第一段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与第一段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第二段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与第二段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若干片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与相对应的若干片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且每段背身网的形状大小及网目大小与相连接的腹身网相同。
拖网的所有网片和纲绳使用乙纶纤维合股捻绳制成。门帘缘网67、门帘网66、背盖缘网64、背盖网61、腹缘网65、腹网62和三角网63的网目大小相同,网身7的网目大小小于网头6,网身7中每段背身网的网目大小从前至后逐渐减小,囊网8的网目大小小于网身7。
如图6所示,曳纲1与外叉纲2相连接的端头设置有一对转环91和两个卸扣92,一对转环91之间径向穿置有一根转动销93,两个卸扣92分别扣合在一对转环91上,曳纲1与外叉纲2分别与两个卸扣92相连接。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主尺度为20.85m×6.80m(11.94m)的拖网为本实用新型拖网中的一个代表,尚有多种规格,但其基本结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大小尺度因需要而不同,不再一一叙述。该网具采用5.20m长的上纲和5.28m的桁杆来扩张网口,该网沉子纲在拖行过程中呈现悬链线状,沉子纲扫海宽度B=5.00m。则扫海面积S=B×L,L为拖行距离,L=V×t,V为拖行船速,t为拖行时间。
由于门帘缘网、背盖缘网、三角网、腹缘网都是直接受力的网片,故所用网线比其他部分的要粗,为PE42tex5×3;腹网及网身的四段腹身网由于是与海底直接接触,故网线适度比其他部分的加粗,为PE42tex4×3;囊网为最终采捕的样品聚集部,故其受力较大,网线也采用PE42tex5×3;其他部分一律采用PE42tex3×3的网线编织。各部分网衣网线规格和网目尺寸及网片尺度见后表。
网片材料规格明细表
Figure BDA00002694115300081
该网具中网头的门帘缘网和门帘网、背盖缘网和背盖网、腹缘网和腹网均为矩形网片,即起编网目数与收编网目数完全相同,都是416目,而且网目尺寸都是2a=25.0mm,并全部为单死结,门帘缘网、背盖缘网和腹缘网都是用PE42tex5×3的网线只织1目,而后分别换线继续编织。用PE42tex3×3的网线织19目即完成了门帘网的编织;用PE42tex3×3的网线织79目即完成了背盖网的编织;用PE42tex4×3的网线织58目即完成了腹网的编织。
网身的背身网均采用PE42tex3×3的网线编织;网身的腹身网均采用PE42tex4×3的网线编织,全部为单死结。第一段背身网、腹身网起编416目,纵向织60目,设4道减目线,起编时减目线间隔为104目,每道减目线上减30目,即在设定的减目线上每织2节减1目,表示方法为4-30(2r-l),收编时为296目,即减了120目。第二段背身网、腹身网起编296目,纵向织60目,设4道减目线,起编时减目线间隔为74目,每道减目线上减30目,即在设定的减目线上每织2节减1目,表示方法为4-30(2r-l),收编时为176目,即减了120目。第三段背身网、腹身网起编176目,纵向织60目,设4道减目线,起编时减目线间隔为44目,每道减目线上减15目,即在设定的减目线上每织4节减1目,表示方法为4-15(4r-l),收编时为116目,即减了60目。第四段背身网、腹身网起编116目,纵向织60目,设4道减目线,起编时减目线间隔为29目,每道减目线上减4目,即在设定的减目线上每织30节减1目,表示方法为4-4(30r-l),收编时为100目,即减了16目。
该网具的囊网为一筒形网片,用PE42tex5×3网线起编200目,网目尺寸为2a=8.0mm,纵向单死结织120目,不作增减,收编时仍是200目。该网具的三角网网片采用PE42tex5×3网线单死结编织,起编1目,纵向织50目,前25目采用增目编织,在网片边缘设1道增目线,在此增目线上增目24目,即每织2节增1目;增加到横向25目后开始减目,即仍在网片边缘设1道减目线,在此减目线上减24目,即每织2节减1目,减到只有1目时三角网即织成。前半部分增目的表示方式为1+24(2r+1);后半部分减目的表示方法为1-24(2r-l)。
该网具的纲绳规格和用量见下表。
纲绳材料规格及用量明细表
序号 纲绳名称 数量 纲绳材料及规格 纲绳长度
1 上缘纲 1 PE42texφ6.0S 5.20m
2 上纲 1 PE42texφ6.0Z 5.20m
3 下缘纲 1 PE42texφ6.0S 6.74(5.20+0.77×2)m
4 沉子纲 1 PE42texφ6.0Z 6.74(5.20+0.77×2)m
5 网帘缘纲 1 PE42tex12×3 8.00m
6 吊绳1 2 PE42texφ6.0Z 0.68m
7 吊绳2 2 PE42texφ6.0Z 0.63m
8 吊绳3 2 PE42texφ6.0Z 0.58m
9 囊网扎口绳 1 PE42texφ4.0S 1.60m
10 内叉纲 2 PE42texφ12.0S 4.00m
11 外叉纲 1 PE42texφ16.0Z 6.00m
12 曳纲 1 PE42texφ16.0S 30.00~40.00m
该网具的属具材料规格及用量见下表。
属具材料规格及用量明细表
序号 属具名称 数量 属具材料及规格 总重量
1 桁杆 1根 热镀锌焊管或玻璃钢管
2 铸铁沉子 33个 铸铁每个400g重 13.2kg
3 转环 1个 锻钢环内径≥50.0mm
4 卸扣 2个 锻钢开口宽≥40.0mm
5 备用铁链 10米 小海轮用锚链
6 备用浮子 10个 泡沫塑料φ=100.0mm
注:备用浮子必要时用于桁杆、网身和囊网上用以调整和增加浮力。
备用铁链必要时扎附于下纲上以增加沉降力。
本实用新型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栖生物调查采样拖网的作业过程简述如下:
1、作业船只
船舶总长15.00m左右,型宽3.50m左右,型深1.00左右,总吨为l0Rt,主机功率14.70kw。
2、放网
(1)先将总装好的网具叠放在作业船艉的网台上,桁杆网口在下,依次是网身、囊网在上。(2)放网时先将囊网投入水中,作业船只中速前行,依靠海水的阻力,将网身网口拖入海中,待网形全部展开后,将桁杆平稳投入海中,然后释放内、外叉纲、曳纲。根据海水深度确定曳纲的释放长度。待稳定后将曳纲系在船艉的系缆桩上。拖行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5-2.0海里,即1.5-2.0节。
3、起网
一般拖行30分钟(或根据需要和海况确定时间)后起网,用船上的动力绞车收绞曳纲,待叉纲和桁杆出水后,人工勾吊桁杆平放在船艉网台上。用手拾取网衣叠放整齐,最后拔取囊网,解开囊网扎口绳倒出所获的生物样品,同时检查网帘吊袋中有无跃入的虾类等生物,一同送交随船调查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类检索鉴定和定量记录。然后用囊网扎口绳扎捆好囊网出口,驶向下一站位继续放网。由于该网具比较小巧,若船上没有动力绞车,两名船员既可完成放网、起网操作,十分便利。
以上所述的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曳纲(1)、外叉纲(2)、内叉纲(3)、桁杆(4)、沉子(5)、网头(6)、网身(7)和囊网(8),所述曳纲(1)通过外叉纲(2)与内叉纲(3)相连接,所述内叉纲(3)固定连接在桁杆(4)左右两侧的眼环上,所述网头(6)的开口上部固定连接在桁杆(4)上,所述沉子(5)固定连接在网头(6)开口下部,所述网身(7)的截面从前至后逐渐缩小,网身(7)的开口大端与网头(6)相连接,网身(7)的开口小端与囊网(8)相连接,所述囊网(8)后端设置出样口,所述出样口处设置囊网扎口绳(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头(6)包括矩形的背盖网(61)、矩形的腹网(62)和两片三角网(63),所述背盖网(61)设置在腹网(62)的上方,所述背盖网(61)与桁杆(4)之间设置有背盖缘网(64),所述腹网(62)的前端边上设置有腹缘网(65),所述两片三角网(63)的长底边分别与背盖网(61)左右两侧边的前部和背盖缘网(64)的左右两侧边相连接,两片三角网(63)的后斜边分别与腹网(62)左右两侧边的前部和腹缘网(65)的左右两侧边相连接,所述背盖网(61)左右两侧边的后部与腹网(62)左右两侧边的后部相连接,所述沉子(5)固定连接在腹缘网(65)上,所述腹缘网(65)与背盖缘网(64)之间设置若干吊绳(6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头(6)还包括门帘网(66),所述门帘网(66) 设置在背盖网(61)的下方,门帘网(66)的前端边通过门帘缘网(67)与背盖缘网(64)相连接,门帘网(66)的后端边利用门帘缘纲与背盖网(61)之间横向等间隔绕结固定连接,使门帘网(66)与背盖网(61)之间形成若干个门帘吊袋,所述门帘网(66)的后端边上穿置有网帘缘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盖缘网(64)内穿置有上缘纲和上纲扎结并拢,所述两片三角网(63)的前斜边和腹缘网(65)内穿置有下缘纲和沉子纲扎结并拢,所述上缘纲的两端与下缘纲的两端插接连接,所述上纲的两端与沉子纲的两端插接连接,所述沉子(5)穿置在位于腹缘网(65)前的沉子纲上,所述若干吊绳(68)的上端分别扎结固定连接在并拢的上缘纲和上纲上,下端分别扎结固定连接在并拢的下缘纲和沉子纲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身(7)包括若干片背身网(71)和与其数量相等的若干片腹身网(72),所述背身网(71)和腹身网(72)均为前宽后窄的倒梯形网片,所述背身网(71)位于腹身网(72)上方,所述第一段背身网的前端边与背盖网(61)的后端边相连接,第一段背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二段背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所述第二段背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三段背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若干片背身网依次首尾相连接,最后一段背身网后端边与囊网(8)的前端边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段腹身网的前端边与腹网(62)的后端边相连接,第一段腹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二段腹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所述第二段腹身网的后端边与第三段腹身网的前端边相连接,若干片腹身网依次首尾相连接,最后一段腹身网后端边与囊网(8)的前端边的下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段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与第一段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所述第二段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 与第二段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若干片背身网的左右侧边分别与相对应的若干片腹身网的左右侧边相连接,且每段背身网的形状大小及网目大小与相连接的腹身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曳纲(1)与外叉纲(2)相连接的端头设置有一对转环(91)和两个卸扣(92),所述一对转环(91)之间径向穿置有一根转动销(93),所述两个卸扣(92)分别扣合在一对转环(91)上,所述曳纲(1)与外叉纲(2)分别与两个卸扣(9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帘缘网(67)、门帘网(66)、背盖缘网(64)、背盖网(61)、腹缘网(65)、腹网(62)和三角网(63)的网目大小相同,所述网身(7)的网目大小小于网头(6),所述网身(7)中每段背身网的网目大小从前至后逐渐减小,所述囊网(8)的网目大小小于网身(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拖网的所有网片和纲绳使用乙纶纤维合股捻绳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杆(4)、网身(7)和囊网(8)上可设置备用浮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子纲上可扎附备用铁链。 
CN 201220748720 2012-12-31 2012-12-31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36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48720 CN203136825U (zh) 2012-12-31 2012-12-31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48720 CN203136825U (zh) 2012-12-31 2012-12-31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6825U true CN203136825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4872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36825U (zh) 2012-12-31 2012-12-31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682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9407A (zh) * 2012-12-31 2013-04-17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CN103651277A (zh) * 2013-11-22 2014-03-26 大连海洋大学 轮式桁杆拖网
CN106106385A (zh) * 2016-06-15 2016-11-1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防止拖网网身作业时产生扭转的方法
CN106937627A (zh) * 2017-04-11 2017-07-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日本鳗鲡种苗捕捞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9407A (zh) * 2012-12-31 2013-04-17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CN103651277A (zh) * 2013-11-22 2014-03-26 大连海洋大学 轮式桁杆拖网
CN106106385A (zh) * 2016-06-15 2016-11-1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防止拖网网身作业时产生扭转的方法
CN106937627A (zh) * 2017-04-11 2017-07-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日本鳗鲡种苗捕捞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9407B (zh)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CN203136825U (zh) 单船底层式桁杆吊袋单囊型海洋底层生物调查采样拖网
CN201682896U (zh) 江河底层生物采集网
CN103828745B (zh) 一种外海深水海域养殖用围网
Parente et al.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fuel efficiency in the Portuguese trawl fishery
CN103141452B (zh) 框架式南极磷虾资源评估用双囊拖网
CN201509513U (zh) 一种江河鱼苗采集装置
CN2932992Y (zh) 南极磷虾取样拖网
CN206728900U (zh) 一种深海固定升降箱式养殖装置
CN103704182B (zh) 一种新型海上捕鱼装置
CN108445153B (zh) 一种拖网网囊选择性试验装置
CN201726748U (zh) 一种黄河河道内浮网箱养鱼箱
CN106359240B (zh) 一种鱼类自适应式渐进放流装置
CN105076071A (zh) 近海双船表层有翼单囊大型水母拖网
CN210226604U (zh) 捕鱼笼
CN202857551U (zh) 大围网
CN112931324B (zh) 一种适宜牡蛎海底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13615650B (zh) 一种大型养殖设施鱼类高效捕捞方法
CN2090160U (zh) 表层拖网
CN104335983A (zh) 海洋捕捞专用渔网
CN212279523U (zh) 一种高效水平采集鱼卵和仔稚鱼的浮游生物网固定装置
CN202857550U (zh) 大围网
CN209420586U (zh) 一种适用于海藻种植的单点方框式系泊装置
CN206533954U (zh) 一种方便作业的大目网
CN208462757U (zh) 河口潮下带生物监测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