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5265U -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 Google Patents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35265U
CN203035265U CN 201320050115 CN201320050115U CN203035265U CN 203035265 U CN203035265 U CN 203035265U CN 201320050115 CN201320050115 CN 201320050115 CN 201320050115 U CN201320050115 U CN 201320050115U CN 203035265 U CN203035265 U CN 203035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air inlet
valve
control mechanism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01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登荣
周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IA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IA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IA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TIA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501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35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35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352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机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的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曲轴系统,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挺柱、进气推动件、进气气门、进气管道和进气控制杆;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控制杆、排气挺柱、排气摇臂、排气管道和排气气门;曲轴系统包括曲轴、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根据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在曲轴上的安装角度来调节进排气量,进而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使其达到调节转速和功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控制机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比如汽车、轮船等中,一般采用以燃油作为动力源的活塞式内燃发动机。这种采用燃油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一方面因燃油燃烧不充分,使得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因使用的燃油是从石油中提炼而获得,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使得燃油发动机的发展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因此开发新的、洁净的、无污染的替代能源,或者尽可能地减少燃油消耗、降低排放成为发动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的空气动力发动机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
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其专利文献CN101413403 A(其同族国际申请为WO2010051668 A1)中公开一种可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的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该发动机包括储气罐、空气分配器、发动机本体、联动器、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差速器以及置于排气室内的叶轮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利用压缩空气做功而不使用任何燃料,因此没有废气排放,实现了“零排放”,并且重复利用废气进行发电,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但这种发动机是基于传统的四冲程发动机,曲轴每旋转720°,活塞做功一次。而作为动力源的压缩空气可以在进入气缸内时即可推动活塞做功,而后排放,即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冲程实际为进气-膨胀冲程和排放冲程。显然,专利文献CN101413403 A所公开的这种四冲程压缩空气发动机大大浪费了有效的做功冲程,限制了发动机的效率。并且这种发动机的尾气未能很好地循环利用起来,需要足够大的储气罐储备压缩空气才能工作足够长的时间。
基于专利申请CN101413403 A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其申请号为201110331809.9 的中国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尾气回收回路的压缩空气发动机总成 ,该发动机包括气缸、缸盖系统、进气管路、排气管路、活塞、连杆、曲轴、排气凸轮轴、进气凸轮轴、前齿轮箱系统和后齿轮箱。这种发动机利用压缩空气做功而不使用任何燃料,因此没有废气排放,实现了“零排放”,并且循环利用废气进行做功,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但这种发动机是直列多缸发动机,控制器中的每个控制器气门孔中只安装一个控制器气门,在发动机总体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限制了气缸缸数,因而限制了发动机的总输出功率。显然,201110331809.9 号申请所公开的这种直列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总输出功率不高,发动机的构型仍然值得探索。
基于申请号为201110331809.9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其申请号为201210063546.2的中国申请中公开了一种V型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包括:多缸发动机本体、多柱体动力分配器、动力设备、控制器系统、进气控制调速阀、压缩气罐组、恒压罐、电子控制单元ECU、压缩空气加热设备以及可选择的第二供气回路。旨在解决空气动力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问题以及尾气循环利用问题,从而实现经济、高效、零排放的新型压缩空气发动机。但这种发动机对压缩空气的利用不高,活塞缸做功时对压缩空气的需求量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旨在解决空气动力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问题以及进排气不好控制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该发动机包括:
发动机本体、控制系统、曲轴系统、链轮、机体壳、机体端盖、主进气管道、支进气管、排气管、缸体;控制系统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进排气固定座;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挺柱、进气推动件、进气气门、进气管道和进气控制杆;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控制杆、2个排气挺柱、2个排气摇臂、2个排气管道和2个排气气门,所述曲轴系统包括曲轴、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进气凸轮、排气凸轮通过平键与曲轴连接,进气凸轮与平键之间呈20度;排气凸轮与平键之间呈180度。
优选的是,所述进气凸轮为1个,排气凸轮为2个。
优选的是,所述进气凸轮位于两个排气凸轮中间,并且两个排气凸轮的起始角度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曲轴的端部中心处开有链轮固定螺纹孔,该链轮固定螺纹孔与螺母配合将链轮固定在曲轴上。
优选的是,所述曲轴的中部设有定位轴承用以安装机体端盖。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轴承靠近链轮的一侧设有小卡簧,另一侧设有大卡簧。
优选的是,所述曲轴上开有润滑油道。
优选的是,所述进气气门置于进气气门座套中,并且进气气门的气门杆端部设有进气锁夹片。
优选的是,所述进气气门的气门杆置于进气小弹簧、进气大弹簧内,并且气门杆与进气气门连接处设有进气油封。
优选的是,所述进气锁夹片、气门杆、进气小弹簧和进气大弹簧的组装体置于进气控制盖内。
优选的是,所述排气气门置于排气气门座套中,并且排气气门的气门杆端部设有排气锁夹片。
优选的是,所述排气气门的气门杆置于排气小弹簧、排气大弹簧内,并且气门杆与排气气门连接处设有排气油封。
附图说明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在参考附图阅读如下详细描述时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主视图;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曲轴系统的立体图;
图6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剖视图;
图7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左侧图;
图8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右侧图;
图9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9中进气气门组件的剖视图;
图1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9的侧视图;
图1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9的俯视图;
图1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缸体内1#活塞腔的进气状态图;
图1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缸体内4#活塞腔开始进气的状态图;
图16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缸体内3#活塞腔开始进气的状态图;
图17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缸体内2#活塞腔开始进气的状态图;
图18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按照图18的油路系统中柱塞式喷油泵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现在参考附图,图1、图2为本发明的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其包括:发动机本体10、控制系统100、曲轴系统200、链轮11、机体壳13、机体端盖16、主进气管道15、支进气管19、排气管20、缸体21,当发动机的油门打开,压缩空气经过加热设备加热后通过主进气管道15进入进气腔12,进气腔12内的压缩空气经支进气管19进入控制系统100,进而控制活塞缸内活塞18的上下运动,同时带动曲轴系统200中的曲轴211转动,从而输出动力。
进一步参考图1-图4,发动机本体10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固定架14上,其中曲轴系统200与缸体21的外部通过机体端盖16密封性连接在一起,并在机体端盖16与曲轴211之间设有定位轴承17。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在加热装置加热后通入主进气管道15中,进入进气管道15后的压缩空气会进入进气腔12中暂存,随后进气腔12内的压缩空气会根据控制系统100和曲轴系统200的控制通过支进气管19进入缸体21中。进气腔12通过机体壳13密封性连接在缸体21的外部,并通过支进气管19与活塞18的活塞腔105(见图10所示)相通。其中控制系统100和支进气管19均为4个,每个控制系统100安装一个支进气管19和两个排气管20。
现在参考图5-图8,图5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曲轴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
曲轴系统100包括曲轴211、定位轴承17、进气凸轮216、排气凸轮215和曲柄219。进气凸轮216和排气凸轮215通过平键217固定在曲轴211上,并设有1个进气凸轮216,两个排气凸轮215。进气凸轮216位于两个排气凸轮215中间,并且两个排气凸轮215的起始角度相同。曲轴211的端部中心处开有链轮固定螺纹孔210,该链轮固定螺纹孔210与螺母配合将链轮11固定在曲轴211上,并且链轮11与曲轴211还通过平键连接在一起。曲轴211的中部设有定位轴承17用以安装机体端盖16,定位轴承17靠近链轮11的一侧设有小卡簧212,另一侧设有大卡簧214,进而保证了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定位轴承17不会发生偏移。曲轴211的轴体靠近曲柄219的一侧安装有进气凸轮216和排气凸轮215,并通过平键217与曲轴211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进气凸轮216和排气凸轮215在曲轴211上发生位移,在靠近曲柄219的一侧设有一轴承靠近缸体21的凸台,将缸体21的外壳与进气凸轮216隔开,避免了进气凸轮216在转动过程中与缸体211的外壳发生摩擦。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曲轴系统200上的零部件长时间工作后会生锈,故在曲轴211上开有润滑油道218,润滑油道218的起始位置在大卡簧214的右侧,终止位置为靠近曲柄219的一端。当润滑油道218通入润滑油后曲轴211发生转动时,润滑油将顺着曲轴211的外曲面流经定位轴承17、进气凸轮216、排气凸轮215、平键217、及轴承与曲轴211相接触的处。
接下来参考图9-图13,图9为控制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系统100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进排气固定座132。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挺柱133、进气推动件134、进气气门142、进气管道144和进气控制杆145;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控制杆112、排气挺柱114、排气摇臂115、排气管道116和排气气门118。
下面参考图10、图12和13详细介绍控制系统100的工作过程。缸盖103的侧面设有进气管道144,该进气管道144与支进气管19(如图3所示)密封连接。当发动机起动后,曲轴211转动,从而带动曲轴211上的进气凸轮216和排气凸轮215随之转动。当进气凸轮216与进气控制轴承130相接触时,进气控制轴承130上的进气控制杆145推动进气挺柱133向上转动进而推动进气推动件134推动进气气门142离开进气气门座套143,进气气门142的气门孔打开,进气管道144内的压缩空气进入活塞腔105内,活塞腔105内的活塞18被压缩空气推动,活塞18在活塞腔105内向下滑动,当进气控制轴承130与进气凸轮216分离时进气气门142在进气小弹簧139和进气大弹簧140的作用下抵靠在进气气门座套143上,从而使进气气门142的气门孔关闭,活塞腔105停止通入压缩空气。
当曲轴211转动一定角度排气凸轮215与排气控制轴承110相接触时,排气控制轴承110安装在排气控制杆112上,排气控制杆112内安装有排气挺柱114,排气凸轮215与排气控制轴承110相接触时排气控制杆112被推动向上转动,从而推动排气挺柱114向上转动。排气挺柱114向上转动时,排气挺柱114上的排气摇臂115向下按压排气气门118的气门杆的端部,排气气门118离开排气气门座套117,排气气门118的气门孔打开,活塞18向上滑动,从而将活塞腔105内的压缩空气从排气气门118的气门孔中排出,最终通过排气管道116排出。当活塞腔105内的活塞18滑动到最高点时,活塞腔105内的压缩空气被排出,排气凸轮215与排气控制轴承110相分离,排气气门118在排气小弹簧120和排气大弹簧121的作用下回到排气气门座套117内,排气气门118上的排气孔关闭,活塞腔105停止排气。活塞18就按照上述的过程循环工作。
进一步参考图10和图11,现在更加详细地描述控制系统100的内部结构。本发明的控制系统100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进排气固定座132。
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挺柱133、进气推动件134、进气气门142、进气管道144和进气控制杆145。进气控制杆145置于排气控制杆112的方孔中,并在排气控制杆112的方孔中可以上下滑动;进气控制杆145的下端设有进气控制轴承130,进气控制轴承130通过进气控制轴承销131安装在进气控制杆145的下端;进气控制杆145的上端开有圆槽。进气挺柱133为上端的中心位置开有圆孔的矩形,下端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端部加工成半球体,该半球体置于进气控制杆145上端的圆槽内,并在圆槽内可以随进气控制杆145的上下滑动而转动。进气挺柱133的上端设置在进气推动件134下端的方槽内,并通过轴销与进气推动件134连接在一起,当进气控制杆145向上滑动时,会带动进气挺柱133在进气控制杆145的圆槽内转动进而会推动进气推动件134向右偏移,在偏移到一定位置时进气推动件134会与进气控制盖135接触,从而按压进气气门142的气门杆,推动进气气门142离开进气气门座套143,进气气门142的气门孔打开通入压缩空气。进气气门142置于缸盖103中,缸盖103上连接有进气管道144,进气管道144与缸盖103的连接处设有缸盖进气端盖104。缸盖103与活塞腔105相通,故当进气气门142的气门孔打开时,缸盖103内的压缩空气会进入活塞腔105内推动活塞18向下滑动。
进气气门142的气门杆端部设有进气锁夹片137,气门杆置于进气小弹簧139和进气大弹簧140内,进气小弹簧139和进气大弹簧140置于进气弹簧座138内;进气锁夹片137固定在进气端盖136上;进气锁夹片137、气门杆、进气小弹簧139和进气大弹簧140的组装体置于进气控制盖135内。其中,气门杆与进气气门142连接处设有进气油封141,进气气门142安装在进气气门座套143内。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控制杆112、2个排气挺柱114、2个排气摇臂115、2个排气管道116和2个排气气门118。排气控制杆112为内部开有方形通孔的圆柱体,其下端加工成两块板状体,板状体的中部开有圆孔,圆孔内设置有排气控制轴承110,排气控制轴承110通过排气控制轴承销113安装在排气控制杆112下端的板状体的圆孔中;排气控制杆112上部的顶面对称开有两半圆槽。排气挺柱114为底端加工成半球体的杆件,半球体置于排气控制杆112上部的半圆槽内,并随着排气控制杆112的上下摆动而转动;排气挺柱114的上部设有排气摇臂115。每个排气摇臂115的中部均设有圆孔,2个排气摇臂115通过摇臂销101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摇臂固定座102固定在缸盖103的顶部;排气摇臂115为一端开有圆孔,另一端为带有圆弧的板,通过圆孔套在排气挺柱114的上端,带有圆弧的板的圆弧面与排气气门118的气门杆端部接触。
排气气门118的气门杆端部设有排气锁夹片123,气门杆置于排气小弹簧120和排气大弹簧121内,排气小弹簧120和排气大弹簧121置于排气弹簧座122内;排气锁夹片123、气门杆、排气小弹簧120和排气大弹簧121的组装体被排气摇臂115压住。其中,气门杆与排气气门118连接处设有排气油封119,排气气门118安装在排气气门座套117内。排气气门118的气门孔与排气管道116、活塞腔105相通,当排气气门118离开排气气门座套117时,排气气门118的气门孔打开,活塞腔105内活塞18向上滑动,从而将活塞腔105内的压缩空气挤出,最后从排气管道116排出。
参考图14-图18并结合图1、图5、图9介绍活塞18的工作过程,即活塞腔的进气状态。发动机本体10起动时曲轴211上的进气凸轮216与1#活塞缸内的进气控制轴承130接触推动进气控制杆145,进而推动进气挺柱133推动进气推动件134按压进气控制盖135使进气气门142离开进气气门座套143,进气气门142的气门孔逐渐打开,曲轴211起初转动的20度为活塞18的缓冲过程。如图14所示,曲轴211转过20度之后1#活塞缸的活塞腔105开始进入压缩空气,当曲轴211再转过70度时,在此期间1#活塞缸内的进气气门142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活塞腔105进入压缩空气。在此过程中1#活塞缸的活塞腔只在曲轴211转动到20度-90度期间处于进气状态,而前20度处于缓冲状态,在此过程中2个排气凸轮215与2个排气控制轴承110接触,2个排气挺柱114被推动,2个排气挺柱114上的排气摇臂115向下按压排气气门118的气门杆,2个排气气门118逐渐打开,3#活塞缸准备排气。
如图15所示,当曲轴211再次转过90度时,曲轴211转动了180度。1#活塞缸内的进气气门142关闭,活塞腔105停止进入压缩空气,在此过程中1#活塞缸的活塞腔只在曲轴211转动到90度-140度期间处于进气状态,而140度-160度期间1#活塞缸中的活塞18处于膨胀做功状态,并不进气,3#活塞缸仍处于排气状态。160度-180度期间,进气凸轮216与4#活塞缸内的进气控制轴承130接触推动进气控制杆145,进而推动进气挺柱133推动进气推动件134按压进气控制盖135使进气气门142离开进气气门座套143,进气气门142的气门孔逐渐打开,4#活塞缸在180度的时候进气气门142打开准备进气;160度-180度期间,2个排气凸轮215与2个排气控制轴承110接触,2个排气挺柱114被推动,2个排气挺柱114上的排气摇臂115向下按压排气气门118的气门杆,2个排气气门118逐渐打开,2#活塞缸在180度的时候排气气门118打开准备排气。
如图16所示,当曲轴211再次转过90度时,曲轴211转动了270度。进气凸轮216与3#活塞缸内的进气控制轴承130接触推动进气控制杆145,进而推动进气挺柱133推动进气推动件134按压进气控制盖135使进气气门142离开进气气门座套143,进气气门142的气门孔逐渐打开,3#活塞缸的活塞腔105在250度-270度之间处于缓冲状态, 3#活塞缸在250度时排气气门118关闭停止排气,同时3#活塞缸的进气气门142开始打开准备进气。
如图17所示,当曲轴211再次转过90度时,曲轴211转动了360度。进气凸轮216与2#活塞缸内的进气控制轴承130接触推动进气控制杆145,进而推动进气挺柱133推动进气推动件134按压进气控制盖135使进气气门142离开进气气门座套143,进气气门142的气门孔逐渐打开,2#活塞缸的活塞腔105在340度-360度之间处于缓冲状态,2#活塞缸在360度时进气气门142开始打开准备进气,2#活塞缸在360度时排气气门118关闭停止排气,同时4#活塞缸的排气气门118开始打开准备排气。
按照上述的循环过程,曲轴211不断的转动,1#、2#、3#、4#活塞缸循环工作。
最后参考图18-19所示,图18为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实心箭头方向为润滑油流向的方向;空心箭头方向为部件旋转方向),其示出了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油路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油路系统包括:发动机的控制系统100、曲轴系统200、进气凸轮216、排气凸轮215、活塞18、进气腔12、油池317,该油路系统还包括与曲轴系统200上连接柱塞式喷油泵400,利用空气的压力差将油池317内的润滑油吸出,然后从出油道311喷出,进而对发动机的控制系统100、曲轴系统200以及活塞18的腔体进行润滑,柱塞式喷油泵400与发动机的机体壳正上方的控制系统100呈45度方向放置。
接下来参阅图19,其示出了本发明的油路系统中柱塞式喷油泵400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柱塞式喷油泵400包括上泵体411、下泵体417、进油口413、出油口412、出油阀415、出油阀阀座410和柱塞420。上泵体411内设有右侧空腔421和左侧空腔422;上泵体411通过接头416与下泵体417连接在一起;接头416与上泵体411和下泵体417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右侧空腔421和左侧空腔422内均设有出油阀415,出油阀415通过出油阀弹簧414抵靠在出油阀阀座410内;右侧空腔421与进油口413相通,左侧空腔422与出油口412相通。所述下泵体417为内部开有空腔的壳体,柱塞420置于下泵体417的空腔内;下泵体417的空腔内安装有油泵弹簧418,并且通过柱塞420抵靠在下泵体417的空腔的上部;所述柱塞420的下端设置有滚轮419。
柱塞420由柱塞套(未标注)和柱塞芯(未标注)组成,柱塞套安装于下泵体417上并固定,下泵体417与上泵体411通过接头416密封连接在一起,柱塞芯在在进气凸轮216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柱塞400下行时,进油口413打开,油池317内的润滑油进入右侧空腔421内,进气凸轮216转过一定角度,柱塞芯上行,此时柱塞套、柱塞芯顶部与出油阀形成密闭空间,柱塞继续上行,柱塞内部的润滑油压力升高,直到大于出油阀415开启压力后,从出油口412处压出,进入出油道311喷出,然后进气凸轮216继续旋转,进入下一循环。
当发动机从进气腔12中进入压缩空气开始工作时,曲轴系统200上的曲轴逆时针转动,曲轴上通过键连接的进气凸轮216也随着曲轴211的逆时针转动而转动,在曲轴转过75度时,柱塞式喷油泵400的下泵体417上滚轮419滑到进气凸轮216的基圆圆面,由于柱塞420内设有油泵弹簧418,故在油泵弹簧419的弹力下柱塞420向下运动,上泵体411内的空气被抽出,上泵体411内部产生压力差,进而进油口413下的出油阀415压向出油阀阀座410的内腔,油池317内的润滑油经细滤器316除杂后通过进油道310从油池317内吸出流经进油口413进入上泵体411的右侧空腔421内。
当进气凸轮216转动240度后,进气凸轮216上的凸起圆面与滚轮419相抵触,使得柱塞420向上运动,油泵弹簧418被压缩,油泵弹簧418的挤压力将右侧空腔421内的润滑油迅速压向上泵体411的左侧空腔422内。进入左侧空腔422内的润滑油顶开出油口412下的出油阀415打开,左侧空腔422内的润滑油迅速从出油口412排出流经出油道311喷出。
出油道311内的润滑油分为两路径流通:一路为向上油道312,另一路为曲轴润滑油道314。向上油道312首先润滑发动机控制系统100内的气门端部,从气门端部下来的润滑油进入排气摇臂115,随后顺着排气摇臂依次流向排气挺柱114、进气挺柱133、进气凸轮216、排气凸轮215以及进气控制轴承130、排气控制轴承110等。
曲轴润滑油道314内的润滑油经曲轴211内的油道孔进入连杆润滑油道313对活塞连杆(未标注)进行润滑,流经活塞连杆的润滑油同时对活塞连杆与曲轴211接触面进行润滑;从活塞连杆下来的润滑油进入活塞18的活塞腔对活塞腔进行润滑。
出油道310内的润滑油流经向上油道312和曲轴润滑油道314对发动机的各部件润滑完成后,最终的润滑油落入发动机机体壳13内,再通过机体壳13下部的回油管315回到油池中。发动机往复转动时,油路系统对发动机的各部件按照上述的润滑过程循环润滑。
尽管参考附图详细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加权利要求限定,并可包括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各种变型、改型及等效方案。

Claims (12)

1.一种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该发动机包括:
发动机本体、控制系统、曲轴系统、链轮、机体壳、机体端盖、主进气管道、支进气管、排气管、缸体;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进排气固定座;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挺柱、进气推动件、进气气门、进气管道和进气控制杆;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控制杆、2个排气挺柱、2个排气摇臂、2个排气管道和2个排气气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系统包括曲轴、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进气凸轮、排气凸轮通过平键与曲轴连接,进气凸轮与平键之间呈20度;排气凸轮与平键之间呈18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凸轮为1个,排气凸轮为2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凸轮位于两个排气凸轮中间,并且两个排气凸轮的起始角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的端部中心处开有链轮固定螺纹孔,该链轮固定螺纹孔与螺母配合将链轮固定在曲轴上。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的中部设有定位轴承用以安装机体端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承靠近链轮的一侧设有小卡簧,另一侧设有大卡簧。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上开有润滑油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气门置于进气气门座套中,并且进气气门的气门杆端部设有进气锁夹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气门的气门杆置于进气小弹簧、进气大弹簧内,并且气门杆与进气气门连接处设有进气油封。
10.如权利要求1或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锁夹片、气门杆、进气小弹簧和进气大弹簧的组装体置于进气控制盖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气门置于排气气门座套中,并且排气气门的气门杆端部设有排气锁夹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气门的气门杆置于排气小弹簧、排气大弹簧内,并且气门杆与排气气门连接处设有排气油封。
CN 201320050115 2013-01-30 2013-01-30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5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0115 CN203035265U (zh) 2013-01-30 2013-01-30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0115 CN203035265U (zh) 2013-01-30 2013-01-30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35265U true CN203035265U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8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011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5265U (zh) 2013-01-30 2013-01-30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352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6268A (zh) * 2013-01-30 2013-07-24 祥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6268A (zh) * 2013-01-30 2013-07-24 祥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CN103216268B (zh) * 2013-01-30 2015-10-28 祥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4285A (zh) 使用主动燃油管理的发动机的控制
CN203035264U (zh)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
CN203035265U (zh)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CN203035266U (zh)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系统
CN103216269B (zh)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系统
CN201159093Y (zh) 液压内燃机可变气门机构
CN101676538A (zh) 多级排气量发动机
CN103967525B (zh)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
CN103216268B (zh) 微型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CN103206248B (zh) 用于可变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气缸
CN202560383U (zh) 空气动力发动机的缸盖气门配气结构
CN203978608U (zh) 异步双缸发动机
CN20333516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配气系统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CN103233779B (zh) 旋转式发动机的进排气结构
CN204152573U (zh) 一种新型双缸发动机用配气机构
CN203214115U (zh) 旋转式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CN202810948U (zh) 摆动式可变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
CN202810947U (zh) 用于摆动式可变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控制机构
CN202810946U (zh) 用于可变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气缸
CN103216517B (zh) 发动机的连杆机构
CN103291396B (zh) 旋转式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CN103206278B (zh) 空气动力发动机的配气系统
CN202811806U (zh) 发动机的连杆机构
CN203271816U (zh) 旋转式发动机的进排气结构
CN203114366U (zh) 空气动力发动机的配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02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1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