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7755U - 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7755U
CN202837755U CN2012202663532U CN201220266353U CN202837755U CN 202837755 U CN202837755 U CN 202837755U CN 2012202663532 U CN2012202663532 U CN 2012202663532U CN 201220266353 U CN201220266353 U CN 201220266353U CN 202837755 U CN202837755 U CN 202837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parallax barrier
layer
auxiliary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663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雄光
何光彩
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TEREOSCOPIC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TEREOSCOPIC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TEREOSCOPIC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TEREOSCOPIC DIGI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2663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37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7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77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属于立体(3D)图像显示技术领域。在该双向视差栅栏中,通过将液晶层的一侧的透明电极设置为包括双层结构的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横向电极层,通过将液晶层的另一侧的透明电极设置包括双层结构的第二辅助电极层和纵向电极层。因此,各个电极层的图案间距大大增大。本实用新型的视差栅栏相对容易生产制备、成品率高,并且,使用该视差栅栏的显示装置避免了串扰问题,3D显示效果好。

Description

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图像显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视差栅栏,尤其涉及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该视差栅栏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3D)图像显示装置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和无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自动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视差栅栏(Parallax Barrier)作为无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的一种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
图1所示为利用常规视差栅栏的立体图像显示原理示意图。常规地,视差栅栏可以直接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贴合固定,即可实现3D图像显示,因此视差栅栏法显示3D图像相对结构简单、成本低,适于广泛商业应用。如图1所示,10为二维图像显示模块(例如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20为视差栅栏,其置于观看者的眼睛和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之间。在视差栅栏显示方法中,将左右眼看到的图像以交替的垂直的样式显示,该样式的若干部分被非常细的垂直格子(即栅栏)阻挡。以这种方式,左眼看到的垂直样式图像和右眼看到的垂直样式图像由栅栏分开,左右眼分别在不同的视点看图像以便将其结合形成3D图像。如图1所示,视差栅栏20具有孔隙22和遮挡部21,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中具有分别对应于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的左眼图像像素L(用于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像素R(用于形成右眼图像),像素L和R交替地形成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中。从而每只眼睛通过视差栅栏20的孔隙22看到不同的图像。左眼图像像素L输出光将被输入到左眼,右眼图像输出光将被输入到右眼,由此分别观察到所划分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从而得到立体感。
在视差栅栏应用于便携式设备时(例如手机),通常要求能够双向3D显示,例如,既可以横向3D显示、也可以纵向3D显示,因此,提出了双向视差栅栏。
图2所示为常规的使用双向视差栅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简单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和视差栅栏20,背光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进入,经过视差栅栏20中的遮挡部后进入观察者的眼镜。视差栅栏20中,是通过液晶的扭转实现对来自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的光的遮挡的。在该实例中,视差栅栏20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下偏光片210(在某些情况下,下偏光片210可以省去)、下透明电极220、液晶(LC)层230、上透明电极240以及上偏光片250。通常地,下透明电极层220、上透明电极240是由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金属氧化物)导电玻璃层,下透明电极220和上透明电极240上在相向于液晶层230的表面分别形成有一定图案的ITO电极,通过对ITO电极的控制可以控制液晶的扭转以形成遮挡部。
通常地,上/下透明电极结构包括透明基片和构图形成于透明基片上的透明电极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图2所示双向视差栅栏的电极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透明电极240包括透明基片242、以及在其上面形成的透明电极层(241a和241b),下透明电极220包括透明基片222、以及在其上面形成的透明电极层(221a和221b)。透明电极层241a和241b形成于透明基片242表面并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条状,透明电极层241a与241b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隔离;同样地,透明电极层221a和221b形成于透明基片222表面并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条状,透明电极层221a与221b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隔离。在视差栅栏20需要形成纵向光栅时,同时激活如图2所示的C2、S1和S2(或者C1、S1和S2)(此时S1和S2所对应的透明电极层221a和221b形成平面电极),从而控制液晶层230形成图案大致对应于透明电极层241a(或透明电极层241b,即C2端对应的电极层)的纵向光栅;在视差栅栏20需要形成横向光栅时,同时激活如图2所示的C1、C2和S1(或者C1、C2和S2)(此时C1和C2所对应的透明电极层241a和241b形成平面电极),从而控制液晶层230形成图案大致对应于透明电极层221b(或透明电极层241a,即S1端对应的电极层)的横向光栅。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680035142.5”、名称为“盒型视差栅栏和使用其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的专利中,也公开类似于以上图3所示实施例的透明电极结构,其主要差别在于,条状电极被构造为多块小电极排列形成。
以上图2和图3的双向视差栅栏中,形成在透明基片上的电极层(透明电极层221或241)用于控制液晶层20形成的光栅的形状,对应用于形成光栅的遮挡部和透明部的电极(例如241a和241b)交替分布,二者之间必须保留一定的间隙以实现二者的电隔离。但是,在该间隙(同一透明基片的同一表面上的电极之间的间隙)过小时,会导致构图制造困难,例如,对视差栅栏的生产线工艺精度要求高,如果工艺精度达不到要求时,视差栅栏的成品率将大大下降;如果增大该间隙以避免制造困难的问题,这很可能因间隙过大导致漏光、进而会导致左右图的串扰问题,影响3D显示效果和舒适度。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双向视差栅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使视差栅栏的制备更加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避免串扰问题以提高3D显示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向视差栅栏,其包括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可操作地用于控制所述液晶层形成纵向光栅或横向光栅;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包括双层结构的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横向电极层;
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包括双层结构的第二辅助电极层和纵向电极层;
其中,所述横向电极层的图案被构造为对应于欲形成的横向光栅的形状,所述纵向电极层的图案被构造为对应于欲形成的纵向光栅的形状;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以使其与所述横向电极层在同时被激活时至少互补地形成等效平面电极;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以使其与所述纵向电极层在同时被激活时至少互补地形成等效平面电极。
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视差栅栏,其中,所述横向电极层相对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更接近所述液晶层;所述纵向电极层相对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更接近所述液晶层。
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视差栅栏,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还包括:第一透明基片和第一绝缘层,第一辅助电极层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基片的相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在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上, 所述横向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还包括:第二透明基片和第二绝缘层,第二辅助电极层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基片的相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在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上,所述纵向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视差栅栏,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为多条平行的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横向光栅的间距。
进一步,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为多条平行的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条状电极,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纵向光栅的间距。
按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视差栅栏,其中,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为连续平面电极层。
进一步,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为连续平面电极层。
在以上所述任一实施例的视差栅栏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200纳米。
在以上所述任一实施例的视差栅栏中,优选地,所述视差栅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片之上偏光片。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以及以上所述及的任一种双向视差栅栏的装置,所述双向视差栅栏置于所述二维图像显示模块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图像显示模块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所述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中偏光片层同时用作所述双向视差栅栏的下偏光片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液晶层的两侧的透明电极设置为包括双层结构的电极层,双层结构的电极层中每一层的图案间距大大增大;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对构图的精度要求,其相对容易生产制备,产品的成品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避免了电极层图案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左右图串扰问题,提高了3D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全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利用常规视差栅栏的立体图像显示原理示意图。
图2是常规的使用视差栅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图2所示双向视差栅栏的电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视差栅栏应用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使用的双向视差栅栏的透明电极的电极层平面图案示意图,其中(a)为A-A截面图,(b)为B-B截面图,(c)为C-C截面图,(d)为D-D截面图。
图6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视差栅栏应用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使用的双向视差栅栏的透明电极的电极层平面图案示意图,其中(a)为H-H截面图,(b)为E-E截面图,(c)为F-F截面图,(d)为G-G截面图。
图8是基于图4和图6中的双向视差栅栏形成的纵向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基于图4和图6中的双向视差栅栏形成的横向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但作为示意图不应该被认为严格反映了几何尺寸的比例关系。
在图中,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层,没有包含一些次要的层,比如层与层之间用于粘贴的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以二维图像显示模块的显示平面定义为xy平面,z坐标垂直于xy平面,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至观察者的方向(一般为二维图像显示模块射出光线至观察者的双眼的方向)定义为z坐标正方向,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上、下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附图中所示意的z坐标来定义的,所提到的纵向和横向等方位属于是在xy平面内相对x坐标来定义的。但是,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其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使用放置方位不同、观察者的方位变化而相应地变化。
图4所示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视差栅栏应用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实施例的双向视差栅栏40被贴合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上,二者大致可以形成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功能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图5所示为图4中使用的双向视差栅栏的透明电极的电极层平面图案示意图,其中(a)为A-A截面图,(b)为B-B截面图,(c)为C-C截面图,(d)为D-D截面图。结合图4和图5所示,双向视差栅栏40主要地包括下透明电极420、上透明电极440以及位于下透明电极420和上透明电极440之间的液晶层430。液晶层430用于形成光栅(例如纵向光栅和横向光栅),其具体类型和结构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其可以为液晶盒中的液晶层。下透明电极420贴合在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上,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可以为各种类型的2D图像显示装置。
下透明电极420主要地包括由下之上依次设置的透明基片424、透明基片424上的辅助电极层423、绝缘层422和横向电极层421,辅助电极层423覆盖在透明基片424的相向于液晶层430的一面上,绝缘层422位于辅助电极层423和横向电极层421之间、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隔离。在该实施例中,辅助电极层423和横向电极层421的形状如图5(c)和(d)所示,辅助电极层423和横向电极层421可以但不限于为条状,其中,示意性地给出了多条平行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由于横向电极层421被构造为对应于欲形成的横向光栅的形状,横向电极层421中的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间距d1在该实施例中被设置为欲形成的横向光栅之间的间距。辅助电极层423的条状电极对应于横向电极层421的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间隙处而设置,辅助电极层423的条状电极的宽度d2大于或等于横向电极层421中的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间距d1,从而,在辅助电极层423连接的电极端S3和横向电极层421连接的电极端S4被偏置某一电压激活辅助电极层423和横向电极层421时,双层结构的辅助电极层423和横向电极层421可以互补地形成等效平面电极。
上透明电极440主要地包括依次设置的透明基片444、透明基片444上的辅助电极层443、绝缘层442和纵向电极层441,辅助电极层443覆盖在透明基片444的相向于液晶层430的一面上,绝缘层422位于辅助电极层443和纵向电极层441之间、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隔离。在该实施例中,辅助电极层443和纵向电极层441的形状如图5(a)和(b)所示,辅助电极层443和纵向电极层441可以但不限于为条状,其中,示意性地给出了多条平行等间距排列的条状电极。由于纵向电极层441被构造为对应于欲形成的纵向光栅的形状,纵向电极层441中的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间距d3在该实施例中被设置为欲形成的纵向光栅之间的间距。辅助电极层443的条状电极对应于纵向电极层441的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间隙处而设置,辅助电极层443的条状电极的宽度d4大于或等于纵向电极层441中的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间距d3,从而,在辅助电极层443连接的电极端C3和纵向电极层441连接的电极端C4被偏置某一电压激活辅助电极层443和纵向电极层441时,双层结构的辅助电极层443和纵向电极层441可以互补地形成等效平面电极。
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电极层443的条状电极的宽度d4等于纵向电极层441中的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间距d3时,辅助电极层443的条状电极与纵向电极层441中的条状电极相对绝缘层442的位置可作互换;同样地,在辅助电极层423的条状电极的宽度d2等于横向电极层421中的相邻条状电极之间的间距d1时,辅助电极层423的条状电极与横向电极层421中的条状电极相对绝缘层422的位置可作互换。
在一具体实例中,透明基片424和444为玻璃基片,辅助电极层443和423可以但不限于为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金属氧化物)透明电极,横向电极层421和纵向电极层441可以但不限于为ITO透明电极。绝缘层442和422选用相对透明的介质材料,其厚度较薄,大致在10-200nm范围内。
辅助电极层443和纵向电极层441形成的双层结构电极中,每层电极层之间电极构图精细度要求被大大减小,例如,条状电极的间距较大,因此构图制备简单,对生产线的工艺精度要求小。
上透明电极440和下透明电极420在工作时,通过控制偏置在各电极上的电信号(例如电压),即可控制光栅的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如图8所示的纵向光栅时,激活液晶层430的一侧的纵向电极层441(C4激活),同时激活液晶层430的另一侧的横向电极层421和辅助电极层423(S3和S4激活),因此,通过纵向电极层441与横向电极层421和辅助电极层423形成的等效平面电极的控制作用,液晶层430被相应地控制形成如图8所示的纵向光栅,纵向光栅之间的间距d大致地等于相邻的纵向电极层441之间的间距d4。同理,形成如图9所示的横向光栅时,激活液晶层430的一侧的横向电极层421(S3激活),同时激活液晶层430的另一侧的纵向电极层441和辅助电极层443(C3和C4激活),因此,通过横向电极层421与纵向电极层441和辅助电极层443形成的等效平面电极的控制作用,液晶层430被相应地控制形成如图9所示的横向光栅,横向光栅之间的间距G大致地等于相邻的横向电极层421之间的间距d1。
继续如图4和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双向视差栅栏40所形成的显示装置具有2D和3D显示切换的功能。在仅需要2D显示时,不激活任何电极层(S3、S4、C3和C4均不激活),即可2D显示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的图像。
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可以为TFT-LCD显示器,这些显示器自身带有偏光片层,因此,该二维显示模块100中的偏光片层在图4所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同时用作视差栅栏40的下偏光片层,视差栅栏40不需要下偏光片,也即在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与下透明电极420之间未设置下偏光片。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为不带偏光片层的显示器时,例如,等离子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还可以在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和下透明电极420之间设置下偏光片。
同样地,该视差栅栏40也包括设置在上透明电极440之上的上偏光片450,在该实施例中,偏光片450设置在透明基片444之上。
图6所示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视差栅栏应用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实施例的双向视差栅栏60同样被贴合于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上,二者大致可以形成具有2D/3D可切换显示功能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图7所示为图6中使用的双向视差栅栏的透明电极的电极层平面图案示意图,其中(a)为H-H截面图,(b)为E-E截面图,(c)为F-F截面图,(d)为G-G截面图。结合图6和图7所示,双向视差栅栏60主要地包括下透明电极620、上透明电极640以及位于下透明电极620和上透明电极640之间的液晶层630。液晶层630用于形成光栅,其具体类型和结构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其可以为液晶盒。下透明电极620贴合在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上,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可以为各种类型的2D图像显示装置。下透明电极620中,主要地包括由下之上依次设置的透明基片624、透明基片624上的连续平面电极层623、绝缘层622和横向电极层621,连续平面电极层623覆盖在透明基片624的相向于液晶层430的一面上。连续平面电极层623的平面形状如图7(c)所示,其中间不存在间隙图案,整体呈连续平面,因此构图制备简单,对生产线的工艺精度要求小。绝缘层622覆盖在连续平面电极层623上,并在绝缘层622上构图形成了横向电极层621;绝缘层622因此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隔离,一般地,绝缘层622选用相对透明的介质材料,其厚度较薄,大致在10-200nm范围内。
在一具体实例中,横向电极层621可以但不限于为条状,其间距大致被设置为欲形成的横向光栅之间的间距;透明基片624为玻璃基片,横向电极层621和/或连续平面电极层623可以但不限于为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金属氧化物)透明电极。
继续结合图6和图7所示,上透明电极640的结构与下透明电极620的结构类似,其基本地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纵向电极层641、绝缘层642、连续平面电极层643和透明基片644;透明基片644具体地可以选择为玻璃基片,连续平面电极层643覆盖地形成在透明基片644的相向于液晶层630的一面上,连续平面电极层643的平面形状如图7(a)所示,其中间不存在间隙图案,整体呈连续平面,因此构图制备简单,对生产线的工艺精度要求小。绝缘层642覆盖在连续平面电极层643,并在绝缘层642上构图形成了纵向电极层641;绝缘层642因此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隔离,一般地,绝缘层642选用相对透明的介质材料,其厚度较薄,大致在10-200nm范围内。
在一具体实例中,纵向电极层641可以但不限于为条状,其间距大致被设置为形成的纵向光栅之间的间距;透明基片644为玻璃基片,纵向电极层641和/或连续平面电极层643可以但不限于为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金属氧化物)透明电极。
上透明电极640和下透明电极620在工作时,通过控制偏置在各电极上的电信号,即可控制光栅的形成。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如图8所示的纵向光栅时,激活液晶层630的一侧的纵向电极层641(激活 C6),同时激活液晶层630的另一侧的连续平面电极层623(此时也可以激活横向电极层621,即S6),因此,纵向电极层641与连续平面电极层623之间的液晶层430被相应地控制形成如图8所示的纵向光栅,纵向光栅之间的间距D大致地等于横向上相邻的纵向电极层641之间的间距。同理,形成如图9所示的横向光栅时,激活液晶层的一侧的横向电极层621(激活S6),同时激活液晶层630的另一侧的连续平面电极层643(此时也可以激活纵向电极层641,即C6),因此,横向电极层621与连续平面电极层643之间的液晶层430被相应地控制形成如图9所示的横向光栅,横向光栅之间的间距G大致地等于纵向上相邻的横向电极层621之间的间距。因此,可以理解到,图6所示实施例的视差栅栏60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视差栅栏的40的结构的差异在于辅助电极层与连续平面电极层的结构差异,连续平面电极层可以理解为辅助电极层的条状电极的间距为0的特殊情形。
继续如图6和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双向视差栅栏60所形成的显示装置具有2D和3D显示切换的功能。在仅需要2D显示时,不激活任何电极层,即可2D显示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的图像。
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可以为TFT-LCD显示器,这些显示器自身带有偏光片层,因此,该二维显示模块100中的偏光片层在图6所示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同时用作视差栅栏60的下偏光片层,视差栅栏60不需要下偏光片,也即在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与下透明电极620之间未设置下偏光片。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为不带偏光片层的显示器时,例如,等离子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还可以在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0和下透明电极620之间设置下偏光片。
同样地,该视差栅栏60也包括设置在上透明电极640之上的上偏光片650,在该实施例中,偏光片650设置在透明基片644之上。
综上,光栅均是通过液晶层的一侧的被激活的横向电极层或纵向电极层对应于液晶层的另一侧的被激活的连续平面电极层而形成,横向电极层、纵向电极层与连续平面电极层处于不同层上构图形成,横向电极层、纵向电极层内的相邻电极图案之间的间距可以大大放大,也大大降低了对构图的精度要求,其相对容易生产制备,产品的成品率大大提高。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中,纵向电极层或者横向电极层的具体形状并不限于为条状,其可以根据欲形成的光栅的形状来设置,例如,每条条状排列的电极层还可以设置为以多块电极层排列地形成。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Claims (11)

1.一种双向视差栅栏,包括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可操作地用于控制所述液晶层形成纵向光栅或横向光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包括双层结构的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横向电极层;
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包括双层结构的第二辅助电极层和纵向电极层;
其中,所述横向电极层的图案被构造为对应于欲形成的横向光栅的形状,所述纵向电极层的图案被构造为对应于欲形成的纵向光栅的形状;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以使其与所述横向电极层在同时被激活时至少互补地形成等效平面电极;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以使其与所述纵向电极层在同时被激活时至少互补地形成等效平面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差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电极层相对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更接近所述液晶层;所述纵向电极层相对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更接近所述液晶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差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还包括:第一透明基片和第一绝缘层,第一辅助电极层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基片的相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在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上, 所述横向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还包括:第二透明基片和第二绝缘层,第二辅助电极层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基片的相向所述液晶层的一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在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上,所述纵向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差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为多条平行的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一条状电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横向光栅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视差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为多条平行的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条状电极,所述第二条状电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纵向光栅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差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为连续平面电极层。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视差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被构图为连续平面电极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差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200纳米。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差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栅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基片之上偏光片。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维图像显示模块(10)以及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视差栅栏的装置,所述双向视差栅栏置于所述二维图像显示模块之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图像显示模块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所述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中偏光片层同时用作所述双向视差栅栏的下偏光片层。
CN2012202663532U 2012-06-07 2012-06-07 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7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663532U CN202837755U (zh) 2012-06-07 2012-06-07 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2663532U CN202837755U (zh) 2012-06-07 2012-06-07 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7755U true CN202837755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4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6635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37755U (zh) 2012-06-07 2012-06-07 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3775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4941A (zh) * 2013-08-06 2013-1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光栅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和光学相控阵装置
CN104102053A (zh) * 2014-06-16 2014-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控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045429A (zh) * 2015-08-18 2015-11-11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3d显示功能的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92091A (zh) * 2016-10-26 2017-01-04 万维云视(上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横向可翻转的液晶光栅屏的装置
CN106707533A (zh) * 2017-03-24 2017-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
US9785016B2 (en) 2013-08-06 2017-10-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quid crystal grat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and optical phased array devic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4941A (zh) * 2013-08-06 2013-1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光栅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和光学相控阵装置
WO2015018165A1 (zh) * 2013-08-06 2015-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光栅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和光学相控阵装置
CN103424941B (zh) * 2013-08-06 2016-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光栅及其制造方法、驱动方法和光学相控阵装置
US9785016B2 (en) 2013-08-06 2017-10-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quid crystal grat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and optical phased array device
CN104102053A (zh) * 2014-06-16 2014-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控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15192543A1 (zh) * 2014-06-16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控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5045429A (zh) * 2015-08-18 2015-11-11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3d显示功能的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5045429B (zh) * 2015-08-18 2018-05-1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3d显示功能的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92091A (zh) * 2016-10-26 2017-01-04 万维云视(上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横向可翻转的液晶光栅屏的装置
CN106707533A (zh) * 2017-03-24 2017-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显示装置
US10642054B2 (en) 2017-03-24 2020-05-0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37755U (zh) 双向视差栅栏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4730719B (zh) 触控裸眼光栅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和控制方法
CN102141707B (zh) 透光模式切换装置及二维/三维可切换显示设备
CN103268044B (zh) 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32200B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102436101B (zh) 液晶透镜光栅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313527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3149767B (zh) 一种液晶透镜及包含该液晶透镜的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CN104797960A (zh) 用于自动立体视频显示器的可切换透镜阵列
CN104076554A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664911B2 (en) Parallax barri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system
CN101995667A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3293688B (zh) 二维/三维切换的显示器及其显示方法
CN103700686B (zh) 具有景深效果的3d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
CN103186008B (zh) 电控液晶透镜面板及3d/2d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02928904A (zh) 透镜光栅及显示装置
CN101162311A (zh) 立体液晶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84163A (zh) 液晶光栅及显示设备
CN104199193A (zh) 一种2d和3d显示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CN107111180A (zh) 用于无眼镜3d显示器的棱镜片和具有棱镜片的显示装置
CN103777396A (zh) 用于液晶显示屏的2d/3d图像切换显示装置
CN103246123A (zh) 基于电子墨的动态光栅及控制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2621763A (zh) 显示装置及液晶透镜
CN102955322B (zh) 三维显示装置
CN202929230U (zh) 透镜光栅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