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295U - 压缩氧自救衣 - Google Patents

压缩氧自救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295U
CN2031295U CN 88212940 CN88212940U CN2031295U CN 2031295 U CN2031295 U CN 2031295U CN 88212940 CN88212940 CN 88212940 CN 88212940 U CN88212940 U CN 88212940U CN 2031295 U CN2031295 U CN 2031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tility
model
breathing
air
valv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 882129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本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882129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295U/zh
Publication of CN2031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295U/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便,保护人身生命安全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属煤矿个体防护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煤矿或其它场所发生毒性或窒息性灾害时,在场人员迅速佩戴脱险。本自救衣主要由钢瓶组P,吸收罐组Q和气衣Y组成。其原理是用钢瓶储存压缩氧,使用时通过开关将O2放入气衣供人呼吸,呼出的气体中的CO2可通过Ca(OH)2吸收,使剩余的氧进入气衣再次使用,如此构成一个闭路呼吸循环系统。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和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轻便的,保护人的生命安全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属煤矿个体防护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煤矿或其它场所发生毒性或窒息性灾害时,在场人员迅速佩戴脱险。
目前各国煤矿中使用的自救器,按原理可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
过滤式自救器主要用于空气中含氧量不低于17%,CO浓度不大于2%的场合。我国1958年开始生产A2L-45型过滤式自救器即属此种自救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装有“霍加拉特”的催化剂的滤毒罐,将剧毒的CO转化为低毒性的CO2;这种催化剂是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其化学反应如下:
国外同类产品如美国W65型、日本TS式SR-20型和西德FSR810等。使用时间一般在10-60分钟之间。
过滤式自救器在缺氧或有CO以外的毒性气体时不能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制了化学氧自救器,我国69年开始生产AZG-40型化学氧自救器,重2kg,使用时间40min。其作用原理是当佩戴者呼出的CO2和水汽进入生氧罐与起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O2进入气囊供人呼吸。因此属闭路循环与外界隔离,不受外部气体条件制约。其化学反应如下:
近年来,国外化学氧自救器发展较快,如苏联WC-3、WC-5、和WC-7;西德Auer公司1962年研制SS-16B;美国委托洛克希德公司于1974年研制出1小时化学氧自救器,M、S、A公司近年来研制成功系列化学氧自救器MSA10(1.23kg)和MSA60(3.86kg)及MSA10/60器载器。它包括一个10分钟的自救器(随身携带)和一个60分钟的药罐放在不远的地方,使用者首先戴上10分钟自救器获得时间去取60分钟药罐,药罐可通过器载器直接接到10分钟自救器上不须取下10分钟自救器,安全可靠。西德德莱格尔公司(Draeger)又制成OXY-SR-60型自救器重2.68kg,使用60分钟。
化学氧自救器是靠化学反应生氧,反应初期,中期和末期生氧量不同,中期生氧量过盛,初期和末期则不是。尤其是初期生氧量不能满足呼吸需要,为使呼吸正常进行,使用开始时必须有一能快速生氧的“起动药块”。我国生产的AZG-40型自救器等产品由于药品质量不佳(在贮存期内失效)及起动药块着火事故,目前已全部停产。
压缩氧自救器是利用高压钢瓶储氧供呼吸使用的自救装置。高压氧气由钢瓶开关放出,通过减压器和定量伐以稳定的流量(一般为1.3L/min)进入气囊供呼吸使用。呼出的气体通过呼吸导管进入装有碱石灰的清净罐中,其中CO2被吸收,未被肺部利用的O2和其它气体通过清净罐进入气囊与氧气瓶流入的O2混合。吸气时气囊中气体经吸气伐、呼吸导管和口具(或面罩)进入肺部。如此形成闭路循环系统。当呼吸量增加时自动补给器可自动增加钢瓶的供氧量;当气体过多时又可通过排气阀排出多余的气体。其作用与矿山救护队用的工作氧气呼吸器类似,故结构复杂。
国外苏联50年代开始生产这种自救器,近年又研制成功CK-8型;西德1965年开始生产OXY-SR-45和OXY-SR-30型压缩氧自救器,钢瓶压力300kgf/cm2,重量2.3kg,使用时间分别为45min和30min;日本生产的TS式M-200型自救器重3.1kg,使用时间20min;法国FENZY-63型自救器重1.8kg,使用时间20min,我国研制的AYG-45型压缩氧自救器与OXY-SR-45相似,钢瓶压力为200kgf/cm2
我国自救器的生产现状是:化学自救器因质量不过关而停止供应煤矿;过滤式自救器由于其使用的局限性,在国外已淘汰;我国生产的压缩氧自救器AYG-45型的结构复杂,产量小,成本高不易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简易、安全可靠和生产成本低的压缩氧自救衣,达到每个下井人员能够使用本自救衣自救逃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是通过如下结构方案实现的。
一种主要由钢瓶组P、吸收罐组Q和气衣y组成的压缩氧自救衣,该自救衣的主要结构特征是:钢瓶组P由开关座、堵塞杆和与之结为一体的紫钢垫、密封套、上堵头、下堵头和金属管构成;吸收罐组Q的呼吸导管与接头紧密结合,吸气阀座、呼气阀座和接头以螺纹结合为一体,吸气阀用压圈压在吸气阀座上,呼气阀用螺钉压在呼气阀座上,唾液吸收垫通过承套夹在接头与吸气座之间;在套筒与压盖和呼气阀座联接处装有过滤网,在套筒内装有吸收剂;气衣y由二孔弹性胶板和夹布薄胶板粘成中空的半园柱形並装有紧腰带;二孔弹性胶板上的孔紧套在吸收罐Q和钢瓶P的槽中与保证气密,整体自救衣装有承重的挂索。
附图1为本自救衣结构示意图(主视剖视图),其图中各标号为:
(1)气衣本体    (2)和(9)过滤网    (3)压盖    (4)吸收剂    (5)套筒    (6)螺钉    (7)垫    (8)呼气阀    (10)呼气阀座    (11)压圈    (12)吸气阀    (13)吸气阀座    (14)承套    (15)唾液吸收垫    (16)二孔弹性胶板    (17)接头    (18)联接板    (19)挂索    (20)呼吸导管    (21)螺母    (22)手轮    (23)螺母    (24)开关座    (25)弹簧    (26)堵塞杆    (27)密封套    (28)上堵头    (29)紫铜垫    (30)下堵头    (31)钢管;
附图2为本自救衣外部立体示意图,其图中标号为:
(32)紧腰带;
附图3为本自救衣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其图中标号为:
(33)鼻夹。
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压缩氧自救衣是一种压缩氧自救器,其基本原理是用钢瓶储存压缩氧,使用时通过开关将O2放入气袋供人呼吸;呼出的气体中的CO2可以通过Ca(OH)2吸收,使剩余的氧进入气袋再次使用,如此构成一个闭路呼吸循环系统。
钢瓶组P由开关座24、堵塞杆26和与之结合为一体的紫铜垫29、密封套27、上堵头28、下堵头30和钢管31组成。27、30和31螺纹的结合处用聚四氟乙烯带密封。
孔b外部的大螺孔为充氧孔,可用一接头接到充填泵上,将26打开O2可沿与C相反的方向进入P;当压力达到要求时立即扭紧26将O2封入P内。由29为软金属,当扭紧26对其施加压力时,可与i面紧密接合达到长久密封的目的。
开关座24与28的螺纹结合处用聚四氟乙烯带密封。密封套27用聚四氟乙烯制造与24为紧配合,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蠕变和润滑特性来保证堵塞杆26转动时的气密性(以上参见附图1)。
吸收罐组Q由以下零件构成:呼吸导管20、接头17、唾液吸收垫15、承套14、吸气阀座13、吸气伐12、压圈11、吸气阀座10、呼气阀8、螺钉6、垫7、过滤网9和2、套筒5、压盖3和吸收剂(Ca(OH)4)4组成。
20和17应紧密配合,15用多孔性可吸水的物质制成,当唾液沿20的壁流下时被15吸收以避免粘住12和8产生呼吸阻力。11、6和7用以压住12和8使之不致脱落。9和2用尼龙或其它不锈蚀的细网制造,以使颗粒状的Ca(OH)2吸收剂不致漏出並顺利通气(以上参见附图1)。
气衣用0.15~0.2mm的夹布胶板胶粘成中空的半园柱形,容积可达18升。图2为其充气后的形状,可象围腰一样挂在胸前。在图1中序号16为二孔弹性胶板(不夹布)用胶粘剂与气衣本体1胶合並不得漏气。先将装配好並已充氧的钢瓶P由孔n塞入1内再把孔O套在槽m上並使开关座24露出1外;然后把装好的吸收罐Q由孔n套入1内,孔n套在槽1上保持气密,装上联接板18,分别以螺母21和23固定;最后把扭簧25、手轮22按图1所示装好,在装配25时,应利用26上端的6方形的不同位置使26常处于关闭力的作用下,挂索19可以把整个装置挂在使用者的颈上。
为使行动方便,气衣1可用腰带32系在腰间。如果由于操作失误,一次放气过多使气衣鼓胀致使呼气困难,可松开32,气衣松弛,待衣内氧气消耗一部分后再系紧腰带(以上参见附图1、2和3)。
呼吸动作过程: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佩戴形式,一旦发生事故,人们可以迅速用咀衔住呼吸导管20端部的口具片並用鼻夹33夹住鼻子,同时把挂索挂到颈部,系紧腰带32。扭转钢瓶开关手轮22带动堵塞杆26上移,钢瓶P中O2即由孔a和b沿方向C进入气囊1;当气囊中气体充填适度(无压力,不增加呼吸阻力)时即松手,26和22在弹簧25作用下复原关闭孔a,放气停止,此时即可开始呼吸。吸气时气衣1中气体通过孔d靠吸气负压打开阀片12,同时关闭阀片8,沿方向C进入呼吸导管20,然后通过20上端口具片的扁孔f进入肺部;呼气时气体沿方向e的相反方向下行靠呼气正压关闭阀12,通过孔f打开阀8,再通过过滤网9进入吸收罐Q,沿方向h通过过滤网2进入气衣1,在沿方向h通过吸收罐Q的过程中,罐中的吸收剂Ca(OH)2将呼出的气体中的CO2吸收,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呼出气体中的CO2被吸收后,剩余的O2进入气衣1后可再次利用。如比完成了呼吸循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缩氧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与化学氧自救器比较其特点在于:
a、供氧量由呼吸量自动调节,没有化学氧自救器生氧量和呼吸量不相适应的缺点;
b、化学氧自救器贮存期超过规定时间(一般三年左右)即自动报废,而压缩氧自救器贮存到期后经重新校正后仍可再用,虽一次投资费较高,但使用时间较长,从长远看比较经济。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压缩氧自救器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a、取消了现有压缩氧自救器的减压器、自动补给阀、压力表、定量供氧机构和自动排气机构等较精密的复杂机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要求不高、成本大为降低的优点。
b、由于构造简化,操作简便,使用者只需按图3佩带后打开开关放入适量氧气即可呼吸自如。这种操作过程可在20秒钟内顺利完成。
c、由于不需排气,钢瓶所储氧气可全部利用。现有技术由于存在定量供应系统,在开始工作后即以稳定的气流(1.3L/min)给氧,但当人员呼吸量很小时(如静坐等待援救)则多余的氧必须排出(由于气囊容积小)势必降低自救器的使用时间,同时在N2积累过多时自动排N2时亦第一部份O2。亦造成O2的浪费。
d、由于本实用新型大幅度地简化了结构(但使用性能没有降低)降低了工艺要求,因此可以由技术水平不高的小企业来生产,很快满足目前煤矿对自救器的大量需求。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Claims (1)

  1. 一种主要由钢瓶组P、吸收罐组Q和气衣Y组的压缩氧自救衣,其特征在于钢瓶组P由开关座、堵塞杆和与之结为一体的紫铜垫、密封套、上堵头、下堵头和金属管构成;吸收罐组Q的呼吸导管与接头紧密结合,吸气阀座、呼气阀座和接头以螺纹结合为一体,吸气阀用压圈压在吸气阀座上,呼气阀用螺钉压在呼气阀座上,唾液吸收垫通过承套夹在接头与吸气座之间;在套筒与压盖和呼气阀座联接处装有过滤网,在套筒内装有吸收剂;气衣Y由二孔弹性胶板和夹布薄胶板粘成中空的半园柱形並装有紧腰带;二孔弹性胶板上的孔紧套在吸收罐Q和钢瓶P的槽中,整体自救衣装有承重用的挂索。
CN 88212940 1988-05-27 1988-05-27 压缩氧自救衣 Withdrawn CN2031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8212940 CN2031295U (zh) 1988-05-27 1988-05-27 压缩氧自救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8212940 CN2031295U (zh) 1988-05-27 1988-05-27 压缩氧自救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295U true CN2031295U (zh) 1989-01-25

Family

ID=4846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8212940 Withdrawn CN2031295U (zh) 1988-05-27 1988-05-27 压缩氧自救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1780692A (en) Personal disposable emergency breathing system
CN203425395U (zh) 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CN207137167U (zh)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CN209204513U (zh) 一种碳氧交换型自主呼吸器
CN201055615Y (zh) 一种密闭循环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CN2031295U (zh) 压缩氧自救衣
CN200948304Y (zh) 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CN107096142A (zh)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CN104014083A (zh) 一种高效能复合式新型自救器
CN2686651Y (zh) 正压空气呼吸器
US11071880B2 (en)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EP0241169A1 (en) Improved breathing apparatus
CN109513128A (zh) 一种双气囊作业型化学氧呼吸器
CN2241001Y (zh) 防毒救生面具
CN211097130U (zh) 一种正压式化学氧作业呼吸器
CN2658405Y (zh) 多功能化学氧自救器
CN2298825Y (zh) 一种生氧应急头罩
CN2241000Y (zh) 一种化学供氧式火灾逃生面具
CN2303649Y (zh) 一种消防逃生面具
CN207430022U (zh) 一种手术室麻醉废气排出装置
CN214209197U (zh) 一种火灾逃生用自救器
CN205814900U (zh) 一种多氧烛供氧的自动控制呼吸器
CN2287975Y (zh) 封闭式制氧自救面罩
CN1011325B (zh) 瓦斯避难和救生压风呼吸装置
CN2590603Y (zh) 压缩氧式火灾自救逃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