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1982U -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11982U
CN203011982U CN 201220711481 CN201220711481U CN203011982U CN 203011982 U CN203011982 U CN 203011982U CN 201220711481 CN201220711481 CN 201220711481 CN 201220711481 U CN201220711481 U CN 201220711481U CN 203011982 U CN203011982 U CN 203011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optical fiber
rotation section
section
fib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114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英利
徐金涛
刘尚波
石念宝
王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2207114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11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11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119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该传感光纤环采用扭光纤按“8”字型绕制在线圈骨架上形成绕制方向相反的Ⅰ部光纤环、Ⅱ部光纤环,所述Ⅰ部光纤环与Ⅱ部光纤环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与电流导线夹角均为45°,所述Ⅰ部光纤环与Ⅱ部光纤环绕制面积相等、匝数相同;在线圈骨架上,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起点和降速旋转段的起点处于同一位置,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终点和降速旋转段的终点处于同一位置;该“8”字型的对称中心即位于传感光纤中点处。本实用新型避免了λ/4波片性能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测量的影响;同时消除由震动引起的Sagnac效应引起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测量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光纤结构以及采用该种传感光纤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中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容量不断增大以及智能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传统电流互感器已经逐渐暴露出严重缺陷,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因此光学电流互感器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利用磁光玻璃拉制成的磁光玻璃光纤制作新型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是以法拉第(Frarday)效应为基础,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电流互感器的缺点,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电流互感器而成为电网监测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原理是基于光的法拉第效应(FaradayEffect),即在被测电流导体的外部环绕适当圈数的光纤,当有电流流过导体时,其周围产生的磁场将使得光纤内传输光波的偏振方向发生变化。可表述为
Figure BDA00002624865800011
其中,H是被传感的磁场,L是磁场内传感光纤的长度,V为传感光纤的费尔德(Verdet)系数,θ为光纤内光波电场偏转的角度。
目前国内有多家单位从事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研究,尽管个别企业的光纤电流互感器已经进入了生产和挂网运行阶段,但产品性能的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超低折射光纤在被弯曲做成传感光纤环后,产生了额外的线双折射,而这种线双折射强烈依赖于温度等环境因素,加上光纤本身易受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所传输的光偏振特性极不稳定,因此适合于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用的传感光纤是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研究的关键。
已有的反射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的传感光纤,如申请号为200910262107.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材料为线双折射保偏光纤,依次存在一段不旋转段、一段起转段(螺旋速率上升段)和一段匀速旋转段以及反射镜。但是光纤各部分的旋转度不同,不同位置的费尔德(Verdet)系数不尽相同。在长度为L的起转段内,各位置点上的费尔德系数均不相同,而是沿着光纤螺旋增加方向缓慢增加,所以公式就变为
Figure BDA00002624865800021
其中H是被传感的磁场,L是磁场内传感光纤的长度,V为传感光纤的费尔德系数,θ为光纤内光波电场偏转的角度。因为费尔德系数依赖于传感光纤中的位置,当导电线处于传感光纤周围的不同位置时,由此得到的相位变化将会不同。这就使得该传感光纤受电流导线的位置影响,因而不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申请号为201120417236.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了一种传感光纤环,解决了前述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62107.2)的传感光纤对空间位置敏感的问题,但是该专利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电流导线置于所述光纤环内的任意位置,所以传感光纤上各点对电流引起的温度变化不相同,由于传感光纤本身对温度较为敏感,这将引入一定的相位误差。抗干扰性和稳定度很难保证。
其次,该专利的光纤电流互感器是一种Sagnac式光纤电流互感器。Sagnac式光纤电流互感器既具有电流传感器的特点又具有Sagnac式传感器的特点,也就是说,这种传感器既能敏感电流又能敏感Sagnac效应。Sagnac效应是指,当光束在一个环形通道中前进时,如果这个环形通道是转动的,沿着通道转动的方向前进所需要的时间比沿着通道转动相反的方向前进所需要的时间多,两束光会产生光程差,光程差大小与环形通道转速成正比。由此可知,Sagnac式传感器是一种角速度传感器,对振动或转动非常敏感。高压线路分布在室外,由于刮风或振动,高压导线会晃动,从而引起电流互感器传感部分振动,Sagnac式光纤电流传感器传感部分敏感到振动,输出随之发生变化。因为这种缺陷,Sagnac式传感器输出变化无法分清是外界环境影响还是高压导线中电流本身的变化,严重影响了电流互感器的测量准确性,无法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基于该传感光纤环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该传感光纤环通过本实用新型特殊的传感光纤及其绕制结构提高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系统的集成度,避免了λ/4波片性能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测量的影响;同时消除由震动引起的Sagnac效应引起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测量误差,解决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感光纤环,包括扭光纤和线圈骨架,所述扭光纤是由线保偏光纤扭转而成,按照扭转速率依次包括起旋转段、高速匀速旋转段以及降速旋转段;所述起旋转段和降速旋转段沿光纤整体方向为对称结构(即两者长度相等而且旋转速率对称相等),其中,匀速旋转段的长度占传感光纤总长度的60%至90%;其特征在于:
该扭光纤按“8”字型绕制在线圈骨架上形成绕制方向相反的Ⅰ部光纤环、Ⅱ部光纤环,所述Ⅰ部光纤环与Ⅱ部光纤环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与电流导线夹角均为45°,所述Ⅰ部光纤环与Ⅱ部光纤环绕制面积相等、匝数相同;
在线圈骨架上,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起点和降速旋转段的起点处于同一位置,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终点和降速旋转段的终点处于同一位置;
该“8”字型的对称中心即位于传感光纤中点处。
上述传感光纤环的一种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线保偏光纤扭转制作上述的扭光纤,并在扭光纤的起旋转段和降速旋转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做标记;
2)将扭光纤按“8”字型绕制在线圈骨架上形成绕制方向相反的Ⅰ部光纤环、Ⅱ部光纤环,Ⅰ、Ⅱ部分夹角为90°,且所述Ⅰ、Ⅱ部分面积相等、匝数相同,并均匀叠放在线圈骨架上;要求电流导线沿所述线圈骨架的轴线通过,且与Ⅰ、Ⅱ部分的夹角均为45°;
同时参照步骤1)作的起点标记和终点标记,使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起点和降速旋转段的起点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部分的同一点上,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终点和降速旋转段的终点也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部分的同一点上。
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包括光源、光电探测器、光纤耦合器、分光起偏相位调制装置、线保偏延迟光缆和上述的传感光纤环;所述光源和光电探测器通过光纤耦合器与分光起偏相位调制装置相连;分光起偏相位调制装置的两个输出端口通过对应的线保偏延迟光缆分别熔接至传感光纤环的两个外接端;分光起偏相位调制装置分出两束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分别经过对应的线保偏延迟光缆进入传感光纤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在全光纤电流传感器中,利用电流产生磁场对于绕制在其周围的光纤中传播的圆偏振光的传播速度的改变而实现电流强度的探测,因此任何影响光波偏振态的因素均影响传感器的精度和性能,其中λ/4波片的不完备性、温度敏感性及其与光纤的对轴误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本实用新型利用特殊结构的扭光纤可实现λ/4波片、椭圆/圆保偏光纤以及半波片的功能,从而简化了光路,提高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减少了因器件接入所增加的熔接点带来的光路光信号损耗和光偏振质量的下降,解决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
2.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电流传感器对振动或转动不敏感。本实用新型传感光纤形成两种绕制方向相反的光纤环,可以消除sagnac效应引起的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相位误差,解决了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主要误差的技术问题。由于两种光纤环的绕制方向相反,因此当发生振动或转动时,绕制在线圈骨架上相应Ⅰ、Ⅱ部分的传感光纤环以中心交点为界,如光波在第Ⅰ部分光纤环中因Sagnac效应而使光程变长,而在第Ⅱ部分光纤环中则因Sagnac效应而光程变短,Sagnac效应恰好完全抵消。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电流传感器完全消除了Sagnac效应,对振动或转动不敏感。
3.本实用新型中扭光纤的起旋转段和降速旋转段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部分的同一点上,可以完全消除该传感光纤各部分费尔德系数不同引起的电流导体位置的敏感问题。采用这种绕制方式在工艺上更加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构成传感光纤的扭光纤结构及光波偏振状态变化示意图。(该图旨在表征各段的偏振状态,实际上高速匀速旋转段52的长度远大于起旋段51和降速旋转段53的长度。)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光纤的“8字组绕制示意图。为了更直观地体现光纤环“8”字型的绕制特点,以平面图方式示意,并减少了传感光纤环的绕制圈数,实际上图中的上环组Ⅰ与下环组Ⅱ均由线圈骨架固定,且两个光纤环成90°夹角,两个光纤环Ⅰ、Ⅱ与电流导线的夹角均为45°。
图3是由线圈骨架固定的传感光纤环与电流导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传感光纤环Ⅰ、Ⅱ之间的夹角为90°,与电流导线的夹角均为45°。
图4是用使用这种传感光纤制成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最佳实施例及光波在传感光纤中的偏振方向变化情况。
其中,1-光源,2-光纤耦合器,3-Y波导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4-延迟光缆,5-传感光纤,51-起旋段,52-匀速旋转段,53降速旋转段,6-电流导线,7-光电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利用传感光纤的法拉第效应实现测量,即被测电流导线周围的磁场引起传感光纤中两束不同旋向的圆偏振光以不同速度传输从而产生相位差,通过测量干涉后的信号幅值可以间接测量导线中电流的大小。当两束旋向相反的圆偏振光经过磁光光纤时,由于法拉第效应,两束圆偏振光的传播速度发生改变,引起两束光之间相位差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相干的两束光之间的干涉光强的变化就可以间接地测量导线电流的大小。
图1是构成传感光纤的扭光纤结构及光波经过其后的偏振状态变化示意图。扭光纤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起旋段51、高速匀速旋转段52和降速旋转段53。其中起旋转段为扭转速率从零缓慢变化到高速旋转速率,降速旋转段为扭转速率从高速旋转速率缓慢变化到零。起旋转段和降速旋转段沿光纤方向为对称结构,两者长度相等而且旋转速率对称相同,高速匀速旋转段的长度远远大于其他两个部分总长度。
当线偏振光入射这种结构的扭光纤时,由起旋段51经过高速匀速旋转段52后光纤中光波变为圆偏振光,之后,光波经过降速旋转段53后又变为线偏振光。由于高速匀速旋转段52的长度较长,光波在传感光纤中主要以椭圆/圆偏振光的形式传输。因此,扭光纤具有四分之一波片和椭圆保偏光纤功能。
图2是传感光纤的“8字组绕制示意图。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相应Ⅰ、Ⅱ部分绕制成传感光纤环,组成“8”字型绕组,即扭光纤交替在所述Ⅰ、Ⅱ部分绕制,Ⅰ、Ⅱ部分绕制方向相反即构成“8”字型绕组。其中Ⅰ、Ⅱ部分传感光纤环面积相等,匝数相同,均匀叠放在线圈骨架上。要求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起点和降速旋转段的起点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部分的同一点上,要求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终点和降速旋转段的终点也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部分的同一点上。线偏振光从起旋段入射扭光纤,在起旋段终点得到椭圆/圆偏振光,该椭圆/圆偏振光在匀速旋转段传播并保持偏振态,随后进入降速旋转段,并在降速旋转段终点处得到与入射光相同的线偏振光。同时,一束反向传播的光波由降速旋转段的起点进入,在降速旋转段的终点的到椭圆/圆偏振光,该椭圆/圆偏振光在匀速旋转段传播并保持偏振态,随后进入起旋转段的终点,并在起旋转段起点处得到线偏振光。采用这样绕制方法制作的传感环具有对导体位置不敏感的特性。
扭光纤作为光纤电流传感器的传感光纤带来一个较为麻烦的问题是:由于扭光纤各部分的扭转速率不同导致各个部分的费尔德系数不同。这样导体在不同位置总的费尔德系数不同,引起测量结果受到导体的位置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对于光纤电流传感器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因为费尔德系数能成倍影响测量结果。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光纤中,保证起旋转段的起点和降速旋转段起点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部分的同一点上,起旋转段的终点和降速旋转段终点位于线圈骨架的同一部分的同一点上,确保重叠区域任意处总的费尔德系数为一个常数,且与高速匀速旋转段光纤的费尔德系数一样。这样,在传感光纤环轴向各处的费尔德系数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测量结果与导体的位置无关,实现被测电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扭光纤的费尔德系数与旋转速率ξ成正比例关系。高速匀速旋转段光纤的费尔德系数为Kξmax。扭光纤的起旋转段l处传感光纤的费尔德系数为:
V up = Kξ ( l ) = K ξ max · l L
其中L起旋段总长度,l是该点与起旋转段的距离。
由于扭光纤的起旋段与降速旋转段沿传感光纤方向结构对称,而且长度相等。因此,扭光纤的降速旋转段l处的费尔德系数为:
V Down = Kξ ( l ) = K ξ max · ( 1 - l L )
其中L降速旋转段总长度,l是该点与降速旋转段起点的距离。
扭光纤的起旋段和降速旋转段在线圈骨架的同一部分的同一点上,在这一位置重叠区域中传感光纤的费尔德系数为Kξmax
图2中,在“8”字型光纤环中点处有一段高速匀速旋转段、扭光纤的起旋段和扭光纤的降速旋转段,因此,该处传感光纤环的费尔德系数为2Kξmax。“8”字型光纤环其他各处为两段降速旋转段光纤,其总费尔德系数为2Kξ,这样在线圈骨架的各个方向上传感光纤的费尔德系数均为2Kξ。
在这里,图2只是给出了一种简单、最佳的传感光纤结构,实际上也可以采用2个、3个及整数倍个这样的扭光纤,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采用两个这样的扭光纤时,可以将两个这样的光纤结构从中间对折后当成一个这样的结构,其余的绕制方法与单个传感光纤的相同即可。
图3是由线圈骨架固定的传感光纤环与电流导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传感光纤环Ⅰ、Ⅱ之间的夹角为90°,两者与电流导线的夹角均为45°。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最佳实施例。激光光源1发出的光经光纤耦合器2后一端与Y波导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3耦合。Y波导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3实现起偏、分光和相位调制的功能。经Y波导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3的光波,分别耦合进入两个线保偏延迟光缆4,再分别进入传感光纤5的两端。该传感光纤的特殊结构,可以实现光波的偏振状态由线偏振光转变为椭圆/圆偏振光。在传感光纤中的两束同椭圆/圆偏振光相向传播,传输方向与电流导线6形成磁场的关系正好相反,因此,被测电流导线周围的磁场引起的法拉第效应使光纤中两束椭圆/圆偏振光以不同速度传输。同时由于传感光纤形成Ⅰ、Ⅱ两部分绕制方向相反的光纤环,且Ⅰ、Ⅱ两部分中电流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使法拉第效应引起两束光的相位差又加倍,即ΦF=4NV1。最后,这两束光经过传感光纤的降速旋转段得到两束线偏振光,并携带有法拉第效应引起的相位信息,在Y波导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3处时相遇发生干涉,干涉信号经光纤耦合器2返回到光电探测器8中。于是,通过测量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就可以精确地测量通过被测导线的电流大小。
Y波导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3,也可以采用分离的几个器件:起偏器、光纤耦合器和相位调制器一起来实现其功能。
扭光纤的特征在于:扭光纤的长度一般为2-3米,测量小电流时长度为4-5米,扭光纤扭转的最小螺距为1-10mm。
采用这种特殊结构的传感光纤,在全光纤电流互感器中不再需要四分之一波片,线保偏延迟光缆直接与传感光纤相连。

Claims (2)

1.一种传感光纤环,包括扭光纤和线圈骨架,所述扭光纤是由线保偏光纤扭转而成,按照扭转速率依次包括起旋转段、高速匀速旋转段以及降速旋转段;所述起旋转段和降速旋转段沿光纤整体方向为对称结构,其中,匀速旋转段的长度占传感光纤总长度的60%至90%;其特征在于:
该扭光纤按“8”字型绕制在线圈骨架上形成绕制方向相反的Ⅰ部光纤环、Ⅱ部光纤环,所述Ⅰ部光纤环与Ⅱ部光纤环的轴线相互垂直,且与电流导线夹角均为45°,所述Ⅰ部光纤环与Ⅱ部光纤环绕制面积相等、匝数相同;
在线圈骨架上,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起点和降速旋转段的起点处于同一位置,扭光纤的起旋转段的终点和降速旋转段的终点处于同一位置;
该“8”字型的对称中心即位于传感光纤中点处。
2.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光电探测器、光纤耦合器、分光起偏相位调制装置、线保偏延迟光缆和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传感光纤环;所述光源和光电探测器通过光纤耦合器与分光起偏相位调制装置相连;分光起偏相位调制装置的两个输出端口通过对应的线保偏延迟光缆分别熔接至传感光纤环的两个外接端;分光起偏相位调制装置分出两束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分别经过对应的线保偏延迟光缆进入传感光纤环。
CN 201220711481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11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11481 CN203011982U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11481 CN203011982U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11982U true CN203011982U (zh) 2013-06-19

Family

ID=48603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11481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11982U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1198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3898A (zh) * 2012-12-20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US10481182B2 (en) 2014-08-19 2019-11-19 Abb Schweiz Ag Optical sensor with spun birefringent sensing fiber
EP3798643A1 (en) * 2019-09-25 2021-03-31 Lumiker Aplicaciones Tecnologicas S.L. Optical fiber-based current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measuring the current circulating through a conduc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1789043B2 (en) 2019-09-25 2023-10-17 Lumiker Aplicaciones Tecnológicas S.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current circulating through a conducto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3898A (zh) * 2012-12-20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03063898B (zh) * 2012-12-20 2015-11-1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US10481182B2 (en) 2014-08-19 2019-11-19 Abb Schweiz Ag Optical sensor with spun birefringent sensing fiber
EP3798643A1 (en) * 2019-09-25 2021-03-31 Lumiker Aplicaciones Tecnologicas S.L. Optical fiber-based current measuring equipment for measuring the current circulating through a conduc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1789043B2 (en) 2019-09-25 2023-10-17 Lumiker Aplicaciones Tecnológicas S.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current circulating through a condu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11982U (zh)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01275834B (zh) 无源偏置光纤陀螺和电流传感器
CN103048512B (zh)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Sagnac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01226210A (zh) 一种反射式偏振无关的小型化光电互感器
CN102539873B (zh) 光纤电流传感器线圈及光纤电流传感器
CN103063898B (zh)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02393546B (zh) 传感光纤、传感光纤环及直通型全光纤电流传感器
CN102967740B (zh) 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和测量电流的方法
CN103017687A (zh) 正交偏振光纤光栅矢量扭转传感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1968508B (zh) 全光纤电流传感器及其偏振态调节方法
CN203084049U (zh)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反射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07843758A (zh) 一种二模拉锥光纤电流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N203011983U (zh)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Sagnac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03063897B (zh) 一种传感光纤线圈以及抗振型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03063899B (zh) 一种传感光纤环以及反射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01701974B (zh) 一种抑制线性双折射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影响的方法
CN203011984U (zh) 传感光纤环以及抗振型Sagnac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GB2104213A (en) Electric current measurement
CN103063896B (zh) 传感光纤环以及抗振型Sagnac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203084050U (zh) 一种传感光纤线圈以及抗振型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202362488U (zh) 传感光纤、传感光纤环及直通型全光纤电流传感器
US5677622A (en) Current sensor using a Sagnac interferometer and spun, single mode birefringent optical fiber to detect current via the Faraday effect
CN203405499U (zh) 反射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CN111679230B (zh) 一种基于磁流体的磁场传感装置
CN205786792U (zh) 一种基于保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1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