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68483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68483U
CN202868483U CN201220550037.8U CN201220550037U CN202868483U CN 202868483 U CN202868483 U CN 202868483U CN 201220550037 U CN201220550037 U CN 201220550037U CN 202868483 U CN202868483 U CN 202868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ar
backlight module
backboard
connector
led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500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同敏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Display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5500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68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68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684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固定结构及发光体,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发光体,所述发光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发光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固定结构可拆卸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背光模组固定结构上的第二连接件与发光体上的第一连接件连接固定的方式,拆卸时,只需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即可,不会对发光体产生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显示装置背光模组领域中尤其是NOTEBOOK机种,灯条固定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如图1所示,在灯条2背面(即不设置LED灯的一面)贴敷双面胶带3,固定在背板1上面;
二、如图2所示,在灯条2正面(即设置LED灯的一面)用单面胶带4固定,该单面胶带4一部分贴敷在灯条2上,一部分贴敷在背板1上。
以上两种灯条定位方式都具有以下缺点: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灯条的重工性很差,在拆解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灯条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提高灯条的重工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固定结构及发光体,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发光体,
所述发光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发光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固定结构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体为LED灯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为一背板或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双面胶带,其一面与LED灯条粘结,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单面胶带,所述单面胶带的粘结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双面胶带的另一面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背板不设置LED灯条的一面连接,将所述LED灯条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单面胶带的粘结面可完全覆盖所述双面胶带的另一面。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双面胶带的通孔,所述双面胶带的一面与与LED灯条粘结,另一面与所述单面胶带粘结,所述单面胶带的粘结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双面胶带的另一面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背板不设置LED灯条的一面连接,将所述LED灯条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面胶带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通孔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背光模组固定结构上的第二连接件与发光体上的第一连接件连接固定的方式,拆卸时,只需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即可,不会对发光体产生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一种灯条固定示意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灯条固定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灯条的背板的内侧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灯条的背板的外侧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灯条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表示背板示意图;
图7表示未设置第二连接件的灯条与背板连接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灯条的背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背板1的内侧为背板1用于承载背光模组器件的一侧,背板1的外侧是不承载背光模组器件的一侧。
为了提高灯条的重工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背光模组包括固定结构及发光体,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发光体,
所述发光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发光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固定结构可拆卸的连接。
采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将灯条固定在背光模组固定结构上的结构方式,在拆卸时,只需使得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分离即可,不会对发光体造成损伤,提高了灯条的重工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体为LED灯条,还可为CCFL灯条,以下结构描述中均以LED灯条为例,但是,发光体的结构形式并不以LED灯条作为限制,更不以灯条作为限制。
固定结构的结构形式依据LED灯条的安装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为一背板或框架,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为背光模组上的背板1,以下描述中均以固定结构采用背板1为例说明背光模组的结构和原理,但是并非以此限定固定结构的保护范围。
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第一连接件可以为第一卡接结构,第二连接件可以为第二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配合将LED灯条固定在背光模组的固定结构上,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可以是螺接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其他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形式,但是如卡接、螺接等结构形式明显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无疑增加了使用该背光模组的背光模组的厚度,这样对于只适用于超薄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为了在解决LED灯条安装重工性的问题时,减小背光模组所占用空间,本实施例中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双面胶带3,其一面与LED灯条2粘结,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单面胶带4,所述单面胶带4的粘结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双面胶带3的另一面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背板1不设置LED灯条的一面连接,将所述LED灯条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背板1上。
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LED灯条2拆卸时,只需将单面胶带4取下即可,单面胶带4并未直接与LED灯条2连接,而是通过双面胶带3与LED灯条2连接,所以拆卸时不会造成LED灯条2的损伤、污染等。
为了保证LED灯条2连接在背板1上的稳定性,所述单面胶带4的粘结面可完全覆盖双面胶带3的另一面。
本实施例中,对背光模组的结构具体如图3至图8所示:
所述背板1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双面胶带3的通孔11,所述单面胶带4设置在所述背板1的背面的所述通孔11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
双面胶带3从背板1的内侧嵌入背板1上的通孔11中,单面胶带4设置在背板1的外侧的通孔11处,与双面胶带3配合将LED灯条2固定在背板1的内侧。
以下具体描述将LED灯条2固定在背板1上的具体过程:
如图5所示,首先,将双面胶带3的一面与LED灯条2连接;
如图6所示,在背板1上设置若干个通孔11;
如图7所示,将与LED灯条2连接后的双面胶带3从背板1的内侧嵌入所述通孔11中;
如图8所示,在背板1的外侧的通孔11处,将单面胶带4的一部分与所述双面胶带3连接,另一部分与背板1的外侧连接。
安装有LED灯条2的背板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表示安装有LED灯条2的背板1的内侧结构部分示意图;图4表示安装有LED灯条2的背板1的外侧结构部分示意图。
为了保证LED灯条2与背板1的连接稳定性,所述单面胶带4的粘贴面积大于所述通孔11的截面积。
为了使得背光模组占用空间最小,双面胶带3的厚度可以与背板1的厚度一致,即双面胶带3可完全嵌入通孔11内。
但是,随着背光模组使用的时间的延长,双面胶带3的厚度会减小,相应的,其粘结性也会变差,为了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双面胶带3的厚度可略大于通孔11的厚度,本实施例中,背板1的厚度为0.2mm~0.4mm,双面胶带3的厚度比背板1的厚度大0.05mm。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说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固定结构及发光体,所述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发光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体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发光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固定结构可拆卸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为LED灯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一背板或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双面胶带,其一面与LED灯条粘结,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单面胶带,所述单面胶带的粘结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双面胶带的另一面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背板不设置LED灯条的一面连接,将所述LED灯条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胶带的粘结面可完全覆盖所述双面胶带的另一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双面胶带的通孔,所述双面胶带的一面与LED灯条粘结,另一面与所述单面胶带粘结,所述单面胶带的粘结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双面胶带的另一面连接,另一部分与所述背板不设置LED灯条的一面连接,将所述LED灯条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带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通孔的厚度。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220550037.8U 2012-10-24 2012-10-24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68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50037.8U CN202868483U (zh) 2012-10-24 2012-10-24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50037.8U CN202868483U (zh) 2012-10-24 2012-10-24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68483U true CN202868483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35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500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68483U (zh) 2012-10-24 2012-10-24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684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4111A (zh) * 2019-08-16 2019-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4111A (zh) * 2019-08-16 2019-1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248756B2 (en) 2019-08-16 2022-02-15 K-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94014U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202868483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150037U (zh) 显示装置
CN204291572U (zh) 新型背光fpc防干扰结构
CN20327350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560778U (zh) 一种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02565337U (zh) 一种触摸屏粘接装置
CN209028376U (zh) 一种无光源背光液晶模组
CN204086740U (zh) 一种lcd显示屏接口转换装置
CN203232658U (zh) 电子产品及其lcd
CN204945584U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208353379U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触控显示模组
CN20317694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858429U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201811094U (zh) 一种高效的背光模组结构
CN201945768U (zh) 一种基于fpc的lcm液晶显示模组
CN203561805U (zh) 液晶显示模组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2177758U (zh) 一种双屏液晶显示模组
CN205003405U (zh) 液晶模组
CN203350568U (zh) 新型背光模组
CN201368955Y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202230276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源
CN202968456U (zh) 回形胶及使用该回形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2838857U (zh) 超薄模组结构及整机结构
CN202884793U (zh) 一种lcd背光板灯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