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27424U - 自适应受话器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受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27424U
CN203027424U CN 201220722138 CN201220722138U CN203027424U CN 203027424 U CN203027424 U CN 203027424U CN 201220722138 CN201220722138 CN 201220722138 CN 201220722138 U CN201220722138 U CN 201220722138U CN 203027424 U CN203027424 U CN 203027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entral processing
self adaptation
processing unit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221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梁
周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aronic Electronic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aronic Electron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aronic Electronics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aronic Electronics
Priority to CN 20122072213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27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27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274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受话器,包括壳体、驱动装置、发声管以及电路板,该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以及线圈,该线圈包括起始线和终止线,电路板上设置有正极和负极,该自适应受话器还包括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包括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入端连接至正极,用于向电路板输入电信号;信号输出端连接至负极,用于从电路板接受电信号;正极与起始线连接,用于向线圈输入电信号,负极与终止线连接,用于从线圈接受电信号。本自适应受话器可对频响曲线进行灵活且智能的调节。

Description

自适应受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受话器,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又称听筒,是一种在无声音泄漏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如语音和音乐等的重放。现在所广泛被采用的受话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了灵敏度、交流阻抗和频响曲线等,在使用的受话器中,特别是在应用耳机上的受话器中,频响曲线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技术指标,因为它对于声音的高低以及输出给聆听者的感受至关重要,通过对频响曲线进行调整就可以获得不同的声音体验,如偏重于高音或者低音,可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要。
现在对于频响曲线的调整主要是依靠一些机械式的方法来完成,如加长受话器内的腔体或者在受话器上加上阻尼网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对频响曲线进行调整,但是由于都需要对受话器的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动,因此针对不同的要求需要生产相应结构的受话器,这样的方法无疑是很麻烦的,且生产所耗费的成本无疑是比较高的,另外,一种结构的受话器只能够满足一种使用需求,对于有多种不同使用需求的使用者来说则需要配备多种不同结构的受话器,使用上的灵活性较低,亟需一种可以在一台设备获得多种频响曲线的受话器,来提高调整和使用上的灵活性以及智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对频响曲线进行灵活且智能调节的自适应受话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自适应受话器,包括壳体、驱动装置、发声管以及电路板,该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以及线圈,该线圈包括起始线和终止线,电路板上设置有正极和负极,该自适应受话器还包括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包括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入端连接至正极,用于向电路板输入电信号;信号输出端连接至负极,用于从电路板接受电信号;正极与起始线连接,用于向线圈输入电信号,负极与终止线连接,用于从线圈接受电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的中央处理器为DSP芯片。
可选地,上述的中央处理器为RC滤波器。
进一步地,上述的中央处理器集成于上述的电路板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正极和负极贴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贴接为表面贴装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中央处理器固定连接于上述的壳体上。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正极和负极焊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焊接为焊锡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受话器基础上加入了中央处理器,其没有对原有结构造成改变,安装比较容易,通过将该中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分别电连接至电路板的正极和负极,而该电路板的正极和负极有分别与线圈的起始线和终止线电连接,即可以建立一个可以对频响曲线进行智能调整的数字信号传输结构,通过给中央处理器输入一个包含有频响调整参数的电信号既可以对频响曲线进行调整,虽然在电耗上会有一定的增加,但是相较于以往的改变整体结构来说,成本已经得到了降低,而且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进步在于相较于现有的受话器在频响调整上更加灵活和智能,高效且优质地满足使用者的不同聆听需求;
2.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中央处理器采用了DSP芯片或者RC滤波器,较为优选地可以采用DSP芯片,其具有体积小的优点,比较适用于受话器体积小的特点,方便安装于受话器上,另外,其也具有信号传输速度高、精度高且稳定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受话器在实施例1中俯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受话器在实施例1中安装电路板一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受话器在实施例1中去除壳体后侧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受话器在实施例2中侧视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受话器在实施例2中安装电路板一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线孔 2.发声管 31.线圈 311.起始线 312.终止线 32.磁铁 33.电枢 34.振膜 35.铁芯4.电路板 41.正极 42.负极 5.中央处理器 51.信号输入端 52.信号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适应受话器包括壳体1、驱动装置、发声管2以及电路板4,发声管2粘接或者焊接于壳体1的一面上,其内部以一发声腔连通受话器的内腔,壳体1可以以一器皿型的壳座和一壳盖组成,将内部的部件安装入壳座内后再加上壳盖进行封装,该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以及线圈31,电磁驱动装置包括铁芯35、电枢33、磁铁32,铁芯35和线圈31依次套设于电枢33上,磁铁则安装于铁芯35内的上下内壁,该线圈31包括起始线311和终止线312,电路板4上设置有正极41和负极42,安装电路板4的壳体1的一面上正对正极41和负极42开设有线孔11,用于穿设起始线311和终止线312至电路板4上,该自适应受话器还包括中央处理器5,该中央处理器5包括信号输入端51和信号输出端52;信号输入端51连接至正极41,用于向电路板4输入电信号;信号输出端52连接至负极42,用于从电路板4接受电信号;正极41与起始线311连接,用于向线圈31输入电信号,负极42与终止线312连接,用于从线圈4接受电信号。
上述的中央处理器为DSP芯片,其具有体积小的优点,比较适用于受话器体积小的特点,方便安装于受话器上,另外,其也具有信号传输速度高、精度高且稳定性强的优点。
如图2所示,上述的中央处理器5集成于电路板4上,并与电路板4以粘贴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与电路板4一起安装于壳体1的外壳壁上。
上述的信号输入端51和信号输出端52分别与正极41和负极42以贴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将信号输入端51和信号输出端52所引出的电线以粘贴的方式进行连接于正极41和负极42上。
上述的贴接为表面贴装连接,即采用表面贴装工艺,就是SMT技术。
上述的各部件组装完毕后各个部件之间所留出的各个缝隙都应该使用气密工艺来进行密封。
上述的壳体1在本实施例中皆是以矩形的形状实施,当然根据不同的工艺需要也可以制作成圆形、多边形等形状。
实施例2
其他与实施例1所述的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5所示,上述的中央处理器5固定连接于壳体1上,即安装于壳体1的外壳壁上。
上述的信号输入端51和信号输出端52分别与上述的正极41和负极42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将信号输入端51和信号输出端52所引出的电线以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于正极41和负极42上,焊接温度应控制在250-300度之间,焊接时间以不超过5秒为宜。当然,也可以采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表面贴装工艺进行贴装连接。
上述的焊接为焊锡连接,即以焊锡工艺进行焊接的操作。
实施例3
其他与实施例1或2所述的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中央处理器5选用RC滤波器来代替DSP芯片进行实施。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开始工作时,先给中央处理器5输入一用于控制调整频响曲线的电信号源,中央处理器5通过信号输入端51向电路板4的正极41输入该电信号,电路板4的正极41继续向线圈31的起始线311输入该电信号,通过线圈4产生电磁感应效应,从而产生相应的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磁化置于线圈4中的电枢部31,电枢部31会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与磁铁32产生推拉相应的作用力,从而驱动振膜34根据相应的振幅进行振动,从而产生符合需要的频响曲线的声音并从发声管2输出;而同时线圈4也会根据振膜34的振动反馈通过终止线312向电路板4的负极42输入反馈电信号,负极42再继续通过信号输出端52向中央处理器5输入该电信号,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与中央处理器5连接的设备上查看反馈电信号所反馈回来的内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受话器基础上加入了中央处理器,其没有对原有结构造成改变,安装比较容易,通过将该中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分别电连接至电路板的正极和负极,而该电路板的正极和负极有分别与线圈的起始线和终止线电连接,即可以建立一个可以对频响曲线进行智能调整的数字信号传输结构,通过给中央处理器输入一个包含有频响调整参数的电信号既可以对频响曲线进行调整,虽然在电耗上会有一定的增加,但是相较于以往的改变整体结构来说,成本已经得到了降低,而且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进步在于相较于现有的受话器在频响调整上更加灵活和智能,高效且优质地满足使用者的不同聆听需求;
2.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中,中央处理器采用了DSP芯片或者RC滤波器,较为优选地可以采用DSP芯片,其具有体积小的优点,比较适用于受话器体积小的特点,方便安装于受话器上,另外,其也具有信号传输速度高、精度高且稳定性强的优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自适应受话器,包括壳体、驱动装置、发声管以及电路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驱动装置以及线圈,所述线圈包括起始线和终止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正极和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受话器还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正极,用于向所述电路板输入电信号;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极,用于从所述电路板接受电信号;所述正极与所述起始线连接,用于向所述线圈输入电信号,所述负极与所述终止线连接,用于从所述线圈接受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为DSP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为RC滤波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集成于所述电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和负极贴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接为表面贴装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和负极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适应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为焊锡连接。
CN 201220722138 2012-12-25 2012-12-25 自适应受话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27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2138 CN203027424U (zh) 2012-12-25 2012-12-25 自适应受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2138 CN203027424U (zh) 2012-12-25 2012-12-25 自适应受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27424U true CN203027424U (zh) 2013-06-26

Family

ID=48651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22138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27424U (zh) 2012-12-25 2012-12-25 自适应受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274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9134A (zh) * 2012-12-25 2013-05-01 苏州恒听电子有限公司 自适应受话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9134A (zh) * 2012-12-25 2013-05-01 苏州恒听电子有限公司 自适应受话器
CN103079134B (zh) * 2012-12-25 2015-04-01 苏州恒听电子有限公司 自适应受话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5618U (zh) 扬声器箱
CN205051866U (zh) 发声装置
CN204425613U (zh) 扬声器箱
CN101841760B (zh) 微型发声器的制造方法
CN103079134B (zh) 自适应受话器
CN201533404U (zh) 一种发光扬声器
CN104581578A (zh) 一种具有改良型结构的受话器
CN206042355U (zh) 一种球顶高音扬声器
CN203027424U (zh) 自适应受话器
CN102711016A (zh) 音量自动调节设备及其音量调节方法
CN107046666A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耳机
CN204425610U (zh) 扬声器箱
CN201369819Y (zh) 微型电声能发声器件
CN204442681U (zh) 具有大振动力电枢的受话器
CN104581577A (zh) 一种简易结构的受话器
CN206611571U (zh) 扬声器
CN202514066U (zh) 多功能微型扬声器
CN204442656U (zh) 一种具有凹凸型加强筋的振膜
CN204442678U (zh) 一种简易结构的受话器
CN208143457U (zh) 动圈结构及耳机
CN206575593U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耳机
CN203027418U (zh) 自适应送话器
CN202435569U (zh) 耳机芯
CN104581576A (zh) 具有改进电路板的受话器
CN204425612U (zh) 扬声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01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