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71031U -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71031U
CN202771031U CN201220465669.4U CN201220465669U CN202771031U CN 202771031 U CN202771031 U CN 202771031U CN 201220465669 U CN201220465669 U CN 201220465669U CN 202771031 U CN202771031 U CN 202771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lyzer
optical
high power
crystal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656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砺
贺坤
刘国宏
陈卫民
林锦绣
王冬寒
林华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top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hotop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top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Photop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2204656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71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71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710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功率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正向传输光路依次设于壳体内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第一起检偏器、旋光器、第二起检偏器、双折射晶体、第二光纤准直装置;所述第二起检偏器的光轴相对于第一起检偏器呈45度;所述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第一起检偏器间的回程光路上设有第一玻璃直角棱镜、第二玻璃直角棱镜;所述的旋光器旋光角度为45度,旋光器两侧通光面深化光胶有导热晶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功率光隔离器的有益效果为:旋光器通光面两侧深化光胶导热晶体,提高散热效果,从而降低了实现制作高隔离高功率低成本光隔离器。

Description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背景技术
在光通讯系统中,信号光从光源到接受机的传输过程中,会经过许多不同的光学界面,在每一个光学界面处,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射,这些反射产生的回程光最终会沿光路传回光源。当回程光的累积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光源工作不稳定,产生频率漂移、幅度变化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为了避免回程光对光源等器件产生影响,必须以光隔离器抑制回程光,以确保光通信系统的工作质量。光隔离器是一种对正向传输光具有较低插入损耗,而对反向传输光有很大衰减的非互易性光无源器件,用以抑制光通信系统中回程光对光源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目前使用中的隔离器多数是包含两个偏振器和一个45°法拉第旋转器,由于偏振器(0°Polarcor和45°Polarcor)和旋转器(Rotator)的价格都比较贵;而且因偏振片和旋转片的散热效果不佳等因素的限制不宜使用在功率要求比较高的装置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低成本、高隔离率的高功率隔离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功率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正向传输光路依次设于壳体内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第一起检偏器、旋光器、第二起检偏器、双折射晶体、第二光纤准直装置;所述第二起检偏器的光轴相对于第一起检偏器呈45度;所述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第一起检偏器间的回程光路上设有第一玻璃直角棱镜、第二玻璃直角棱镜所述的旋光器旋光角度为45度,旋光器两侧通光面深化光胶有导热晶体。 
进一步,所述的导热晶体为GGG晶体或YAG晶体。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第二光纤准直装置由透镜与固定光纤线的毛细管、玻璃管或金属连接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起检偏器、第二起检偏器优选双折射晶体内反射型棱镜。 
进一步,所述的双折射晶体优选YVO4晶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功率光隔离器的有益效果为:旋光器通光面两侧深化光胶导热晶体(GGG或者YAG),提高散热效果,从而降低了实现制作高隔离高功率低成本光隔离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功率光隔离器的正向通光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功率光隔离器的反向通光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功率光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第一光纤准直器、11.第二光纤准直器、20.第一玻璃直角棱镜、21.第二玻璃直角棱镜、30.第一起检偏器、31.第二起检偏器、32.第一导热晶体、33.旋光器、34.第二导热晶体、40.双折射晶体、5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高功率隔离器,包括沿正向传输光路依次设于壳体50内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10、第一起检偏器30、两侧通光面深化光胶有第一导热晶体32、第二导热晶体34的旋光器33、第二起检偏器31、双折射晶体40、第二光纤准直装置11;所述的旋光器33旋光角度为45度;所述第二起检偏器31的光轴相对于第一起检偏器30呈45度;所述第一光纤准直装置10、第一起检偏器30间的回程光路上设有第一玻璃直角棱镜20、第二玻璃直角棱镜21。 
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导热晶体32、34优选GGG晶体或YAG晶体。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10、第二光纤准直装置11由透镜与固定光纤线的毛细管、玻璃管或金属连接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起检偏器30、第二起检偏器31优选双折射晶体内反射型棱镜。 
进一步,所述的双折射晶体40优选YVO4晶体。 
具体使用时,如图1所示,光信号正向传输从光纤线进入时,光信号经第一光纤准直装置10将光纤中传输的光束转化为准直光,提高耦合效率。通过第一起检偏器30后,分成o光和e光,并且两者迅速分开角度在12度以上,当它们经过45度的旋光器33时,出射的o光及e光振动面各自向同一方向旋转45度,由于第二起检偏器31的光轴相对于第一起检偏器30正好呈45度,故从旋光器33出来的线偏振光可以从第二起检偏器31透射过来,并且再次经过双折射晶体40的合光入射到第二光纤准直装置11准直出光实现正向通光。此外旋光器33通光面两侧深化光胶导热晶体(GGG晶体或者YAG晶体),提高散热效果,从而降低了实现制作高隔离高功率低成本光隔离器。 
如图2所示,由于法拉弟效应的非互易性,当光信号反向方向传输时,首先经过双折射晶体40以及第二起检偏器31,分为偏振面与第一起检偏器30光轴成45度的o光和e光,当该两束偏振光经45度的旋光器33时,由于旋光器的非互易性,光束的振动面朝正向光旋转方向一致的方法旋转45度,由此回返的两分离光束o光和e光相对于第一起检偏器30,其性质彼此进行了相互交换,即经过第二起检偏器31出射的e光在第一起检偏器30中变成为o光,经过第二起检偏器31出射的o光在第一起检偏器30中变成为e光,由于o光e光折射率等性质的不同使得两分离光束不再沿原光路汇聚进入准直装置中,反而由第一起检偏器30进一步分开成较大角度,而后通过两玻璃直角棱镜20、21反射、折射进一步分开而不能耦合进入第一准直装置中10中,达到反向隔离的目的。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高功率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正向传输光路依次设于壳体内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第一起检偏器、旋光器、第二起检偏器、双折射晶体、第二光纤准直装置;所述第二起检偏器的光轴相对于第一起检偏器呈45度;所述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第一起检偏器间的回程光路上设有第一玻璃直角棱镜、第二玻璃直角棱镜;所述的旋光器旋光角度为45度,旋光器两侧通光面深化光胶有导热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晶体为GGG晶体或YAG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纤准直装置、第二光纤准直装置由透镜与固定光纤线的毛细管、玻璃管或金属连接管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起检偏器、第二起检偏器为双折射晶体内反射型棱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折射晶体为YVO4晶体。
CN201220465669.4U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71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65669.4U CN202771031U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65669.4U CN202771031U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71031U true CN202771031U (zh) 2013-03-06

Family

ID=4777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6566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71031U (zh) 2012-09-13 2012-09-13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71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9904B (zh) 一种单纤双向bosa结构
CN101666920A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103869505A (zh) 一种大口径偏振无关高功率隔离器
CN202794597U (zh)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JP6681320B2 (ja) 偏光無依存型光アイソレータ
CN203799143U (zh) 新型光隔离器
CN103424896B (zh) 光路控制器件
CN204116645U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105629386A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206788411U (zh) 光环行器
CN208224533U (zh) 一种带反向隔离功能的光纤耦合器
CN205427370U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202794596U (zh)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CN105572916A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202771031U (zh) 一种高功率隔离器
CN204496045U (zh) 一种阵列型光隔离器
CN1144080C (zh) 光环行器
CN205229577U (zh) 一种双机高光效立体投影系统
CN202956502U (zh) 光环形器
CN204945528U (zh) 一种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
CN107561647A (zh) 一种尾纤相互垂直的光隔离器
CN102902014B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202351448U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202003105U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103309059A (zh) 一种偏振方向旋转器及其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