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3465U - 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93465U CN202993465U CN201220470623.1U CN201220470623U CN202993465U CN 202993465 U CN202993465 U CN 202993465U CN 201220470623 U CN201220470623 U CN 201220470623U CN 202993465 U CN202993465 U CN 2029934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microswitch
- switch
- air
- contact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冷风支路、热风支路、翘板开关;其中,冷风支路、热风支路并联后与电源相连形成回路;翘板开关,用于控制电源的通断,接通冷风支路,或者接通热风支路;所述热风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微动开关、第二旋转开关、安装有PTC的PTC支架和热熔断体;所述冷风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旋转开关和调速电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的空调扇存在控制电路复杂,电子元器件多,维修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扇按控制方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电子式,采用单片机控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控制单冷型和冷暖型空调扇;但是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方式需要外围电路支持,这就大大增加了空调扇的成本,而且由于外围电路需要众多的电子元器件,不仅会增加整机的故障率,而且会缩短整机的使用寿命。后期维修困难,成本较高。
另外一种是机械式,但是现有的机械式空调扇只有单一的降温功能,只能在夏季使用,该类型的空调扇在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装置,而且冬天需要取暖时还需要另外购买电暖气等电器,这就造成了资源和空间和成本的浪费。
综上所述,现有的空调扇存在控制电路复杂,电子元器件多,维修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空调扇存在控制电路复杂,电子元器件多,维修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冷风支路、热风支路、翘板开关;其中,冷风支路、热风支路并联后与电源相连形成回路;翘板开关,用于控制电源的通断,接通冷风支路,或者接通热风支路;所述热风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微动开关、第二旋转开关、安装有PTC的PTC支架和热熔断体;所述冷风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旋转开关和调速电机。
在上述装置中,PTC支架移到风道侧后,第一微动开关闭合;PTC支架 移到远离风道侧后,第一微动开关断开。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还包括:定位支路;所述定位支路包括:同步电机、第三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其中,第三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并联后与同步电机串联;翘板开关,用于接通冷风支路和定位支路,或者接通热风支路和定位支路;冷风支路、热风支路与定位支路并联后与电源相连形成回路。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同步电机与PTC支架之间设有连接杆;第三微动开关设置在PTC支架的一侧,第二微动开关设置在PTC支架的另一侧;其中,PTC支架移到风道侧后,第三微动开关断开以及第二微动开关闭合;PTC支架移到远离风道侧后,第三微动开关闭合以及第二微动开关断开。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翘板开关包括定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其中翘板开关的定点连接电源的一端;翘板开关的第一接触点与冷风支路的一端和定位支路中的第三微动开关连接,翘板开关的第二接触点与热风支路的一端和定位支路中的第二微动开关连接;冷风支路的另一端、热风支路的另一端和定位支路的另一端均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还包括:扫风支路、加湿支路和第四微动开关;所述扫风支路包括:串联的扫风开关和扫风同步电机;所述加湿支路包括:串联的加湿开关和加湿同步电机;其中,第四微动开关设置在第一旋转开关和第二旋转开关之间,第四微动开关包括定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其中,定点与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的共同端相连;第一接触点与第一旋转开关相连,第二接触点与第二旋转开关相连。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加湿支路进一步包括:干簧管和灯板;其中,所述干簧管和灯板并联后与加湿开关和加湿同步电机串联。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热风支路进一步包括: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与热风支路串联;其中,所述保护部件为热熔断体或限温器。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五微动开关;第五微动开关设置在第一旋转开关和调速电机之间;第五微动开关包括定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其中,定点与调速电机的高档相连,第一接触点与第一旋转开关相连,第二接触点与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的共同端相连。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三微动开关与第四微动开关、第五微动开关垂直叠放在一起;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与第一微动开关垂直叠放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翘板开关接通冷风支路和第三微动开关,控制PTC支架远离风道侧;通过翘板开关接通热风支路和第二微动开关,控制PTC支架覆盖风道侧,并接通第一微动开关。本实用新型提供空调扇控制装置,使用机械式或者手动式的控制方式在功能上实现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的切换。并且切换方便快捷;比电子式空调扇使用更少的电子元器件,增加工作电路的稳定性,后期维修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械式空调扇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械式空调扇控制装置的详细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动式空调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热风状态下的空调扇控制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热风状态下的空调扇控制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冷风状态下的空调扇控制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冷风状态下的空调扇控制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通过设置在定位支路中的同步电机带动在PTC支架在风道侧和远离风道侧之间移动;同时带动设置在PTC支架两侧的第三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分别进行接通或者闭合的动作。实现空调扇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原理是:在选取冷风状态的情况下,翘板开关接通冷风支路,并闭合第三微动开关,接通定位支路;其中,定位支路中的第三微动开关闭合后,同步电机带动PTC支架往远离风道侧移动,同时推动第二微动开关;在PTC支架完全远离风道侧的状态下,第二微动开关闭合,第三微动开关断开,同步电机停止工作;实现冷风状态的切换。
在选取热风状态的情况下,翘板开关连接热风支路,闭合第二微动开关,接通定位支路;其中,定位支路中的第二微动开关闭合后,同步电机带动PTC支架往风道侧移动,同时推动第三微动开关;在PTC支架完全置于风道侧的状态下,第三微动开关闭合,第二微动开关断开,同步电机停止工作;实现热风状态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应用于空调扇,可以应用于任何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冷风状态或者热风状态切换功能的家用电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械式空调扇控制装置的电路图,在图1中,N-L为电源,K0为翘板开关,K8为第一旋转开关,K9为第二旋转开关,K3为第三微动开关,K2为第二微动开关,M3为同步电机,M4为调速电机,(在图中,电机等电器件用M标识),PTC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定位支路包括:同步电机M3、第三微动开关K3和第二微动开关K2,其中,第三微动开关K3与第二微动开关K2并联后与同步电机M3串联。
冷风支路包括:第一旋转开关K8和调速电机M4;其中,第一旋转开关K8为多档可调的旋转开关,调速电机M4为多档可调的调速电机。第一旋转开关K8与可调电机M4相连,通过第一旋转开关K8控制可调电机M4的转速。
热风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微动开关K1、第二旋转开关K9、安装有PTC的PTC支架;其中,第二旋转开关K9为多档可调的旋转开关,PTC为多档可调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安装在PTC支架上,通过PTC支架的移动实现远离风道侧的出冷风状态和覆盖风道侧的出热风状态。第二旋转开关K9与PTC支架相连,通过第二旋转开关K9控制PTC的发热功率。
冷风支路、热风支路与定位支路并联后与电源相连形成回路。
翘板开关K0,用于控制电源的通断,在选择冷风状态下,接通冷风支路 和定位支路中的第三微动开关K3;或者在选择热风状态下,接通热风支路和定位支路中的第二微动开关K2。
第三微动开关K3保证在冷风状态下,PTC支架完全远离风道侧,确保最高效地输送冷风。第二微动开关K2保证在热风状态下,PTC支架完全覆盖风道侧,确保最高效的输送热风。
第三微动开关K3和第二微动开关K2起到定位作用,而同步电机M3在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的切换过程中,起到移动PTC支架的重要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一,参照图1所示,第一旋转开关K8为三档可调旋转开关,可调电机M4为三档可调电机。第二旋转开关K9为二档可调旋转开关,第二旋转开关K9控制PTC的高功率发热和低功率发热两种状态。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所述翘板开关K0包括定点1、第一接触点2和第二接触点3;
其中翘板开关K0的定点1连接电源的一端;翘板开关的第一接触点2与冷风支路的一端和定位支路中的第三微动开关K3连接,翘板开关的第二接触点3与热风支路的一端和定位支路中的第二微动开关K2连接。
冷风支路的另一端、热风支路的另一端和定位支路的另一端均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
翘板开关K0在冷风状态下,定点1与第一接触点2接通;在热风状态,定点1与第二接触点3接通。
实施例四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械式空调扇控制装置的详细电路图;如图2所示,该空调扇控制装置还包括:扫风支路、加湿支路和第四微动开关;其中,
扫风支路包括:串联的扫风开关K6和扫风同步电机M1。
加湿支路包括:串联的加湿开关K7和加湿同步电机M2。
第四微动开关K4设置在第一旋转开关K8和第二旋转开关K9之间,第四微动开关K4包括定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如图2所示,即定点1、 第一接触点2和第二接触点3,其中,第四微动开关K4的定点1与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的共同端相连,第四微动开关K4的第一接触点2与第一旋转开关K8相连,第四微动开关K4的第二接触点3与第二旋转开关K9相连。K4开关可以分别在冷风状态下或者在热风状态下接通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扫风开关K6和加湿开关K7可以分别控制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工作与否。
其中扫风开关K6,加湿开关K7可以为单键开关。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四,参见图2所示,具体为,加湿支路进一步包括:干簧管S-N和灯板W;其中,干簧管S-N和灯板W并联后与加湿开关K7和加湿同步电机M2串联。干簧管S-N置于空调扇的水箱内,在水箱内的水量不足的情况,干簧管S-N自动断开,则与之并联的灯板W会接通,灯板W点亮指示水箱缺水。其中,所述干簧管S-N的特性为在有水的情况下导通,在无水的情况下断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加湿支路工作的情况下,用户不知道水箱内的水量是否满足加湿所需,通过所述干簧管S-N和灯板W,能够指示水箱内的水量,防止因为缺水干烧而损坏空调扇。其工作原理为:在水箱缺水的情况下,干簧管S-N断开,灯板W接通提示用户加水,于此同时,干簧管S-N断开后,并使得加湿同步电机M2停止工作。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五,参见图2所示,具体为,热风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微动开关K1、第二旋转开关K9、安装有PTC的PTC支架和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与热风支路串联。其中,所述保护部件为热熔断体R0。该热熔断体R0用于防止PTC过度加热,当PTC温度过高时,热熔断体R0断开。由于热风支路使用PTC作为发热源,因而容易使得热风支路的温度过高,使用了热熔断体R0后可以很好的保护热风支路的电路安全。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除以下特征外同实施例六,参见图2所示,具体为,所述保护部件为限温器T1;其中,限温器T1与热风支路串联。在热风支路工作的情况下,当外界温度高于限温器T1的阈值时,限温器T1断开,热风电路停止 工作。
同样的,在热风支路上可以同时设置热熔断体R0和限温器T1,这样可以在电路出现异常时起到双重保护作用。
实施例八
为了实现机械式控制空调扇的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的切换,如图2所示,该空调扇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五微动开关K5,第五微动开关K5设置在第一旋转开关K8和调速电机M4之间。
第五微动开关K5为单刀双掷开关,包括定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如图2所示,即第五微动开关K5的定点1、第一接触点2和第二接触点3,其中,第五微动开关K5定点1与调速电机M4的最高档相连,第五微动开关K5的第一接触点2与第一旋转开关K8相连,第五微动开关K5的第二接触点3与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的共同端相连。
第三微动开关K3与第五微动开关K5、第四微动开关K4垂直叠放在一起,垂直叠放能够实现同步动作。即在第三微动开关K3断开的过程中,第五微动开关K5由定点1、第二接触点3的连接状态转变成定点1、第一接触点2的连接状态;第四微动开关K4由定点1、第二接触点3的连接状态转变成定点1、第一接触点2的连接状态。在第三微动开关K3闭合的过程中,第五微动开关K5由定点1、第一接触点2的连接状态转变成定点1、第二接触点3的连接状态;第四微动开关K4由定点1、第一接触点2的连接状态转变成定点1、第二接触点3的连接状态。其中,叠放的第三微动开关K3、第五微动开关K5和第四微动开关K4通过卡位及螺丝旋紧的方式固定。
第二微动开关K2与第一微动开关K1垂直叠放在一起,能够实现同步动作。即当第二微动开关K2断开后,第一微动开关K1闭合;当第二微动开关K2闭合后,第一微动开关K1断开。其中,叠放的第二微动开关K2与第一微动开关K1通过卡位及螺丝旋紧的方式固定。
其中,第二旋转开关K9可以控制PTC发热功率的高低。同时保证在PTC支架在定位完全后,即完全覆盖风道侧的情况下,使得第二微动开关K2断开的同时才接通第一微动开关K1,使得热风支路接通,并确保调速电机M4始终工作在高档,从而保证PTC工作时功率的稳定。
实施例九
在本实施例中除不使用定位支路进行定位操作外,其他工作方式同实施例八。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动式空调扇控制装置的电路图,如图3所述,该手动式空调扇控制装置与图2中所示的机械式空调扇控制装置相比,未设有定位支路,通过手动推动PTC支架的方式实现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的切换。具体为,当翘板开关K0接通热风支路,即翘板开关K0的定点1与第一接触点2接通后,通过手动方式,使PTC支架移到风道侧,则第一微动开关K1闭合,实现热风状态的切换。当翘板开关K0接通冷风支路,即翘板开关K0的定点1与第二接触点3接通后;通过手动方式,使PTC支架移到远离风道侧后,第一微动开关K1断开,实现冷风状态的切换。
实施例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热风状态下的空调扇控制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热风状态下的空调扇控制装置的背面示意图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冷风状态下的空调扇控制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冷风状态下的空调扇控制装置的背面示意图,结合图2、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对机械式空调扇控制装置在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的切换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同步电机300与PTC支架307之间设有连接杆306;通过连接杆306带动PTC支架307的移动。PTC支架307在导轨309上左右移动,以达到远离风道侧和覆盖风道侧的状态。第三微动开关303、第四微动开关304和第五微动开关305垂直叠放安装在PTC支架307的一侧,具体安装位置为远离风道侧。第二微动开关302和第一微动开关301垂直叠放在PTC支架307的另一侧,具体安装位置为靠近风道侧。PTC支架307上安装有PTC308。
PTC支架307移到远离风道侧后,第三微动开关303断开以及与第三微动开关303垂直叠放在一起的第四微动开关304和第五微动开关305都由定点1、第二接触点3的连接状态转变成定点1、第一接触点2的连接状态,于此同时第二微动开关302闭合以及与第二微动开关302垂直叠放的第一微动开关301断开。
PTC支架移到风道侧后,第二微动开关302断开以及与第二微动开关302垂直叠放在一起的第一微动开关301闭合;于此同时第三微动开关K3闭合,以及与第三微动开关303垂直叠放在一起的第四微动开关304和第五微动开关305都由定点1、第一接触点2的连接状态转变成定点1、第二接触点3的连接状态。
具体使用过程中,其工作流程如下:
当用户需要使用冷风状态时,将翘板开关打到冷风档,接通冷风支路和定位支路。其中,定位支路中的第三微动开关303接通,同步电机300通电工作。同步电机300通过连接杆306拖动PTC支架307向远离风道侧运动,直至将PTC支架307拖到完全远离风道侧;与此同时,由于PTC支架307的移动第三微动开关303断开,同步电机300不再工作,PTC支架307定位成功;并且由于PTC支架307的移动第二微动开关302闭合;与此同时,与第三微动开关303垂直叠放在一起的第四微动开关304和第五微动开关305均由定点1、第二接触点3连通的状态转换为定点1、第一接触点2连通的状态,可调电机完全接入电路,用户通过第一旋转开关,可以选择高、中、低三档调节可调电机的转速以实现送风的强弱;同时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亦接通,用户可以通过扫风开关启动或停止扫风功能,通过加湿开关启动或停止加湿的功能。若此时水箱里的水不足或没有水时,干簧管断开,灯板上的缺水指示灯亮,加湿支路停止工作,提醒用户加水。当用户加入足量的水后,干簧接通,缺水指示灯灭,加湿支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当用户需要使用热风状态时,将翘板开关打到热风档,先接通定位支路中的第二微动开关302,同步电机300通电工作。同步电机300通过连接杆306拖动PTC支架307向风道侧运动,直至PTC支架307完全覆盖风道侧。与此同时,由于PTC支架307的移动,第二微动开关302断开,同步电机300不再工作,PTC发热体定位成功;并且第三微动开关303闭合;与此同时,与第三微动开关303垂直叠放在一起的第四微动开关304和第五微动开关305均由定点1、第一接触点2连通的状态转换为定点1、第二接触点3连通的状态,可调电机的最高档接入电路;与此同时,与第二微动开关302垂直叠放在一起的第一微动开关301闭合,电机热风支路接通,同时接通的 还有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其中,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可以通过对应的扫风开关和加湿开关分别控制接通或者断开。
在选择热风状态的情况下,因PTC发热体的特性,设置可调电机转速不可调,并自动设为最高档。用户可以通过第二旋转开关选择PTC发热体发热功率的高低。并且,在发热支路上设置的限温器和热熔断体,在万一发生意外,导致空调机内温度过高时,限温器会自动断开,从而保护产品和用户的安全(恢复正常情况后,温度逐渐降低,限温器会重新闭合,电路可以重新工作);就算限温器失效,热熔断体也会断开,对电路起到第二重保护作用。
实施例十一
参见机械式空调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手动式空调扇控制装置中未安装同步电机和连接杆。其中,该手动式空调扇通过手动推动PTC支架实现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切换,参见图3,具体为:
在切换到冷风状态的过程中,翘板开关K0的定点1与第一接触点2接通。用户通过推动PTC支架,使其往远离风道侧移动。当PTC支架移动到完全远离风道侧后,PTC支架定位成功;垂直叠放在一起的第四微动开关K4和第五微动开关K5均由定点1、第二接触点3连通的状态转换为定点1、第一接触点2连通的状态,可调电机M4完全接入电路,用户通过第一旋转开关K8,可以选择高、中、低三档调节可调电机的转速以实现送风的强弱;同时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亦接通,用户可以通过扫风开关K6启动或停止扫风功能,通过加湿开关K7启动或停止加湿的功能。
在切换到热风状态的过程中,翘板开关K0的定点1与第二接触点3接通。用户通过推动PTC支架,使其往远风道侧移动。当PTC支架移动到完全覆盖风道侧后,PTC支架定位成功;垂直叠放在一起的第四微动开关K4和第五微动K5开关均由定点1、第一接触点2连通的状态转换为定点1、第二接触点3连通的状态,可调电机M4的最高档接入电路,第一微动开关K1闭合,电机热风支路接通,同时接通的还有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其中,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可以通过对应的扫风开关K6和加湿开关K7分别控制接通或者断开。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手动式空调扇控制装置,不需要装配同步电机就可 以实现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的切换。减少了电路的复杂程度,减少空调扇控制装置出故障的概率;并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控制装置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翘板开关接通冷风支路和第三微动开关,控制PTC支架远离风道侧;通过翘板开关接通热风支路和第二微动开关,控制PTC支架覆盖风道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空调扇控制装置,使用机械式或者手动式的控制方式在功能上实现冷风状态和热风状态的切换;并且切换方便快捷,比电子式空调扇使用更少的电子元器件,增加工作电路的稳定性,后期维修更加方便。使得使用该装置的空调扇的产品价值更高,更有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冷风支路、热风支路、翘板开关;其中,
冷风支路、热风支路并联后与电源相连形成回路;
翘板开关,用于控制电源的通断,接通冷风支路,或者接通热风支路;
所述热风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微动开关、第二旋转开关、安装有PTC的PTC支架;
所述冷风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旋转开关和调速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PTC支架移到风道侧后,第一微动开关闭合;
PTC支架移到远离风道侧后,第一微动开关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还包括:定位支路;
所述定位支路包括:同步电机、第三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其中,第三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并联后与同步电机串联;
翘板开关,用于接通冷风支路和定位支路,或者接通热风支路和定位支路;
冷风支路、热风支路与定位支路并联后与电源相连形成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电机与PTC支架之间设有连接杆;第三微动开关设置在PTC支架的一侧,第二微动开关设置在PTC支架的另一侧;
其中,PTC支架移到风道侧后,第三微动开关断开以及第二微动开关闭合;
PTC支架移到远离风道侧后,第三微动开关闭合以及第二微动开关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翘板开关包括定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
其中翘板开关的定点连接电源的一端;翘板开关的第一接触点与冷风支路的一端和定位支路中的第三微动开关连接,翘板开关的第二接触点与热风支路的一端和定位支路中的第二微动开关连接;
冷风支路的另一端、热风支路的另一端和定位支路的另一端均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还包括:扫风支路、加湿支路和第四微动开关;
所述扫风支路包括:串联的扫风开关和扫风同步电机;
所述加湿支路包括:串联的加湿开关和加湿同步电机;
其中,第四微动开关设置在第一旋转开关和第二旋转开关之间,第四微动开关包括定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其中,定点与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的共同端相连;第一接触点与第一旋转开关相连,第二接触点与第二旋转开关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湿支路进一步包括:干簧管和灯板;
其中,所述干簧管和灯板并联后与加湿开关和加湿同步电机串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支路进一步包括: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与热风支路串联;
其中,所述保护部件为热熔断体或限温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扇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五微动开关;第五微动开关设置在第一旋转开关和调速电机之间;
第五微动开关包括定点、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其中,定点与调速电机的高档相连,第一接触点与第一旋转开关相连,第二接触点与扫风支路和加湿支路的共同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微动开关与第四微动开关、第五微动开关垂直叠放在一起;
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与第一微动开关垂直叠放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470623.1U CN202993465U (zh) | 2012-09-14 | 2012-09-14 | 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470623.1U CN202993465U (zh) | 2012-09-14 | 2012-09-14 | 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93465U true CN202993465U (zh) | 2013-06-12 |
Family
ID=48564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470623.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93465U (zh) | 2012-09-14 | 2012-09-14 | 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993465U (zh) |
-
2012
- 2012-09-14 CN CN201220470623.1U patent/CN2029934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26257B (zh) | 用于高温环境下空调制热时的压缩机的保护方法 | |
CN202303775U (zh) | 智能控温除湿机 | |
CN202651621U (zh) | 电气柜成套装置温湿控制及报警系统 | |
CN101813360A (zh) | 一种空调器电加热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1471584A (zh) | 一种空调器交直流供电电源 | |
CN206861819U (zh) |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及空调 | |
CN103565296B (zh) | 电烤箱 | |
CN202993465U (zh) | 一种空调扇控制装置 | |
CN2924399Y (zh) | 一种风扇式散热取暖器 | |
CN203611687U (zh) | 车用电驱暖风空调控制装置 | |
CN100424431C (zh) | 带风机盘管的冷热水机组控制系统 | |
CN202981617U (zh) | 饮水机及饮水机温控系统控制装置 | |
CN204141761U (zh) | 一种新型空调扇 | |
CN205332542U (zh) | 一种暖风机快速换风结构 | |
CN209142131U (zh) | 一种城轨司机室通风单元及其通风单元用转换开关与电路 | |
CN207350494U (zh) | 外加热组合空调 | |
CN209910025U (zh) | 一种双区域式取暖器 | |
CN202902718U (zh) | 烟雾报警保护水模块及风冷热泵系统 | |
CN106594906A (zh) | 一种防止结霜的空调外机 | |
CN206269319U (zh) | 解决空调制热过载的装置 | |
CN20623492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电机控制电路及空调室内机 | |
CN201488276U (zh) | 壁挂式空气能热水器 | |
CN205594486U (zh) | 温湿智能控制箱式配电站 | |
CN219718728U (zh) | 一种根据连接设备作业温度控制设备运行的电线一体装置 | |
CN111237139A (zh) | 一种叶片除冰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