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15565U -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15565U
CN202915565U CN 201220524696 CN201220524696U CN202915565U CN 202915565 U CN202915565 U CN 202915565U CN 201220524696 CN201220524696 CN 201220524696 CN 201220524696 U CN201220524696 U CN 201220524696U CN 202915565 U CN202915565 U CN 202915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way channel
left plate
right panel
lay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246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I MACHINER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LI MACHINER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LI MACHINER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LI MACHINER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246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15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15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155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包括由左板、右板、前侧板、后侧板和盖板围成的换热腔体,换热腔体下部设置散热管;其特征是:所述左板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左板水路通道,右板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右板水路通道;最上层左板水路通道一端与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前侧板水路通道一端连通,前侧板水路通道另一端与最上层右板水路通道一端连通,最上层右板水路通道另一端与后侧板水路通道一端连通,后侧板水路通道另一端与第二层左板水路通道连通;自第二层左板水路通道往下,左板水路通道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散热管与右板水路通道连通,使水流在左板、散热管和右板之间呈螺旋形流通,最底层右板水路通道连接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热量损失,换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管板均有水路循环结构的冷凝式燃气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家用型换热器中,常用的换热设备有间壁挂式换热器、混合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等三种类型,其中尤以间壁挂式换热器最为常见,一般这种换热器包括冷却水箱与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使用的高效换热设备。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组金属薄板(通常为钛板)之间衬以垫片并用框架夹紧组装而成,冷、热流体分别在板片两侧流过,通过板片进行换热,板片厚度为0.5~3mm。由于板片压制成各种波纹形状,既增加了刚度,又使流体分布均匀。对于换热核心件—散热器还是老式的板式的暖气片,在节能降耗低炭的国际发展趋势下,这种结构的暖气片已经适应不了热交换器的发展需求,原因在于:1、由于流体中夹带大量的细晶碱,导致板式换热器结疤淤塞非常严重,致使系统阻力大,换热效率低;2、噪音非常大,影响生活;3、散热面积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使用过程中换热效率高、噪音小、使用寿命长、散热面积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采用左板、右板、前侧板、后侧板和盖板包围形成换热腔体,左板和右板上宽下窄,从而使换热腔体的下部呈收拢状,在换热腔体的下部设置多层散热管;其特征是:在所述左板上设置有进水口,在右板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前侧板的腔室中设置前侧板水路通道,后侧板的腔室中设置后侧板水路通道;所述左板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左板水路通道,该多个左板水路通道自上而下分层布置,最上层的左板水路通道沿横向布置,最上层以下的左板水路通道沿纵向布置;所述右板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右板水路通道,该多个右板水路通道自上而下分层布置,最上层的右板水路通道沿横向布置,最上层以下的右板水路通道沿纵向布置;所述最上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一端与进水口连通,最上层左板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与前侧板水路通道的一端连通,前侧板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与最上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一端连通,最上层右板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与后侧板水路通道的一端连通,后侧板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最上层的散热管与第二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二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第二层的散热管与第三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三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第三层的散热管与第三层的右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自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往下,左板水路通道按上述方式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散热管与右板水路通道连通,使水流在左板、散热管和右板之间呈螺旋形路径循环流通,最底层的右板水路通道的出水端连接出水口。
所述下一层的散热管的管壁厚度小于位于该层散热管上部的散热管的管壁厚度。
所述下一层的散热管的数量小于位于该层散热管上一层的散热管的数量。
所述上部的散热管为内孔螺旋散热管或多孔螺旋散热管。
所述散热管的外表面呈翅片状。
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燃气喷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热转换效率高、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由于管板均具有水路通道,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并且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左右板、前后侧板以及换热管构成水路循环通道较之仅仅使用换热管构成的水路通道的换热面积大,从而使得该产品换热效率高;在靠近燃气喷出口的换热管采用螺旋结构的换热管或多孔螺旋结构的换热管,除了提高吸热面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降低噪音;在所述的换热管外部呈翅片状的作用也在于减少由于燃烧不充分而导致的堵灰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右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包括左板1、右板2、前侧板3、后侧板4、盖板5、散热管6、进水口8、出水口9、前侧板水路通道10、后侧板水路通道11、燃气喷出口12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左板1、右板2、前侧板3、后侧板4和盖板5包围形成换热腔体,盖板5上设置有燃气喷出口12;所述左板1和右板2上宽下窄,从而使得换热腔体的下部呈收拢状;在所述换热腔体的下部设置多层散热管6;
所述前侧板3和后侧板4均为中空板,在左板1上设置有进水口8,在右板2上设置有出水口9;所述前侧板3的腔室中设置前侧板水路通道10,后侧板4的腔室中设置后侧板水路通道11;所述左板1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左板水路通道,该多个左板水路通道自上而下分层布置,最上层的左板水路通道沿横向布置,最上层以下的左板水路通道沿纵向布置;所述右板2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右板水路通道,该多个右板水路通道自上而下分层布置,最上层的右板水路通道沿横向布置,最上层以下的右板水路通道沿纵向布置;所述最上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一端与进水口8连通,最上层左板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与前侧板水路通道10的一端连通,前侧板水路通道10的另一端与最上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一端连通,最上层右板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与后侧板水路通道11的一端连通,后侧板水路通道11的另一端与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最上层的散热管6与第二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二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第二层的散热管6与第三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三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第三层的散热管6与第三层的右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从而,自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往下,左板水路通道按上述方式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散热管6与右板水路通道连通,使水流在左板1、散热管6和右板2之间呈螺旋形路径循环流通,最底层的右板水路通道的出水端连接出水口9;
如图2所示,下一层的散热管6的管壁厚度小于位于该层散热管6上部的散热管6的管壁厚度;下一层的散热管6的数量小于位于该层散热管6上一层的散热管6的数量;
为了增加水流速度,所述上部的散热管6为内孔螺旋散热管或多孔螺旋散热管,可以有效克服对流传热的主要热阻,管内外传热被同时强化,因而传热系数高,防止了由于燃气燃烧而导致的局部过热情况;与此同时采用内螺旋结构,在流速很低的情况下也始终处于轻微湍流状态,难以形成层流,有效的降低噪音;
所述散热管6的外表面呈翅片状,既增加了吸热面积,又防止了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堵灰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燃气通过燃气喷出口12进入换热腔体产生热量,同时冷水通过进水口8进入最上层的左板水路通道,再经过前侧板水路通道10-最上层的右板水路通道-后侧板水路通道11-左板水路通道-散热管6-右板水路通道-散热管-左板水路通道,以此类推,自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往下,水流首尾相接,在左板1、散热管6和右板2之间呈螺旋形路径循环流通,最终由最底层的右板水路通的出水端经出水口9排出。本实用新型使得燃气在散热管6之上的燃烧室燃烧后释放的热量能够逐层吸收,防止热量损失;同时,左板1、右板2、前侧板3和后侧板4均有水路通道,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增加了换热元件,又减少了占地面积,使结构更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系统阻力减少,优化了热交换器的操作,同时流体介质(水)也防止了室内干燥(空调干燥),采暖均匀,给人舒适感;设备占地面积小,安装检修方便;应用范围广阔,不仅仅家用,而且可以应用于工业,且热转换效率高,这将促进我国工业用换热装置从设备庞大向结构精简方向转变,也促进换热装置领域的科技进步;热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Claims (6)

1.一种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采用左板(1)、右板(2)、前侧板(3)、后侧板(4)和盖板(5)包围形成换热腔体,左板(1)和右板(2)上宽下窄,从而使换热腔体的下部呈收拢状,在换热腔体的下部设置多层散热管(6);其特征是:在所述左板(1)上设置有进水口(8),在右板(2)上设置有出水口(9);所述前侧板(3)的腔室中设置前侧板水路通道(10),后侧板(4)的腔室中设置后侧板水路通道(11);所述左板(1)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左板水路通道,该多个左板水路通道自上而下分层布置,最上层的左板水路通道沿横向布置,最上层以下的左板水路通道沿纵向布置;所述右板(2)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右板水路通道,该多个右板水路通道自上而下分层布置,最上层的右板水路通道沿横向布置,最上层以下的右板水路通道沿纵向布置;所述最上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一端与进水口(8)连通,最上层左板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与前侧板水路通道(10)的一端连通,前侧板水路通道(10)的另一端与最上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一端连通,最上层右板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与后侧板水路通道(11)的一端连通,后侧板水路通道(11)的另一端与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最上层的散热管(6)与第二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二层右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第二层的散热管(6)与第三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三层左板水路通道的下端通过第三层的散热管(6)与第三层的右板水路通道的上端连通;自第二层的左板水路通道往下,左板水路通道按上述方式自上而下依次通过散热管(6)与右板水路通道连通,使水流在左板(1)、散热管(6)和右板(2)之间呈螺旋形路径循环流通,最底层的右板水路通道的出水端连接出水口(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下一层的散热管(6)的管壁厚度小于位于该层散热管(6)上部的散热管(6)的管壁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下一层的散热管(6)的数量小于位于该层散热管(6)上一层的散热管(6)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上部的散热管(6)为内孔螺旋散热管或多孔螺旋散热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管(6)的外表面呈翅片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盖板(5)上设置有燃气喷出口(12)。
CN 201220524696 2012-10-13 2012-10-13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15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24696 CN202915565U (zh) 2012-10-13 2012-10-13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24696 CN202915565U (zh) 2012-10-13 2012-10-13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15565U true CN202915565U (zh) 2013-05-01

Family

ID=4816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24696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15565U (zh) 2012-10-13 2012-10-13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155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4064A (zh) * 2012-10-13 2013-02-27 科利机械无锡有限公司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4064A (zh) * 2012-10-13 2013-02-27 科利机械无锡有限公司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CN102944064B (zh) * 2012-10-13 2014-08-20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0141B (zh) 新风换气机用平板式换热器芯体
CN108917174B (zh) 一种气电耦合极限冷凝的铸铝硅镁燃气热水炉
CN106403640B (zh) 一种高效板式低温暖气片及其专用组件
CN106323042A (zh) 一种低温暖气片
CN102944064B (zh)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CN201751793U (zh) 高效热交换芯体及新风换气装置
CN109323607A (zh) 一种蜂窝型超紧凑板式热交换器
CN109539824A (zh) 一种新型微通板、以及具备该微通板的暖气片和空调末端设备
CN202915565U (zh)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CN209263711U (zh) 一种暖气片
CN107966057A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827335B (zh) 一种全模块化烟道式挤压铝冷凝换热器
CN101907411B (zh) 一种孔板复叠式换热装置
CN209263166U (zh) 一种空调末端设备
CN202974012U (zh) 高效节能板式换热器换热机组
CN206037786U (zh) 电动车辆上的发热件降温用全铝式板式换热器
CN108548435A (zh) 基于仿生的直线肋排型微小交错肺泡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CN201748831U (zh) 孔板复叠式换热装置
CN106556143A (zh) 管板水循环热交换器
CN209570039U (zh) 微通板
CN208567584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及应用该交换器的燃气热水器
CN203928848U (zh) 一种冷凝式换热板片及其应用的冷凝换热器
CN109612300B (zh) 微通板
CN201199137Y (zh) 一种钎焊板式热交换器
CN211400921U (zh) 一种双层散热建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82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