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5240U -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15240U
CN203015240U CN2013200329965U CN201320032996U CN203015240U CN 203015240 U CN203015240 U CN 203015240U CN 2013200329965 U CN2013200329965 U CN 2013200329965U CN 201320032996 U CN201320032996 U CN 201320032996U CN 203015240 U CN203015240 U CN 203015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resistance
port
circuit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329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华
赵杰
崔崇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200329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15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15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152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属于自动化控制领域;其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依赖人工控制的教室灯光管理中的电能浪费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光照检测电路、时钟模块、人体检测电路、单片机系统电路、执行电路、开关和按键电路,所述的时钟模块的时钟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系统电路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执行电路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执行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灯光自动化控制领域。

Description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属于自动化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据2004年国家建设部统计,我国照明耗电大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0%~12%。对一些照明时间较长、照明场所较多的机构,如高等院校,据测算,其照明耗电占本单位所以耗电的40%左右。然而,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室灯光管理绝大多数依赖人工,由于同学们的自觉意识薄弱,在光线充足时任然开灯,离开教室后,没有养成熄灯的习惯,常常出现教室无人时开灯,导致光线充足时也开灯的“长明灯”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和经济损失。
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主要是有照明配电箱通过手动开关实现控制照明灯具的通断,或者在照明回路中串入接触器,实现远距离控制,在灯具的开关控制上采用手动开关,所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主动性。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某一区域的功能、每天不同的时间、室内光亮度或该区域的用途自动控制照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依赖人工控制的教室灯光管理中的电能浪费问题。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它包括时钟模块、单片机系统电路、执行电路和开关,所述的时钟模块的时钟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系统电路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执行电路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执行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系统电路包括单片机AT89C52、+5v电源、晶振、第四按键、电阻R11、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6与时钟模块的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RESET与第四按键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四按键的另一端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XTAL2同时与晶振的一端和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晶振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6的一端、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XTAL1和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GND连接,所述的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6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的+5v电源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Vcc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2是单片机系统电路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6是单片机系统电路的时钟信号输入端。
所述的执行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12V电源、三极管、二极管,电阻R16、电阻R17和电阻R18,所述的电阻R16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12V地,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同与电阻R17的一端和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7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的阳极和+12V电源连接,所述的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二极管的阴极和开关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接12V地,
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是执行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开关采用继电器实现,所述的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另一端与执行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开关采用继电器实现,继电器的开关作为执行部件串联在被控灯的供电回路中,用于实现对灯的供电电源的控制。
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它还包括光照检测电路,所述的光照检测电路的光强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0连接。
所述的光照检测电路包括芯片TSL230、芯片74HC14、+5v电源、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阻R1,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S0和端口S1连接+5v电源,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
Figure BDA00002762602800021
端口GND、端口S2和端口S3接地,
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VCC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OUT和芯片74HC14的端口A1连接,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Y1同时与电阻R1的一端和单片机系统电路的光强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芯片74HC14的端口A2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GND接地,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VCC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Y1是光照检测电路1的光强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它还包括人体检测电路,所述的人体检测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7连接。
所述的人体检测电路包括芯片BISS0001、+5v电源、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C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与+5v电源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IB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2OUT同时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2IN-同时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芯片BISS0001的端口1OUT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1IN-同时与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1IN+同时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的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的第三端、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RF与+5v电源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SS与其端口A、电容C13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R2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9的另一端同时与芯片BISS0001的端口RC2和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C1同时与电阻R10的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R1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0与单片机系统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0是人体检测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它还包括按键电路,所述的按键电路的第一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7连接,所述的按键电路的第二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6连接,所述的按键电路的第三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5连接。
所述的按键电路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第一按键、第二按键、第三按键、电容C18、电容C19和电容C20,所述的电阻R13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的第一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4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的第二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5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的第三个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8的一端和第一按键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4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9的一端和第二按键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20的一端和第三按键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8的另一端、第一按键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二按键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第三按键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光照检测电路探测室内光照强度,利用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探测室内是否有人,时钟模块用来调整系统的时间符合学校的作息时间,比如晚间休息和假期等时间段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关闭。灯具的开关通过光电耦合器进行光耦隔离后,由三极管驱动继电器来控制照明灯具的开关,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吸合,接通灯具的电源,点亮灯具,相反,则熄灭灯具。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以环境光、室内人员的工作时段等因素为参考,充分利用自然光作为光源,只有在需要时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开启照明灯具,并结合作息时间,在休息时间或假期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关闭,降低电能消耗,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框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六所述的光照检测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八所述的人体检测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单片机系统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执行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的开关的具体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十所述的按键的具体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它包括时钟模块2、单片机系统电路4、执行电路5和开关6,所述的时钟模块2的时钟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执行电路5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执行电路5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开关6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单片机系统电路4包括单片机AT89C52、+5v电源、晶振LZ、第四按键S1、电阻R11、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R1.6与时钟模块2的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RESET与第四按键S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四按键S1的另一端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XTAL2同时与晶振LZ的一端和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晶振LZ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6的一端、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XTAL1和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GND连接,所述的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6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的+5v电源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Vcc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2是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6是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时钟信号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执行电路5包括光电耦合器P1、+12V电源、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阻R16、电阻R17和电阻R18,所述的电阻R16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P1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光电耦合器P1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光电耦合器P1输出端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12V地,光电耦合器P1输出端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同与电阻R17的一端和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7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1的阳极和+12V电源连接,所述的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开关6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12V地,
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是执行电路5的驱动信号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开关6采用继电器KI实现,所述的继电器KI的控制线圈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继电器KI的控制线圈的另一端与执行电路5的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关6采用继电器KI实现,继电器KI的开关作为执行部件串联在被控灯的供电回路中,用于实现对灯的供电电源的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五:参见图1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光照检测电路1,所述的光照检测电路1的光强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0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六:参见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所述的光照检测电路1包括芯片TSL230、芯片74HC14、+5v电源、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阻R1,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S0和端口S1连接+5v电源,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
Figure BDA00002762602800061
端口GND、端口S2和端口S3接地,
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VCC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OUT和芯片74HC14的端口A1连接,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Y1同时与电阻R1的一端和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光强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芯片74HC14的端口A2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GND接地,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VCC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Y1是光照检测电路1的光强信号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七:参见图1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人体检测电路3,所述的人体检测电路3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7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八:参见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所述的人体检测电路3包括芯片BISS0001、+5v电源、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C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与+5v电源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IB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2OUT同时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2IN-同时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芯片BISS0001的端口1OUT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1IN-同时与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1IN+同时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的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的第三端、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RF与+5v电源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SS与其端口A、电容C13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R2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9的另一端同时与芯片BISS0001的端口RC2和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C1同时与电阻R10的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R1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0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0是人体检测电路3的检测信号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九:参见图1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至具体实施方式八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按键电路7,所述的按键电路7的第一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7连接,所述的按键电路7的第二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6连接,所述的按键电路7的第三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5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十:参见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九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按键电路7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第一按键S2、第二按键S3、第三按键S4、电容C18、电容C19和电容C20,所述的电阻R13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第一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4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第二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5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第三个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8的一端和第一按键S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4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9的一端和第二按键S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20的一端和第三按键S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8的另一端、第一按键S2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二按键S3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第三按键S4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光照检测电路探测室内光照强度,利用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探测室内是否有人,时钟模块用来调整系统的时间符合学校的作息时间,比如晚间休息和假期等时间段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关闭。灯具的开关通过光电耦合器P1进行光耦隔离后,由三极管Q1驱动继电器来控制照明灯具的开关,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I吸合,接通灯具的电源,点亮灯具,相反,则熄灭灯具。
本实用新型所述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关系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电路连接关系,还可以是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的合理组合。

Claims (10)

1.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时钟模块(2)、单片机系统电路(4)、执行电路(5)和开关(6),所述的时钟模块(2)的时钟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时钟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执行电路(5)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执行电路(5)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开关(6)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系统电路(4)包括单片机AT89C52、+5v电源、晶振(LZ)、第四按键(S1)、电阻R11、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6与时钟模块(2)的时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RESET与第四按键(S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四按键(S1)的另一端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XTAL2同时与晶振(LZ)的一端和电容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晶振(LZ)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6的一端、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XTAL1和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GND连接,所述的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6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的+5v电源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Vcc连接,
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2是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6是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时钟信号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电路(5)包括光电耦合器(P1)、+12V电源、三极管(Q1)、二极管(D1),电阻R16、电阻R17和电阻R18,所述的电阻R16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灯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6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P1)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光电耦合器(P1)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光电耦合器(P1)输出端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12V地,光电耦合器(P1)输出端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同与电阻R17的一端和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7的另一端同时与二极管(D1)的阳极和+12V电源连接,所述的电阻R1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开关(6)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12V地,
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是执行电路(5)的驱动信号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6)采用继电器(KI)实现,所述的继电器(KI)的控制线圈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继电器(KI)的控制线圈的另一端与执行电路(5)的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光照检测电路(1),所述的光照检测电路(1)的光强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照检测电路(1)包括芯片TSL230、芯片74HC14、+5v电源、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阻R1,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S0和端口S1连接+5v电源,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
Figure FDA00002762602700021
、端口GND、端口S2和端口S3接地,
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VCC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TSL230的端口OUT和芯片74HC14的端口A1连接,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Y1同时与电阻R1的一端和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光强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芯片74HC14的端口A2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GND接地,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VCC同时与+5v电源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芯片74HC14的端口Y1是光照检测电路(1)的光强信号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人体检测电路(3),所述的人体检测电路(3)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1.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体检测电路(3)包括芯片BISS0001、+5v电源、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C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与+5v电源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IB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2OUT同时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2IN-同时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和芯片BISS0001的端口1OUT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1IN-同时与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1IN+同时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的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DSG)的第三端、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RF与+5v电源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SS与其端口A、电容C13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同时接地,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R2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9的另一端同时与芯片BISS0001的端口RC2和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C1同时与电阻R10的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RR1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0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检测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芯片BISS0001的端口V0是人体检测电路(3)的检测信号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8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按键电路(7),所述的按键电路(7)的第一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7连接,所述的按键电路(7)的第二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6连接,所述的按键电路(7)的第三个按键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AT89C52的端口P2.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键电路(7)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第一按键(S2)、第二按键(S3)、第三按键(S4)、电容C18、电容C19和电容C20,所述的电阻R13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第一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4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第二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5的一端与单片机系统电路(4)的第三个个按键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8的一端和第一按键(S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4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9的一端和第二按键(S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20的一端和第三按键(S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8的另一端、第一按键(S2)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第二按键(S3)的另一端、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第三按键(S4)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CN2013200329965U 2013-01-22 2013-01-22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5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329965U CN203015240U (zh) 2013-01-22 2013-01-22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329965U CN203015240U (zh) 2013-01-22 2013-01-22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15240U true CN203015240U (zh) 2013-06-19

Family

ID=48606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3299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5240U (zh) 2013-01-22 2013-01-22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1524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5348A (zh) * 2014-08-29 2014-12-03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变电站智能巡视照明远控联动装置
CN104302055A (zh) * 2014-09-28 2015-01-21 渤海大学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装置
CN105764213A (zh) * 2016-03-31 2016-07-13 河南师范大学 教室照明系统智能控制装置
CN106922068A (zh) * 2017-05-09 2017-07-04 重庆大学 基于铁路隧道活塞风的广告照明调节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5348A (zh) * 2014-08-29 2014-12-03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变电站智能巡视照明远控联动装置
CN104185348B (zh) * 2014-08-29 2016-09-21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南供电公司 变电站智能巡视照明远控联动装置
CN104302055A (zh) * 2014-09-28 2015-01-21 渤海大学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装置
CN105764213A (zh) * 2016-03-31 2016-07-13 河南师范大学 教室照明系统智能控制装置
CN106922068A (zh) * 2017-05-09 2017-07-04 重庆大学 基于铁路隧道活塞风的广告照明调节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79419U (zh) 家用灯具智能节能综合控制器
CN203015240U (zh) 教室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CN203052303U (zh) 具有人体感应模块的省电照明装置
CN204859641U (zh) 自动感光并调节亮度的led路灯
CN104113972A (zh) Led电源切换电路
CN202603012U (zh) Led室内灯智能控制器
CN202990797U (zh) 一种智能灯窗
CN204350388U (zh) 一种新型led调光与led备电控制装置
CN203563231U (zh) 发光二极管走道照明灯
CN203467028U (zh) 一种智能自控变光的led吸顶灯
CN105530727A (zh) 一种双感应式led壁灯
CN102595724B (zh) 一种新型节能、智能的长寿命人体感应式led灯具
CN201142777Y (zh) 教室照明节电控制器
CN104661382A (zh) 一种应用于办公楼的新型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103458583A (zh) 发光二极管走道照明灯
CN104515100A (zh) 一种具有人体感应和光感应功能的走廊灯
CN205179459U (zh) 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201628094U (zh) 一种具有红外感应控制调整照明输出功率的led日光灯
CN202488818U (zh) 一种新型节能、智能的长寿命人体感应式led灯具
CN201860311U (zh) 单线制触摸开关
CN207266350U (zh) Led调光驱动电路及led驱动装置
CN205430741U (zh) 一种室内电灯自动断电节能系统
CN202475874U (zh) 一种运算放大器与可控硅配合的光控开关
CN204578827U (zh) 一种具备环境光线感应和自动亮度调节功能的开关
CN203442610U (zh) 具有雷达感应的led墙角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