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5561U - 折射式流灌带 - Google Patents

折射式流灌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15561U
CN203015561U CN2013200359833U CN201320035983U CN203015561U CN 203015561 U CN203015561 U CN 203015561U CN 2013200359833 U CN2013200359833 U CN 2013200359833U CN 201320035983 U CN201320035983 U CN 201320035983U CN 203015561 U CN203015561 U CN 203015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opore
belt body
refracting plates
irrigation
refrac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359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院钟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0359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15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15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1556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节水滴灌带技术领域,是一种折射式流灌带,其包括灌溉带体和折射软片,折射软片的一端或折射软片的中部固定在灌溉带体上,对应折射软片的另一端或两端位置形成与灌溉带体分离的自由端,对应折射软片自由端位置的灌溉带体上分布有出水孔,折射软片的自由端能够遮挡在出水孔所喷出水流的前方并反射水流。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折射软片的自由端遮挡并反射出水孔的喷射水流,能够形成缓速水流用于灌溉,大大拓展了现有微喷带的使用范围,折射软片还能够保护出水孔和灌溉带体,延长灌溉带体的使用寿命,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Description

折射式流灌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节水滴灌带技术领域,是一种折射式流灌带。
背景技术
为应对水资源紧张,世界各地都在推广节水灌溉,并结合农艺要求研发出许多节水灌溉产品。目前较常用的农业节水灌溉装置有滴灌带和微喷带,其中滴溉带一般按流道形式分为内镶式、贴片式、贴条式和迷宫式等等,其在上部分布有较细小的出水孔,滴溉带放置在土壤表面靠近作物根部位置,滴溉带内的水因压力均匀通过流道由出水孔渗出,由于出水的流道较长、较易发生堵塞,滴溉带在水质较好的地区使用效果较好,在水质较硬的富含钙镁离子的地区以及水质杂质较多的地区使用效果较差,甚至无法使用,如果对灌溉用水进行过滤处理,由于过滤设备要求较高、造价较为昂贵,使用者投入成本较高,此外由于滴溉带出水孔的流量较小,对于单元轮灌作业的园区使用较为困难,并且不适于土壤蒸发量大的地区;微喷带的上侧开有交错分布的出水孔,能够向上方喷水,其流道较短,流道长度即为微喷带的壁厚,出水孔的孔径较大,直径尺寸一般为0.7毫米左右,不易堵塞,对灌溉水质要求低稍经简单的网式过滤即可使用,但是其不适于果园菜园等必须使用滴灌方式灌溉的作物,其必须在覆膜情况下才能用于灌溉,如不覆膜直接使用,出水孔所喷出的水会喷到别处,造成水资源浪费、冲坏作物、水分易蒸发散失、使大棚内湿度增加致使作物易发生病害、易滋生草害等缺点。此外,由于微喷带在不覆膜的夏秋季节或不用覆膜的地块无法使用,大大限制了微喷带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射式流灌带,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滴灌带存在的出水孔较细小易于堵塞、不适用于水质较硬及蒸发量较大的地区,微喷带不适用于不覆膜的作物、浪费水源、易冲坏作物、使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折射式流灌带,包括灌溉带体和折射软片,折射软片的一端或折射软片的中部固定在灌溉带体上,对应折射软片的另一端或两端位置形成与灌溉带体分离的自由端,对应折射软片自由端位置的灌溉带体上分布有出水孔,折射软片的自由端能够遮挡在出水孔所喷出水流的前方并反射水流。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折射软片可通过热压或电热合或热熔焊接固定连接在灌溉带体上,出水孔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呈一行或两行或两行以上均匀分布,出水孔的直径为0.5毫米至1毫米。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技术方案之一:上述灌溉带体可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可为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整体折射软片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左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整体折射软片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技术方案之二:上述灌溉带体可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可为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整体折射软片的右端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右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整体折射软片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技术方案之三:上述灌溉带体可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可为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整体折射软片的中部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中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整体折射软片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技术方案之四:上述灌溉带体可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可包括左折射片和右折射片,左折射片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左部,右折射片的右端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右部,左折射片和右折射片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左折射片的右部位置及右折射片的左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技术方案之五:上述灌溉带体可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可包括左折射片和右折射片,左折射片的右端和右折射片的左端分别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中部,左折射片和右折射片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左折射片的左部位置及右折射片的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技术方案之六:上述灌溉带体可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可包括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且呈长条状的上整体折射片和下整体折射片,上整体折射片的左端和下整体折射片的左端连为一体,上整体折射片的右部完全覆盖灌溉带体的上端右部,下整体折射片的右部完全覆盖灌溉带体的下端右部,上整体折射片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的左上端,下整体折射片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的左下端;出水孔包括上出水孔或/和下出水孔,对应灌溉带体的上部分布有上出水孔,或者对应灌溉带体的下部分布有下出水孔,或者对应灌溉带体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分布有上出水孔和下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折射软片的自由端遮挡并反射出水孔的喷射水流,能够形成缓速水流用于灌溉,大大拓展了现有微喷带的使用范围,折射软片还能够保护出水孔和灌溉带体,延长灌溉带体的使用寿命,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9中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灌溉带体,2为整体折射软片,3为左出水孔,4为右出水孔,5为左折射片,6为右折射片,7为上整体折射片,8为下整体折射片,9为上出水孔,10为下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3、5、7、8、9所示,该折射式流灌带包括灌溉带体1和折射软片,折射软片的一端或折射软片的中部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对应折射软片的另一端或两端位置形成与灌溉带体1分离的自由端,对应折射软片自由端位置的灌溉带体1上分布有出水孔,折射软片的自由端能够遮挡在出水孔所喷出水流的前方并反射水流。折射软片仅一端或中部固定不但便于制造加工,而且便于揭开折射软片的自由端检查或清理灌溉带体1上的出水孔;通过出水孔喷射出水流,折射软片的自由端遮挡并反射出水孔的喷射水流,能够形成缓速水流用于灌溉,由于出水的形态为缓速水流所以将本实用新型命名为流灌带,而现有滴管带和微喷带的出水形态为水滴或喷射水流,使本实用新型不但相对于现有滴管带具有不易堵塞、灌溉效率更高的优点,而且相对于现有微喷带有使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优点;此外,折射软片还能够保护出水孔使其长期使用后不易被杂质堵塞,折射软片遮挡在灌溉带体1外部还能够起到防晒作用,从而延长了灌溉带体1的使用寿命。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折射式流灌带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3、5、7、8、9所示,折射软片通过热压或电热合或热熔焊接固定连接在灌溉带体1上,出水孔沿灌溉带体1长度方向呈一行或两行或两行以上均匀分布,出水孔的直径为0.5毫米至1毫米。折射软片最好通过电热合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其工艺和设备较为成熟,定位准确,生产效率较高,结合处的牢固度较好;出水孔的直径最好为0.7毫米到0.8毫米左右,这样仅有微小的水压即可实现灌溉作业,所喷射出水流的流量也较为适量,并且其灌溉作业效率较现有滴管带的灌溉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折射式流灌带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灌溉带体1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为沿灌溉带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2,整体折射软片2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端左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对应整体折射软片2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1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相邻的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呈间隔交错排布。出水孔分为左右两排,并呈间隔交错排布,整体折射软片2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的设置便于制造,并能够使灌溉水流分布更加均匀,灌溉效果更好。
实施例二:如附图3、4所示,灌溉带体1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为沿灌溉带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2,整体折射软片2的右端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端右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对应整体折射软片2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1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相邻的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呈间隔交错排布。出水孔分为左右两排,并呈间隔交错排布,整体折射软片2右端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的设置便于制造,并能够使灌溉水流分布更加均匀,灌溉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如附图5、6所示,灌溉带体1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为沿灌溉带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2,整体折射软片2的中部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端中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对应整体折射软片2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1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相邻的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呈间隔交错排布。出水孔分为左右两排,并呈间隔交错排布,整体折射软片2中部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的设置便于制造,并能够使灌溉水流分布更加均匀,灌溉效果更好。
实施例四:如附图7所示,灌溉带体1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包括左折射片5和右折射片6,左折射片5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端左部,右折射片6的右端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端右部,左折射片5和右折射片6沿灌溉带体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对应左折射片5的右部位置及右折射片6的左部位置的灌溉带体1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相邻的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呈间隔交错排布。出水孔分为左右两排,并呈间隔交错排布,左折射片5和右折射片6分别固定在灌溉带体1左右两边的设置能够使灌溉水流分布更加均匀,灌溉效果更好。
实施例五:如附图8所示,灌溉带体1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包括左折射片5和右折射片6,左折射片5的右端和右折射片6的左端分别固定在灌溉带体1上端中部,左折射片5和右折射片6沿灌溉带体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对应左折射片5的左部位置及右折射片6的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1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相邻的左出水孔3和右出水孔4呈间隔交错排布。出水孔分为左右两排,并呈间隔交错排布,左折射片5和右折射片6都固定在灌溉带体1中部的设置更加便于制造加工,并能够使灌溉水流分布更加均匀,灌溉效果更好。
实施例六:如附图9、10所示,灌溉带体1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包括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且呈长条状的上整体折射片7和下整体折射片8,上整体折射片7的左端和下整体折射片8的左端连为一体,上整体折射片7的右部完全覆盖灌溉带体1的上端右部,下整体折射片8的右部完全覆盖灌溉带体1的下端右部,上整体折射片7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1的左上端,下整体折射片8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1的左下端;出水孔包括上出水孔9或/和下出水孔10,对应灌溉带体1的上部分布有上出水孔9,或者对应灌溉带体1的下部分布有下出水孔10,或者对应灌溉带体1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分布有上出水孔9和下出水孔10。若同时有上出水孔9和下出水孔10,上出水孔9和下出水孔10最好呈左右两排并呈间隔交错排布,能够使灌溉水流分布更加均匀,灌溉效果更好;通过上整体折射片7和下整体折射片8使灌溉带体1上下部均被覆盖,即使灌溉带体1因被风吹、农业作业或其他原因翻动后,依然不会被阳光直接照射,防晒效果更好,其使用寿命能够延长一倍。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8)

1.一种折射式流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溉带体和折射软片,折射软片的一端或折射软片的中部固定在灌溉带体上,对应折射软片的另一端或两端位置形成与灌溉带体分离的自由端,对应折射软片自由端位置的灌溉带体上分布有出水孔,折射软片的自由端能够遮挡在出水孔所喷出水流的前方并反射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射式流灌带,其特征在于折射软片通过热压或电热合或热熔焊接固定连接在灌溉带体上,出水孔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呈一行或两行或两行以上均匀分布,出水孔的直径为0.5毫米至1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式流灌带,其特征在于灌溉带体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为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整体折射软片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左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整体折射软片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式流灌带,其特征在于灌溉带体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为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整体折射软片的右端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右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整体折射软片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式流灌带,其特征在于灌溉带体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为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的整体折射软片,整体折射软片的中部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中部;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整体折射软片的左部及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式流灌带,其特征在于灌溉带体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包括左折射片和右折射片,左折射片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左部,右折射片的右端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右部,左折射片和右折射片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左折射片的右部位置及右折射片的左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式流灌带,其特征在于灌溉带体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包括左折射片和右折射片,左折射片的右端和右折射片的左端分别固定在灌溉带体上端中部,左折射片和右折射片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出水孔包括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对应左折射片的左部位置及右折射片的右部位置的灌溉带体上部分别分布有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相邻的左出水孔和右出水孔呈间隔交错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射式流灌带,其特征在于灌溉带体为上下端面扁平的带状软管,折射软片包括沿灌溉带体长度方向设置且呈长条状的上整体折射片和下整体折射片,上整体折射片的左端和下整体折射片的左端连为一体,上整体折射片的右部完全覆盖灌溉带体的上端右部,下整体折射片的右部完全覆盖灌溉带体的下端右部,上整体折射片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的左上端,下整体折射片的左端固定在灌溉带体的左下端;出水孔包括上出水孔或/和下出水孔,对应灌溉带体的上部分布有上出水孔,或者对应灌溉带体的下部分布有下出水孔,或者对应灌溉带体的上部和下部同时分布有上出水孔和下出水孔。
CN2013200359833U 2013-01-22 2013-01-22 折射式流灌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5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359833U CN203015561U (zh) 2013-01-22 2013-01-22 折射式流灌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359833U CN203015561U (zh) 2013-01-22 2013-01-22 折射式流灌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15561U true CN203015561U (zh) 2013-06-26

Family

ID=48639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3598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5561U (zh) 2013-01-22 2013-01-22 折射式流灌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155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8447A (zh) * 2017-07-12 2017-09-29 蔡福得 喷滴式水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8447A (zh) * 2017-07-12 2017-09-29 蔡福得 喷滴式水管
CN107218447B (zh) * 2017-07-12 2021-04-27 蔡福得 喷滴式水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0583A (zh) 水管连接阀
CN206462101U (zh) 一种自动浇灌喷雾装置
CN204560449U (zh) 一种地膜
CN202683368U (zh) 一种流量可调的滴灌头
CN204942670U (zh) 水管连接阀
CN203015561U (zh) 折射式流灌带
CN204907395U (zh) 一种庭院式立体灌溉系统
CN204598892U (zh) 种植用滴水器
CN201115369Y (zh) 移动式微管密孔涌流灌溉装置
CN207543898U (zh) 一种茶园用节水灌溉装置
CN103650734A (zh) 小麦滴灌装置
CN205179934U (zh) 大棚内部滴灌装置
CN203523463U (zh) 一种新型的滴灌装置
CN206993930U (zh) 一种果树喷淋装置
CN202738563U (zh) 一种定时自动浇水器
CN105145288A (zh) 一种智能灌溉系统
CN105284487A (zh) 大棚内部滴灌装置
CN209572681U (zh) 一种羊肚菌大棚栽培用灌溉装置
CN204377522U (zh) 种植灌溉引流板专用型材
CN202377119U (zh) 主副流道微喷头旋转体
CN206602955U (zh) 一种灌溉用水槽
CN204482578U (zh) 智能化农用大棚滴灌设备
CN205584958U (zh) 一种蔬菜浇灌装置
CN206323909U (zh) 一种带有过滤器的滴灌喷头
CN216961017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自动喷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