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80680U -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80680U
CN203080680U CN 201320059459 CN201320059459U CN203080680U CN 203080680 U CN203080680 U CN 203080680U CN 201320059459 CN201320059459 CN 201320059459 CN 201320059459 U CN201320059459 U CN 201320059459U CN 203080680 U CN203080680 U CN 203080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concave type
park
drainage
waterlo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94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文池
朱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ain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05945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80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80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806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包括若干块下凹式绿地、若干处雨水利用设施、若干个下凹式雨水公园、若干个下凹式运动场和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利用排水管网连通前述的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设施、下凹式雨水公园和下凹式运动场,排水管网设置排水管网液位计,下凹式雨水公园内设有公园内液位计,下凹式运动场内设有运动场内液位计,下凹式雨水公园的进水口设有公园进水液位计,下凹式运动场的进水口设有运动场进水液位计,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前述液位计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下凹式雨水公园和下凹式运动场的进/排水系统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构成智能型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冲击、防止产生内涝及雨水调蓄排放措施并举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属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及雨水综合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原有的池塘、水沟、洼地、绿地等都被楼宇、道路等不透水的硬化地面所代替,致使地表吸收滞留雨水的能力被大幅度削弱,雨水大部分都要通过排水系统排走,导致很多城市在遭遇强降雨时,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地面积水而引发内涝,城市交通瘫痪,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由于城市排水系统是按照现行的标准建设的,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受到历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解决城市内涝,单纯地提高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扩建已有的城市排水系统,是相当困难的,也不现实。要改变或提高建设标准,不但工程投资巨大,还牵涉到城市规划、拆迁等诸多问题,当地政府难以负担。大幅度提高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还会造成平时正常排水状态下的排水管流速过小,产生严重的淤积,导致排水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大幅增加,也需要增加大量的维护设施和设备。因此,解决城市内涝,应当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并与雨水减量措施和调蓄排放相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它通过雨水渗透和雨水利用,并借助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有序控制,使得城市排水系统具有抵御强降雨冲击、防止发生内涝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包括若干块下凹式绿地、若干处雨水利用设施、若干个下凹式雨水公园、若干个下凹式运动场和智能控制系统,其结构特点是:
1)利用排水管网连通前述的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设施、下凹式雨水公园和下凹式运动场,
2)在排水管网设置排水管网液位计,在下凹式雨水公园内设有公园内液位计,在下凹式运动场内设有运动场内液位计,在下凹式雨水公园的进水口与排水管网连接处安装有公园进水液位计,在下凹式运动场的进水口与排水管网连接处安装有运动场进水液位计,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公园内液位计、公园进水液位计、运动场内液位计、运动场进水液位计、排水管网液位计的输出端连接,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下凹式雨水公园的进/排水系统的控制输入端、下凹式运动场的进/排水系统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构成智能型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地,下凹式绿地和雨水利用设施分别通过绿地排水管和利用设施排水管与排水管网连通。
进一步地,下凹式雨水公园的进/排水系统包括公园进水系统和公园排水系统,下凹式运动场的进/排水系统包括运动场进水系统和运动场排水系统,下凹式雨水公园通过公园进水系统和公园排水系统连通排水管网,下凹式运动场通过运动场进水系统和运动场排水系统连通排水管网。
进一步地,智能控制系统设有监测排水管网内液位的监测单元,从而控制与排水管网连通的各个下凹式雨水公园和下凹式运动场的进水、排水装置的按设定程序开启/关闭。
进一步地,智能控制系统中设有内涝预警报警装置,当检测到排水管网液位计的水位数据超过警戒标准且不断上升、与排水管网连通的各个下凹式雨水公园和下凹式运动场的进水系统都已处于开启状态时,判断为遭遇超强降雨,智能控制系统判断出有发生内涝的危险时,自动开启报警系统,发出预警。
进一步地,下凹式绿地的地面设有孔隙率高透水好的土石作为回填层,下凹式绿地比周边路面低、具储水功能结构;下凹式绿地设有绿地排水管,超过下凹式绿地吸纳容量的雨水便通过绿地排水管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或者在下凹式绿地可以直接敷设到排水管网入水口的情况下,不设绿地排水管、直接通过下凹式绿地的排水口与排水管网连接。
进一步地,雨水利用设施包括城区内的小区、建筑物内设置的雨水利用设施,包括雨水的直接利用设施及雨水渗透设施,构成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中承担雨水减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各个小区、建筑物内,修建雨水蓄水池,经过适当净化处理后利用于绿化、洗车、冲厕、道路冲洗、消防补水、景观补水、工业用水补水和非饮用补水系统,或者设置渗透池、渗透井、渗透管雨水渗透设施,补充地下水;各个雨水利用设施通过利用设施排水管与城市排水管网连通,用于排除超过利用设施设计容量的雨水。
进一步地,下凹式雨水公园低于周边地面,下凹式雨水公园的深度根据雨水公园的功能要求或者城市排水系统所要求的调蓄容量计算确定;在城区内可以依条件设置个或多个下凹式雨水公园,在下凹式雨水公园内利用地势高差和通过平面布局设计,设置具有城市公园特色的绿地、人行道、活动场,在最高水位线以下种植耐淹植物作为雨水公园的绿化。雨水公园内的绿地、人行道等地面具有渗水、透水功能结构。
进一步地,下凹式雨水公园可以设有雨水利用设施,在雨水调蓄排放的后期或者在日常的降雨时截留部分雨水进行利用,用于公园的道路冲洗、绿化等用水。
进一步地,每个下凹式雨水公园可以设置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雨水利用结构的自动控制、在调蓄池内部液位达到最低时能自动关闭排水系统;其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统一调度。
进一步地,下凹式运动场低于周边地面,平时作为人们运动休闲的场所,在城区内可以依条件设置一个或多个下凹式运动场。
进一步地,下凹式运动场内可以设雨水利用设施,在雨水调蓄排放的后期或者在日常的降雨时截留一部分雨水进行利用,用于运动场和周边地区的道路冲洗、绿化用水。
进一步地,每个下凹式运动场可以设置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雨水利用结构的自动控制、在调蓄池内部液位达到最低时自动关闭排水系统;该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统一调度。
进一步地,排水管网液位计设置在排水管网中用于监测排水管网设定区域的水位,反映排水管网排水顺畅程度以及发生内涝的危险程度,排水管网液位计包括有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排水管网构成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它把服务区内各个地方的雨水接纳并排往下游出口;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中的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设施、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的雨水排放,经过排水管网排除出去;排水管网城市现状管网或者为与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设施、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同步建设的管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设施、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种空间和资源,大幅度削减雨水径流,并实现雨水的调蓄排放,实现排水系统抗冲击、防止产生内涝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把雨水减量和雨水调蓄排放措施并举,做到减排、缓排的效果,将能减小下游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和降低工程投资,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另外,雨水减量措施实际上是雨水渗透和利用的措施,在开辟新水源、保持地下水位、保护植被环境、恢复水循环生态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改变了传统的迅速把雨水排走的传统观念,避免人为地对雨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3、本实用新型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调蓄构筑物的调蓄缓排智能化控制,即充分发挥其雨水储存功能,提高城市雨水抗冲击能力,也避免非必要时雨水进入调蓄构筑物,避免增加调蓄池的维护费用,还能充分保证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充分发挥所具有的娱乐休闲场所的功能。另外,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各个调蓄构筑物进行有序控制,既能避免非必要时雨水进入调蓄构筑物,避免增加调蓄池的维护费用,充分有效发挥其作为城市娱乐休闲场所的功能,还能缩短排水时间,给后期需要更大的调蓄水量时及时腾出空间,提高整个抗冲击防内涝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设置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在内涝发生前发出警报,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赢得时间。
4、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代替传统的单一功能的雨水调蓄池,在强降雨时起到调蓄缓排功能,平时还具有休闲娱乐等功能,是一种打造城市宜居环境与城市排水减灾巧妙结合的市政设施。
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通过单独或统一设置的智能控制系统,在发挥雨水调蓄缓排功能时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进行利用,在平时一般降雨情况下也可以从外部排水管网引入一部分雨水进行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包括若干块下凹式绿地1、若干处雨水利用设施2、若干个下凹式雨水公园3、若干个下凹式运动场4和智能控制系统17,利用排水管网10连通前述的下凹式绿地1、雨水利用设施2、下凹式雨水公园3和下凹式运动场4,在排水管网10设置排水管网液位计5,在下凹式雨水公园3内设有公园内液位计6,在下凹式运动场4内设有运动场内液位计8,在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进水口与排水管网连接处安装有公园进水液位计7,在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水口与排水管网连接处安装有运动场进水液位计9,智能控制系统17的输入端与公园内液位计6、公园进水液位计7、运动场内液位计8、运动场进水液位计9、排水管网液位计5的输出端连接,智能控制系统17的输出端与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进/排水系统的控制输入端、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排水系统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构成智能型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本实施例中:
下凹式绿地1和雨水利用设施2分别通过绿地排水管11和利用设施排水管12与排水管网10连通。
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进/排水系统包括公园进水系统13和公园排水系统14,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排水系统包括运动场进水系统15和运动场排水系统16,下凹式雨水公园3通过公园进水系统13和公园排水系统14连通排水管网10,下凹式运动场4通过运动场进水系统15和运动场排水系统16连通排水管网10。
智能控制系统17设有监测排水管网10内液位的监测单元,从而控制与排水管网10连通的各个下凹式雨水公园3和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水、排水装置的按设定程序开启/关闭。
智能控制系统17中设有内涝预警报警装置,当检测到排水管网液位计5的水位数据超过警戒标准且不断上升、与排水管网10连通的各个下凹式雨水公园3和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水系统都已处于开启状态时,判断为遭遇超强降雨,智能控制系统判断出有发生内涝的危险时,自动开启报警系统,发出预警。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的各个构成单元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详细说明如下:
下凹式绿地1:
下凹式绿地1是低于路面一定高度的绿化地面,是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中承担雨水减量功能的重要设施。绿地下方还可以采用孔隙率高透水效果良好的土石进行回填,以更有利于雨水的下渗。下凹式绿地1由于比周边路面低,起到储水作用,雨水在凹地内停留下渗,涵养补充地下水,绿化植物也对雨水有吸收滞流作用,雨水径流被大幅度吸收削弱。在规划的区域内尽可能把绿地做成下凹式的,包括小区、道路、广场、公园,尽量设置下凹式的绿地,这样并不影响城市的绿化景观,却能留有巨大的雨水滞留空间,可以做到在一定的降雨强度下不对外产生雨水径流,在强降雨下即可削减径流量、推迟雨水洪峰的形成并降低雨水径流洪峰的规模,使城市具有明显的抗冲击功能。并且,通过雨水下渗,涵养地下水,改善和保持地表植被生态,减少绿化用水量,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效益。下凹式绿地1设有绿地排水管11,超过下凹式绿地1吸纳容量的雨水便通过绿地排水管11排入城市排水管网10。在下凹式绿地可以直接敷设到排水管网10入水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绿地排水管11,直接通过下凹式绿地的排水口与排水管网10连接。
雨水利用设施2:
雨水利用设施2包括城区内的在小区、建筑物内设置的雨水利用设施,包括雨水的直接利用,也包括雨水渗透设施,是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中承担雨水减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小区、建筑物内,修建雨水蓄水池,经过适当净化处理后利用于绿化、洗车、冲厕、道路冲洗、消防补水、景观补水、工业用水补水等其它非饮用补水系统,还可以设置渗透池、渗透井、渗透管等雨水渗透设施,补充地下水。雨水利用不但开辟新水源,缓解城市缺水紧张局面,还能大幅度减小雨水的对外排放量,减小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各个雨水利用设施2都设置有利用设施排水管12与城市排水管网10连通,用于排除超过利用设施设计容量的雨水。
下凹式雨水公园3:
下凹式雨水公园3是在城区内建设的有一定面积和深度的低于周边地面的下凹式雨水公园,平时作为人们运动娱乐休闲的场所,在强降雨时能够把排水管网中的雨水主动引入并储存起来,等到排水管网排水压力减小后再有序排出雨水,是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中承担调蓄缓排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凹式雨水公园3面积可以根据场地大小或者雨水公园建设标准确定,深度根据雨水公园的功能要求或者城市排水系统所要求的调蓄容量计算确定。在城区内可以依条件设置1个或多个,以满足总的调蓄容量能满足总设计调蓄容量。雨水公园内利用地势高差和通过平面布局设计,设置具有城市公园特色的绿地、人行道、活动场等,在最高水位线以下种植耐淹植物作为雨水公园的绿化。雨水公园内的人行道、绿地等地面采用孔隙率高透水效果良好的土石材料进行构筑和回填,是具有渗水、透水功能的结构,以利于充分吸纳和利用雨水。下凹式雨水公园在一年中,遭遇强降雨而启动运用下凹式雨水公园调蓄功能的情况并不多,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下凹式雨水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下凹式雨水公园即能提供雨水调蓄缓排的场所,也充分利用空间,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的优雅环境,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是城市宜居环境建设与城市防涝减灾市政设施建设的完美结合。同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17的自动控制使得下凹式运动场具有雨水调蓄缓排安全可靠和场地充分利用的特点。
下凹式雨水公园3还可以设雨水利用设施,在雨水调蓄排放的后期或者在日常的降雨时截留一部分雨水进行利用,用于公园的道路冲洗、绿化等用水。
下凹式雨水公园3设置有公园进水系统13、公园排水系统14与排水管网10连通,进水、排水系统的启闭装置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17的控制实现自动控制。公园内设置有监测内部水位的公园内液位计6,在公园的外部、排水管网10内、公园与排水管网10连通的位置设置有监测公园外部排水管水位的公园进水液位计7。
下凹式雨水公园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还可以设置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例如雨水利用结构的自动控制,以及在调蓄池内部液位达到最低时能自动关闭排水系统等。其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与智能控制系统17实现统一调度,不影响智能控制系统17对其的统一调度控制。
下凹式运动场4:
下凹式运动场4是在城区内建设的有一定面积和深度的低于周边地面的下凹式运动场,平时作为人们运动休闲的场所,在强降雨时,像下凹式雨水公园一样,能够把排水管网中的雨水主动引入并储存起来,等到排水管网排水压力减小后再有序排出雨水,是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中承担调蓄缓排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区内可以依条件设置1个或多个,以满足总的调蓄容量能满足总设计调蓄容量。下凹式运动场实质上是一个大型雨水调蓄池,把它建设成运动场,能充分利用所占用的空间,是一种城市运动休闲与城市排水减灾巧妙结合的雨水利用系统,在一年中,遭遇强降雨而需要启动运用调蓄功能的情况并不多,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下凹式运动场是人们运动娱乐的场所。同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17的自动控制使得下凹式运动场具有雨水调蓄缓排安全可靠和场地充分利用的特点。
下凹式运动场4内还可以设雨水利用设施,在雨水调蓄排放的后期或者在日常的降雨时截留一部分雨水进行利用,用于运动场和周边地区的道路冲洗、绿化等用水。
下凹式运动场4设置有运动场进水系统15、运动场排水系统16与排水管网10连通,进水、排水系统的启闭装置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17的控制实现自动控制。运动场内设置有监测内部水位的运动场内液位计8,在公园的外部、排水管网10内、公园与排水管网10连通的位置设置有监测公园外部排水管水位的运动场进水液位计9。
下凹式运动场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还可以设置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例如雨水利用结构的自动控制,以及在调蓄池内部液位达到最低时能自动关闭排水系统等。其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与智能控制系统17实现统一调度,不影响智能控制系统17对其的统一调度控制。
排水管网液位计5:
排水管网液位计5是设置在排水管网10中用于监测排水管网特定区域的水位的液位计,它能反映排水管网排水顺畅程度以及发生内涝的危险程度,根据不同排水系统具体条件而经过设计论证后设定,排水管网液位计5可以有1个或多个,当设置一个排水管网液位计5时,该液位计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设定雨停(旱流)标准和警戒标准。排水管网10水位达到或低于雨停标准表示降雨已停止,排水管网10处在低流量或无流量状态。警戒标准是经过计算和论证后而确定的排水管网水位控制标准,当达到或超过警戒标准时,服务区内就有发生冒水而产生内涝的危险。当有多个排水管网液位计5联合监测某特定区域的时候,雨停(旱流)标准和警戒标准不是单一设定的数值,而是由所设置的各个排水管网液位计5水位数据组成的设定的组合关系构成。
排水管网10:
排水管网10是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它把服务内区各个地方的雨水接纳并排往下游出口。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中的下凹式绿地1、雨水利用设施2、下凹式雨水公园3、下凹式运动场4的雨水排放,都需要经过排水管网10排除出去。排水管网10可以是城市现状管网,也可以是与下凹式绿地1、雨水利用设施2、下凹式雨水公园3、下凹式运动场4同步建设的管网。
智能控制系统17:
智能控制系统17用于监测排水管网10内的液位数据,从而控制与排水管网10连通的各个下凹式雨水公园3和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水、排水装置的有序启闭,达到防止服务区内发生内涝的目的,同时通过智能化控制,能合理掌握各个雨水调蓄结构的进水,避免不必要的进水,影响下凹式雨水公园3和下凹式运动场4的正常使用和增加系统维护成本。智能控制系统17的输入端与公园内液位计6、公园进水液位计7、运动场内液位计8、运动场进水液位计9、排水管网液位计5、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进排水系统、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排水系统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进排水系统、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排水系统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17还配置内涝预警报警装置,当遭遇超强降雨,智能控制系统判断出有发生内涝的危险时,就会自动开启报警系统,发出预警,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赢得时间。
参见图2,智能控制系统17的具体控制步骤原理和功能如下:
步骤1),动态采集排水管网水位数据(1),获得排水管网内的反映排水管网排水顺畅程度以及发生内涝的危险程度的数据,图框内的“(1)”、“(2)”等字符是为了区别执行相同命令而处在不同程序步骤的程序命令的方法,以下同;
步骤2),水位低于警戒标准(1),判断排水管网内的水位数据是否满足低于警戒标准,当判断为真(Y)时返回步骤1),继续监测排水管网的水位数据,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3);
步骤3),打开最近的调蓄池进水系统,当排水管网的数值达到或超过警戒标准时,依次打开调蓄池进水系统,调蓄池是指与排水管网连接的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或其它有蓄水缓排功能的构筑物;“最近”是指从调蓄池进排水系统与排水管网连接点至服务区内涝发生地点之间雨水流行时间最短,相对应的“最远”是指从调蓄池进排水系统与排水管网连接点至服务区内涝发生地点之间雨水流行时间最长,以下同;
步骤4),动态采集排水管网水位数据(2),获得在执行步骤3后排水管网内的水位信息;
步骤5),排水管网水位下降(1)。判断排水管网的水位是否下降,当判断为真(Y)时执行步骤6),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11);
步骤6),水位低于警戒标准(2),判断排水管网,的水位是否已经在警戒标准以下,当判断为真(Y)时执行步骤7),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11);
步骤7),采集已进水调蓄池内外液位计的数据,“已进水”是指在本次降雨过程中有执行开启进水系统指令发挥雨水调蓄功能的调蓄池,以获调蓄池的内外水位信息,从而判断调蓄池处在进水、排水或者满水状态;
步骤8),有无外部水位高于内部水位的调蓄池,当判断为真(Y)时执行步骤9),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13);
步骤9),其所有进水系统处在关闭状态,判断该部分调蓄池的进水系统是否已关闭,当判断为真(Y)时返回步骤4),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10);
步骤10),关闭其中最远的调蓄池进水系统,该步骤的作用是在排水管网水位下降到警戒标准以下后及时关闭调蓄池的进水系统,以最大限度防止过多的雨水进入调蓄池而造成维护成本的增加和影响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的使用功能;
步骤11),所有进水系统已开启,判断是否所有调蓄池的进水系统已经开启,当判断为真(Y)时执行步骤12),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3),该步骤的作用可以有序控制调蓄池依次打开,避免在需要少量调蓄容量时同时打开过多的调蓄池进水系统;
步骤12),开启警报系统,当所有调蓄池的进水系统都已打开,但排水管网的水位还在上升时,及时开启警报系统;
步骤13),有无外部水位低于内部水位的调蓄池,当判断为真(Y)时执行步骤14),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15);
步骤14),所有有水调蓄池已开启排水系统,判断该部分的调蓄池所有排水系统是否已开启,当判断为真(Y)时返回步骤22),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16);
步骤15),动态采集排水管网水位数据(5);
步骤16),开启其中最远的调蓄池排水系统、并关闭进水系统,该步骤是进入排水阶段,并根据排水管网的负荷情况有序地依次开启各调蓄池的排水系统;
步骤17),动态采集排水管网水位数据(3);
步骤18),排水管网水位下降(2),判断排水管网的水位是否下降,当判断为真(Y)时返回步骤13),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19);
步骤19),水位低于警戒标准(3),判断排水管网的水位是否已经在警戒标准以下;当判断为真(Y)时返回步骤17),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20);
步骤20),所有排水系统已关闭,判断所有调蓄池的排水系统是否都已关闭,当判断为真(Y)时返回步骤3),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21),该步骤是在排水过程中出现降雨,排水管网水位又出现上升,而中止蓄水池排水过程,或者是调蓄池排水量过大,排水管网水位上升,由远到近有序关闭调蓄池排水系统;
步骤21),关闭最近的调蓄池排水系统,中止排水过程时,有序地依次关闭各调蓄池的排水系统;
步骤22),动态采集排水管网水位数据(4),在排水过程中监测排水管网的水位数据变化;
步骤23),排水管网水位低于雨停标准,判断排水管网的水位是否已经在雨停标准以下,确定是否为降雨停止,当判断为真(Y)时执行步骤25),当判断为假(N)时,执行步骤24);
步骤24),水位低于警戒标准(4),判断排水管网的水位是否已经在警戒标准以下,当判断为真(Y)时返回步骤22),当判断为0假(N)时,执行步骤21),该步骤是在排水过程中出现降雨,排水管网水位又出现上升,而中止蓄水池排水过程;
步骤25),在达到雨停水位后,各个调蓄池排水也已完成,即可复原各调蓄池为初始状态,重新进入下一场降雨的调蓄监测。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1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利用设施、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和智能控制系统构成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当受到条件限制时,也可以用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蓄池代替下凹式雨水公园和下凹式运动场,或者同时运用设置,与上述智能控制系统一起,组成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划定的城区内,通过把绿地建设成具有储水、下渗功能的下凹式绿地,在各种建筑和小区内因地制宜地建设包括雨水渗透和直接利用的雨水利用设施,就能大幅度减小城市内的雨水径流量,起到雨水减量作用。通过建设下凹式雨水公园、下凹式运动场或者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蓄池,可以在雨洪洪峰形成时发挥雨水调蓄排放的功能。加上设置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对调蓄池进行有序地智能化控制,保证在雨洪来临时使各个调蓄池充分发挥储存功能,在排水时水量不超过排水系统的泄洪能力,防止内涝的发生。还能通过智能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进水,以把整个系统控制在最佳工作状态。
雨水减量措施包括雨水渗透和利用,通过雨水渗透和利用,不但把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还能减小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的流量。目前全国城市水资源紧张局面越来越严重,雨水也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经过简单的处理便可作为人们的杂用水。雨水也能涵养地下水,保持地表植被生态。陆地上的水,归根结底是来源于雨水的补充,是雨水滋润了陆地的万物,在每场降雨后把雨水迅速排掉,而不加以利用,是一种人为的巨大的浪费,可以说是破坏了陆地水循环的生态。雨水利用不仅可以开辟新水源,节约城市自来水用量,还能减少流入排水系统的雨水量,把雨水洪涝变为造福人类的用水水源,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雨水调蓄排放是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或人工调蓄池等设施储存一部分高峰时段的雨水径流,待雨洪高峰过后再排入排水系统,具有削减洪峰流量的作用。
同样,如果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时,把雨水减量和雨水调蓄排放措施都包含进来,做到减排、缓排的效果,将能减小下游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和降低工程投资,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Claims (10)

1.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包括若干块下凹式绿地(1)、若干处雨水利用设施(2)、若干个下凹式雨水公园(3)、若干个下凹式运动场(4)和智能控制系统(17),其特征是:
1)利用排水管网(10)连通前述的下凹式绿地(1)、雨水利用设施(2)、下凹式雨水公园(3)和下凹式运动场(4);
2)在排水管网(10)中设置排水管网液位计(5),在下凹式雨水公园(3)内设有公园内液位计(6),在下凹式运动场(4)内设有运动场内液位计(8),在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进水口与排水管网连接处安装有公园进水液位计(7),在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水口与排水管网连接处安装有运动场进水液位计(9),智能控制系统(17)的输入端与公园内液位计(6)、公园进水液位计(7)、运动场内液位计(8)、运动场进水液位计(9)、排水管网液位计(5)的输出端连接,智能控制系统(17)的输出端与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进/排水系统的控制输入端、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排水系统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构成智能型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凹式绿地(1)和雨水利用设施(2)分别通过绿地排水管(11)和利用设施排水管(12)与排水管网(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进/排水系统包括公园进水系统(13)和公园排水系统(14),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排水系统包括运动场进水系统(15)和运动场排水系统(16),下凹式雨水公园(3)通过公园进水系统(13)和公园排水系统(14)连通排水管网(10),下凹式运动场(4)通过运动场进水系统(15)和运动场排水系统(16)连通排水管网(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系统(17)设有监测排水管网(10)内液位的监测单元,从而控制与排水管网(10)连通的各个下凹式雨水公园(3)和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水、排水装置的按设定程序开启/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系统(17)中设有内涝预警报警装置,智能控制系统(17)通过检测到排水管网液位计(5)的水位数据超过警戒标准且不断上升、与排水管网(10)连通的各个下凹式雨水公园(3)和下凹式运动场(4)的进水系统都已处于开启状态,判断为遭遇超强降雨,智能控制系统判断出有发生内涝的危险,自动开启报警系统,发出预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凹式绿地(1)的地面设有孔隙率高透水好的土石作为回填层,下凹式绿地(1)比周边路面低、具储水功能结构;下凹式绿地(1)设有绿地排水管(11)、使超过下凹式绿地(1)吸纳容量的雨水便通过绿地排水管(11)排入城市排水管网(10);或者在下凹式绿地可以直接敷设到排水管网(10)入水口的情况下,不设绿地排水管(11)、直接通过下凹式绿地的排水口与排水管网(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利用设施(2)包括城区内的小区、建筑物内设置的雨水利用设施,包括雨水的直接利用设施及雨水渗透设施;包括在各个小区、建筑物内,修建雨水蓄水池,或者设置渗透池、渗透井、渗透管雨水渗透设施,各个雨水利用设施(2)通过利用设施排水管(12)与城市排水管网(1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凹式雨水公园(3)低于周边地面,下凹式雨水公园(3)的深度根据雨水公园的功能要求或者城市排水系统所要求的调蓄容量计算确定;在城区内可以依条件设置一个或多个下凹式雨水公园(3),在下凹式雨水公园(3)内利用地势高差和通过平面布局设计,设置具有城市公园特色的绿地、人行道、活动场,在最高水位线以下种植耐淹植物作为雨水公园的绿化;雨水公园内的绿地、人行道等地面具有渗水、透水功能结构;下凹式雨水公园(3)设有雨水利用设施,在雨水调蓄排放的后期或者在日常的降雨时截留部分雨水进行利用,用于公园的道路冲洗、绿化用水;下凹式雨水公园(3)可以设置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雨水利用结构的自动控制、在调蓄池内部液位达到最低时能自动关闭排水系统;其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与智能控制系统(17)实现统一调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下凹式运动场(4)低于周边地面,在城区内设置一个或多个下凹式运动场(4);下凹式运动场(4)内设雨水利用设施,在雨水调蓄排放的后期或者在日常的降雨时截留一部分雨水进行利用,用于运动场和周边地区的道路冲洗、绿化用水;或者每个下凹式运动场(4)设置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雨水利用结构的自动控制、在调蓄池内部液位达到最低时自动关闭排水系统;该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17)实现统一调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水管网液位计(5)设置在排水管网(10)中用于监测排水管网设定区域的水位,反映排水管网排水顺畅程度以及发生内涝的危险程度,排水管网液位计(5)包括有一个或多个。
CN 201320059459 2013-01-31 2013-01-31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80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9459 CN203080680U (zh) 2013-01-31 2013-01-31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9459 CN203080680U (zh) 2013-01-31 2013-01-31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80680U true CN203080680U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2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9459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80680U (zh) 2013-01-31 2013-01-31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806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6658A (zh) * 2013-01-31 2013-08-28 朱加林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CN104878826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段昌和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CN111613017A (zh) * 2020-04-26 2020-09-01 李海波 一种城市洪涝灾害紧急预警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6658A (zh) * 2013-01-31 2013-08-28 朱加林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CN104878826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段昌和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CN104878826B (zh) * 2014-02-28 2017-03-15 段昌和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排系统和蓄排方法
CN111613017A (zh) * 2020-04-26 2020-09-01 李海波 一种城市洪涝灾害紧急预警处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6658A (zh)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CN105104002B (zh) 一种混凝土挡土墙泄水孔绿化结构及方法
CN103015517B (zh) 智能控制型抗冲击城市下凹式雨水公园
CN204811233U (zh) 一种混凝土挡土墙泄水孔绿化结构
CN105951969B (zh) 一种蓄水排洪系统及蓄排方法
CN105649175B (zh) 一种城市绿地蓄存促渗滞纳雨水的方法
CN208362834U (zh) 一种装有防护机构的道路侧边路基结构
CN203080680U (zh) 城市抗冲击防内涝雨洪管理系统
CN206452786U (zh) 一种坡面绿化地自灌结构
CN110904979A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100542398C (zh) 构建园林雨水蓄留生态带的方法
CN208563790U (zh) 建设海绵城市用环保型生态屋顶
CN203174745U (zh) 雨水竖向分区排水系统
CN211646422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CN112663760A (zh) 基于lid措施的城市雨水径流调控方法
CN202718027U (zh) 一种储水回灌透水砖组合装置
CN205742461U (zh) 一种蓄水排洪系统
CN109098267B (zh) 基于gis的山地建筑综合体雨水防控与利用系统及方法
RU2306384C1 (ru)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речного стока
CN207210904U (zh) 一种渗滞水树坑构造
CN211849908U (zh) 新型生态多功能树池
CN209017522U (zh) 一种装配式智能公路护栏景观
CN105350637B (zh) 城市绿地地下雨水调蓄装置
CN205276436U (zh) 一种用于雨水调蓄的地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Jialin

Inventor after: Zheng Wenchi

Inventor before: Zheng Wenchi

Inventor before: Zhu Jial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10

Address after: 510610 room 15, No. 188, Tianhe District forest and Middle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AINWAT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43000 Hubei Province, Yichang city Xiling District West Road No. 5-105

Patentee before: Zhu Jial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