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49553U - 一种声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声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49553U
CN202949553U CN 201220587922 CN201220587922U CN202949553U CN 202949553 U CN202949553 U CN 202949553U CN 201220587922 CN201220587922 CN 201220587922 CN 201220587922 U CN201220587922 U CN 201220587922U CN 202949553 U CN202949553 U CN 202949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acoustic signals
output
delay circuit
microphone ar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879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秉奇
王以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UIFENG AUDI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UIFENG AUD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UIFENG AUDI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UIFENG AUD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879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49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49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495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声接收装置,包括传声器阵列、延时电路和混音输出器件,所述传声器阵列包括多个传声器,所述多个传声器沿着直线依次进行纵向排列设置,所述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所述传声器阵列中每个传声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延时电路,多个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第i延时电路是一个延时时间为最后一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加上(n-i)倍单位时间的延时电路。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增益,以及在一定的频率带宽内,较大地抑制非正向声波的输出增益,同时还能在中心频率及相邻频率范围内获得接近一致的指向性特性。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在拾音(传声)领域中。

Description

一种声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包括由多个传声器组成的纵向直线式阵列的声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扩声设备的应用中,影响扩声增益的主要问题是:麦克风接收到的直达声与因各种原因回授的声波的信号是同频率、同相位的。因而很容易使扩声系统产生正反馈引起啸叫。
回授声波与传声器应该接受的声波,一般不是同一方向的,最常用的解决办法是增强传声器的指向特性,减少回授声波的影响。
现在已有的心型、超心形指向的传声器,一般对正面输入的声波最灵敏,对背面输入的声波不灵敏,这样可以抑制背面回授的声波,但有时上下左右回授的声波还是会造成干扰。
8字形指向的传声器一般对正面输入及背面输入的声波灵敏,对上下左右输入的声波不灵敏。因此,背面的声波回授的问题仍不能解决。
而且,现有的心型、超心形、8字形指向的传声器,对不同频率声波的指向性响应是不一样的。
由于单个传声器增益特性、指向特性和频率响应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对于声音环境的要求往往较为苛刻。在声音环境较为复杂的场合下,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拾音(传声)效果。例如目标声源与拾音(传声)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角度不佳、背景噪声较大或回授较强,都可能导致输出增益减小、失真或产生啸叫的现象。尤其是,当扩声设备需要众多拾音(传声)设备予以支持时,其调控和调试的复杂性可想而知。这样就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对正向声波激励有较高的增益输出,而对非正向的声波能产生较大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较恒定的指向性的拾音(传声)设备,来简化扩声装置对于环境的需求。从而满足在声波回授较强、环境噪声较高环境下的拾音(传声)需求,并且实现能远距离拾音(传声),简化设备的调控和操作,以取得较好的扩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能很好地对声波进行定向接收输出的声接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声接收装置,包括传声器阵列、延时电路和混音输出器件,所述传声器阵列包括多个传声器,所述多个传声器沿着直线依次纵向排列设置,所述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21
其中n为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λ0是根据所设定的中心频率而得出的波长;
所述传声器阵列中每个传声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延时电路,多个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第i延时电路是一个延时时间为最后一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加上(n-i)倍单位时间的延时电路,而所述的单位时间为:频率为设定的中心频率的声波信号轴向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后,该声波信号在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传播的时间,其中n为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i的取值为1、2、3……n;
所述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n大于等于3。
进一步,所述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n大于等于4且为偶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声接收装置中的传声器阵列是一个根据预设的中心频率而组成的离散、等间隔、直线纵向排列的传声器阵列,本声接收装置能提高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增益,以及,在一定的频率带宽内,较大地抑制非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同时还能在中心频率及相邻频率范围内获得接近一致的指向性特性。这样在声波回授较强和环境噪音较强的环境下仍能取得很好的拾音(传声)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及投资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声接收装置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声接收装置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由4个传声器组成阵列的声接收装置输出的频率-指向性响应示意图;
图4是由8个传声器组成阵列的声接收装置输出的频率-指向性响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一种声接收装置,包括传声器阵列、延时电路和混音输出器件,所述传声器阵列包括多个传声器,如图1所示,多个传声器分别为M1、M2、M3……Mn,并且每个传声器的频响、灵敏度、指向特性等性能基本一致;
所述多个传声器M1、M2、M3……Mn沿着直线依次纵向排列设置,所述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即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等,而且该间隔距离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42
其中n为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λ0是根据所设定的中心频率而得出的波长,而λ0的计算公式如下:
λ 0 = C 0 f 0
上式中,λ0表示波长,C0表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f0表示中心频率;
所述传声器阵列中每个传声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延时电路,多个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即如图1所示,所述传声器阵列中n个传声器M1、M2、M3……Mn,它们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延时电路,而多个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第i延时电路是一个延时时间为最后一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加上(n-i)倍单位时间的延时电路,即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Ti为最后一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加上(n-i)倍的单位时间,即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Ti为第n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加上(n-i)倍的单位时间,而所述的单位时间为:频率为设定的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轴向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后,该声波信号在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传播的时间。其中,该声波信号轴向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即为该声波信号以入射角0°或180°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另外,由于声波信号是轴向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因此根据上述可得,声波信号在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传播的距离为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为进而进一步可得,声波信号在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传播的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t = 1 n λ 0 / C 0 即,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Ti,其计算公式如下:
T i = ( n - i ) · λ 0 n · C 0 + A
其中n为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i取值为1、2、3……n,C0表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表示最后一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即A表示第n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而A可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的任意时间。而当i的取值为1时,即T1代表为第1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而第1延时电路则表示为与第1传声器M1连接的延时电路。那么当i的取值分别为2、3、4……n时,则如此类推。还有,对于第n传声器Mn,若与其连接的第n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时,那么第n传声器Mn,其输出端可以不连接延时电路,其输出端可以直接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对于所述的中心频率f0,其是预先设置的中心频率f0,也就是说,其主要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的,例如当用户需要制造一个能够对900赫兹的声波信号进行最大增益输出时,则将中心频率f0设定为900赫兹,这样在制作本实用新型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传声器的个数后,就能确定所述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多少,以及每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分别为多少。这样就能获得一个,能够对900赫兹的正向声波信号进行最大增益输出、以及对900赫兹的反向声波信号进行最大抑制、具备一定指向性特性的声接收装置。
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分析。
由公知常识可知,电波的波动方程如下:
P=Pacos(ωt-φ)
而两个相同频率的电波相加的方程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cos(φ21)
那么幅度相等(即P1a=P2a)的两列电波的叠加情况如下:(1)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0°时,即φ21=0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P1a+P2a)2=(2P1a)2
LPa=101g(Pa/P0)2=101g(2P1a/P0)2=101g(P1a/P0)2+101g4=LP1a+6dB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相位同幅度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增加一倍,即约增加6dB。
(2)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60°,即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71
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1/2=3P1a 2
LPa=101g(Pa/P0)2=101g(3P1a/P0)2=101g(P1a/P0)2+101g3=LP1a+4.8dB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幅度并且相位差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72
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增加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73
倍,即约增加4.8dB。
(3)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90°时,即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74
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0=2P1a 2
LPa=101g(Pa/P0)2=101g2P1a 2/P0 2=101g(P1a/P0)2+101g2=LP1a+3dB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幅度并且相位差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75
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增加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76
倍,即约增加3dB。
(4)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120°时,即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77
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1/2)=2P1a 2-P1a 2=P1a 2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幅度并且相位差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78
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不增加,即等于单列波的声压级。
(5)当两列波的相位差为180°时,即φ21=π时,所述的两列波的叠加情况如下:
Pa 2=P1a 2+P2a 2+2P1aP2a×(-1)=(P1a-P2a)2=0
由上述可得,当同频率同幅度并且相位差为π的两列波叠加后,输出的信号的幅度为零,即所述的两列波叠加的结果相消。
因此,综上所述,同频率同幅度的两列波的叠加结果,其主要取决于两列波之间的相位差,而根据两列波之间的相位差不同,两列波的叠加结果是在幅度相消为零和幅度增加一倍之间的范围内变化。
同理,同频率同幅度的多列波的叠加结果,其同样取决于多列波之间的相位差,而根据多列波之间的相位差不同,多列波的叠加结果在幅度相消为零和幅度增加多倍之间的范围内变化。例如,当同频率、同幅度的六列波叠加,那么该叠加结果是在幅度为0和幅度为6PA之间的范围内变化,PA为单列波的幅度。
设定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轴向与声波信号入射的夹角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81
即声波信号以入射角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82
入射到传声器阵列中,当该声波信号为平面波或近似平面波(远场声波或近似远场声波),且忽略各传声器收到的声波信号因传播距离不同造成的幅度差异时;
各传声器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分别为Φi';
各传声器实际接收到声波信号的时间分别为ti
对于各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其分别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Φi″;
传声器阵列的中心频率为f0
第1个传声器与第n个传声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L1-n
当相位角为a和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以入射角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91
在时间t1=0入射到第1传声器M1时,即第1传声器M1在时间为t1=0,接收到相位角为a和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时,该声波信号到达第1传声器M1后再传播到第i传声器Mi,其间声波信号传播的距离为并且第i传声器在时间ti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与第1传声器M1相位角的差为:
其中,因入射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a时,a在式中为常数,故可省略。另外,i取值为1、2、3、4……n,n为传声器的总个数。
所以有,当相位角为0°和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以入射角在时间t1=0入射到第1传声器M1时,即第1传声器M1在时间为t1=0,接收到相位角为0°和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该声波信号到达第1传声器M1后再传播到第i传声器Mi,其间声波信号传播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95
并且第i传声器在时间ti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与第1传声器M1相位角的差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096
其中,i的取值为1、2、3……n,即通过上式能分别计算出第2传声器、第3传声器……第n传声器在接收到该声波信号时,该声波信号的相位角Φi'。
而对于各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其分别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01
其中,i的取值为1、2、3……n。
即各个延时电路输出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Φi为:
Φii'+Φi
而经过上述可得,本声接收装置的设计思想是:对于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以及对于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由正面、轴向入射到第i只传声器后再入射到最后一只传声器这一传输过程时间,保证这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和传输过程时间两者一致。
假如:当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个数不为3及3以上,而为2时;
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a的声波信号正面轴向入射该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时,即:以入射角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02
入射。该声波信号依次经过第1传声器和第1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180°,即:a+180°;而该声波信号从第1只传声器传到第2只传声器,并且经第2延时电路(第2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输出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传输距离延时180°,即:a+180°。由此得出,第1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与第2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是一致的,即它们的相位差为0,这样声接收装置输出的电信号有最大的增益。
但是,当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a的声波信号由反面轴向入射该传声器阵列时,即:以入射角为入射。首先由第2只传声器接收并经第2延时电路(第2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仍为a,而该声波信号从第2只传声器传到第1只传声器,并且经过第1个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声波对应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180°,以及再加传输距离形成的延时180°,即:a+360°。由此可得,第2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和最终经第1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后者滞后了360°,即等同于两者相位差为0。因此最终声接收装置输出的电信号的幅度也增加了一倍。
也就是说对于由反面轴向射入的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该声接收装置对其同样起到电信号幅度增加一倍的效果。
也就是说:由2只传声器组成传声器阵列的本声接收装置,其不能对反面轴向射入的声波信号起到抑制的作用。
假如:当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只数为3时,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a的声波信号由正面轴向入射该传声器阵列时,该声波信号依次经过第1只传声器和第1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240°,即:a+240°。而该声波信号从第1只传声器传到第2只传声器时,第2只传声器接收并通过第2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120°,以及再加传输距离延时120°,即:a+240°。该声波信号依次经过第3只传声器和第3延时电路(第3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输出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传输距离延时240°,即:a+240°。由此得出,第1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与第2延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是一致的,与第3延时电路输出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也是一致的,即它们的相位差为0,这样声接收装置输出的声波信号能得到最大的增益。
在对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因距离造成的衰减忽略不计时,本声接收装置可输出,相当于单只传声器输出的3倍,或接近3倍幅度的电信号,即本声接收装置的增益可达到4.77dB或接近4.77dB。
当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a的声波信号由反面轴向入射该传声器阵列时,首先由第3只传声器接收并经第3延时电路(第3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输出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仍为a,而该声波信号从第3只传声器传到第2只传声器,并且经过第2个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声波对应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并且加延时电路延时120°和再加传输距离延时120°,即:a+240°。该声波信号从第2只传声器传到第1只传声器,并且经过第1个延时电路输出后,输出的声波对应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a加延时电路延时240°并再加传输距离延时240°,即:a+480°。由此可得,在对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因距离造成的衰减忽略不计时,最终声接收装置输出的声波信号对应的电信号的幅度为0或接近0。
也就是说,对于反面轴向射入的频率为中心频率f0的声波信号,当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个数为3时,该声接收装置能对反面轴向射入的声波信号起到抑制的作用。
所述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总数n大于等于3,即所述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只数至少为3只。而当传声器的数量越多时,在一定频率带宽内,经传声器阵列和相应延时电路输出的正向声波信号对应的电信号,可达到增益进一步增加,以及使反面衰减进一步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对声波信号反应的指向性特性。
如图2所示,所述的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包括4个传声器M1、M2、M3、M4,4个传声器沿着直线依次进行纵向排列设置,并且其中心频率为f0,即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均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31
因此有,当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0°的声波信号:
(1)在时间t1=0以入射角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32
首先入射第1传声器M1,第1只传声器M1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1’=0°;
而该声波信号分别入射到其它传声器的情况如下:
(2)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2传声器M2,并且第2传声器M2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2’=90°;
(3)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3传声器M3,并且第3传声器M3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3’=180°;
(4)在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4传声器M4,并且第4传声器M4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4’=270°。
而且由于第4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因此第i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Ti为:
T i = ( n - i ) · λ 0 n · C 0
此时,n为4,则i的取值为1、2、3。
那么根据上式,可分别求出第1延时电路、第2延时电路以及第3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进而还可分别求出第1延时电路至第4延时电路它们的延时时间分别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具体如下:
(1)第1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
T 1 = 3 4 λ 0 / C 0
而根据上述可得,这一延时时间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Φ1″=270°。
(2)第2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
T 2 = 1 2 λ 0 / C 0
而根据上述可得,这一延时时间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Φ2″=180°。
(3)第3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
T 2 = 1 4 λ 0 / C 0
而根据上述可得,这一延时时间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Φ3″=90°。
(4)第4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为0,即这一延时时间对应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Φ4″=0°。
因此,可以进一步地推导出:
(1)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1传声器M1,并且经过第1延时电路后输出的声波信号,其相位角为Φ11'+Φ1″=270°。
(2)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2传声器M2,并且经过第2延时电路后输出的声波信号,其相位角为Φ22'+Φ2″=270°。
(3)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3传声器M3,并且经过第3延时电路后输出的声波信号,其相位角为Φ33'+Φ3″=270°。
(4)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4传声器M4,并且经第4延时电路后输出的声波信号,其相位角为Φ44'+Φ4″=270°。
因此由上述可得,4个传声器输出的声波信号分别经过相应的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输出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相同,均为270°。因此本声接收装置输出的声波信号获得最大的增益。
另外,频率为中心频率f0和相位角为0°的声波信号在时间t4=0以入射角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51
入射所述的传声器阵列时:
(1)在t4=0,此时该声波信号首先入射到第4只传声器M4,第4只传声器M4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4’=0°;
(2)在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52
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3只传声器M3,并且第3只传声器M3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3’=90°;
(3)在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53
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2只传声器M2,并且第2只传声器M2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2’=180°;
(4)在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54
此时该声波信号入射到第1只传声器M1,并且第1只传声器M1接收到的声波信号的相位角为Ф1’=270°。
而各传声器的相应的延时电路的延时未变,则分别对应的相角仍为:Ф1”=270°、Ф2”=180°、Ф3”=90°、Ф4”=0°;
那么各传声器输出的信号经相应的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各输出声波信号所对应的电信号的相位角分别为:
(1)第1传声器M1输出的声波信号经第1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Ф1=Ф1’+Ф1”=270°+270°=540°。
(2)第2传声器M2输出的声波信号经第2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Ф22’+Ф2”=180°+180°=360°。
(3)第3传声器M3输出的声波信号经第3延时电路进行延时后,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Ф33’+Ф3”=90°+90°=180°。
(4)第4只传声器M4输出的信号的延时为0,输出的电信号的相位角为Ф44’+Ф4”=0°+0°=0°。
因此可以得出,Φ1与Φ2的相位相反,Φ3与Φ4的相位相反,在对声波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时因距离造成的衰减忽略不计时,本声接收装置输出的电信号的幅度为0,增益为极小值。
而且还可以推断出,当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距离均为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61
并且传声器的个数n大于等于4且为偶数时,在一定频带宽度内,输出的声波信号的衰减均可维持极小值。
因此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n大于等于4且为偶数,当入射角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62
为180°时,在对声波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时因距离造成的衰减忽略不计时,传声器阵列中的传声器经延时电路的输出信号会两两相消,获得最大衰减。
而由于声波信号会以不同的入射角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63
射到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中,因此,当声波信号入射传声器阵列的入射角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71
不等于0°同时也不等于180°时,声波信号到达各传声器的距离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72
会随声波入射角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73
进而形成指向性的变化。又因
Figure BDA00002376031400174
所以声接收装置的指向性会比单只传声器的指向性变得更为尖锐。当传声器单只指向性特性不为全指向型时(小型、单只、基本结构的传声器的指向性为全指向或接近全指向),声接收装置的指向性特性,也将相应表现为更加尖锐一些。并且随着传声器数量的增加,声接收装置在声波入射角为0°时,输出的信号的增益会持续增加,而声接收装置在声波入射角为180°时,输出的信号的增益仍为最小,即随着传声器数量的增加,该声接收装置的指向性将进一步变得尖锐。
另外,当入射声接收装置的频率f与中心频率f0不同时,即f≠f0时,f和f0的比值将影响本声接收装置的增益及指向特性。
如图3所示,其是由4个传声器组成阵列的声接收装置输出的频率-指向性响应示意图,从图3上可看出,该声接收装置在f和f0的比值维持在接近1的附近时,即该声接收装置只工作在一个较窄的频段时,如图3所示,在(-1/3)~(+1/3)倍频程频率范围内,该声接收装置在该频带内可获得近似一致的增益及指向性特性。同时可知,该声接收装置的指向性特性与入射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的声波频率f和中心频率f0的比值相关,而与中心频率f0的具体数值无关了。
由此,按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不同中心频率f0的、各个声接收装置,均可获得一致的指向性特性。
如图4所示,其是由8个传声器组成阵列的声接收装置输出的频率-指向性响应示意图,同样,由图4中可看出,该声接收装置在f和f0的比值维持在接近1的附近时,即该声接收装置只工作在一个较窄的频段时,如图4所示,在(-1/3)~(+1/3)倍频程频率范围内,该声接收装置在该频带内可获得近似一致的增益及指向性特性。由图3和图4相比可得,由8只传声器组成阵列的声接收装置,其对正向声波的增益更高、对反向声波的衰减更深、指向性特性更好。
因此可认定:声接收装置的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只数大于等于4且为偶数,并且数量越多时,接收声波的指向性效果越好。
而基于单一声接收装置拥有的特性,则可认定:如由设定不同中心频率f0的多个声接收装置组成的大系统,其具有相似的增益和相似的指向特性。那么本实用新型可针对多种不同的频率声波信号进行接收,能提高这些频率的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以及较大地抑制这些频率的非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的频率带宽内,能对不同的声波信号进行选择性接收,并且能提高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以及较大地抑制非正向声波激励的输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用途广泛,例如:可作为会议现场拾音(传声),将本声接收装置悬挂在会议室中央顶部,这样不仅能覆盖大多数发言人,而且在拾音(传声)时,无需繁杂的调控便能抑制各种声波回授,不易于产生啸叫,并能隔离不需要的噪声;作为剧场远距离拾音(传声),其不仅可覆盖整个舞台,录得所需的声波信号,而且还可以屏蔽剧场内观众区的干扰;也可作为超远距离的特殊拾音(传声)。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声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声器阵列、延时电路和混音输出器件,所述传声器阵列包括多个传声器,所述多个传声器沿着直线依次纵向排列设置,所述传声器阵列中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 
Figure 2012205879223100001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n为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
Figure 2012205879223100001DEST_PATH_IMAGE004
是根据所设定的中心频率而得出的波长; 
所述传声器阵列中每个传声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延时电路,多个延时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混音输出器件的输入端连接;
第i延时电路是一个延时时间为最后一个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加上n-i倍单位时间的延时电路,而所述的单位时间为:频率为设定的中心频率的声波信号轴向射入所述的传声器阵列后,该声波信号在相邻两个传声器之间传播的时间,其中n为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i的取值为1、2、3……n;
所述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n大于等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声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声器阵列中传声器的总个数n大于等于4且为偶数。
CN 201220587922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声接收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49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87922 CN202949553U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声接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87922 CN202949553U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声接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49553U true CN202949553U (zh) 2013-05-22

Family

ID=48425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8792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49553U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声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495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389A (zh) * 2012-11-08 2013-03-27 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声接收装置
CN109151670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声音收集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389A (zh) * 2012-11-08 2013-03-27 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声接收装置
WO2014071789A1 (zh) * 2012-11-08 2014-05-15 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声接收装置
CN103002389B (zh) * 2012-11-08 2016-01-13 广州市锐丰音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声接收装置
US9521482B2 (en) 2012-11-08 2016-12-13 Guangzhou Ruifeng Audi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td. Sound receiving device
CN109151670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声音收集装置
CN109151670B (zh) * 2017-06-27 2021-08-3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声音收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0639B (zh) 一种声接收系统
CN104181506B (zh) 一种基于改进phat加权时延估计的声源定位方法及其实现系统
CN103002389B (zh) 一种声接收装置
CN105866742B (zh) 一种炮弹爆点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03856871B (zh) 麦克风阵列采集多声道声音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1595452A (zh) 近场矢量信号增强
ATE553603T1 (de) Direkt-digitallautsprechervorrichtung mit einer gewünschten richtcharakteristik
CN202940957U (zh) 一种声接收系统
CN106526578B (zh) 基于蝙蝠双耳定位模型的水下目标方位估计方法
CN203136135U (zh) 一种扩声用植入相位塞式高音号角
CN202949553U (zh) 一种声接收装置
CN204721589U (zh) 骨导声音传播装置
CN108182932A (zh) 一种用于人员密集区施工的主动降噪装置及方法
CN208300016U (zh) 一种超指向性扬声器
CN202738087U (zh) 一种强指向性话筒
CN105242244B (zh) 一种小时间带宽积和低时间旁瓣声表面波压缩线
O’Connell et al. Seismic transmission of elephant vocalizations and movement
CN106464258B (zh) 一种延时补偿装置
CN203523026U (zh) 均衡分音和展频调音的无源滤波电路
CN107277730A (zh) 用于电声换能器的音质测试系统
CN202171944U (zh) 一种电子琴
CN102761806A (zh) 宽频段强指向性话筒阵列
CN206728275U (zh) 远程阵列式集音器
CN201216019Y (zh) 一种单向数字式传声器
CN201622838U (zh) 一种产生自然混响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1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