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09175U -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09175U CN202909175U CN 201220540872 CN201220540872U CN202909175U CN 202909175 U CN202909175 U CN 202909175U CN 201220540872 CN201220540872 CN 201220540872 CN 201220540872 U CN201220540872 U CN 201220540872U CN 202909175 U CN202909175 U CN 2029091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oint
- check valve
- valve
- liquid
- ceramic pis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设有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双头电机、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第一泵体设置有第一端、第一泵腔、第一陶瓷活塞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二端设置有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第一陶瓷活塞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第一泵腔。第二泵体设置有第三端、第二泵腔、第二陶瓷活塞和第四端,第三端设置有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第四端设置有分第七接头和第八接头,第一端至第四端的规格尺寸相同,第一接头至第八接头的规格尺寸相同。第二陶瓷活塞间隙装配于第二泵腔;第二接头与第五接头连接至第一输出管路,第四接头与第七接头连接至第二输出管路。本实用新型能使管路中的液体连续匀速流动,并能使得透析器流量平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析机用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治疗各种急、慢性肾衰竭疾病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过进行血液透析,可以适当延长患者的寿命。血液透析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成为肾衰竭患者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进行血液透析通常采用透析机、透析器及相应的连接管路进行,在透析器内动脉血液、透析液分别进入透析器中。在透析器内透析液的流动方向与血液流动方向相反,血液和透析液在渗透压和透析液的压力作用下,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进行交换,含有毒素的透析液从透析液出液管排除,透析过的血液重新输送至人体血管。在透析过程中,需要通过泵将透析液泵入透析器并将透析器中的废液从透析器泵出。实践发现,为了确保透析治疗效果需要确保进出透析器内的液体平衡,进出透析器内液体不平衡的直接后果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中国专利ZL 200820099919.0提供了一种血液净化用容量平衡泵,通过泵体内的设置的活塞的移动进行透析液泵出及吸入。由于实际使用中,该血液净化用容量平衡泵的出口处压力变化比较大,不能有效控制单向阀的截流作用,导致流量并不平衡。此外,该血液净化用容量平衡泵的活塞是来回动作的,一个周期内透析液在整个装置中只有半个周期是流动的,另外半个周期是静止的,液体在整个管路中不能连续流动,使得透析液的流动在整个装置中容易出现脉动现象。
中国专利ZL 02248916.9 提供了一种平衡泵,该平衡泵包括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内分别安装有弹性薄膜将每个腔体分隔成两个互相密闭的空间,两个腔体的两个空间设置有开孔及排气孔,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连动杆穿过开孔并分别与两个腔体内的弹性薄膜相连接,两个腔体的另两个空间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平衡泵的直线电机驱动连接杆作等距的直线往复运动,当连动杆向一腔体方向运动时,该腔体内的弹性薄膜压向外侧空间,将该外侧空间内的液体从出水处挤出腔体,但是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每个时间段压出的液体流量并不相等,从而导致管路中每个时间段内流量不均匀的现象产生,最终影响治疗效果。此外,弹性薄膜使用时间长久之后会出现损耗及老化现象,从而影响平衡泵的流量平衡及整个装置的性能。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在透析机工作时能够保持流量平衡的同时又能使透析液在整个透析管路中连续匀速流动的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及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能够使得透析机工作时保持流量平衡的同时又能使透析液在整个透析管路中连续匀速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设置有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双头电机、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
所述双头电机设置有电机轴第一端和电机轴第二端;
所述第一泵体设置有第一端、第一泵腔、第一陶瓷活塞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泵腔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泵腔连通;
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一端单向流出;
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二端连通的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二端,所述第四接头内设置有第四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二端单向流出;
所述第一陶瓷活塞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一陶瓷活塞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泵体设置有第三端、第二泵腔、第二陶瓷活塞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泵腔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泵腔连通;
所述第三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三端连通的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所述第五接头内设置有第五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三端单向流出,所述第六接头内设置有第六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三端;
所述第四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四接头连通的第七接头和第八接头,所述第七接头内设置有第七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四端单向流出,所述第八接头内设置有第八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四端;
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的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三接头、所述第四接头、所述第五接头、所述第六接头、所述第七接头及所述第八接头的规格尺寸相同;
所述第二陶瓷活塞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泵腔,所述第二陶瓷活塞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六接头连接至第一输入管路,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八接头连接至第二输入管路,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五接头连接至第一输出管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四接头与所述第七接头连接至第二输出管路的输入端。
上述连续流量平衡装置,还设置有第二背压阀和第四背压阀;
所述第二背压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管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背压阀与所述第二输出管路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第二背压阀、第四背压阀的开启压力设置为40—60KPa。
上述第二背压阀、第四背压阀的开启压力设置为50KPa。
上述第一传动装置设置为第一偏心轴,所述第一陶瓷活塞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装配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偏心轴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轴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设置为第二偏心轴,所述第二陶瓷活塞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装配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偏心轴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偏心轴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二端连接。
上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所述第六单向阀、所述第七单向阀和所述第八单向阀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提拉式单向阀;
所述提拉式单向阀设置有阀套和弹性阀芯,所述弹性阀芯设置有扣件,所述弹性阀芯装配于所述阀套且所述扣件装配于所述阀套的一端使得所述弹性阀芯能够弹性伸缩以与所述阀套分离或者贴合。
上述阀套设置为伞形结构,所述阀套包括管状部、伞肋部和环形板面;
所述伞肋部由两个以上的肋骨构成,相邻两个肋骨之间存在空隙,所述肋骨呈伞状排列,每根肋骨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板面固定连接,每根肋骨的另一端与所述管状部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阀芯还设置有柱状部、锥状部及卡环,所述柱状部一端与所述锥状部的小端固定连接,所述柱状部另一端与所述扣件固定连接,所述锥状部的大端与所述卡环固定连接;
所述柱状部装配于所述管状部且所述扣件扣接装配于所述管状部一端,所述锥状部装配于所述伞肋部,所述卡环装配于所述环形板面。
上述环形板面设置有与所述卡环相匹配的环形槽,所述卡环装配于所述环形槽。
上述扣件设置为锥体结构,所述扣件的直径大于所述柱状部的外径。
上述扣件的直径大于所述柱状部的外径3—6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设置有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双头电机、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双头电机设置有电机轴第一端和电机轴第二端;所述第一泵体设置有第一端、第一泵腔、第一陶瓷活塞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泵腔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泵腔连通;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一端单向流出;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二端连通的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二端,所述第四接头内设置有第四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二端单向流出;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及所述第四接头的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第一陶瓷活塞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一陶瓷活塞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泵体设置有第三端、第二泵腔、第二陶瓷活塞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泵腔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泵腔连通;所述第三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三端连通的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所述第五接头内设置有第五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三端单向流出,所述第六接头内设置有第六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四接头连通的第七接头和第八接头,所述第七接头内设置有第七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四端单向流出,所述第八接头内设置有第八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的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第五接头、所述第六接头、所述第七接头及所述第八接头的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第二陶瓷活塞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泵腔,所述第二陶瓷活塞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六接头连接至第一输入管路,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八接头连接至第二输入管路,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五接头连接至第一输出管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接头与所述第七接头连接至第二输出管路的输入端连接。
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通过双轴电机带动第一陶瓷活塞、第二陶瓷活塞分别在第一泵体、第二泵体中往返移动,通过两个泵体同时控制透析机中液体的流动从而实现连续匀速流动,并控制进出透析器中液体保持流量相等。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以第一陶瓷柱塞向第一端开始运动为起点,本实用新型动作时第二接头和第七接头输出端液体的流量示意图;
图4是以第一陶瓷柱塞向第二端开始运动为起点,本实用新型动作时第四接头和第五接头输出端液体的流量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作时系统管路中液体的流量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的第七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的第七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3的去掉螺帽部分的“A-A”剖视图。
在图1至图8中,包括:
第一端110、
第一接头111、第二接头112、
第一泵腔120、
第一陶瓷活塞121、第一凹槽122、第一滑块123、
第二端130、
第四接头132、
第三端210、
第五接头211、
第二泵腔220、
第四端230、
第七接头700、
第八接头232、
双头电机300、电机轴第一端310、电机轴第二端320、
第一偏心轴410、
第一输出管路610、第二输出管路620、
第二背压阀820、第四背压阀840、
第七接头输入端710、
螺纹711、
第七接头输出端720、
第七单向阀730、
阀套731、
管状部7311、
伞肋部7312、
环形板面7313、
弹性阀芯732、
扣件7321、
柱状部7322、
锥状部7323、
卡环7324、
锁紧螺母74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设置有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双头电机300、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为了更好实现定位,还可以设置一架体,将双头电机300、第一泵体、第二泵体设置于架体上。
双头电机300设置有电机轴第一端310和电机轴第二端320,电机轴第一端310和电机轴第二端320在双头电机300驱动下作完全相同的转动。
第一泵体设置有第一端110、第一泵腔120、第一陶瓷活塞121和第二端130,第一端110、第二端130设置于第一泵腔120的两端并与第一泵腔120连通。
第一端110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端110连通的第一接头111和第二接头112,第一接头111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一端110,第二接头112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一端110单向流出。
第二端130设置有分别与第二端130连通的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132,第三接头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二端130,第四接头132内设置有第四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二端130单向流出。
第一陶瓷活塞121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第一泵腔120,第一陶瓷活塞121与第一传动装置一端连接,第一传动装置另一端与电机轴第一端310连接。
具体的,第一传动装置设置为第一偏心轴410,第一陶瓷活塞121设置有第一凹槽122,第一凹槽122内装配有第一滑块123,第一偏心轴410一端与第一滑块123连接,第一偏心轴410另一端与电机轴第一端310连接。
第二泵体设置有第三端210、第二泵腔220、第二陶瓷活塞和第四端230,第三端210、第四端230设置于第二泵腔220的两端并与第二泵腔220连通。
第三端210设置有分别与第三端210连通的第五接头211和第六接头,第五接头211内设置有第五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三端210单向流出,第六接头内设置有第六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三端210。
第四端230设置有分别与第四接头132连通的第七接头700和第八接头232,第七接头700内设置有第七单向阀730使得液体从第四端230单向流出,第八接头232内设置有第八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四端230。
第一端110、第二端130、第三端210与第四端230的规格尺寸相同,第一接头111、第二接头112、第三接头、第四接头132、第五接头211、第六接头、第七接头700及第八接头232的规格尺寸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110、第二端130可以对称设置于第一泵腔120两侧,第三端210与第四端230对称设置于第二泵腔220两侧,但并不局限于此位置结构,也可以为其它非对称结构。第一接头111、第二接头112、第三接头、第四接头132、第五接头211、第六接头、第七接头700及第八接头232可以设置为中心对称接头,也可以为其它位置结构。
第二陶瓷活塞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第二泵腔220,第二陶瓷活塞与第二传动装置一端连接,第二传动装置另一端与电机轴第二端320连接。
具体的,第二传动装置设置为第二偏心轴,第二陶瓷活塞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装配有第二滑块,第二偏心轴一端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二偏心轴另一端与电机轴第二端320连接。
第一接头111与第六接头连接至第一输入管路,第三接头与第八接头232连接至第二输入管路,第二接头112与第五接头211连接至第一输出管路610的输入端,第四接头132与第七接头700连接至第二输出管路620的输入端。
为了方便连接,每个接头可以通过一段连接管连接至相应的第一输入管路、第二输入管路、第一输出管路610或者第二输出管路620。如第二接头112可以通过一段连接管连接至第一输出管路610的输入端,第五接头211可以与一段连接管连接至第一输出管路610的输入端。
实际使用时,将第一输入管路与新鲜液输入管路连接,新鲜液通过第一输入管路泵入泵体然后通过第一输出管路610输送至透析器的新鲜液输入端。将第二输入管道与透析器废液输出端连接,经过透析后的废液经过泵体从第二输出管路620泵出。为了确保透析效果,需要保证第一输出管路610的输出量与第二输出管路620的输出量平衡。
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工作时第一输入管路与新鲜液容积装置连接将新鲜液通过第一接头111、第六接头分别输入至第一端110和第三端210,新鲜液从第二接头112、第五接头211泵出至第一输出管路610通过第一输出管路610输送至透析器的新鲜液输入端;而从透析器排出的废液则通过第二输入管路经第三接头、第八接头232分别输入至第二端130和第四端230,废液从第四接头132、第七接头700排出,通过第二输出管路620排出。
当双头电机300工作时,如电机轴第一端310驱动第一偏心轴410带动第一陶瓷活塞121朝第一端110移动,此时第一端110内部液体受到压缩,第一端110内的液体压力将第二伞形阀打开,第一接头111内的液体从第二接头112排出。由于第一陶瓷活塞121朝第一接头111移动,此时,第二端130内的容腔容积增大形成负压,第四伞形阀关闭,第三伞形阀打开,外部的液体从第三接头进入第二端130。
相应的,电极轴第二端320也驱动第二偏心轴带动第二陶瓷活塞朝第四端230移动,此时第四端230内的容腔容积缩小,第四端230内的液体压力增大,第七接头700内的第七单向阀730打开、第八单向阀关闭,第四端230内的液体通过第七接头700排出。此时,第三端210内的容腔容积增大,第三端210内形成负压,第五伞形阀关闭、第六伞形阀打开,外部的液体从第六接头进入第三端210。
由于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采用规格相同的第一泵腔120和第二泵腔220,采用规格相同的第一端110、第二端130、第三端210和第四端230,采用规格相同的第一接头111、第二接头112、第三接头、第四接头132、第五接头211、第六接头、第七接头700及第八接头232。
故在一个周期内,从第四接头132出口处流出的废液量F4与从第二接头112出口处流出的新鲜液量X2是相等的即:
F4= X2;
同理,在一个周期内从第七接头700流出的废液量F7与从第五接头211出口处流出的新鲜液量X5是相等的即:
F7= X5;
由此可以得出:
F4+ F7= X5+ X2;即一个周期内透析器系统中流出的废液量与流入的新鲜液量是相等的,从而可以确定整个透析器系统流量平衡。
由于第四接头132与第七接头700连接在同一管路上,第二接头112与第五接头211也是连接在同一管路上的,最终可以确定管路中流出的废液量与流入的新鲜液量是相等的,从而可以精确控制系统中流量的平衡。
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由于是通过一个双头电机300分别带动第一陶瓷活塞121、第二陶瓷活塞朝相同方向来回移动,当第一陶瓷活塞121朝第一端110运动时,使得第一端110、第四端230内腔容积变小,第一端110、第四端230内的液体分别推开第二单向阀、第七单向阀向外流出,其流量示意图如图3所示。
此时,第一陶瓷活塞121、第二陶瓷活塞另一侧对应的内腔容积增大,形成负压并产生吸力从而将第三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打开吸入液体,在此过程中,由于压力的作用其余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四接头132与第五接头211处的液体流量如图4所示。
由于在整个装置中出口处的第二接头112与第五接头211是连接到第一输出管路610上的,第四接头132与第七接头700是连接到第二输出管路620上的,所以管路中的流量为流经两个接头处理的总流量之和,可得出在一个周期内,每个时刻管路中的液体流量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见该连续流量平衡泵在工作中,每个时刻的流量都是均衡的,这样可以确保在透析过程中液体流速均匀稳定。
同理,当第一陶瓷活塞121、第二陶瓷活塞反向向第二端130移动时,使得第一陶瓷活塞121、第二陶瓷活塞另一侧对应的内腔容积变小,第二端130、第三端210内的液体推开第五单向阀和第七单向阀730向外流出,此时陶瓷活塞另一侧内腔容积增大,形成负压并产生吸力将第一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打开吸入液体,在此过程中由于压力的作用其余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而在整个装置出口处的第二接头112与第五接头211时互相连接在同一管路上,第四接头132与第七接头700是互相连接在同一管路上的,故可以保证整个过程管路中的液体是连续流动的。
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的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第六单向阀、第七单向阀730和第八单向阀均采用提拉式单向阀,以提高单向流动控制效果,防止液体反向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第六单向阀、第七单向阀730和第八单向阀也可以设置其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为提拉式单向阀,但以均为提拉式单向阀效果最佳。
提拉式单向阀如图8、图9所示,设置有阀套731和弹性阀芯732,弹性阀芯732设置有扣件7321,弹性阀芯732装配于阀套731且扣件7321装配于阀套731的一端使得弹性阀芯732能够弹性伸缩以与阀套731分离或者贴合。
该提拉式单向阀的弹性阀芯732通过设置扣件7321,扣件7321与阀套731装配,当液体压力达到一定阀值时,液体压力将冲开弹性阀芯732使得弹性阀芯732与阀套731分开。由于扣件7321的抻拉作用,平衡泵动作时产生的压力不能达到该透析用单向阀的开启压力,从而能够较好控制液体单向流动防止倒流现象发生。
此外,由于扣件7321与阀套731的一端装配,扣件7321的拉力作用将使得弹性阀芯732不会与阀套731之间的分离过度偏离,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弹性阀芯732变形。
另外,由于扣件7321的存在,弹性阀芯732离开阀套731的距离不会无限制地离开,便于精确控制液体流量。
具体的,阀套731设置为伞形结构,阀套731包括管状部7311、伞肋部7312和环形板面。
伞肋部7312由两个以上的肋骨构成,相邻两个肋骨之间存在空隙,肋骨呈伞状排列,每根肋骨的一端与环形板面固定连接,每根肋骨的另一端与管状部7311固定连接。
弹性阀芯732还设置有柱状部7322、锥状部7323及卡环7324,柱状部7322一端与锥状部7323的小端固定连接,柱状部7322另一端与扣件7321固定连接,锥状部7323的大端与卡环7324固定连接。
柱状部7322装配于管状部7311且扣件7321扣接装配于管状部7311一端,锥状部7323装配于伞肋部7312,卡环7324装配于环形板面。环形板面设置有与卡环7324相匹配的环形槽,卡环7324装配于环形槽。当单向流动的液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液体将通过伞肋部7312之间的空隙通过环形面板7313与弹性阀芯732之间的间隙输出。
扣件7321设置为锥体结构,扣件7321的直径大于柱状部7322的外径,这样扣件7321能够精确装配于柱状部7322外,确保在液体压力下扣件7321不会吸入至柱状部7322内部,实现良好的单向流动控制及精确的液体流量控制。
通常,扣件7321的直径大于柱状部7322的外径2—10mm即可满足需求,优选扣件7321的直径大于柱状部7322的外径3—6mm,扣件7321及柱状部7322的实际尺寸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灵活决定。
优选的,管状部7311、伞肋部7312及环形板面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特点。
优选的,扣件7321、柱状部7322、锥状部7323及卡环7324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特点。
以第七接头700为例说明提拉式单向阀的装配方式,第七接头700设置有第七接头输入端710、第七接头输出端720、第七单向阀730、锁紧螺母740,第七接头输入端710与第七接头输出端720之间构成阀腔,第七单向阀730装配于阀腔。为了使得第七接头700装配更稳固,第七接头输入端710的外壁面设置有螺纹711,当第七接头输出端720装配于第七接头输入端710,同时第七单向阀730装配于阀腔,通过锁紧螺母740旋紧于螺纹711可以实现良好的固定。
为了更加精确控制液体单向流动,防止倒流现象发生,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还设置有第二背压阀820、第四背压阀840。背压阀的结构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输出管路610的输出端与第二背压阀82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管路620的输出端与第四背压阀840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背压阀820、第四背压阀840的开启压力设置为40—60KPa,具体可以设置为40KPa、60KPa、50KPa或者此范围之间的其它数值。
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除了设置提拉式单向阀,还设置有背压阀。背压阀的设置提高了提拉式单向阀的开启压力阈值,即只有当液体的压力大于背压阀的开启压力时,液体才能进行单向流动。
通过增加背压阀,为提拉式单向阀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压力调节装置,可以更加快捷有效的控制液体的流通与截止。只有当泵提供的压力大于背压阀的导通压力时才能导通,液体才会从背压阀的出口处流出,一旦提供的压力小于背压阀的导通压力时则提拉式单向阀马上关闭,液体停止流动。
在透析器技术领域中,通常通过设计将单向阀设置于相应的液体单向流动管道,理论上认为通过设置单向阀液体即可实现单向流动不会出现倒流现象。但是实践发现,当选择两种不同材质做成的单向阀将其出口直接与一导管连接并垂直放置,接头输入端朝下,导管中装有水柱,理论上由于单向阀单向流动作用,导管中的水柱不应该倒流从输入端流出。但实际情况是:一种材质的单向阀直到水柱大于40厘米时才能做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在水柱小于40厘米这段区间单向阀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漏液现象,而另一种材质的单向阀直到水柱大于20厘米时就能做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如果水柱高度远远超过40厘米,则两种材质做成的单向阀都完全没有倒流渗漏。
故增设背压阀,在单向阀基础上增加一背压阀,将背压阀调节到一定的压力时,能够将透析用单向阀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通过增加背压阀不仅可以排除不同材质的单向阀对整个系统流量造成的影响,而且能够更加精确控制液体的单向流动性。
将两种材质制备而成的透析用单向控制装置安装于血液透析机的复式平衡泵,当系统流量在30 L/h时,平衡泵出口两端的背压阀调节到80KPa时,经过反复实验测得一小时后流经平衡泵两端的液体总量差值不超过20ml、误差率不超过0.067%,可见增加背压阀后的误差率是在机器的允许范围内,实现了对流量精确的控制,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背压阀可对整个系统的流量平衡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背压阀调节压力的大小与系统的流量,导管的管径以及平衡泵的入口处的压力大小有关。使用者可以根据以上条件调节背压阀的压力从而可以使本装置适合各种不同的环境的同时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由于陶瓷活塞的侧面积S和行程L可以确定,动作频率f已知,故可以精确确定系统管路中的液体流量即:
Q=2SLf
式中Q表示的是系统管路中的液体流量;
f表示的是陶瓷活塞的动作频率;
L表示的是每次动作时活塞在泵体中的行程;
S 表示的是陶瓷活塞的侧面积。
由于泵体的流量可以确定从而也可以更好的控制管路中液体的流速。故可以通过电机转动的频率来控制陶瓷柱塞在泵体中的运动速度,进而可以精确的控制液体在管路中的流速,实现精确的控制液体流量并且在管路中连续流动。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背压阀可以控制液体单向流动,防止倒流,从而能够更加精确控制透析机中液体的流动从而实现连续匀速流动,并控制进出透析器中液体保持流量相等,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的特点。该连续流量平衡装置采用陶瓷活塞,耐磨性能好、生物学性能好,长期使用产生的误差也非常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双头电机、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
所述双头电机设置有电机轴第一端和电机轴第二端;
所述第一泵体设置有第一端、第一泵腔、第一陶瓷活塞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泵腔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泵腔连通;
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端连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一端单向流出;
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二端连通的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二端,所述第四接头内设置有第四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二端单向流出;
所述第一陶瓷活塞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一陶瓷活塞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泵体设置有第三端、第二泵腔、第二陶瓷活塞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泵腔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泵腔连通;
所述第三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三端连通的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所述第五接头内设置有第五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三端单向流出,所述第六接头内设置有第六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三端;
所述第四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四接头连通的第七接头和第八接头,所述第七接头内设置有第七单向阀使得液体从第四端单向流出,所述第八接头内设置有第八单向阀使得液体单向流入第四端;
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的规格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三接头、所述第四接头、所述第五接头、所述第六接头、所述第七接头及所述第八接头的规格尺寸相同;
所述第二陶瓷活塞间隙装配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泵腔,所述第二陶瓷活塞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六接头连接至第一输入管路,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八接头连接至第二输入管路,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五接头连接至第一输出管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四接头与所述第七接头连接至第二输出管路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二背压阀和第四背压阀;
所述第二背压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管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背压阀与所述第二输出管路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压阀、所述第四背压阀的开启压力均设置为40—60KP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压阀、所述第四背压阀的开启压力均设置为50K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设置为第一偏心轴,所述第一陶瓷活塞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装配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偏心轴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轴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设置为第二偏心轴,所述第二陶瓷活塞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装配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偏心轴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偏心轴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轴第二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所述第六单向阀、所述第七单向阀和所述第八单向阀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提拉式单向阀;
所述提拉式单向阀设置有阀套和弹性阀芯,所述弹性阀芯设置有扣件,所述弹性阀芯装配于所述阀套且所述扣件装配于所述阀套的一端使得所述弹性阀芯能够弹性伸缩以与所述阀套分离或者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套设置为伞形结构,所述阀套包括管状部、伞肋部和环形板面;
所述伞肋部由两个以上的肋骨构成,相邻两个肋骨之间存在空隙,所述肋骨呈伞状排列,每根肋骨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板面固定连接,每根肋骨的另一端与所述管状部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阀芯还设置有柱状部、锥状部及卡环,所述柱状部一端与所述锥状部的小端固定连接,所述柱状部另一端与所述扣件固定连接,所述锥状部的大端与所述卡环固定连接;
所述柱状部装配于所述管状部且所述扣件扣接装配于所述管状部一端,所述锥状部装配于所述伞肋部,所述卡环装配于所述环形板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面设置有与所述卡环相匹配的环形槽,所述卡环装配于所述环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设置为锥体结构,所述扣件的直径大于所述柱状部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流量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的直径大于所述柱状部的外径3—6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40872 CN202909175U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40872 CN202909175U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09175U true CN202909175U (zh) | 2013-05-01 |
Family
ID=4815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54087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09175U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90917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95710A (zh) * | 2012-10-22 | 2013-01-30 | 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
-
2012
- 2012-10-22 CN CN 201220540872 patent/CN20290917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95710A (zh) * | 2012-10-22 | 2013-01-30 | 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07240A3 (en) | A volumetric pump with continuous flow delivery | |
CN102895710B (zh) |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 |
CN101363435A (zh) | 一种血液净化用容量平衡泵 | |
CN202909175U (zh) | 一种连续流量平衡装置 | |
CN214836910U (zh) | 一种组合式柱塞泵组件 | |
CN105649908A (zh) | 一种多泵头径向柱塞泵 | |
CN112412756B (zh) | 一种具有嵌入式随动伞形阀的压电泵 | |
CN108167152A (zh) | 一种液压驱动往复泵 | |
CN202914302U (zh) | 一种平衡泵 | |
CN211666886U (zh) | 一种用于螺杆空压机的进气过滤系统 | |
CN102900664B (zh) | 一种平衡泵 | |
CN102872487A (zh) | 一种透析用单向阀及透析用单向控制装置 | |
JP5506343B2 (ja) | 往復動ポンプ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透析装置 | |
CN109854472A (zh) | 双缸双作用液压往复泵 | |
CN201326548Y (zh) | 可启动泵的流动控制器 | |
CN219045450U (zh) | 一种往复式柱塞泵 | |
CN105822542A (zh) | 一种容积泵及其传输方法 | |
CN207686914U (zh) | 一种活塞式往复泵 | |
RU199143U1 (ru) | Героторный насос | |
CN219344896U (zh) | 活塞泵组件 | |
CN202909174U (zh) | 一种透析用单向阀及透析用单向控制装置 | |
CN201253375Y (zh) | 血液净化用容量平衡泵 | |
CN211777849U (zh) | 一种高压柱塞泵增压装置 | |
CN118403405B (zh) | 一种装配式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2460013B (zh) | 一种液压柱塞泵及其液力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105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