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6170U - 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6170U
CN203116170U CN 201320002856 CN201320002856U CN203116170U CN 203116170 U CN203116170 U CN 203116170U CN 201320002856 CN201320002856 CN 201320002856 CN 201320002856 U CN201320002856 U CN 201320002856U CN 203116170 U CN203116170 U CN 203116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ousing
fan assembly
describe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028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琪
马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0285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6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6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61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制冷器件及风机组件;壳体包括可拆卸的前门及两侧门,且风机组件在壳体内的连接位置可调节;当需要调节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向时,只需根据需要拆卸壳体前门和/或两侧门,同时将风机组件调节至需要的出风位置即可,这样可使得空调系统在调整送风方向后风阻仍然保持较小,保证风机组件高效工作,且用户采用简单工具即可实现调节,不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可维护性高,且维护费用低,同时用户不需购置多种不同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节省了机房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机房中,由于机柜设备工作时发热量大,因此必须采用空调系统及时降温,以保证机柜设备正常工作。通常会需要调整空调的送风方向来达到有针对性的降温的目的,尤其在采用列间空调方案布置的机房中,由于空调设置在机柜之间,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机柜布置情况调整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向。
而目前机房中所采用的空调系统中,风机组件是固定设置在空调壳体内,因此不支持自由调整送风方向。当需要调整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向时,一般需要通过封闭空调的侧门和/或前门来实现。例如:当需要从前送风方式调整为左侧送风时,需要将空调的前门和右侧门封闭,同时拆卸空调的左侧门,勉强实现侧送风模式;当需要从两侧送风调整为前门送风时,需要将空调的两侧门封闭,并拆卸空调的前门。
虽然采用上述拆卸或封闭空调门的方式能达到调节送风方向的目的,但是采用上述方式调节后风阻较大,机外余压会受到很大影响,无法很好的满足列间需要垂直送风和水平送风的应用需求。同时,现有的空调系统需要改变送风方式时,通常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改造,不仅费用高,可维护性差,而且空调系统的风机运行效率低。因此用户需要购买不同送风方式的空调来满足机房的列间空调布置方案,这样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产生过多的冗余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制冷器件及风机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的前门和/或两侧门设置有可拆卸的挡风板,且所述风机组件在所述壳体上的连接位置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在所述壳体上可调节的连接位置包括三种状态:所述风机组件正对所述壳体的前门、所述风机组件正对所述壳体的左侧门和所述风机组件正对所述壳体的右侧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的安装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内的一个或多个风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安装框架相对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壳体内部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安装框架为条状的矩形框结构,多个所述风机排成一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安装框架的两条长边分别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铰链可转动连接,且每条所述长边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铰链通过螺栓或松不脱螺栓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的前门和/或两侧门处还设置有网孔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挡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内部一侧,所述网孔门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外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网孔门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内部一侧,所述挡风板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外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挡风板及所述网孔门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主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空调系统的壳体前门及两侧门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并使得风机组件在壳体内的连接位置可调节,当需要调节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向时,只需根据需要拆卸壳体前门和/或两侧门,同时将风机组件调节至需要的出风位置即可,这样可使得空调系统在调整送风方向后风阻仍然保持较小,保证风机组件高效工作,且用户采用简单工具即可实现调节,不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可维护性高,且维护费用低,同时用户不需购置多种不同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节省了机房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局部不带挡风板结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局部带挡风板结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从左侧面出风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调整风机组件位置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该空调系统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置有制冷器件20及风机组件30;其中,壳体10的前门11和/或两侧门(左侧门12和右侧门13)设置有可拆卸的挡风板14,且风机组件30在壳体10内的连接位置可调节。具体地,风机组件30在壳体10上可调节的连接位置包括三种状态:风机组件30正对壳体10的前门11、风机组件30正对壳体10的左侧门12和风机组件30正对壳体10的右侧门13。当需要调节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向时,只需根据需要拆卸壳体10的前门11和/或两侧门(左侧门12和右侧门13),同时将风机组件30调节至需要的出风位置即可;这样可使得空调系统在调整送风方向后风阻仍然保持较小,且用户采用简单工具即可实现调节,不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可维护性高,且维护费用低;同时用户不需购置多种不同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节省了机房建设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上述风机组件30包括与壳体10内部连接的安装框架31、以及设置在安装框架31内的一个或多个风机32。其中,安装框架31可以是多种形状的,例如不规则形状,圆形、方形、矩形等等;风机32的个数可根据空调系统的功率需求或出风量需求来设置,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个;风机32可相对安装框架31固定连接,也可相对于安装框架31可转动的连接,以进一步的调整出风方向;风机32在安装框架31内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多种,例如可采用螺栓实现固定连接、或采用转轴实现转动连接等等。而且,当有多个风机32时,风机32在安装框架31内的排布形式也可以是多种,例如可以呈矩阵形式排列安装,也可以是成一行或一列的形式排列安装,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无规则的排布形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风机组件30的安装框架31为方形或矩形时,其相对的两边(如分别记为:左边311、右边312)分别与壳体10内部可转动连接。其中,安装框架31与壳体10内部连接位置可根据不同的出风方向需求进行调节;壳体10内部的连接位置可包括:与壳体10前门11对应的前侧、与壳体左侧门12对应的左侧和与壳体右侧门13对应的右侧。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当需要从空调系统的前门方向a出风时,安装框架31上相对的两边(左边311和右边312)分别与壳体10内相对的左侧和右侧连接,风机组件30的出风方向对着前门11,并相应拆卸空调系统壳体10前门11的挡风板14,保留壳体10两侧门的挡风板14(图1中未示出挡风板结构)。
如图3所示,同时参阅图1,当需要从空调系统的左侧门1方向b出风时,可将安装框架31上与空调系统壳体10的右侧连接的右边312拆卸,将风机组件30整体绕安装框架31左边311的连接位(未图示)转动后,再将安装框架31的右边312与空调系统壳体10的前侧连接,使得风机组件30的出风方向对着空调系统的左侧门12,并相应拆卸空调系统壳体10左侧门的挡风板14,保留壳体10前门11和右侧门13的挡风板(图3中未示出挡风板结构)。
或者,参阅图1,当需要从空调系统的右侧门方向c出风时,可将安装框架31上与空调系统壳体10的左侧连接的左边311拆卸,将风机组件30整体绕安装框架31右边312的连接位(未图示)转动后,再将安装框架31的左边311调整到与空调系统壳体10的前侧连接,使得风机组件30的出风方向对着空调系统壳体10的右侧门13,并相应拆卸空调系统壳体右侧门13的挡风板,保留壳体10前门11和左侧门12的挡风板。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安装框架31为条状的矩形框结构,且多个风机32排成一列固定设置在安装框架31内。相应地,空调系统的壳体10优选为长方体形,安装框架31的宽度与壳体10内部宽度相适配,安装框架31沿壳体10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壳体10内,且安装框架31的两条长边分别连接在壳体10内的左侧和右侧。具体设置时,可将安装框架31设置在壳体10内靠近前门11的一端,并保留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转动调整风机组件30在壳体10内的安装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框架31的两条长边(左边311和右边312)分别与壳体10内部通过铰链33可转动连接,且每条长边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壳体10连接的连接位(未图示),例如设置三个或四个连接位,这样可保证将安装框架31其中一边(左边311或右边312)的连接拆卸掉之后,安装框架31能稳定的绕另一边(右边311或左边312)转动至需要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铰链33可通过螺栓(未图示)与壳体10连接,当需要调节安装框架31的连接位置时,可采用工具拆卸螺栓,将安装框架31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固定。
优选地,铰链33通过松不脱螺栓与壳体10连接,这样可实现无工具拆卸,维护起来更加方便。
更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壳体10的前门11和/或两侧门(左侧门12和右侧门13)处还设置有网孔门15,网孔门15可与挡风板14相配合使用。当需要满足出风需求时,只需将挡风板14拆除、保留网孔门15即可;当需要阻风时,同时保留挡风板14和网孔门15即可。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将挡风板14设置在靠近壳体10内部一侧,网孔门15设置在靠近壳体10外的一侧,当需要拆卸挡风板14时,可先移出网孔门15;也可以将网孔门15设置在靠近壳体10内部一侧,挡风板14设置在靠近壳体10外的一侧(未图示),这样在需要出风时,可直接拆卸挡风板14即可。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挡风板14及网孔门15可拆卸的设置在壳体10的主框架上。其中,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例如可采用卡接的形式连接等,以便于用户拆卸,提高空调系统可维护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空调系统的壳体10前门11及两侧门12、13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并使得风机组件30在壳体10内的连接位置可调节,当需要调节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向时,只需根据需要拆卸壳体10前门11和/或两侧门12、13,同时将风机组件30调节至需要的出风位置即可,这样可使得空调系统在调整送风方向后风阻仍然保持较小,保证风机组件30高效工作,且用户采用简单工具即可实现调节,不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可维护性高,且维护费用低,同时用户不需购置多种不同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节省了机房建设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制冷器件(20)及风机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前门(11)和/或两侧门(12,13)设置有可拆卸的挡风板(14),且所述风机组件(30)在所述壳体(10)上的连接位置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30)在所述壳体(10)上可调节的连接位置包括三种状态:所述风机组件(30)正对所述壳体(10)的前门(11)、所述风机组件(30)正对所述壳体(10)的左侧门(12)和所述风机组件(30)正对所述壳体(10)的右侧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30)包括与所述壳体(10)内部连接的安装框架(31)、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31)内的一个或多个风机(3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31)相对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壳体(10)内部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31)为条状的矩形框结构,多个所述风机(32)排成一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31)的两条长边分别与所述壳体(10)内部通过铰链(33)可转动连接,且每条所述长边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壳体(10)连接的连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33)通过螺栓或松不脱螺栓与所述壳体(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前门(11)和/或两侧门(12,13)处还设置有网孔门(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4)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10)内部一侧,所述网孔门(15)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10)外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门(15)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10)内部一侧,所述挡风板(14)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10)外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4)及所述网孔门(15)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主框架上。
CN 201320002856 2013-01-05 2013-01-05 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6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2856 CN203116170U (zh) 2013-01-05 2013-01-05 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2856 CN203116170U (zh) 2013-01-05 2013-01-05 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6170U true CN203116170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6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02856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6170U (zh) 2013-01-05 2013-01-05 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6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00A (zh) * 2015-03-31 2015-07-15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6500A (zh) * 2015-03-31 2015-07-15 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8644B (zh) 一种数据机房变风量智能气流调控系统
CN106440028B (zh) 空调器
CN107504569B (zh) 空调柜机
US20150267931A1 (en) Split air-conditioner module
CN114413335A (zh) 出风机构、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CN203116170U (zh) 一种可自由调整送风方向的空调系统
CN202166154U (zh) 数据机房变风量智能气流调控系统
CN203907923U (zh) 可增大机房通风量的通风地板
CN204202069U (zh) 一种机柜热通道封闭式机房列间空调
CN105823126A (zh) 空调器
CN206851187U (zh) 一种自动调节通风方向的控制柜
CN204880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05561000U (zh) 空调器
CN204721778U (zh) 一种带有冷通道的数据中心机房结构
CN211345729U (zh) 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柜
CN111174400B (zh) 一种家用冷气扇的冷气摆动导向装置
CN211343426U (zh) 一种所用变自动排风降温控制装置
CN203820309U (zh) 塔式起重机用一体式电气室结构
CN2028355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433312U (zh) 一种具有新型通风装置的机柜
CN105020789A (zh) 一种隔板组件可翻转的风管机
CN206992939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油田专用变频控制柜
CN206283772U (zh) 一种主动式气流引流通风装置
CN106940048B (zh) 一种可旋转多送风模式的基站空调
JP4788776B2 (ja) 排気システムの構築方法及び給排気システムの構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2 building 1-4 floor, building 6-10

Patentee after: VERTIV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Patentee befor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