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58094U -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58094U
CN203058094U CN2012206889059U CN201220688905U CN203058094U CN 203058094 U CN203058094 U CN 203058094U CN 2012206889059 U CN2012206889059 U CN 2012206889059U CN 201220688905 U CN201220688905 U CN 201220688905U CN 203058094 U CN203058094 U CN 203058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plastic
bottle
plastic bottle
main body
ro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6889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存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2206889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58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58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580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旨在提供一种不仅制作、运输成本低,不易被腐蚀;而且适于海洋生物附着,并适用于各种瓶口有螺纹或未设有螺纹的塑料瓶进行拼装的节点拼装式渔礁。它包括预制连接件及若干第一废弃塑料瓶,所述预制连接件包括预制板及若干均匀分布在预制板周边上并往外延伸的连接杆;所述第一废弃塑料瓶中至少有一个瓶体底端封闭,其余的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各第一废弃塑料瓶通过其瓶口套接固定在各连接杆的端部上;所述瓶体底端封闭的第一废弃塑料瓶内设有若干网布,且其瓶体上设有若干通孔。

Description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背景技术
塑料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通常以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为材料,并通过吹塑成型制得成品。塑料瓶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因为它的难以降解而成为令人头疼的垃圾来源,并对环境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由于海洋环境的恶化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的过渡开发利用和破坏日益严重,如何通过人为方式来改善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其中以投放人工鱼礁的方式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和索饵等的场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的人工鱼礁通常由石块、混凝土块、废旧车船等物体构成。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821746U,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实用新型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废旧渔船改装渔礁,该申请案利用废旧渔船的船体进行改造,在船体甲板上设置镂空混泥土礁体,并在船体内的下部设置混泥土体构成渔礁。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599081A,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实用新型创造的名称为一种人工鱼礁,该申请案利用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其通过组合堆叠构建鱼类产卵与栖息的场所,在多个组合的情况下还能大大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定性与水动力性。
目前利用废旧车船等物体构成的鱼礁,由于其主体材料为钢铁容易被腐蚀,使得鱼礁结构稳定性差;而由石块或混凝土块等物体构成的鱼礁,其存在质量大,不仅运输成本高并且造价成本也很高;而废弃塑料瓶由于其具有质量轻,难以降解不易被腐蚀的特点,若能够利用废弃塑料瓶来构建适于水生生物栖息的装置即鱼礁,不仅制作成本低,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废弃塑料瓶的问题;因而如何利用废弃塑料瓶来构建适于水生生物栖息的装置是十分有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鱼礁中存在的容易腐蚀,或制作、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不仅制作、运输成本低,不易被腐蚀;而且制作方便并适于海洋生物附着的节点拼装式渔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包括预制连接件及若干第一废弃塑料瓶,所述预制连接件包括预制板及若干均匀分布在预制板侧面上并往外延伸的连接杆;所述第一废弃塑料瓶中至少有一个瓶体底端封闭,其余的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各第一废弃塑料瓶通过其瓶口套接固定在各连接杆的端部上;所述瓶体底端封闭的第一废弃塑料瓶内设有若干网布,且其瓶体上设有若干通孔。
本方案利用废弃塑料瓶的耐腐蚀、质量轻,并且本身具有空腔的特点;通过预制连接件将若干第一废弃塑料瓶连接一起,并在部分的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将其投入海底即可形成人工渔礁。预制连接件不仅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还可以其配重的作用。每一个瓶体内的空腔以及相互交叠在一起的第一废弃塑料瓶之间的间隙都将形成适于水生生物栖息的场所。
另一方面,由于塑料瓶表面光滑,不易附着海洋生物;因而本方案在第一废弃塑料瓶中的一个瓶体底内设有若干网布,且其瓶体上设有若干通孔;海洋生物容易附着在网布上,形成大量海洋生物,进而吸引大量的鱼类形成渔场。
另外,本方案利用废弃塑料瓶的瓶口套接固定在各连接杆的端部上,其制作方便,并可适用于各种瓶口有螺纹或未设有螺纹的塑料瓶进行拼装,具有通用性好的特点。
作为优选,各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中至少有一个塑料瓶上由其瓶底开口端往内裁剪有若干条呈长条状触须,且各触须的根部位于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中部;各触须往第一废弃塑料瓶四周延伸扩展。
本方案的瓶体上靠瓶底一侧裁剪有若干条呈长条状触须,且各触须往第一废弃塑料瓶四周延伸扩展;这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在废弃塑料瓶上形成大量海洋生物,进而吸引大量的鱼类形成渔场。
作为优选,包括主体杆件,主体杆件的一端设有限位挡块,另一端设有螺纹且螺纹上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预制板的一端面上设有若干与预制板端面相垂直的构建杆,且各构建杆沿其所在端面的边缘均匀分布设置,预制板中部还设有连接孔;所述主体杆件上并排的设有若干上述预制连接件,且各预制连接件通过其预制板上的连接孔套设在主体杆件上;所述主体杆件上与限位挡块相邻的预制板端面抵靠在限位挡块上,主体杆件上与锁紧螺母相邻的预制板端面抵靠在锁紧螺母端面上;所述各预制板上的构建杆朝向同一侧,且各预制板上的构建杆的端部抵靠在与其相邻的预制板端面上;主体杆件上任意两相邻的预制板与其间的构建杆共同形成适于鱼类栖息的网笼。
本方案利用主体杆件作为骨架将若干预制连接件并排的串接在一起,并通过锁紧螺母进行固定,进而构成一个结构稳定并具有大量适于水生生物栖息的缝隙和腔体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不仅制作、安装方便,而且适于批量制作。尤其是其中的构建杆不仅起到对各预制连接件的限位作用,而且构建杆与其两端的预制板还共同构成适于鱼类栖息的网笼。
作为优选,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中至少有一个塑料瓶内由其瓶口往瓶底方向上并排设有若干层易被海水腐蚀的铁质金属层,各铁质金属层的厚度为0.2至0.61毫米之间;各铁质金属层与第一废弃塑料瓶内壁密封连接,且该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口与连接杆之间密封连接;该第一废弃塑料瓶内位于其瓶口与相邻的铁质金属层之间以及相邻两铁质金属层之间形成密闭培育空腔,各密闭培育空腔内分别均设有锯末及若干藻类孢子;该第一废弃塑料的瓶底开口端设有封遮该端口的网状隔层,该网状隔层与相邻的铁质金属层之间也设有锯末及若干藻类孢子。
本方案利用塑料瓶不易被腐蚀,而铁质金属层易被海水腐蚀的特点,制作了本方案的藻类培养皿。普通钢铁在海水中的腐蚀率为每年0.1至0.2毫米之间,其最深的腐蚀点可达0.2至0.65毫米;因而本方案的铁质金属层的厚度为0.2至0.61毫米之间,使铁质金属层与海水接触后,大致在一年内能够被海水腐蚀穿透,进而使该铁质金属层后的密闭培育空腔内的藻类孢子被海水浸泡,并通过锯末作为营养基使藻类孢子在适当的季节进行生长。
本方案在塑料瓶内由瓶底开口往内并排的设置若干层铁质金属层;是为了使塑料瓶内由瓶底开口往内的各铁质金属层逐年依次被腐蚀,进而使各密闭培育空腔内的藻类孢子逐年依次被海水浸泡,而锯末可以形成营养基使藻类孢子在适当的季节进行生长;因而本方案的栖息装置在投掷到海底后的连续几年内都可以逐年生长出藻类植物,进而主动吸引大量的海洋生物形成渔场。
作为优选,主体杆件上靠限位挡块的一端设有配重块,且配重块通过绳索与主体杆件相连接;所述主体杆件上靠螺纹的一端设有配重块浮力装置,该浮力装置的浮力大于主体杆件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和第一废弃塑料瓶的重力之和,且该浮力装置的浮力小于主体杆件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第一废弃塑料瓶和配重块的重力之和。
目前的人工鱼礁投放到海底的位置都是随机的、无法控制,因而目前鱼礁通常是通过大量的鱼礁单体堆叠在一起,并随机的形成大量的孔隙空间;这对于如何以更少的鱼礁单体构建出更多、更大适于鱼类栖息的场所是不利的,这也导致目前鱼礁的经济性不佳。
本方案的栖息装置利用主体杆件作为骨架,利用浮力装置和配重块设置在主体杆件的两端,且该浮力装置的浮力小于主体杆件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第一废弃塑料瓶和配重块的重力之和;这样在投放该鱼礁单体时,可以对鱼礁单体在海底的分布状态进行限定,使主体杆件呈竖直状态;进而使整个鱼礁单体耸立在海底,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鱼礁单体占据的三维空间;并模拟海底珊瑚礁以最少的鱼礁单体在海底构建形成大量适于鱼类栖息、繁衍的场所。
作为优选,与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相对应的连接杆的端面中部设有插接孔;所述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内还设有瓶底开口的第二废弃塑料瓶,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口内固定的设有插接杆;插接杆呈阶梯轴状,且插接杆上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口内,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位于第二废弃塑料瓶外侧并插设在插接孔内;所述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端位于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中部,且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为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的2/9至5/7之间。
本方案通过在废弃塑料瓶上套设塑料瓶,形成多层次、复杂,并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鱼类栖息、生活的场所。由于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位于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中部,且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为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的2/9至5/7之间,其具有以下好处:其一,第一废弃塑料瓶内位于其瓶底与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之间的腔体,可以作为较大鱼类的栖息、生活场所;其二,第二废弃塑料瓶可以在第一废弃塑料瓶内构建出一个体积较小的空腔,适用于作为小鱼的避难所及栖息、生活场所;其三,第二废弃塑料瓶与第一废弃塑料瓶之间还将形成一个环形腔体,该环形腔体的内外壁之间的间距比第二废弃塑料瓶瓶底口径更小,其适用于作为更小的幼鱼的避难所和栖息、生活场所。
另一方面,阶梯轴状的插接杆,作为连杆可以方便的将第二废弃塑料瓶固定在连接杆端面的插接孔。
作为优选,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上设有若干通孔,且该通孔的横截面积为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的1/11至1/5之间。
本方案通过拉绳连接同一预制连接件上的相邻两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不仅提高了连接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各拉绳与原有结构配合可以形成更加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利于鱼类的栖息、繁衍。另外,若干的拉绳还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进而引大量的海洋生物形成渔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废弃塑料瓶搭建的节点拼装式渔礁,其不仅制作、运输成本低,不易被腐蚀;而且适于海洋生物附着,并适用于各种瓶口有螺纹或未设有螺纹的塑料瓶进行拼装,具有通用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连接件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部设有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第一废弃塑料瓶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部设有锯末及若干藻类孢子的第一废弃塑料瓶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预制连接件1、预制板2、连接杆3、第一废弃塑料瓶4、连接孔5、构建杆6、触须7、第二废弃塑料瓶8、插接杆9、铁质金属层10、密闭培育空腔11、网状隔层12、主体杆件13、锁紧螺母14、配重块15、浮力装置16、拉绳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包括主体杆件13,预制连接件1及若干第一废弃塑料瓶4。预制连接件1包括预制板2及若干均匀分布在预制板周边上并往外延伸的连接杆3。预制板2呈圆形,各连接杆3沿预制板径向延伸。预制板2中部设有连接孔5。预制板2的一板面上设有若干与预制板的板面相垂直的构建杆6,且各构建杆6沿其所在板面的边缘均匀分布设置。所述预制板2、各连接杆3及各构建杆6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其材质为塑料。同一预制连接件1上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中有一个瓶体底端封闭,其余的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瓶体底端封闭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内设有若干网布,且其瓶体上设有若干通孔,该通孔的截面积为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截面积的1/5。各第一废弃塑料瓶4通过其瓶口套接固定在各连接杆3的端部上。
各预制连接件1上的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中均有一个塑料瓶上由其瓶底开口端往内裁剪有若干条呈长条状触须7,且各触须的根部位于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瓶体中部。各触须往第一废弃塑料瓶四周延伸扩展。
如图2所示,与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相对应的连接杆3的端面中部设有插接孔。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内还设有瓶底开口的第二废弃塑料瓶8。第二废弃塑料瓶8的瓶口内固定的设有插接杆9。插接杆9呈阶梯轴状,且插接杆9上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废弃塑料瓶8的瓶口内,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位于第二废弃塑料瓶8外侧并插设在插接孔内。第二废弃塑料瓶8的瓶底开口端位于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瓶体中部,即第二废弃塑料瓶8的瓶底开口端位于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瓶口与瓶底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二废弃塑料瓶8的瓶底开口面积为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瓶底开口面积的2/9至5/7之间。第一、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上设有若干通孔。该通孔的横截面积为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的1/11至1/5之间;具体说是,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上的通孔截面积为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的1/5,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上的通孔截面积为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的1/9。
如图1、图3所示,各预制连接件1上的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中有一个塑料瓶内由其瓶口往瓶底方向上并排设有若干层易被海水腐蚀的铁质金属层10。各铁质金属层的厚度为0.2至0.61毫米之间。各铁质金属层10与第一废弃塑料瓶4内壁密封连接,且该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瓶口与连接杆3之间密封连接。相邻两铁质金属层10之间的间距为7毫米。该第一废弃塑料瓶4内位于其瓶口与相邻的铁质金属层之间以及相邻两铁质金属层之间形成密闭培育空腔11。各密闭培育空腔内分别均设有锯末及若干藻类孢子。该第一废弃塑料的瓶底开口端设有封遮该端口的网状隔层12,该网状隔层与相邻的铁质金属层10之间也设有锯末及若干藻类孢子。
上述铁质金属层10的材质可以设置为“Ni2.5CrCu 铸铁”,且该铁质金属层的厚度为0.35至0.38毫米之间。由于Ni2.5CrCu 铸铁在海水中的腐蚀率为每年0.14至0.18毫米之间,其最深的腐蚀点可达0.4至0.45毫米;因而该铁质金属层的厚度为0.35至0.4毫米之间,使该铁质金属层与海水接触后,大致在一年内能够被海水腐蚀穿透。上述铁质金属层的材质还可以设置为“CuCr 球墨铸铁”,且该铁质金属层的厚度为0.5至0.52毫米之间。由于CuCr 球墨铸铁在海水中的腐蚀率为每年0.15至0.19毫米之间,其最深的腐蚀点可达0.6至0.7毫米;因而该铁质金属层的厚度为0.5至0.52毫米之间,使该铁质金属层与海水接触后,大致在一年内能够被海水腐蚀穿透。
如图4所示,主体杆件13的一端设有限位挡块,另一端设有螺纹且螺纹上设有锁紧螺母14。主体杆件13上并排的设有若干上述预制连接件1,且各预制连接件1通过其预制板2上的连接孔5套设在主体杆件13上。各预制板2上的构建杆6朝向同一侧,且各预制板上的构建杆6的端部抵靠在与其相邻的预制板2的板面上。主体杆件13上与限位挡块相邻的预制板2的板面抵靠在限位挡块上。主体杆件13上与锁紧螺母14相邻的预制板2的板面抵靠在锁紧螺母端面上。主体杆件13上任意两相邻的预制板2与其间的构建杆6共同形成适于鱼类栖息的网笼。
主体杆件13上靠限位挡块的一端设有配重块15,且配重块通过绳索与主体杆件相连接。主体杆件13上靠螺纹的一端设有浮力装置16。浮力装置通过绳索与主体杆件相连接,且浮力装置16由若干具有封闭腔体的废弃塑料瓶组成。该浮力装置16的浮力大于主体杆件13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1和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重力之和,且该浮力装置16的浮力小于主体杆件13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1,第一废弃塑料瓶4和配重块15的重力之和。同一预制连接件1上的相邻两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瓶底之间均设有拉绳17,且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上。
本实用新型的节点拼装式渔礁直接投入海底即可形人工渔礁。由于浮力装置16的浮力大于主体杆件13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1和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重力之和,且该浮力装置16的浮力小于主体杆件13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1,第一废弃塑料瓶4和配重块15的重力之和;这样在投放该栖息装置时,可以对渔礁在海底的分布状态进行限定,使主体杆件13呈竖直状态;进而使整个渔礁单体耸立在海底,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渔礁单体占据的三维空间;并模拟海底珊瑚礁以最少的渔礁单体在海底构建形成大量适于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Claims (7)

1.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其特征是,包括预制连接件(1)及若干第一废弃塑料瓶(4),所述预制连接件包括预制板(2)及若干均匀分布在预制板周边上并往外延伸的连接杆(3);所述第一废弃塑料瓶(4)中至少有一个瓶体底端封闭,其余的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各第一废弃塑料瓶通过其瓶口套接固定在各连接杆(3)的端部上;所述瓶体底端封闭的第一废弃塑料瓶内设有若干网布,且其瓶体上设有若干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其特征是,所述各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中至少有一个塑料瓶上由其瓶底开口端往内裁剪有若干条呈长条状触须(7),且各触须的根部位于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中部;各触须往第一废弃塑料瓶四周延伸扩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其特征是,包括主体杆件(13),主体杆件的一端设有限位挡块,另一端设有螺纹且螺纹上设有锁紧螺母(14);所述预制板(2)的一板面上设有若干与预制板的板面相垂直的构建杆(6),且各构建杆沿其所在板面的边缘均匀分布设置,预制板中部还设有连接孔(5);所述主体杆件(13)上并排的设有若干上述预制连接件,且各预制连接件通过其预制板上的连接孔套设在主体杆件上;所述主体杆件(13)上与限位挡块相邻的预制板的板面抵靠在限位挡块上,主体杆件上与锁紧螺母相邻的预制板的板面抵靠在锁紧螺母端面上;所述各预制板(2)上的构建杆(6)朝向同一侧,且各预制板上的构建杆的端部抵靠在与其相邻的预制板的板面上;主体杆件(13)上任意两相邻的预制板(2)与其间的构建杆(6)共同形成适于鱼类栖息的网笼。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其特征是,所述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中至少有一个塑料瓶内由其瓶口往瓶底方向上并排设有若干层易被海水腐蚀的铁质金属层(10),各铁质金属层的厚度为0.2至0.61毫米之间;各铁质金属层与第一废弃塑料瓶内壁密封连接,且该第一废弃塑料瓶(4)的瓶口与连接杆(3)之间密封连接;该第一废弃塑料瓶内位于其瓶口与相邻的铁质金属层之间以及相邻两铁质金属层之间形成密闭培育空腔(11),各密闭培育空腔内分别均设有锯末及若干藻类孢子;该第一废弃塑料的瓶底开口端设有封遮该端口的网状隔层(12),该网状隔层与相邻的铁质金属层之间也设有锯末及若干藻类孢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其特征是,所述主体杆件上靠限位挡块的一端设有配重块(15),且配重块通过绳索与主体杆件相连接;所述主体杆件上靠螺纹的一端设有浮力装置(6),该浮力装置的浮力大于主体杆件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和第一废弃塑料瓶的重力之和,且该浮力装置的浮力小于主体杆件及其上的各预制连接件,第一废弃塑料瓶和配重块的重力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其特征是,所述与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4)相对应的连接杆(3)的端面中部设有插接孔;所述瓶底开口的第一废弃塑料瓶内还设有瓶底开口的第二废弃塑料瓶(8),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口内固定的设有插接杆(9);插接杆呈阶梯轴状,且插接杆上横截面积较大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口内,横截面积较小的一端位于第二废弃塑料瓶外侧并插设在插接孔内;所述第二废弃塑料瓶(8)的瓶底开口端位于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中部,且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为第一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的2/9至5/7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体上设有若干通孔,且该通孔的横截面积为第二废弃塑料瓶的瓶底开口面积的1/11至1/5之间。
CN2012206889059U 2012-12-13 2012-12-13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8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889059U CN203058094U (zh) 2012-12-13 2012-12-13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889059U CN203058094U (zh) 2012-12-13 2012-12-13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58094U true CN203058094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56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8890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58094U (zh) 2012-12-13 2012-12-13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580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109A (zh) * 2012-12-13 2013-05-0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CN104719203A (zh) * 2015-03-19 2015-06-24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多功能浅海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109A (zh) * 2012-12-13 2013-05-0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CN103070109B (zh) * 2012-12-13 2014-11-0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CN104719203A (zh) * 2015-03-19 2015-06-24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一种多功能浅海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8722B (zh) 一种沉浮式人工鱼礁
CN203058094U (zh)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CN203072653U (zh) 利用废弃瓶体构建的人工礁群
CN103168715B (zh) 一种人工构建的水生生物栖息装置
CN103168724B (zh) 一种发散型拼接礁体
CN203058083U (zh) 一种人工构建的水生生物栖息装置
CN203058095U (zh) 利用废弃物构建的海洋鱼类生息场所
CN203058080U (zh) 一种废弃塑料瓶搭建的人工渔礁
CN203072651U (zh) 一种拼装式人工鱼礁
CN203072652U (zh) 一种发散型拼接礁体
CN203058078U (zh) 利用预制件及废弃瓶体拼装的鱼类栖息结构
CN203105324U (zh) 一种组合式礁群的构建
CN206423363U (zh) 一种螺旋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CN103070109B (zh) 一种节点拼装式渔礁
CN103070099B (zh) 一种悬浮式人工鱼礁
CN203058093U (zh) 一种组合式幼鱼避难器
CN103168712B (zh) 利用废弃瓶体构建的人工礁群
CN103168725B (zh) 一种拼装式人工鱼礁
CN103168713B (zh) 利用废弃物构建的海洋鱼类生息场所
CN103070110B (zh) 一种废弃塑料瓶搭建的人工渔礁
CN103181351B (zh) 一种组合式礁群
CN103168719B (zh) 利用预制件及废弃瓶体拼装的鱼类栖息结构
KR200390359Y1 (ko) 친환경 어소 블럭
KR101425665B1 (ko) 중층 가두리 전복양식용 쉘터 조립구조물
CN103070108A (zh) 一种渔业辅助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