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84599U -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084599U CN203084599U CN 201220708776 CN201220708776U CN203084599U CN 203084599 U CN203084599 U CN 203084599U CN 201220708776 CN201220708776 CN 201220708776 CN 201220708776 U CN201220708776 U CN 201220708776U CN 203084599 U CN203084599 U CN 2030845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ob
- steel ball
- fixed mount
- track
- touch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该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包括:旋钮一部组和旋钮二部组;所述旋钮一部组包括旋钮一;所述旋钮二部组包括旋钮二;旋钮一上设有便于旋转和按压旋钮一的触动部;旋钮一部组与旋钮二部组组装成一体,且旋钮一部组嵌入在旋钮二部组内部;所述旋钮一能相对于所述旋钮二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且所述旋钮一能被按压;所述旋钮二能相对于所述旋钮一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产品多功能特点,且避免使用轴承等较昂贵的标准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运行稳定,不容易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车载设备等产品上的旋钮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车载设备等产品上的旋钮一般是单个旋钮,功能比较单一,在实现其它功能方面受到限制,从而令产品本身性能方面受到局限,相对竞争优势比较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该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包括旋钮一部组和旋钮二部组。旋钮一部组包括旋钮一,旋钮二部组包括旋钮二。旋钮一上设有便于旋转和按压旋钮一的触动部,旋钮一部组与旋钮二部组组装成一体,且旋钮一部组嵌入在旋钮二部组内部;旋钮一能相对于旋钮二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且旋钮一能被按压;旋钮二能相对于所述旋钮一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触动部具体为:旋钮一上的凹陷面,或旋钮一上的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一部组还包括多颗钢珠、两片钢珠第一固定环、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和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旋钮一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的两面分别设有便于钢珠滚动和支撑旋钮一的轨道,两片钢珠第一固定环上分别装有钢珠。旋钮一、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一固定环、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一固定环、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按序通过装有弹片的螺丝固定在一起,使得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与旋钮一上的轨道配合,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还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的一面的轨道配合,另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的另一面的轨道配合,还与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上的轨道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上的轨道为半圆槽轨道;所述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轨道为半圆槽轨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一部组还包括:弹簧。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设有多个套筒,旋钮二上面设有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套筒个数相同的圆柱导轨。弹簧装在所述旋钮一部组中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与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一固定环之间;装有弹簧的旋钮一部组通过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个的多个套筒对应旋钮二上面的多个圆柱导轨组装到旋钮二上面。其中,所述弹簧用于支撑旋钮一部组和旋钮二,旋钮一可被按压,且可相对旋钮二自由向左或向右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二部组还包括:两片钢珠第二固定环、上壳和旋钮二的固定架。旋钮二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两片钢珠固定环上分别装有多颗钢珠;旋钮二的固定架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旋钮二、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上壳、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和旋钮二的固定架按序通过装有弹片的螺丝固定在一起,使得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与旋钮二的轨道配合,上壳倒置组装在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上,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与旋钮二的固定架的轨道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二部组还包括:导光盘。导光盘组装在上壳上;装有导光盘的上壳倒置组装在所述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还包括一个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上有编码器,该印刷电路板通过定位柱定位及螺丝固定组装在上壳上。旋钮一在旋转时与相连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编码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旋钮一在被按压时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编码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旋钮二在旋转时与相连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二编码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二部组还包括下壳;该下壳通过螺丝所附组装在上壳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二部组还包括面板;该面板用双面胶贴在上壳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技术方案具有两个旋钮,旋钮一既可旋转又可触动,旋钮二可旋转,使得具有本结构的产品具有多功能的特点,而且本技术方案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避免使用轴承等较昂贵的标准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运行稳定,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钮一部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钮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旋钮二部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沿横向长度方向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沿对角线方向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是提供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该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包括:旋钮一部组和旋钮二部组。旋钮一部组包括旋钮一,旋钮二部组包括旋钮二。旋钮一上设有便于旋转和按压旋钮一的触动部,旋钮一部组与旋钮二部组组装成一体,且旋钮一部组嵌入在旋钮二部组内部;旋钮一能相对于旋钮二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且旋钮一能被按压;旋钮二能相对于所述旋钮一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该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包括旋钮一部组101和旋钮二部组102。旋钮一部组101包括旋钮一,旋钮二部组102包括旋钮二。旋钮一上设有便于旋转和按压旋钮一的触动部,旋钮一部组101与旋钮二部组102组装成一体,且旋钮一部组101嵌入在旋钮二部组102内部;旋钮一能相对于旋钮二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且旋钮一能被按压;旋钮二能相对于所述旋钮一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触动部可以为旋钮一上的凹陷面,或旋钮一上的凸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触动部具体为圆形凹陷面10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钮一部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钮一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一部组除了包括旋钮一201外还包括多颗钢珠202、两片钢珠第一固定环203、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204和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旋钮一201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30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轨道301为半圆槽轨道。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204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的两面分别设有便于钢珠滚动和支撑旋钮一201的轨道,两片钢珠第一固定环203上分别装有钢珠202。旋钮一201、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一固定环203、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一固定环203、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204按序通过装有弹片的螺丝固定在一起,使得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203与旋钮一201上的轨道配合,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203还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上的一面的轨道配合,另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203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上的另一面的轨道配合,还与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204上的轨道配合,组成旋钮一部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将带有弹片的螺丝安装在旋钮一201上柱状结构302中。两片装有钢珠202的钢珠固定环203分别与旋钮一部组中的相应轨道配合,使得旋钮一201能够向左或向右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204和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上的轨道均为半圆槽轨道。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204上的半圆槽轨道和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上的半圆槽轨道的结构与图3中旋钮一201上的轨道301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一部组还包括:弹簧206。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上设有多个套筒,旋钮二上面设有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上套筒个数相同的圆柱导轨。弹簧206装在旋钮一部组中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与另一片装有钢珠202的钢珠第一固定环203之间;装有弹簧206的旋钮一部组通过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205上的多个套筒对应旋钮二上面的多个圆柱导轨组装到旋钮二上面,这样,就可将旋钮一部组和旋钮二部组组装在一起。其中,弹簧206使得旋钮一201可被按压。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旋钮二部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二部组除了包括旋钮二401以外还包括:两片钢珠第二固定环402、上壳404和旋钮二的固定架403。旋钮二401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轨道为半圆槽轨道,其结构与图3中旋钮一201的半圆槽轨道301相同;两片钢珠第二固定环402上分别装有多颗钢珠202;旋钮二的固定架403上设有便于钢202滚动的轨道,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轨道为半圆槽轨道,其结构与图3中旋钮一201的半圆槽轨道301相同。旋钮二401、一片装有钢珠202的钢珠第二固定环402、上壳404、另一片装有钢珠202的钢珠第二固定环402和旋钮二的固定架403按序通过装有弹片的螺丝固定在一起,使得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402与旋钮二401的轨道配合,上壳404组装在装有钢珠202的钢珠第二固定环402上,另一片装有钢珠202的钢珠第二固定环402与旋钮二的固定架403的轨道配合。两片装有钢珠202的钢珠第二固定环402分别与选钮二部组中的相应的轨道配合,使得旋钮二能够向左或向右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二部组还包括:导光盘406。导光盘406组装在上壳404上;装有导光盘406的上壳404倒置组装在一片装有钢珠202的钢珠第二固定环402上。导光盘的作用是在向左或向右旋转旋钮二401时,有一道光也随之向左或向右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中,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还包括一个印刷电路板407。该印刷电路板407上有编码器,该印刷电路板407通过定位柱定位及螺丝固定组装在上壳404上。旋钮一201,在旋转时可与相连的印刷电路板407上的第一编码器完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还可以在被按压时与印刷电路板407上的第一编码器完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旋钮二401,在旋转时可与相连的印刷电路板407上的第二编码器完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二部组还包括下壳408;该下壳408通过螺丝所附组装在上壳404上。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中,旋钮二部组还包括面板405;面板405用双面胶贴在上壳404的顶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结构拆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沿横向长度方向切割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沿对角线方向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参见图5,主要呈现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各个部件的安装顺序。参见图6,主要呈现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组装完成后除弹簧206以外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及结构特点。参见图7,主要呈现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特点及弹簧206的安装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旋钮一部组和旋钮二部组,使得旋钮一部组中的旋钮一可进行旋转和按压,旋钮二部组中的旋钮二可进行旋转,进而使得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实现产品多功能的特点。
2、从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和组装来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避免使用轴承等较昂贵的标准件,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运行稳定,不容易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包括旋钮一部组和旋钮二部组;所述旋钮一部组包括旋钮一;所述旋钮二部组包括旋钮二;旋钮一上设有便于旋转和按压旋钮一的触动部;旋钮一部组与旋钮二部组组装成一体,且旋钮一部组嵌入在旋钮二部组内部;所述旋钮一能相对于所述旋钮二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且所述旋钮一能被按压;所述旋钮二能相对于所述旋钮一进行向左或向右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部具体为:旋钮一上的凹陷面,或旋钮一上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一部组还包括多颗钢珠、两片钢珠第一固定环、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和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所述旋钮一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所述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所述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的两面分别设有便于钢珠滚动和支撑旋钮一的轨道;
所述两片钢珠第一固定环上分别装有钢珠;
旋钮一、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一固定环、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一固定环、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按序通过装有弹片的螺丝固定在一起,使得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与旋钮一上的轨道配合,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还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的一面的轨道配合,另一片钢珠第一固定环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的另一面的轨道配合,还与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上的轨道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一的第一固定架上的轨道为半圆槽轨道;所述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轨道为半圆槽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一部组还包括:弹簧;
所述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设有多个套筒;所述旋钮二上面设有与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套筒个数相同的圆柱导轨;
所述弹簧装在所述旋钮一部组中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与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一固定环之间;
装有弹簧的所述旋钮一部组通过旋钮一的第二固定架上个的多个套筒对应旋钮二上面的多个圆柱导轨组装到旋钮二上面;其中,所述弹簧用于支撑旋钮一部组和旋钮二,旋钮一可被按压,且可相对旋钮二自由向左或向右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二部组还包括:两片钢珠第二固定环、上壳和旋钮二的固定架;所述旋钮二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所述两片钢珠固定环上分别装有多颗钢珠;所述旋钮二的固定架上设有便于钢珠滚动的轨道;
旋钮二、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上壳、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和旋钮二的固定架按序通过装有弹片的螺丝固定在一起,使得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与旋钮二的轨道配合,上壳倒置组装在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上,另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与旋钮二的固定架的轨道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二部组还包括:导光盘;
导光盘组装在上壳上;装有导光盘的上壳倒置组装在所述一片装有钢珠的钢珠第二固定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还包括一个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有编码器;
旋钮一在旋转时与相连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编码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旋钮一在被按压时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编码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
旋钮二在旋转时与相连的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二编码器配合,控制相应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二部组还包括下壳;所述下壳通过螺丝所附组装在上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二部组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用双面胶贴在上壳的顶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08776 CN203084599U (zh) | 2012-12-19 | 2012-12-19 |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08776 CN203084599U (zh) | 2012-12-19 | 2012-12-19 |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084599U true CN203084599U (zh) | 2013-07-24 |
Family
ID=48830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708776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84599U (zh) | 2012-12-19 | 2012-12-19 |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08459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19297A (zh) * | 2012-12-19 | 2013-04-03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
CN110198504A (zh) * | 2019-05-31 | 2019-09-03 |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双向旋转调节机构及头戴电子产品 |
CN111324170A (zh) * | 2018-12-14 | 2020-06-23 | 德丰电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机器的操作的控制旋钮 |
-
2012
- 2012-12-19 CN CN 201220708776 patent/CN20308459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19297A (zh) * | 2012-12-19 | 2013-04-03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
CN111324170A (zh) * | 2018-12-14 | 2020-06-23 | 德丰电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机器的操作的控制旋钮 |
CN110198504A (zh) * | 2019-05-31 | 2019-09-03 |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双向旋转调节机构及头戴电子产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19297B (zh) |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 |
CN203084599U (zh) | 一种双旋钮旋转触动结构 | |
CN103582353A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
CN204130414U (zh) | 一种旋钮结构及包含该旋钮结构的车载装置 | |
CN215769668U (zh) | 一种键盘 | |
CN106098452B (zh) | 一种新型复合旋钮结构 | |
CN205211633U (zh) | 侧键、侧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2429462A (zh) | 电脑桌 | |
CN220471191U (zh) | 一种带可拆hub结构的旋转支架 | |
CN205336370U (zh) | 移动终端的音量调节系统和移动终端 | |
CN201210458Y (zh) | 可平稳动作的按键结构 | |
CN205376351U (zh) | 一种适用于手柄的按键结构及输入设备 | |
CN207954336U (zh) | 一种方便使用的玻璃加工打孔机 | |
CN108304029A (zh) | 一种旋转式电子屏幕点击装置 | |
CN204910719U (zh) | 一种新型的基于wifi的双无线乒乓球电子记分牌 | |
CN103313519B (zh) | 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弹片包边的治具 | |
CN203675176U (zh) | 一种设有旋转按键的手机 | |
CN102403146B (zh) |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 |
CN104992863A (zh) | 按键结构和遥控器 | |
CN205531806U (zh) | 一种电气柜的门锁结构 | |
CN207291443U (zh) | 一种小型电脑刻字机的改进结构 | |
CN210378850U (zh) | 一种开关柜复位开关结构 | |
CN202916791U (zh) | 键芯 | |
CN201411568Y (zh) | 控制板装置及采用该控制板装置的洗衣机 | |
CN202939551U (zh) | 一种计算机主机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11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