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58536U - 加热鞋垫 - Google Patents

加热鞋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58536U
CN203058536U CN 201320034781 CN201320034781U CN203058536U CN 203058536 U CN203058536 U CN 203058536U CN 201320034781 CN201320034781 CN 201320034781 CN 201320034781 U CN201320034781 U CN 201320034781U CN 203058536 U CN203058536 U CN 203058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heating
heating coil
piezoelectric patches
warming insol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347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200347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58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58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585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鞋垫,包括本体,本体内设置有压电片和至少一个电加热线圈,电加热线圈与压电片相连;其在本体内设置的压电片利用人们走路时对压电片的压力产生电能,从而为电加热线圈提供电能,然后利用电加热线圈产生热能,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暖御寒的效果;其只需要人们正常走路便可正常工作,因此使用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加热鞋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尤其涉及一种加热鞋垫。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会感觉到脚冷。人们会觉得即使穿着鞋子,但脚部依旧感觉十分寒冷。为此,人们常在鞋子的底部增加一层鞋垫,利用鞋垫为脚部保温。
但传统的鞋垫,其只具有简单的保温作用。在使用时,还是需要靠人体的体温进行取暖,因此在寒冷的冬季里,传统的鞋垫并不能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为此,人们发明了加热鞋垫。顾名思义,加热鞋垫是通过一些加热装置对鞋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鞋垫自身产生一定的温度,从而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暖御寒的效果。
现有的加热鞋垫,其主要通过在鞋垫内放置锂电池和加热装置,通过锂电池为加热装置提供电能,利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为人们的脚部实现保暖。但现有的加热鞋垫,其只能通过锂电池为加热装置提供电能,当锂电池储存的电量用尽后,加热鞋垫随即失去了加热效果,只能对锂电池进行更换或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同时,现有的用锂电池供电的加热鞋垫,其重量也会较普通的鞋垫增加很多。
综上所述,现有的加热鞋垫不便于人们的日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鞋垫,其更加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鞋垫,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压电片和至少一个电加热线圈;
所述电加热线圈与所述压电片相连。
可选的,所述压电片位于所述本体的后端。
可选的,所述电加热线圈位于所述本体的前端。
可选的,所述电加热线圈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电加热线圈均与所述压电片相连。
可选的,所述电加热线圈在所述本体内呈S形盘绕。
可选的,所述电加热线圈在所述本体内呈螺旋形盘绕。
可选的,所述电加热线圈包括线芯、电热合金层和耐热绝缘层,所述电热合金层包裹在所述线芯的外侧,所述耐热绝缘层包裹在所述电热合金层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本体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
可选的,所述保温层上形成有透气孔。
可选的,所述压电片为压电陶瓷片或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鞋垫,其在本体内设置的压电片利用人们走路时对压电片的压力产生电能,从而为电加热线圈提供电能,然后利用电加热线圈产生热能,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暖御寒的效果;其只需要人们正常走路便可正常工作,因此使用更加方便。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压电片置于本体的后端,可有效地减少因走路对压电片造成的弯曲,避免压电片因过度弯曲从而发生损坏。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将电加热线圈置于本体的前端,可实现与压电片分开设置,避免电加热线圈对压电片造成影响,同时还可保证对脚掌部进行加温,可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电加热线圈设置为三个,可有效地增加电加热线圈的加热范围及加热效果,从而确保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电加热线圈呈S形盘绕,可有效地增加电加热线圈的加热范围及加热效果,从而确保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电加热线圈呈螺旋形盘绕,可有效地增加电加热线圈的加热范围及加热效果,从而确保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本体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可有效地将本体内的电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进行保存,从而减缓热量的散失,确保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保温层上形成有透气孔,便于透气,使得鞋垫的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鞋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加热鞋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加热鞋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加热鞋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鞋垫中电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本体;
2-压电片;
3-电加热线圈,31-线芯,32-电热合金层,33-耐热绝缘层;
4-保温层,4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加热鞋垫,包括本体1,本体1内设置有压电片2和至少一个电加热线圈3;电加热线圈3与压电片2相连。
其在本体1内设置的压电片2利用人们走路时对压电片2的压力产生电能,从而为电加热线圈3提供电能,然后利用电加热线圈3产生热能,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暖御寒的效果;其只需要人们正常走路便可正常工作,因此使用更加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加热鞋垫,包括本体1,本体1内设置有压电片2和至少一个电加热线圈3;电加热线圈3与压电片2相连。
其在本体1内设置的压电片2利用人们走路时对压电片2的压力产生电能,从而为电加热线圈3提供电能,然后利用电加热线圈3产生热能,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暖御寒的效果;其只需要人们正常走路便可正常工作,因此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由于人们在行走时,往往会对鞋垫的本体1造成一定的弯曲,尤其是在本体1的前端(即脚掌部);如果将压电片2设置在本体1的前端,压电片2会经常处于弯折状态,从而易造成压电片2的损坏,使之失去作用。
为此,可将压电片2位于本体1的后端,即将压电片2置于脚跟部,采用这种设置,可有效地避免人们在走路时使压电片2发生弯折,从而避免了压电片2因弯折而发生损坏,从而确保了加热鞋垫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当压电片2置于本体1的后端时,为了避免压电片2和电加热线圈3之间相互干扰,同时也为了电加热线圈3的安装简便;为此,可将电加热线圈3位于本体1的前端。
从而实现了电加热线圈3与压电片2分开设置,避免电加热线圈3对压电片2造成影响,同时还可保证对脚掌部进行加温,可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本体1内的电加热线圈3的加热范围,可将电加热线圈3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且三个电加热线圈3均与压电片2相连,通过增加电加热线圈3的数量,可有效地增加电加热线圈3的加热范围及加热效果,从而确保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需理解的是,电加热线圈3的具体数量不仅限于三个,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电加热线圈3的数量,但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本体1内的电加热线圈3产生的热量直接作用与脚部,但由于电加热线圈3产生的热量会在鞋子内快速散失,从而使得热量难以持久。为此,如图3所示,可在本体1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4。利用保温层4可有效地将本体1内的电加热线圈3产生的热量进行保存,从而减缓热量的散失,确保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保温层4上还可形成有透气孔41,便于透气,使得鞋垫的使用更加舒适。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加热鞋垫,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加热鞋垫相同或类似,以下仅以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本体1内的电加热线圈3的加热范围,可使得电加热线圈3在本体1内呈S形盘绕,从而通过增加电加热线圈3在本体1内布置的长度,可有效地增加电加热线圈3的加热范围及加热效果,从而确保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加热鞋垫,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加热鞋垫相同或类似,以下仅以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本体1内的电加热线圈3的加热范围,可使得电加热线圈3在本体1内呈螺旋形盘绕,从而通过增加电加热线圈3在本体1内布置的长度,可有效地增加电加热线圈3的加热范围及加热效果,从而确保为脚部提供较好的保温御寒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电加热线圈3的具体结构为:如图6所示,电加热线圈3包括线芯31、电热合金层32和耐热绝缘层33,电热合金层32包裹在线芯31的外侧,耐热绝缘层33包裹在电热合金层32的外侧。
其中,线芯31可用玻璃纤维或涤纶丝编成;电热合金层32是由电热合金丝或箔带绕线芯31的外壁缠绕形成。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压电片2为压电陶瓷片或聚偏氟乙烯(poly vinylidene fluoride,简称PVDF)压电薄膜。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中,保温层4可采用硅胶、布料或者海绵等材料制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压电片和至少一个电加热线圈;
所述电加热线圈与所述压电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片位于所述本体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线圈位于所述本体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线圈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电加热线圈均与所述压电片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线圈在所述本体内呈S形盘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线圈在所述本体内呈螺旋形盘绕。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线圈包括线芯、电热合金层和耐热绝缘层,所述电热合金层包裹在所述线芯的外侧,所述耐热绝缘层包裹在所述电热合金层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上形成有透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片为压电陶瓷片或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
CN 201320034781 2013-01-23 2013-01-23 加热鞋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8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34781 CN203058536U (zh) 2013-01-23 2013-01-23 加热鞋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34781 CN203058536U (zh) 2013-01-23 2013-01-23 加热鞋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58536U true CN203058536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5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3478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8536U (zh) 2013-01-23 2013-01-23 加热鞋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585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8045A (zh) * 2014-12-03 2016-06-29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自发电加热鞋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8045A (zh) * 2014-12-03 2016-06-29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自发电加热鞋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52566U (zh) 碳纤维发热片
CN203058536U (zh) 加热鞋垫
CN205492749U (zh) 一种自热式保暖运动鞋及保暖手套
CN2899357Y (zh) 新式耳包
CN203328067U (zh) 鞋子及其发热鞋垫
CN205432369U (zh)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电热保暖鞋垫
CN206462497U (zh) 石墨烯加热鞋
CN201332733Y (zh) 一种电热保暖鞋
CN203121736U (zh) 一种新型床垫
CN205197170U (zh) 一种红外发热保暖保健鞋垫
CN201929119U (zh) 一种电暖鞋
CN201911331U (zh) 远红外线电热护膝
CN203138843U (zh) 一种电热耳套
CN202958917U (zh) 电加热保温手套
CN201798100U (zh) 一种发热保暖鞋
CN203748763U (zh) 恒温发热鞋垫
CN204104941U (zh) 自动恒温的保暖帽
CN202980266U (zh) 自动取暖的手套
CN201968294U (zh) 电暖抱枕
CN202801906U (zh) 老人脚暖垫
CN208096516U (zh) 一种安全舒适没有辐射的石墨烯发热硅胶床垫
CN201324077Y (zh) 多温区健康电热毯
CN201360581Y (zh) 一种保健保暖围巾
CN201480144U (zh) 一种保温鞋
CN201200529Y (zh) 相变蓄热腹腰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