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76864U - 体积可变组件、液位改变组件以及压力改变组件 - Google Patents

体积可变组件、液位改变组件以及压力改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76864U
CN202976864U CN2012205129439U CN201220512943U CN202976864U CN 202976864 U CN202976864 U CN 202976864U CN 2012205129439 U CN2012205129439 U CN 2012205129439U CN 201220512943 U CN201220512943 U CN 201220512943U CN 202976864 U CN202976864 U CN 202976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ressure
variable volume
fluid contain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129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洋
李玉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 Ltd Of Core Hua Qing (beijing)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Of State
NATIONAL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 Ltd Of Core Hua Qing (beijing)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Of State
NATIONAL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 Ltd Of Core Hua Qing (beijing)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Of State, NATIONAL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 Ltd Of Core Hua Qing (beijing)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Of State
Priority to CN2012205129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76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76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768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Emergency Protection For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核电站中使用的体积可变组件,包括:体积可变装置,设置在流体容器内,所述体积可变装置适于基于触发信号在所述流体容器内膨胀或收缩,变化量可控,用以改变容器内液位高低和容器空间的压力大小。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核电站中使用的液位/压力改变组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缓解核电站安全事故,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体积可变组件、液位改变组件以及压力改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领域,尤其涉及在核电站中使用的体积可变组件、在核电站的流体容器中使用的压力改变组件、以及在核电站的液体容器中使用的液位改变组件。
背景技术
核电站中使用的安注系统又叫做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当一回路系统破裂引起失水事故时,安注系统向堆芯注水,保证淹没和冷却堆芯,防止堆芯融化,以及保持堆芯的完整性。另外,在三代非能动核电站(例如AP1000)中,可以利用堆芯补水箱(CMT)、安注箱(ACC)、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PWST)等向堆芯注水,这些注水操作均采用非能动方式,而重力安注压头是执行安注操作的重要参数,因此,存在紧急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安注压头的需要。
此外,核电站中还存在紧急情况下进一步调整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液位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在安全事故中,提供对核电站的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液位等的进一步调节以缓解事故,提出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在核电站中使用的体积可变组件,包括:气泵;体积可变装置,设置在核电站的流体容器内,其中,所述气泵基于触发信号启动以:向所述体积可变装置供给气体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膨胀以升高所述流体容器内的液位或增加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或者从所述体积可变装置抽出气体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收缩以降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液位或者降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
有利的,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所述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所述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中的至少一种。
有利的,所述体积可变装置设置在所述流体容器的底部用于调节流体容器内的液位,且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地坑、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有利的,由所述气泵的运转控制所述体积可变装置的充气/放气速度、充气量、充气压力中的至少一个。
有利的,所述体积可变组件使用在压水堆安注系统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了
一种在核电站的流体容器中使用的压力改变组件,包括:置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刚性容器,所述刚性容器内的压力不同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至少一个阀装置,设置在所述刚性容器上,所述阀装置适于基于触发信号打开而使得所述刚性容器与所述流体容器通过所述阀装置相通以改变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有利的,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中的至少一种。有利的,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在核电站的液体容器中使用的液位改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刚性容器,至少一部分所述刚性容器置于液面以下;至少一个阀装置,设置在所述刚性容器上,所述阀装置适于基于触发信号打开而使得所述刚性容器与所述流体容器通过所述阀装置相通以允许流体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到所述刚性容器中而降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有利的,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刚性容器和液体容器的内部压力差中的至少一种。有利的,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全壳地坑、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获得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进一步提高安注系统的安注压头,提供安注系统的安全性;
2、根据需要进一步调节核电站的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液位,以在紧急情况下缓解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示意图,其示出了置于流体容器内的体积可变装置,该体积可变装置与气泵相通,其中图1a示出了体积可变组件未被触发膨胀之前的状态,而图1b则示出了该体积可变组件被触发膨胀之后的状态,在图1b中,流体容器内的液位基于该膨胀而升高;
图2为一个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刚性容器置于流体容器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核电站(特别是三代非能动核电站)事故缓解中用到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为重力安注压头、淹没液位、热量移除。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一定程度上优化以上三个因素,使得核电站更加安全。
具体说来,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来提高重力安注的安注压头,而且,因为体积膨胀会占据流体容器内的流体的空间,所以可以提高淹没液位,特别可以在事故后期提高堆芯内的淹没液位。提高淹没液位自然有利于热量的移除。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液体容器内的液位,调节封闭容器内的压力。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核电站中使用的体积可变组件,包括:气泵10;体积可变装置20,设置在流体容器30内,其中,所述气泵10基于触发信号启动以:向所述体积可变装置20供给气体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20膨胀以升高所述流体容器内的液位或增加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对应于图1中从图1a到图1b的情形),或者从所述体积可变装置20抽出气体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20收缩以降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液位或者降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对应于图1中从图1b到图1a的情形)。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依靠体积膨胀或缩小来增加或降低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则该流体容器30大致是封闭的。
可以设置与气泵的启动联动的阀40,该阀40设置在气泵10与体积可变装置20之间(如图1中所示),也可以不设置阀,而是将气泵的出口直接连通到体积可变装置20。也可以在气泵10的入口设置专门的阀。
所述体积可变组件还包括限位装置50,所述限位装置50限制所述体积可变装置在体积变化之后的位置和/或形状。例如,如图1b中所示,限位装置50可以用于限定体积可变装置20的体积扩大的方向,限制体积可变装置20的位置和形状。该限位装置可以为可调可伸缩的装置。限位装置还可以起到将体积可变装置固定在流体容器内的作用。例如,该限位装置可以为一个带孔的刚性框架,体积可变装置被限制在该刚性框架内膨胀,相应的,该体积可变装置也可以固定在该刚性框架中,而该刚性框架则可以固定在流体容器的容器壁上。在图1中,体积可变容器20在图1a中的压缩状态与图1b中的膨胀状态之间可变,体积可变容器20在压缩时处于刚性框架50的一侧(图1a中为左侧)。不过,体积可变装置20也可以在压缩状态时位于刚性框架的整个底部,而在膨胀时则充满刚性框架的整个内部空间。
可由所述气泵10的运转控制所述体积可变装置20的充气/放气速度、充气量、充气压力中的至少一个。例如,通过调节气泵10的转速来控制充气/放气速度,调节运行时间来控制充气量和充气压力。此时,阀40可以设置为全开/全闭型。
可选的,体积可变装置的充气速度/放气速度还可以由阀40的开度控制,该阀40可为电动阀门,可以通过控制电机来控制阀40的开度。
所述体积可变装置设置在所述流体容器的底部用于调节流体容器内的液位,且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地坑、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中的至少一种。
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膨胀的可变体积装置通过放气而缩小以再次使用。
需要专门指出的是,可以设置多个体积可变装置2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流体容器中,以进行组合调节。这同样适用于后面提及的压力改变组件。
堆芯补水箱可以布置在高于安全壳直接注射(DVI)管的位置,而后者的位置接近热段主管道的底部标高。在正常运行期间,堆芯补水箱内充满含硼水,箱内保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的运行压力。堆芯补水箱除了在非极限冷却剂丧失事故(LOCA)下完成堆芯应急补水和硼化,还主要执行LOCA事故下非能动高压安注功能。
安注箱进行中压安注,其借助于压缩气体的储能,因此无标高的要求。安注箱的箱体可以布置在堆芯补水箱的下一层面上。安注箱的大部分容器填充含硼水,而箱内气腔由覆盖氮气加压。核电站正常运行时,安注箱由止回阀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隔离,安注箱的出口管与安全壳直接注射管相连。只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降到低于安注箱内的压力,止回阀就自动开启,硼水则靠氮气压力非能动地注入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安注箱的中压注射主要对付大极限冷却剂丧失事故,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水大量丧失之后,安注箱的大流量注水可以迅速建立堆芯冷却。
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一般布置在安全壳运行平台下的层面,安全壳内置水箱的底部高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环路的标高,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足够泄压之后,箱内的硼水可以在重力下注入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也通过两条安全壳直接注射管与安全壳相连。一般而言,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内的水量需要满足如下要求:反应堆正常换料期间将换料水池充水至需要的水位以进行换料操作;极限冷却剂丧失事故之后长期再循环冷却期间淹没安全壳的下部;极限冷却剂丧失事故后提供足够的低压安注流量并保持足够的注射时间。
在上述的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安注箱、堆芯补水箱内的安注操作均结束之后,可以执行安全壳地坑再循环来实现长期冷却。
以流体容器为安全壳地坑为例,在体积可变组件的体积可变装置20膨胀之前,体积可变组件的体积并不大,不影响安全壳地坑的运行。当事故发生时,体积可变装置20由于气泵10被启动而被快速膨胀,例如,膨胀到原来体积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从而占据安全壳地坑内的部分水体积,提高堆芯的淹没液位。启动气泵10的触发信号可以由传感器获得。触发信号可以为安全壳地坑内的液位,在该液位低于预定液位时,可以使得该体积可变装置20膨胀。
以流体容器为安全壳内换料水箱或堆芯补水箱为例,在体积可变组件的体积可变装置20膨胀之前,体积可变组件的体积并不大,不影响安全壳内换料水箱或堆芯补水箱的运行。当事故发生时,体积可变装置20由于气泵10被启动而被快速膨胀,例如,膨胀到原来体积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从而占据安全壳内换料水箱或堆芯补水箱内的部分水体积,提高安全壳内换料水箱或堆芯补水箱的液位,从而提高安注压头,而进一步提高安全壳内换料水箱的安注流速或堆芯补水箱的安注流速。启动气泵10的触发信号可以由传感器获得。触发信号也可以为安全壳内换料水箱或堆芯补水箱的液位,或者安全壳内换料水箱或堆芯补水箱的安注流速,在该液位低于预定液位或安注流速低于预定流速时,可以使得该体积可变装置20膨胀。
以流体容器为安注箱为例,在体积可变组件的体积可变装置20膨胀之前,体积可变组件的体积并不大,不影响安注箱的运行。当事故发生时,体积可变装置20由于触发而被快速膨胀,例如,膨胀到原来体积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从而占据安注箱内的部分水体积,提高安注箱的液位,从而提高安注压头,而进一步提高安注箱的安注流速。尤其是在安注箱内上部的氮气压力不足的情况下,体积可变装置20的快速膨胀还有助于提高安注箱内的压力,从而保证安注箱的安注流速。启动气泵10的触发信号可以由传感器获得。触发信号也可以为安注箱的安注流速、或者安注箱内的压力,在安注流速低于预定流速或安注箱内的压力低于预定压力时,可以使得该体积可变装置20膨胀,以提高安注箱内的液位,随着液位的提高,安注压头增加,从而安注流速也相应增加。
触发信号还可以为堆芯温度以及其他需要执行安注操作的事故信号,例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各种尺寸的破口(包括口径最大的主管道双端断裂的极限冷却剂丧失事故)、主蒸汽管道双端断裂事故(在非极限冷却剂丧失事故下,在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CVS)的正常补水不可用或补水不足时,安注系统提供高压应急补水和硼化。对于主蒸汽管道双端断裂事故,事故后主蒸汽大量释放,使得反应堆冷却剂急速降温,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收缩,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容积水装量减少和堆芯正反应性快速引入。此时,需要使得堆芯保持淹没状态,并控制堆芯反应性,限制反应堆重返功率的峰值)。
制造体积可变装置的材料可以是耐高温橡胶材料。
以上主要说明了体积膨胀组件应用于核电站安注系统中的情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可变组件的体积可变装置还可以设置在稳压器(PZR)中。所述触发信号可包括稳压器中的压力。
稳压器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维持一回路系统(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稳压器在核电站稳定运行时,将一回路压力维持在恒定压力下;在一回路系统瞬态时,将压力变化限制到允许值以内;在事故时,防止一回路系统超压,维护一回路系统的完整性。此外,稳压器可以作为一回路的缓冲容器,吸收一回路系统水容器的迅速变化。稳压器内下部为水,上部为汽空间。加热器设置在稳压器的下部,在稳压器内压力降低时,加热器加热使得部分水被蒸发为饱和汽;稳压器的上部设置有喷淋装置以在稳压器内的压力高于预定值或整定值时,向汽空间喷洒过冷水使得部分蒸汽凝结。稳压器的压力代表了一回路的压力。
上述的安注系统可以是压水堆的安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可变组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堆型,例如,设置在其他堆型的安全壳地坑内,例如,还可以布置于沸水堆的安全壳湿井中,以在需要淹没堆芯时触发该体积膨胀组件以抬升地坑内的液位。
上面主要是以提高安注压头为例说明了体积可变组件。需要注意的是,在气泵抽吸体积可变容器内的气体的情况下,体积可变容器的体积减小,从而可以使得液体容器内的液面降低或使得密闭的流体容器内的压力降低。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也提出了一种调整核电站中的液体容器内的液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液体容器内设置体积可变装置,所述体积可变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液体容器的液面以下,且所述体积可变装置与气泵相通;基于触发信号启动所述气泵以向所述体积可变装置供气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膨胀,从而提高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或者启动所述气泵以从所述体积可变装置抽气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收缩,从而降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所述液体容器可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地坑、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调整核电站中的流体容器内的压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流体容器内设置体积可变装置,所述体积可变装置与气泵相通;基于触发信号启动所述气泵以向所述体积可变装置供气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膨胀,从而提高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或者启动所述气泵以从所述体积可变装置抽气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收缩,从而降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所述流体容器有利的为密封容器,例如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注箱(ACC)、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在以上的方法中,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所述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所述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描述了以能动方式(利用气泵的启停)改变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液压的方式,下面描述以非能动方式改变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液压的方式。
如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核电站的流体容器中使用的压力改变组件,包括:置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刚性容器60,所述刚性容器60内的压力不同于所述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至少一个阀装置70,设置在所述刚性容器上,所述阀装置适于基于触发信号打开而使得所述刚性容器60与所述流体容器30通过所述阀装置70相通以改变所述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有利的,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中的至少一种。有利的,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明显的,使用该压力改变组件的流体容器为密封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刚性容器60其内的气体压力不同于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从而当刚性容器60与流体容器30相通时,两者之间存在流体流动。如果刚性容器60内的气体压力高于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则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会相应升高;反之,则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相应降低。例如,如果刚性容器60设置在稳压器内,在探测到稳压器内的压力过低时,可以将具有高压力的刚性容器60与稳压器内部相通以提高稳压器内的压力。
另外,在需要降低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的情况下,刚性容器60可以置于流体容器30的气体空间内,也可以置于流体容器30的液体空间内。如果置于气体空间内,则仅需要刚性容器60内的压力低于该气体空间的压力即可;如果置于液体空间内,则仅需要液体空间中的液体可以进入到刚性容器60内即可。而在需要升高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的情况下,刚性容器60内的压力必然要求高于流体容器30内的压力,此时,刚性容器60可置于流体容器30的气体空间或液体空间中。
另外,在刚性容器内的压力大于流体容器内的压力的情况下,阀装置70被打开还可以导致流体容器内的压力增加或该流体容器的安注压头增加。
图2也适用于一种在核电站的液体容器中使用的液位改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刚性容器,至少一部分所述刚性容器置于液面以下;至少一个阀装置,设置在所述刚性容器上,所述阀装置适于基于触发信号打开而使得所述刚性容器与所述流体容器通过所述阀装置相通以允许流体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到所述刚性容器中而降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有利的,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中的至少一种。有利的,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全壳地坑、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由于刚性容器以其内部空间接收液体容器内的液体,所以在阀装置使得刚性容器与液体容器相通时,可以降低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有利的,该阀装置设置在刚性容器的底部,以便于流体容器内的液体进入和排出该刚性容器。
基于该刚性容器,本实用新型也提出了一种调整核电站中的液体容器内的液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液体容器内设置刚性容器,所述刚性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液体容器的液面以下,所述刚性容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阀装置;基于触发信号打开所述阀装置以使得所述刚性容器与所述流体容器通过所述阀装置相通以允许流体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到所述刚性容器中而降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位。
基于该刚性容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调整核电站中的流体容器内的压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流体容器内设置刚性容器,所述刚性容器内的压力不同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所述刚性容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阀装置;基于触发信号打开所述阀装置而使得所述刚性容器与所述流体容器通过所述阀装置相通以改变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以上的将刚性容器与流体容器相通的阀装置可以是专门设置的阀,其可以基于触发信号由电机驱动;也可以仅仅是设置在刚性容器的容器壁(例如底壁)上的一个开口中将该刚性容器的内部空间与流体容器的内部空间隔开的膜,该膜适于基于刚性容器内部压力与流体容器的内部压力之间的压力差而被破坏(对应于阀被打开),相应地,触发信号为超过阈值的压力差。
还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改变流体容器内的液位、压力的组件和方法可以结合使用。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相对简单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安注系统的安注压头,提供安注系统的安全性;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调节核电站的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液位,以在紧急情况下缓解安全事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在核电站的流体容器中使用的体积可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积可变组件包括: 
气泵; 
体积可变装置,设置在核电站的流体容器内, 
其中,所述气泵基于触发信号启动以:向所述体积可变装置供给气体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膨胀以升高所述流体容器内的液位或增加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或者从所述体积可变装置抽出气体而使得所述体积可变装置收缩以降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液位或者降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积可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积可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积可变装置设置在所述流体容器的底部用于调节流体容器内的液位,且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地坑、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积可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气泵的运转控制所述体积可变装置的充气/放气速度、充气量、充气压力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积可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积可变组件使用在压水堆安注系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积可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积可变组件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限制所述体积可变装置在体积变化之后的位置和/或形状。 
7.一种在核电站的流体容器中使用的压力改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改变组件包括: 
置于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刚性容器,所述刚性容器内的压力不同于所述 流体容器内的压力; 
至少一个阀装置,设置在所述刚性容器上,所述阀装置适于基于触发信号打开而使得所述刚性容器与所述流体容器通过所述阀装置相通以改变所述流体容器内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改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改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10.一种在核电站的液体容器中使用的液位改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改变组件包括: 
固定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刚性容器,至少一部分所述刚性容器置于液面以下; 
至少一个阀装置,设置在所述刚性容器上,所述阀装置适于基于触发信号打开而使得所述刚性容器与所述流体容器通过所述阀装置相通以允许流体容器内的液体流入到所述刚性容器中而降低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液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位改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信号包括液体容器内的液位、液体流出液体容器的安注流速、液体容器内部的压力、堆芯温度、刚性容器和液体容器的内部压力差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位改变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容器为核电站的以下部件中的至少一种:堆芯补水箱(CMT)、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安全壳地坑、安注箱(ACC)、安全壳、稳压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蒸汽发生器(SG)。 
CN2012205129439U 2012-10-08 2012-10-08 体积可变组件、液位改变组件以及压力改变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76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129439U CN202976864U (zh) 2012-10-08 2012-10-08 体积可变组件、液位改变组件以及压力改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129439U CN202976864U (zh) 2012-10-08 2012-10-08 体积可变组件、液位改变组件以及压力改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76864U true CN202976864U (zh) 2013-06-05

Family

ID=48517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1294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976864U (zh) 2012-10-08 2012-10-08 体积可变组件、液位改变组件以及压力改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768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3400A (zh) * 2012-10-08 2013-01-30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体积可变组件、压力改变组件、压力/液位改变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3400A (zh) * 2012-10-08 2013-01-30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体积可变组件、压力改变组件、压力/液位改变方法
CN102903400B (zh) * 2012-10-08 2016-03-30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体积可变组件、压力改变组件、压力/液位改变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26C (zh) 利用排放系统余热的补充水的核反应堆
US9859027B2 (en) Multi stage safety injection device and passive safety inject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102737739A (zh) 应对全厂断电和冷却剂流失事故(loca)的非能动高压安全注入箱系统
CN103578581B (zh) 通过分离的氮气箱加压的安全注入箱系统
US20160141054A1 (en) In-vessel and ex-vessel melt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having the core catcher
CN102903403A (zh)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堆芯注水热量导出装置
CN105957564B (zh) 一种抑压及安全注射系统
US8045671B2 (en) Injec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operating method
CN109903863B (zh) 一种安全注入系统及核电系统
US9905320B2 (en) Separate type safety injection tank and integral type reactor having the same
CN102903400B (zh) 体积可变组件、压力改变组件、压力/液位改变方法
CN108766597B (zh) 一种可自动隔离的安注箱
CN102881341B (zh) 体积膨胀组件和提高重力安注压头的方法
CN104979024A (zh) 浮动核电站非能动降压注水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KR101463441B1 (ko) 고농축 붕산 주입 설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안전주입계통
CN202976864U (zh) 体积可变组件、液位改变组件以及压力改变组件
CN103928062A (zh) 一种自充压堆芯补水系统
CN207529679U (zh) 一种安全注入系统及核电系统
KR101416912B1 (ko) 다기능 다단 안전주입설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피동안전주입계통
CN107845434B (zh) 一种非能动反应堆堆芯辅助冷却系统
CN106409355A (zh) 用于启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非能动自动控制系统
KR100402750B1 (ko) 원자로의 안전주입 시스템
CN104183284B (zh) 一种“非能动受迫循环”热量导出系统
CN202976863U (zh) 体积膨胀组件
EP0332817A1 (en) Shroud tank and fill pipe for a boiling water nuclear re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