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82065U -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82065U
CN203082065U CN 201320063250 CN201320063250U CN203082065U CN 203082065 U CN203082065 U CN 203082065U CN 201320063250 CN201320063250 CN 201320063250 CN 201320063250 U CN201320063250 U CN 201320063250U CN 203082065 U CN203082065 U CN 203082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driving pulley
main pulley
belt wheel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632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aof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0632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82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82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820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包括主带轮总成和线圈总成;主带轮总成包括通过皮带Ⅰ与汽车发动机相连的主带轮;线圈总成包括与汽车电源连接的漆包线和放置漆包线的壳体;壳体设置在主带轮一侧端面的凹槽内,主带轮另一侧端面设置有通过皮带Ⅱ与汽车电动机输入轴相连的驱动带轮总成;驱动带轮总成包括磁吸盘和驱动带轮,驱动带轮与磁吸盘之间通过弹簧片连接;所述主带轮和驱动带轮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轴上。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电动机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结构简单,可以节省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背景技术
电磁离合器种类繁多,有干式单片电磁离合器、干式多片电磁离合器、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磁粉离合器和转差式电磁离合器等。其中干式单片电磁离合器结构紧凑、响应迅速、寿命长久,作为动力传递装置广泛使用。
目前国内外使用较普遍的干式单片电磁离合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主带轮总成、线圈总成和驱动盘总成。主带轮总成包括与汽车发动机通过皮带Ⅰ相连的主带轮,主带轮中心孔内设置有轴承。主带轮的一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带有凹槽,凹槽用于安装通电时能产生磁吸力的线圈总成。线圈总成包括设置在主带轮凹槽内的壳体,壳体截面为U形,安装时,U形开口端与主带轮的凹槽底面可以形成闭合的空腔。在工作过程中,线圈总成始终为静止状态,而主带轮在发动机带动下会发生旋转,因此壳体与主带轮端面凹槽的内侧壁需要设置成间隙配合。在壳体内设置有漆包线,漆包线通过线束与汽车电源连接。在漆包线和壳体之间用环氧树脂密封住漆包线,防止电磁离合器工作过程中漆包线出现脱落现象。在壳体U形开口对侧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挡圈。驱动盘总成包括磁吸盘和安装在主轴上的法兰盘。法兰盘外侧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与磁吸盘通过弹簧片连接在一起。弹簧片一端通过铆钉与磁吸盘连接;另一端通过铆钉设置在法兰盘和固定板之间,同时固定连接法兰盘和固定板。
汽车发动机通过皮带Ⅰ与主带轮总成中的主带轮相连,在发动机带动下主带轮开始旋转。线圈总成为电磁离合器的电控元件,汽车内的电源提供的恒稳电流通过线圈总成的漆包线时,线圈总成产生磁吸力,磁吸盘带动驱动盘总成向主带轮方向靠近,在磁吸力作用下,磁吸盘与主带轮之间间隙逐渐减小,直至两者完全贴合,之后依靠贴合面的摩擦力作用,磁吸盘开始旋转,并带动通过弹簧片与磁吸盘固定连接的法兰盘和固定盘转动,与法兰盘固定连接的主轴开始旋转,这样主带轮就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与驱动盘总成连接的主轴上。当电源停止供电时,线圈总成的磁吸力消失,在弹簧片回复力作用下磁吸盘与主带轮脱离,驱动盘总成停止运行,主轴也停止工作。
当今世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使得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众多燃油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石油资源也日渐匮乏,开发低排放、低油耗的新型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虽然通过汽车自身的技术改进可以提高燃油的经济效益,如改变发动机的控制方式,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排污问题和能源的消耗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致力于其他燃料汽车的开发和研究。其中,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废气零排放,并可利用煤炭、水利、核能等其他非石油能源,因此电动汽车的研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纯粹依靠电力的电动汽车的发展水平离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其中最主要因素是充电所需要的时间长,充电后能够行走的里程有限。这其中本质上的制约因素是提供动力的蓄电池技术。由于蓄电池的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电动汽车的性能和价格都无法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抗衡。在这种环境下,融合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双方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应运而生。
混合动力汽车指的是至少拥有两个能量变换器和两个能量储存系统的车辆。混合动力汽车包含有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混连式混合动力汽车。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简单,因为需要的体积较大,目前使用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均为混合动力大巴车。在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发电机提供的电能启动电动机,之后由电动机再转换为机械能,给汽车提供动力。这样经过几次能量转换,肯定会产生能量的损耗,降低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因为它需要同时设置三个动力总成: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这就给系统的总体布置带来了困难并且提高了生产成本。为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快速的动力传递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直接利用机械能带动电动机运行的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包括主带轮总成和线圈总成。所述主带轮总成包括与汽车发动机通过皮带Ⅰ相连的主带轮;所述线圈总成包括与汽车电源连接的漆包线和用于放置漆包线的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主带轮一侧端面的凹槽内,与所述主带轮另一侧端面相距0.3mm~0.6mm间隙处设置有通过皮带Ⅱ与汽车电动机输入轴相连的驱动带轮总成。所述驱动带轮总成包括受磁吸力产生位移后一侧端面与主带轮端面能互相贴合的磁吸盘和设置在磁吸盘另一侧的驱动带轮,所述驱动带轮与磁吸盘之间设置有用于复位磁吸盘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一端通过铆钉Ⅰ与磁吸盘相连;另一端通过铆钉Ⅱ与驱动带轮连接。
所述主带轮和驱动带轮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簧片在磁吸盘的圆周面上均匀设置有三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带轮为皮带轮、多楔带轮或同步带轮其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作为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电动机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结构简单,可以节省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驱动带轮总成取代普通电磁离合器使用的驱动盘总成后,驱动带轮通过皮带Ⅱ可以与汽车电动机输入端相连,取代了发电机的工作,直接利用汽车发动机带动汽车电动机工作,将机械能直接传递利用,减小了能量转换过程带来的损耗,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综合性能。
弹簧片设置在驱动带轮和磁吸盘之间,两端分别连接驱动带轮和磁吸盘。并且设置的三片弹簧片均匀分布设置在驱动带轮的圆周面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运行更加稳定。驱动带轮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传动轮,选用方便,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带轮总成的右视图。
其中,1、主带轮,2、弹簧片,3、铆钉Ⅰ,4、驱动带轮,5、铆钉Ⅱ,6、磁吸盘,7、环氧树脂,8、漆包线,9、壳体,10、挡圈,11、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带轮总成、线圈总成和驱动带轮总成。其中线圈总成设置在主带轮总成内;驱动带轮总成设置在主带轮总成的侧端面处,位置与线圈总成相对应。
主带轮总成包括主带轮1,主带轮1通过皮带Ⅰ与汽车发动机相连,主带轮1通过中心孔内设置的轴承安装在支撑轴上。主带轮1的一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设置凹槽,凹槽内安装有线圈总成。
线圈总成包括截面为U形的壳体9,壳体9倒扣在主带轮1的凹槽内,壳体9的U形开口端与主带轮1的凹槽底面形成闭合空腔。为不阻碍主带轮1的旋转,壳体9的外表面与主带轮1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0.4mm~0.5mm的间隙。在壳体9内放置漆包线8,漆包线8通过线束11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连接。在漆包线8和壳体9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7,环氧树脂7密封住漆包线8,防止漆包线8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脱落。在壳体9U形开口对侧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挡圈10。
驱动带轮总成包括磁吸盘6和驱动带轮4。所述磁吸盘6一侧端面与主带轮1的平端面处相对应,并与主带轮1平端面之间设置有0.3mm~0.6mm的间隙;磁吸盘6的另一侧端面通过弹簧片2连接设置驱动带轮4。所述驱动带轮4可以选择皮带轮、多楔带轮或同步带轮其中任意一种。驱动带轮4通过皮带Ⅱ与汽车电动机的输入端连接。驱动带轮4通过中心孔内的轴承设置在支撑轴上,驱动带轮4与磁吸盘6之间设置有三片弹簧片2,三片弹簧片2在磁吸盘6的圆周面上均匀布置,用于复位磁吸盘6,如图2所示。所述弹簧片2一端通过铆钉Ⅰ3与磁吸盘6相连;另一端通过铆钉Ⅱ5与驱动带轮4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汽车发动机通过皮带Ⅰ与主带轮总成中的主带轮1相连,在汽车发动机带动下主带轮1旋转。
当需要启动汽车电动机时,将线圈总成的漆包线8与汽车电源接通,利用汽车电源提供的恒稳电流使线圈总成产生磁吸力,驱动带轮总成中的磁吸盘6向主带轮1的方向移动,并带动驱动带轮总成向主带轮1靠近。在磁吸力作用下,磁吸盘6与主带轮1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两者完全贴合,之后依靠贴合面的摩擦力作用,磁吸盘6跟随主带轮1开始同步旋转,由于磁吸盘6与驱动带轮4通过弹簧片2固定连接,所以驱动带轮4也随之旋转,即主带轮1将汽车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带轮4。驱动带轮4通过皮带Ⅱ与汽车电动机的输入端相连接,在驱动带轮4的带动下汽车电动机启动。这样就完成了机械能的传递,汽车发动机的机械能可以直接带动汽车电动机开始工作。
当汽车电动机需要停止运行时,断开汽车电源,汽车电源停止向漆包线8提供电流输入,线圈总成的磁吸力消失。在弹簧片2的回复力作用下磁吸盘6复位。磁吸盘6和主带轮1脱离后,磁吸盘6和驱动带轮4均停止旋转,驱动带轮总成停止运行,汽车电动机停止运行。

Claims (3)

1.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包括主带轮总成和线圈总成,所述主带轮总成包括与汽车发动机通过皮带Ⅰ相连的主带轮(1);所述线圈总成包括与汽车电源连接的漆包线(8)和用于放置漆包线(8)的壳体(9),所述壳体(9)设置在主带轮(1)一侧端面的凹槽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主带轮(1)另一侧端面相距0.3mm~0.6mm间隙处设置有通过皮带Ⅱ与汽车电动机输入轴相连的驱动带轮总成,所述驱动带轮总成包括受磁吸力产生位移后一侧端面与主带轮(1)端面能互相贴合的磁吸盘(6)和设置在磁吸盘(6)另一侧的驱动带轮(4),所述驱动带轮(4)与磁吸盘(6)之间设置有用于复位磁吸盘(6)的弹簧片(2),所述弹簧片(2)一端通过铆钉Ⅰ(3)与磁吸盘(6)相连,另一端通过铆钉Ⅱ(5)与驱动带轮(4)连接;
所述主带轮(1)和驱动带轮(4)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2)在磁吸盘(6)的圆周面上均匀设置有三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带轮(4)为皮带轮、多楔带轮或同步带轮其中的一种。
CN 201320063250 2013-02-03 2013-02-03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82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3250 CN203082065U (zh) 2013-02-03 2013-02-03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63250 CN203082065U (zh) 2013-02-03 2013-02-03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82065U true CN203082065U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2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63250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82065U (zh) 2013-02-03 2013-02-03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820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677A (zh) * 2016-05-17 2016-09-07 廊坊市鑫佳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离合器
CN109017292A (zh) * 2018-09-14 2018-12-18 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泵力集成机构
CN110088494A (zh) * 2016-12-16 2019-08-02 株式会社电装 动力传递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7677A (zh) * 2016-05-17 2016-09-07 廊坊市鑫佳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离合器
CN110088494A (zh) * 2016-12-16 2019-08-02 株式会社电装 动力传递装置
CN109017292A (zh) * 2018-09-14 2018-12-18 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泵力集成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9526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CN204586537U (zh) 增程式全电驱动低速牵引车
CN201721321U (zh) 一种太阳能汽车及其光伏电磁离合装置
CN101847907B (zh) 一种太阳能汽车及其光伏电磁离合装置
CN102490586A (zh) 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传动机构
CN101870264A (zh) 一种增程式纯电动汽车
CN203082065U (zh) 动力传递用电磁离合器
CN104108309A (zh) 一种车辆用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CN203267762U (zh) 一种单行星排车用混合动力总成
CN212637473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汽车
CN202806344U (zh) 中巴车太阳能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CN203237027U (zh) 一种车辆用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CN201587316U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驱动装置
CN2911637Y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架
CN210591369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00999010Y (zh) 汽车发电机组
CN109774495A (zh) 一种集成多动力源的机电飞轮混合动力装置
CN203427601U (zh) 一种单轴式混联动力系统
CN101875294B (zh) 油电式电动车辆
CN104842763A (zh) 汽车油电两用动力传动系统
CN201729054U (zh) 一种新型油电混合动力系统
CN203267763U (zh) 一种车用深度混合动力总成
CN20315769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增程器
CN201310432Y (zh) 一种车用电激磁行星减速式发动机起动器
CN110562028A (zh) 一种约束活塞型机电混合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LANGFANG XINJI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TD.

Assignor: Liang Fengmin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18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lectromagnetic clutch for power transmiss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0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6

Address after: 065700 West of Taishan Road, Ba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South of Hebei Zhaofeng Keyuan Space Equip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HEBEI HAOF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99 Langfang Xinji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Anci Industrial Park,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ng Fengm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