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运放负反馈电路的LCD显示屏背光恒流驱动电路,能够在整车电瓶电压波动的情况下,保证LCD依然能够实现良好、稳定的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运放负反馈电路的LCD显示屏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电源、PWM控制电路和LED驱动电路,还包括分压电路和运放反馈电路,其中,PWM控制电路与分压电路相连,用以控制背光LED开启和关闭的时间,进而控制背光LED的亮度;分压电路与运放反馈电路相连,用以设定运放反馈电路正极输入端的参考电压值,通过匹配LED驱动电路的采样电阻值来设定LED驱动电路的输出恒流值;运放反馈电路与LED驱动电路相连,通过对采样电阻压降的负反馈,调节LED驱动电路的三极管基极电流,以确保驱动LED电路稳定输出设定的恒流值;LED驱动电路与电源相连,根据PWM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及运放反馈电路的调节输入,以恒定的电流驱动背光LED。
所述运放反馈电路包括由运算放大器U1构成的运算电路和由两个串联的电阻R3、R4构成的反馈电路,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与分压电路相连,以接收设定的参考电压值,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与反馈电路相连,接收反馈压降值。
所述运放反馈电路还包括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输出极相连的电阻R5、R6,电阻R5另一端与LED驱动电路的三极管基极相邻,用以限定运算放大器U1的最大电流输出;电阻R6另一端接零,在运算放大器U1没有输出时,用以为LED驱动电路的三极管基极提供下拉低电平。
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1、R2,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阻R1串联后与电阻R2相并联。
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并联的三极管。
所述PWM控制电路、LED驱动电路和分压电路均采用离散原器件搭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运放负反馈电路的LCD显示屏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确保电源电压波动时,背光亮度恒定。
2、能够保证蓝色、真绿色和白色LED主波长和颜色不偏移,通过PWM控制,实现亮度可调。
3、与传统的集成芯片式恒流驱动电路相比,具有配置灵活、调节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
4、与基于三级管的差分负反馈恒流驱动电路相比,其恒流精度高,相位裕度与增益裕度大,系统稳定性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运放负反馈电路的LCD显示屏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电源、PWM控制电路和LED驱动电路,还包括分压电路和运放反馈电路,其中,PWM控制电路与分压电路相连,用以控制背光LED开启和关闭的时间,进而控制背光LED的亮度;分压电路与运放反馈电路相连,用以设定运放反馈电路正极输入端的参考电压值,通过匹配LED驱动电路的采样电阻值来设定LED驱动电路的输出恒流值;运放反馈电路与LED驱动电路相连,通过对采样电阻压降的负反馈,调节LED驱动电路的三极管基极电流,以确保驱动LED电路稳定输出设定的恒流值;LED驱动电路与电源相连,包括背光LEDs、背光驱动三极管、反馈电阻等,根据PWM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及运放反馈电路的调节输入,以恒定的电流驱动背光LED,以实现在电源电压波动的情况下,保持LCD显示屏亮度的恒定。
来自微处理器的PWM控制信号,通过分压电路建立参考电压Vref,并加在运放的正极输入端V+。同时,采样电阻Rsh的压降通过反馈电路加到运放的负极输入端,通过运放的输出调节LED驱动电路的电流使其趋于恒定,也就是流过采样电阻Rsh的电流为恒定值。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1、R2,PWM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阻R1串联后与电阻R2相并联。
所述运放反馈电路包括由运算放大器U1构成的运算电路和由两个串联的电阻R3、R4构成的反馈电路,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与分压电路相连,以接收设定的参考电压值,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与反馈电路相连,接收反馈压降值。反馈电路,一方面可以用来补偿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压偏移;另一方面,当没有PWM输入信号时,它可以提供一定的偏置电压,防止运放自激输出。同时,反馈电路起到连接采样电路与运放的作用,使采样电阻Rsh的电压变化得以输出到运放的负极输入端。此外,该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对外界干扰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所述运放反馈电路还包括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1输出极相连的电阻R5、R6,电阻R5另一端与LED驱动电路的三极管基极相邻,用以限定运算放大器U1的最大电流输出;电阻R6另一端接零,在运算放大器U1没有输出时,用以为LED驱动电路的三极管基极提供下拉低电平。采样电阻Rsh两端的压降直接反映出流过LED电流的大小,其采样值通过反馈电路,输出到运放的负极输入端,构成反馈回路。
LED驱动电路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并联的LED驱动三极管Q1、Q3、Q5组成,以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正常工况下,LED驱动三极管是工作在放大区的,因此管压降较大,耗散功率很高,因此要注意散热设计。LED驱动三极管的基极电流是由运放的输出极提供的。
另外,该恒流电路存在几类电源。一类是LED的供电电源Vb,它提供了驱动背光LED的电流,这个电源通常是可以被软件关断的可控电源,它既可以是电瓶电源,也可以是由升压转换器(DC/DC)提供的升压电源;另一类是运放的电源Va,它可以是Vb,也可以是其他电源,但是由于它需要消耗几个毫安的电流,因此不能连在常电源上,一般是接在可控电源上;还有一类是用以提供偏置电压的稳压电源,通常由稳压器提供,其电流消耗小于一毫安。
本实用新型的恒流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稳态工况:假定运放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那么稳态时正极输入端V+和负极输入端V-的电平相同,既V+=V-。
动态工况:运放负极输入端的电压与发光二极管D1-D9的正向电流成正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发光二极管D1-D9正向电流波动,那么这个电流波动会引起采样电阻Rsh压降Vsh随之变化,进而导致运放负极输入端的电压相应变化。由于运放正极输入端的参考电压V+仅取决于分压电路的参数和微处理器输出电平值,当这两个参数确定后V+即为恒定值。这样,由发光二极管D1-D9正向电流变化引起的采样电阻Rsh压降Vsh变化就转化为运放正负极输入不平衡,进而引起运放输出电压和电流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发光二极管D1-D9正向电流的目的,使系统重新回到恒流状态。由此,我们建立了发光二极管D1-D9正向电流的负反馈,使其趋于恒定值,即恒流驱动。例如:假设流过采样电阻Rsh的电流降低,这就会导致Vsh变小,那么运放负极输入电压V-也会相应变小。而V+恒定不变,这就会引起运放正负输入极不平衡(V+>V-),从而导致运放输出电压升高,输出电流随之升高,即LED驱动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增加,因此LED正向电流也会随之增加,最终导致流过采样电阻Rsh的电流上升,系统重新回到稳定恒流状态。同样,如果流过采样电阻Rsh电流升高会引起与上述趋势相反的变化,最终通过反馈仍然导致采样电阻Rsh回到稳定状态,趋于恒流。
所述PWM控制电路、LED驱动电路和分压电路均采用离散原器件搭建,图2中各电路的元件及参数确定如下:
1、运算放大器U1,是该恒流驱动电路的核心器件,它将反馈信号转化为调节驱动电路输出电流的控制信号,使系统在负反馈的作用下得以稳定,获得恒流输出。从汽车产品的应用角度考虑,其应满足宽电源电压输入范围和宽工作温度范围的需求;而从具体应用电路考虑,为提高恒流精度和稳定性,应选择低输入偏置电流和低输入电压偏移的运放。基于以上技术层面分析,综合考虑器件成本,我们选择TI公司的LM2904系列运放。
2、反馈电压Vsh,是该电路中需要最先确定的参数,它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LED电源的最低正常工作电压,每路串联LED的个数以及LED最大正向导通电压等。
3、采样电阻Rsh,根据设定的反馈电压Vsh以及需要的LED正向导通电流,可以计算出采样电阻Rsh的值。另外,从成本角度考虑,在满足功率耗散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选择小封装的电阻或排阻。
4、反馈网络电阻R3和R4,反馈网络在该恒流电路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将采样电压传递到运放的负极输入端;另一功能是在运放不工作时,为负极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一般100mV-200mV左右),使运在非工作状态时V-恒大于V+,防止运放自激输出。因此,一方面R3+R4要足够大,以减小由其产生的偏置电流对反馈电路的影响;另外电阻R3和R4要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保证在运放非工作状态时能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
5、分压电阻R1和R2,这两个电阻组成分压电路,用以设定参考电压输出给运放正极输入端V+,它将直接影响恒流电路的精度。这两个电阻的选择还要考虑微处理器的输出能力。
6、限流电阻R5,用来限定运放的最大电流输出,它的选择取决于运放的供电电压、运放输出电压、驱动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以及全部LED的最大消耗电流等。
7、下拉电阻R6,电阻R6是在运放没有输出时,用来为驱动三极管的基极提供下拉低电平,确保驱动三极管可靠关断。在确定阻值时要确保R6<Vbe_off/Icbo。
8、驱动三极管Q1,用以驱动LED。由于Q1正常工作时处于放大状态,两端压降较大,因此耗散功率将选择此三级管的最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运放负反馈电路的LCD显示屏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确保电源电压波动时,背光亮度恒定。
2、能够保证蓝色、真绿色和白色LED主波长和颜色不偏移,通过PWM控制,实现亮度可调。
3、与传统的集成芯片式恒流驱动电路相比,具有配置灵活、调节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
4、与基于三级管的差分负反馈恒流驱动电路相比,其恒流精度高,相位裕度与增益裕度大,系统稳定性更好。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