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3413U -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93413U
CN202993413U CN 201220561909 CN201220561909U CN202993413U CN 202993413 U CN202993413 U CN 202993413U CN 201220561909 CN201220561909 CN 201220561909 CN 201220561909 U CN201220561909 U CN 201220561909U CN 202993413 U CN202993413 U CN 202993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water leg
top cover
wat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619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勇
晏飞
郦志华
修珙理
陈灿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619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93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93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934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该空调室外机顶盖位于空调冷凝器的上方,顶盖上一体成型有一内凹的集水槽;集水槽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连通;该集水槽上设有使冷凝水漏至冷凝器顶部、冷却冷凝器的漏水孔或漏水缝。本实用新型在空调室外机的顶盖上一体成型集水槽,该集水槽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连通,集水槽上设有漏水孔或漏水缝,在制冷条件下,冷凝水通过冷凝水管流到集水槽,集水槽里的水通过漏水孔或漏水缝滴落到冷凝器顶部对冷凝器进行冷却,不仅降低冷凝压力,降低整机功率,提高整机能效,而且冷凝水在冷凝器上蒸发,可减少冷凝水的排放;集水槽与室外机顶盖集成为一体,还可减少安装工序,其安装使用简单,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空调器的室内蒸发器,在制冷模式下,将室内空气冷凝后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直接通过冷凝水管排走,造成这部分温度较低的冷凝水被浪费掉,限制了空调器的能力和能效的提升,同时也是对能源的浪费。此外,空调使用过程中,冷凝水通过冷凝水管道的随意排放,不仅损坏了住户和行人的利益,而且影响了公共环境。
为解决冷凝水浪费和随意排放的问题,并让它得到再次利用去提升空调器的能力和能效,目前采取的方案有如下几种:
1、通过在空调室外机顶盖下设置接水槽,将冷凝水导入到室外机顶盖下的接水槽去冷却冷凝器,但是该方案需要增加接水槽,一方面成本增加,另外一方面结构安装复杂,并且对室外机顶盖还需进行改造,限制了其使用效果。
2、将室内机冷凝水收集起来,用管道流到室外机的集水箱,然后用水泵将冷凝水输送到雾化器,再用雾化器将水滴到冷凝器上,这种解决方案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还需电能去运转水泵和雾化器,因此不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旨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实现空调器冷凝水的有效利用,提高空调能效,节省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位于空调冷凝器的上方,所述顶盖上一体成型有一内凹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连通;该集水槽上设有使冷凝水漏至冷凝器顶部、冷却所述冷凝器的漏水孔或漏水缝。
优选地,所述顶盖一侧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集水槽与冷凝水管的水嘴。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在所述集水槽下方呈L型布置;所述集水槽为正对所述冷凝器的L型,所述集水槽上的漏水缝沿所述集水槽设置为L型。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在所述集水槽下方呈L型布置;所述集水槽为正对所述冷凝器的L型,若干所述漏水孔沿所述集水槽间隔均匀分布为L型。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在所述集水槽下方呈L型布置;所述集水槽为矩形,若干所述漏水孔正对所述冷凝器呈L型布置在集水槽上。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在所述集水槽下方呈L型布置;所述集水槽为矩形,所述漏水缝正对所述冷凝器呈L型布置在集水槽上。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在集水槽下方呈环形设置,所述集水槽沿顶盖边缘呈环形设置;所述漏水缝或若干所述漏水孔沿集水槽呈环形布置。
优选地,所述集水槽与冷凝器顶部之间设有吸水海绵;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通过漏水孔或漏水缝漏至所述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与所述冷凝器顶部接触;或者,所述吸水海绵将来自集水槽的冷凝水滴至冷凝器顶部。
优选地,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上设有溢水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通过模具在空调室外机的顶盖上一体成型一内凹的集水槽,该集水槽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连通,集水槽上设有漏水孔或漏水缝,在制冷条件下,冷凝水通过冷凝水管流到集水槽,集水槽里的水通过漏水孔或漏水缝滴落到冷凝器顶部对冷凝器进行冷却,一方面,降低冷凝压力,降低整机功率,提高整机能效,另一方面,冷凝水在冷凝器上蒸发,可以减少冷凝水的排放;而且集水槽与室外机顶盖集成为一体,还可以减少安装工序,其安装使用简单,而且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侧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顶盖与冷凝器装配后的截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顶盖与冷凝器装配后的截面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顶盖与冷凝器装配后的截面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顶盖与冷凝器装配后的截面局部剖视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及图2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侧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存在侧出风(如图1所示)和顶出风(如图2所示)两种空调室外机结构,在侧出风空调室外机10中,冷凝器通常在空调室外机10的顶盖20下方以L型布置;在顶出风空调室外机10中,冷凝器通常设置在空调室外机10的顶盖20下方以环形结构布置,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两种结构的空调室外机10,通过顶盖20实现空调器冷凝水的有效利用,提高空调能效,并节约成本。
具体地,请参照图3及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顶盖与冷凝器装配后的截面剖视图。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20,该顶盖20所在空调室外机10为侧出风室外机,位于顶盖20下方的冷凝器7为L型布置。
本实施例在顶盖20上设置有一内凹的集水槽2,该集水槽2是在顶盖20加工过程中,由顶盖20向下压出一凹槽而一体成型。
在所述顶盖20的一侧设有一水嘴1,该水嘴1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连接,所述集水槽2通过该水嘴1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连通。
为了实现利用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对冷凝器7的冷却作用,本实施例在集水槽2上设有漏水孔3,通过该漏水孔3,使集水槽2收集的冷凝水泄漏到冷凝器7顶部,以此来冷却冷凝器7。
由于本实施例侧出风空调室外机10的冷凝器7在集水槽2下方呈L型布置,本实施例将所述集水槽2设置为正对所述冷凝器7的L型,若干所述漏水孔3沿所述集水槽2间隔均匀分布为L型。
进一步,为了使冷凝水与冷凝器7顶部表面接触更充分,或者,使冷凝器7顶部表面冷凝水覆盖更均匀,以更好的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还可以在所述集水槽2与冷凝器7顶部之间设置吸水海绵6;所述集水槽2中的冷凝水通过漏水孔3漏至所述吸水海绵6,通过吸水海绵6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
该吸水海绵6可以与所述冷凝器7顶部直接接触;也可以是吸水海绵6将来自集水槽2的冷凝水滴至冷凝器7顶部。
此外,为了防止集水槽2中的冷凝水收集过多而溢出集水槽2,对室外机内部零部件造成损坏,本实施例还在所述集水槽2的侧壁上设有溢水孔4,该溢水孔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
本实施例利用空调冷凝水冷却冷凝器7的基本原理如下:
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插入水嘴1,来自冷凝水管的冷凝水从水嘴1中流入到集水槽2,集水槽2成L型,集水槽2中的冷凝水从漏水孔3中流到吸水海绵6,吸水海绵6中的冷凝水流到冷凝器7上,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从而降低了空调器的冷凝压力,减少空调器的功率,同时提高了空调器的能力和能效,此外由于冷凝水在冷凝器7上蒸发,还可以减少冷凝水的排放。
请参照图5及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20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顶盖与冷凝器装配后的截面剖视图。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2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集水槽2为矩形,对应在集水槽2下方呈L型布置的冷凝器7,若干所述漏水孔3正对所述冷凝器7呈L型布置在集水槽2上。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利用空调冷凝水冷却冷凝器7的基本原理如下:
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插入水嘴1,来自冷凝水管的冷凝水从水嘴1中流入到集水槽2,集水槽2中的冷凝水从漏水孔3中流到吸水海绵6,漏水孔3布置在冷凝器7上方,成L型,吸水海绵6中的冷凝水流到冷凝器7上,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从而降低了空调器的冷凝压力,减少空调器的功率,同时提高了空调器的能力和能效,此外由于冷凝水在冷凝器7上蒸发,还可以减少冷凝水的排放。
请参照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20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2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集水槽2中设置漏水缝5来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漏水孔3。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体地,对应在集水槽2下方呈L型布置的冷凝器7,本实施例同样设置集水槽2为正对所述冷凝器7的L型,并在集水槽2上沿该集水槽2设置L型的漏水缝5。
本实施例利用空调冷凝水冷却冷凝器7的基本原理如下:
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插入水嘴1,冷凝水从水嘴1中流入到集水槽2,集水槽2成L型,集水槽2中冷凝水从漏水缝5中流到吸水海绵6,吸水海绵6中的水流到冷凝器7上,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从而降低空调器的冷凝压力,减少了空调器的功率,同时提高空调器的能力和能效,此外,由于冷凝水在冷凝器7上蒸发,还减少冷凝水的排放。
请参照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20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20,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集水槽2中设置漏水缝5来代替第二实施例中的漏水孔3。其他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具体地,对应在集水槽2下方呈L型布置的冷凝器7,本实施例在矩形集水槽2上沿L型布置的冷凝器7设置L型的漏水缝5。
本实施例利用空调冷凝水冷却冷凝器7的基本原理如下:
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插入水嘴1,冷凝水从水嘴1中流入到集水槽2,集水槽2成矩型,集水槽2中冷凝水从漏水缝5中流到吸水海绵6,吸水海绵6中的水流到冷凝器7上,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从而降低空调器的冷凝压力,减少了空调器的功率,同时提高空调器的能力和能效,此外,由于冷凝水在冷凝器7上蒸发,还减少冷凝水的排放。
请参照图9及图10,图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20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顶盖与冷凝器装配后的截面局部剖视图。
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2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7在集水槽2下方呈环形设置,对应地,所述集水槽2沿顶盖20边缘呈环形设置,且若干所述漏水孔3沿集水槽2呈环形布置。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利用空调冷凝水冷却冷凝器7的基本原理如下:
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插入水嘴1,冷凝水从水嘴1中流入到集水槽2,集水槽2中冷凝水从漏水孔3流到吸水海绵6上,漏水孔3以环形状布置在冷凝器7上方,吸水海绵6中的冷凝器7水流到冷凝器7上,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从而降低空调器的冷凝压力,减少了空调器的功率,同时提高空调器的能力和能效,此外,由于冷凝水在冷凝器7上蒸发,还减少冷凝水的排放。
请参照图11及图12,图1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顶盖20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中顶盖与冷凝器装配后的截面局部剖视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20,与上述第五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集水槽2中设置漏水缝5来代替第五实施例中的漏水孔3。其他与第五实施例相同。
具体地,对应在集水槽2下方呈环形设置的冷凝器7,所述集水槽2沿顶盖20边缘呈环形设置,所述漏水缝5沿集水槽2呈环形布置。
本实施例利用空调冷凝水冷却冷凝器7的基本原理如下:
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插入水嘴1,冷凝水从水嘴1中流入到集水槽2,集水槽2中冷凝水从漏水缝5流到吸水海绵6上,漏水缝5布置在冷凝器7上方,吸水海绵6中的冷凝水流到冷凝器7上,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从而降低空调器的冷凝压力,减少了空调器的功率,同时提高空调器的能力和能效,此外,由于冷凝水在冷凝器7上蒸发,还减少冷凝水的排放。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20,其结构及功能特点请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室外机顶盖20及空调器,通过模具在空调室外机的顶盖20上一体成型一内凹的集水槽2,该集水槽2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连通,集水槽2上设有漏水孔3或漏水缝5,在制冷条件下,冷凝水通过冷凝水管流到集水槽2,集水槽2里的水通过漏水孔3或漏水缝5滴落到冷凝器7顶部对冷凝器7进行冷却,一方面,降低冷凝压力,降低整机功率,提高整机能效,另一方面,冷凝水在冷凝器7上蒸发,可以减少冷凝水的排放;而且集水槽2与室外机顶盖20集成为一体,还可以减少安装工序,其安装使用简单,而且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顶盖,位于空调冷凝器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一体成型有一内凹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连通;该集水槽上设有使冷凝水漏至冷凝器顶部、冷却所述冷凝器的漏水孔或漏水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一侧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集水槽与冷凝水管的水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在所述集水槽下方呈L型布置;所述集水槽为正对所述冷凝器的L型,所述集水槽上的漏水缝沿所述集水槽设置为L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在所述集水槽下方呈L型布置;所述集水槽为正对所述冷凝器的L型,若干所述漏水孔沿所述集水槽间隔均匀分布为L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在所述集水槽下方呈L型布置;所述集水槽为矩形,若干所述漏水孔正对所述冷凝器呈L型布置在集水槽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在所述集水槽下方呈L型布置;所述集水槽为矩形,所述漏水缝正对所述冷凝器呈L型布置在集水槽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在集水槽下方呈环形设置,所述集水槽沿顶盖边缘呈环形设置;所述漏水缝或若干所述漏水孔沿集水槽呈环形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与冷凝器顶部之间设有吸水海绵;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通过漏水孔或漏水缝漏至所述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与所述冷凝器顶部接触;或者,所述吸水海绵将来自集水槽的冷凝水滴至冷凝器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上设有溢水孔。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顶盖。
CN 201220561909 2012-10-29 2012-10-29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93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61909 CN202993413U (zh) 2012-10-29 2012-10-29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61909 CN202993413U (zh) 2012-10-29 2012-10-29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93413U true CN202993413U (zh) 2013-06-12

Family

ID=48564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61909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93413U (zh) 2012-10-29 2012-10-29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934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3999A (zh) * 2012-10-29 2013-02-0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WO2020098678A1 (zh) * 2018-11-13 2020-05-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排水装置及空调器
WO2020258876A1 (zh) * 2019-06-25 2020-12-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3999A (zh) * 2012-10-29 2013-02-0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WO2020098678A1 (zh) * 2018-11-13 2020-05-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排水装置及空调器
WO2020258876A1 (zh) * 2019-06-25 2020-12-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除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3999A (zh)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CN101387434B (zh) 一种家用空调冷凝水的处理装置
CN101191646B (zh) 蒸发制冷冷水机组
CN202993413U (zh) 空调室外机顶盖及空调器
CN102778144A (zh) 喷射式低出水温度蒸发冷却器
CN105202824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103727649B (zh) 一种带辅助水冷装置的风冷式空调机组以及控制方法
CN203216301U (zh) 一种空湿两用可调型蒸发式冷凝器
CN106931564A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N103123228A (zh) 机力通风空气冷却塔
CN204694113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专用冷却器
CN205373117U (zh) 冷却装置及具该冷却装置的空调
CN103512284A (zh) 一种水冷过冷器及具有该水冷过冷器的空调系统
CN20513783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04574635U (zh) 一种板式蒸发冷凝器
CN108731465B (zh) 一种烘干余热回收装置
CN204084539U (zh) 一种开式热源塔防冻液浓缩升温系统
CN202141165U (zh) 一种空调器排水结构
CN207398297U (zh) 一种环保型镍氢电池
CN204006592U (zh) 一种冷凝水自蒸发空调用辅助淋水装置
CN203396066U (zh) 一种窗式空调及其热交换系统
CN208012408U (zh) 一种冷却塔
CN203518693U (zh) 立式密闭冷却塔
CN201652720U (zh) 空调节能器
CN201196474Y (zh) 空调器冷凝水自冷却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DEA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EIDI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GUANGDONG

Effective date: 201312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09

Address after: 528311 Guangdong, Foshan, Beijiao,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avenu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building B floor, District, 26-28

Patentee after: MIDEA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Beijiao, Foshan, Shunde District, the town of Guangdong, the United States Avenue, No. 6

Patentee before: GD MIDEA HOLDING CD.,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