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9776U -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59776U CN202859776U CN 201220521661 CN201220521661U CN202859776U CN 202859776 U CN202859776 U CN 202859776U CN 201220521661 CN201220521661 CN 201220521661 CN 201220521661 U CN201220521661 U CN 201220521661U CN 202859776 U CN202859776 U CN 2028597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opping funnel
- infusion
- infusion tube
- connecting portion
- dripping bu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斗,与滴斗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排气柱在滴斗内的部分为排气部,排气管在滴斗外的部分为连接部;输液软管套接于连接部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所述连接部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改变传统的排气柱连接部的设计,结构精巧,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输液起始产生气泡的问题,无需再用人工挤压或轻弹,节省了医务人员的时间;2、通过在排气柱的外侧设置有凸楞的方式,可以精确控制排气柱插入滴斗的深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滴斗与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具体为一种无气泡的输液器滴斗与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医院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主要用于重力式静脉输液。一般是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斗组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液软管流入滴斗,当滴斗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软管流入经脉。
一般来说,滴壶上部分的顶端为输液接口,通过输液软管5、瓶塞穿刺器与输液瓶连通;滴壶下部分为滴斗1,滴斗1底部为中空的连接套管,排气柱3插接于连接套管内,排气柱3在滴斗1的连接套管2的外侧部分为连接部5,连接部5插入输液软管2(如图1所示);排气柱3在滴斗1内的部分的上半段为排气部4的侧壁开有进液口,滴斗1中的药液得以通过进液口进入排气柱3的中空部分。
这种滴斗与输液软管的连接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为了连接部5便于插入输液软管2,因此,将连接部管口设置为圆角或外壁倒角的结构;但是,由于圆角或倒角的缘故,连接部5与输液软管2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如图2所示的G处,因此,当药液在滴落至连接部5口处进入输液软管2的时候,药液液滴迅速增加表面积,G处形成一空气区域,但不能被带入输液软管2。药液持续滴入输液软管2,当输液软管2下方的空气逐渐被药液排挤出输液软管2,至输液软管2下方全部为药液的瞬间,由于药液自枕头滴出时的滴速较排空气时突然变小,而滴斗1中药液滴入输液软管2的滴速尚未发生改变,依旧保持原有的滴速,因此导致输液软管2内的液位突然上升,从而将G处的空气带入输液软管2,如图3所示的G处,因此,传统的连接方式,往往在排空气时,为了排挤干净,护士都需要在使用时用手指轻敲或挤按滴斗1,使G处的空气也被药液排挤出输液软管2。平添了很多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以解决现有滴斗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斗,与滴斗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排气柱在滴斗内的部分为排气部,排气管在滴斗外的部分为连接部;输液软管套接于连接部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所述连接部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
所述的排气柱外缘设置有限制排气柱上下的凸楞,凸楞上方部分为排气部,凸楞下方部分为连接部;所述的排气部在滴斗内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细缝为进液口。
为了解决滴壶的滴重不足,药液下滴速度慢的问题,在滴斗的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一带空气膜的空气过滤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滴壶内的空腔与大气相通,不会因为药液在下滴过程中,滴壶内的气压变低而导致滴速过慢。
为了保证空气膜的卫生,还在空气过滤器上配置有安全盖,使用时打开。
为了便于安装,可以在连接部接口外侧设置倒角或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排气柱连接部内壁的构造,排气柱连接部内壁设计为喇叭口状,既由上到下内径逐渐增大的结构,因此在排气柱和输液软管之间形成的空气区域为开放式区域,药液在行经该空气区域时,由于药液的表面张力的缘故,迅速增大,并占满整个空气区域,因此该空气区域的空气可以直接通过药液带出,并在第一时间排挤出输液软管。另外,由于连接部的接口处变薄,即使将其接口外侧设置倒角,但倒角与输液软管之间形成的空气区域较小,药液在下滴至此处时,仍然由于药液的表面张力的缘故,迅速增大,并占满整个空气区域,因此该空气区域的空气可以直接通过药液带出,并在第一时间排挤出输液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改变传统的排气柱连接部的设计,结构精巧,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输液起始产生气泡的问题,无需再用人工挤压或轻弹,节省了医务人员的时间;2、通过在排气柱的外侧设置有凸楞的方式,可以精确控制排气柱插入滴斗的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的连接要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无液滴);
图3为图1的A部的连接要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有液滴);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部连接要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其他部件);
图中:1、滴斗 2、输液软管 3、排气柱 4、排气部 5、连接部 6、凸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1斗,与滴斗1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3,排气柱3在滴斗1内的部分为排气部4,排气柱3在滴斗1外的部分为连接部5;输液软管2套接于连接部5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所述连接部5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
所述的排气柱3外壁设置有限制排气柱3上下的凸楞6,凸楞6上方部分为排气部4,凸楞6下方部分为连接部5;所述的排气部4在滴斗内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细缝为进液口;
为了解决滴壶的滴重不足,药液下滴速度慢的问题,在滴斗的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一带空气膜的空气过滤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滴壶内的空腔与大气相通,不会因为药液在下滴过程中,滴壶内的气压变低而导致滴速过慢。
为了保证空气膜的卫生,还在空气过滤器上配置有安全盖,使用时打开。
Claims (5)
1.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斗,与滴斗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排气柱在滴斗内的部分为排气部,排气管在滴斗外的部分为连接部;输液软管套接于连接部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排气柱外缘设置有限制排气柱上下的凸楞,凸楞上方部分为排气部,凸楞下方部分为连接部;所述的排气部在滴斗内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细缝为进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滴斗的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一带空气膜的空气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空气过滤器上配置有安全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连接部接口外侧设置倒角或圆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21661 CN202859776U (zh) | 2012-10-12 | 2012-10-12 |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21661 CN202859776U (zh) | 2012-10-12 | 2012-10-12 |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59776U true CN202859776U (zh) | 2013-04-10 |
Family
ID=48026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52166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59776U (zh) | 2012-10-12 | 2012-10-12 |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597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88576A1 (zh) * | 2014-06-14 | 2015-12-17 | 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自排气防气泡自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 |
-
2012
- 2012-10-12 CN CN 201220521661 patent/CN2028597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88576A1 (zh) * | 2014-06-14 | 2015-12-17 | 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自排气防气泡自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68987U (zh) | 一次性使用自排气自止液输液器 | |
CN202637636U (zh) | 防回血药液过滤器及安装有该过滤器的自动排气输液装置 | |
CN202822354U (zh) | 一次性使用全自动排气输液器 | |
CN201871039U (zh) | 一种自排气无气泡输液器 | |
CN202179740U (zh) | 一次性使用自排气输液器 | |
CN202859776U (zh) |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 | |
CN202777250U (zh) | 一种无残留液自排气的输液器滴壶组件 | |
CN203525069U (zh) | 止液罐式自动排气止液输液器 | |
CN202724352U (zh) |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 | |
CN203263916U (zh) | 一次性输液器用滴壶组件 | |
CN101337098A (zh) | 医用自动排气静脉输液器 | |
CN103212131B (zh) | 一次性输液器用滴壶组件 | |
CN206214422U (zh) | 一次性无菌溶药器 | |
CN202538082U (zh) | 一种输液器用自动排气滴斗 | |
CN201735016U (zh) | 一种输液器 | |
CN201603213U (zh) | 一种快速排气输液器 | |
CN204932449U (zh) | 自排气式复合型滴斗组件 | |
CN201564899U (zh) | 输液器瓶塞穿刺器 | |
CN211244915U (zh) | 一种新型医用输液器 | |
CN206261893U (zh) | 一种新型输液器 | |
CN208448297U (zh) | 一种管路内腔输液器 | |
CN202314681U (zh) | 自动排气防回血的墨菲氏管及使用该墨菲氏管的输液器 | |
CN201510608U (zh) | 防气泡输液器中的与滴斗相连的排气装置 | |
CN219481112U (zh) | 一种输液器连接输液瓶口的固定装置 | |
CN202761837U (zh) | 无残留液输液器滴壶的排气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