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9587U - 扬声器系统、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系统、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9587U
CN202759587U CN 201220421326 CN201220421326U CN202759587U CN 202759587 U CN202759587 U CN 202759587U CN 201220421326 CN201220421326 CN 201220421326 CN 201220421326 U CN201220421326 U CN 201220421326U CN 202759587 U CN202759587 U CN 202759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oudspeaker
speaker system
framework
loudspeak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213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友枝繁
本田一树
小须田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9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95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一种扬声器系统、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该扬声器系统具备:扬声器单元、内置扬声器单元的扬声器箱。扬声器单元具有框架和从框架突出的板簧状的端子。在扬声器箱上设有贯通孔。端子插通于扬声器箱的贯通孔。端子向扬声器箱的外部突出,以使其可利用弹簧压与扬声器系统的外部的基板接触而供电。该扬声器系统可良好地搭载于小型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等,在薄型化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提高声压水平、再生频带扩大等的高性能化。

Description

扬声器系统、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或便携式电话等的扬声器系统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以及便携式电话。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小型的电子设备或便携式电话在充实其功能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更容易使用及便携性,市场上越来越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薄型化、紧凑化。
另一方面,声压水平的提高及再生频带的扩大等基本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与低价格化一起在市场上被要求。
受这样的市场背景的影响,对于小型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等所使用的小型的扬声器及接收器而言,与目前相比较,在进一步的小型化、薄型化、紧凑化的基础上,市场也正在要求高性能化及低价格化。
在这些小型化、薄型化、紧凑化、高性能化的市场要求中,从确保扬声器及接收器的声压水平及再生频带的必要性考虑,有效的方法是不仅仅由扬声器单元的单体构成扬声器系统,而是和内部安装有该扬声器单元的扬声器箱一起构成扬声器系统,来确保声压水平及再生频带。
作为该理由,在便携式电话等小型的电子设备上直接安装扬声器单元的情况下,便携式电话等小型的电子设备的筐体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通气性,因此,反射到扬声器单元的振动板的前面的声音和发射到振动板的背面的反相位成分的声音相混合在一起,由此相互抵消,不能获得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
因此,通过将扬声器单元内置于扬声器箱内部,构成气密性高的扬声器系统来确保音响性能,即使将该扬声器系统安装于具有通气性的便携式电话等小型电子设备的筐体内,通过反相位成分的声音也不会相互抵消,能够确保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
下面,说明现有的便携式电话用的小型扬声器系统。
图10是现有的便携式电话用的小型的扬声器系统12的剖面图。由扬声器单元10和将扬声器单元10内置于内部的扬声器箱11构成扬声器系统12。在设于扬声器单元10的一对端子1上,首先有结合音圈的引线2,再在端子1上结合有扬声器箱的引线4。将引线4的相反侧与扬声器箱的一对端子3结合,完成内部配线,构成密闭型的扬声器系统12。
即,预先在扬声器单元10和扬声器箱11上设置一对端子1、3,将端子1、3在扬声器箱11的内部互相使用扬声器箱的引线4进行配线,构成扬声器系统12。
于是,使设于扬声器箱11的端子3与外部的基板接触并使其供电,由此,向扬声器单元10输入必要的电气信号,以驱动扬声器系统12。
与扬声器系统12类似的现有扬声器系统,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13458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6-327079号公报中有记载。
在图10所示的现有扬声器系统12中,由于使用扬声器箱11,因此,能够确保扬声器系统的气密性,并能确保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但是,需要使用扬声器箱的引线的内部配线,从确保用于该内部配线的空间的必要性考虑,扬声器系统12的小型化及薄型化有时会变得困难。
另外,需要扬声器单元10的端子1、扬声器箱11的端子3及用于将端子1、3相互连接的扬声器箱11的引线或软钎焊等的接线部分。这样,需要大量的构成零件和大量的生产工时,因此,有时不能实现扬声器系统12的低价格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系统,具备:扬声器单元和内置扬声器单元的扬声器箱。扬声器单元具有框架和从框架突出的板簧状的端子。在扬声器箱上设有贯通孔。端子插通于扬声器箱的贯通孔。端子向扬声器箱的外部突出,以利用端子的弹簧压使端子与扬声器系统的外部的基板接触而可供电。
该扬声器系统能够良好地搭载于小型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等,在薄型化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提高声压水平、再生频带扩大等的高性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系统的背面侧看的立体图;
图2是从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系统的扬声器单元的背面侧看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系统的正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系统的背面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扬声器系统的线5-5的剖面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扬声器系统的线6-6的剖面图;
图7是从实施方式的其它的扬声器系统的背面侧看的立体图;
图8是从实施方式的再其它的扬声器系统的背面侧看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0是现有扬声器系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系统42的背面侧看的立体图。图2是从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系统42的扬声器单元40的背面侧看的立体图。图3是扬声器系统42的正面图。图4是扬声器系统42的背面图。图5是图4所示的扬声器系统42的线5-5的剖面图。图6是图4所示的扬声器系统42的线6-6的剖面图。扬声器系统42为便携式电话等小型的设备用的小型的扬声器系统。扬声器系统42具备扬声器单元40和内置扬声器单元40的扬声器箱41。
扬声器单元40具有框架26、从框架26突出的板簧状的一对端子30(端子30和另一端子30)。扬声器单元40还具有磁轭23。框架26由树脂构成,将磁轭23和端子30进行嵌入成形而形成。在磁轭23上接合磁铁21和上部板22从而构成内磁型的磁路24。
端子30为板簧状,与磁轭23一起在框架26射出成形时同时被嵌入成形。
扬声器单元40还具有振动板27、与振动板27结合的音圈28。向磁路24的磁隙25插入音圈28,振动板27与框架26的外圆周部结合。音圈28的引线31通过软钎焊、焊接或热压接等与端子30接线。
在实施方式中,磁轭23和端子30与框架26嵌入成形,但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也可以不将磁轭23及端子30嵌入成形而使之与框架26结合。关于框架26的材质也并不限定于树脂,也可以是金属等其它材质。
在利用树脂将磁轭23和端子30进行嵌入成形于框架26时,能够提高框架26本身的生产率,可减少使磁轭23和端子30与框架26结合时的粘接剂等,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体现出大的成本优势。
另外,对于框架26、磁轭23及端子30的结合精度及结合的可靠性而言,进行嵌入成形能够提高结合精度,并且,对于脱落及偏离等品质不良方面也有利,能够提高品质及可靠性。
接着,对扬声器系统42的构成进行说明。
扬声器箱41由前面面板41a和背面面板41b构成。在前面面板41a的中央部,设有用于使从扬声器单元40的振动板27发射的声音通过的音孔141a。在背面面板41b上设有用于使扬声器单元40的板簧状的端子30插通的两个贯通孔141b。
前面面板41a的音孔141a以与扬声器单元40的振动板27一致的方式进行对位。以扬声器单元40的背面侧的空气不向前面侧流动的方式,使设于前面面板41a的内部侧的突起与扬声器单元40的框架26的前面部紧贴地嵌合,从而与框架26结合。
以不发生空气泄漏的方式,在设于前面面板41a的内部侧的突起上设置缓冲垫,并用粘接剂及密封剂使之嵌合,从而使前面面板41a与框架26结合,由此,能够提高防止空气泄漏的可靠性。
背面面板41b设有用于使设于扬声器单元40的背面的两个端子30分别插通的两个贯通孔141b。在两个贯通孔141b中分别插通有端子30,并且,使背面面板41b与前面面板41a对接而构成扬声器箱41,得到扬声器系统42。
设于扬声器单元40的背面的板簧状的两个端子30插通背面面板41b的贯通孔141b。另外,端子30从扬声器箱41的外表面41d突出,以利用端子30的弹簧压使端子30与存在于扬声器系统42的外部的基板接触,从而可向扬声器单元40供电。由此,设于扬声器系统42的端子30可以由设于扬声器单元40上的板簧状的端子30代用,能够减少端子及用于内部配线的引线及软钎焊等的构成零件。
在此,以从背面面板41b侧也不会发生空气泄漏的方式,尽可能小地设定两个贯通孔141b的面积。另外,在设于背面面板41b的内部侧的突起上设置缓冲垫,并用粘接剂及密封剂使扬声器单元40与扬声器箱41的背面面板41b嵌合而结合,由此可防止空气泄漏,能够提高防止空气泄漏的可靠性。
另外,作为使扬声器箱41内部的气密性提高、不发生空气泄漏的构成,在扬声器箱41和扬声器单元40的嵌合面形成凹凸而使之结合,由此,能够提高防止空气泄漏的可靠性。
另外,如果设定为形成凹凸和并用缓冲垫、粘接剂及密封剂等,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空气泄漏的可靠性。
关于对空气泄漏的对策,不仅对扬声器箱41和扬声器单元40的嵌合面适用,而且也能够适用于扬声器箱41的前面面板41a和背面面板41b的嵌合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空气泄漏的可靠性。
而且,关于对空气泄漏的对策,代替上述的方法,在上述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使用粘接前面面板41a和背面面板41b的双面胶带,从而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和稳定的品质及可靠性。
另外,关于对空气泄漏的对策,可以使用超声波焊接等方法,由此,能够减少作业工时,使生产率提高,除此之外,不需要其它的气密性保持用部件,因此,能够减少构成零件成本。
通过设定为以上的构成,能够从前面面板41a侧发射扬声器单元40的前面的振动板的声音,从背面面板41b侧,将设于扬声器单元40的背面的板簧状的两个端子30插通并使之突出。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板簧状的端子30的弹簧压使板簧状的端子30与扬声器系统42的外部的基板接触,从而可向扬声器单元40供电。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设定为使扬声器单元40和扬声器箱41嵌合,保持扬声器箱41的气密性的构造,能够实施对空气泄漏的对策,确保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实现高性能化。
另外,能够由设于扬声器单元40的板簧状的端子30代用设于扬声器系统42的板簧状的端子30,减少端子及用于内部配线的引线以及软钎焊等的构成零件。
此外,由于能够减少引线及软钎焊等内部配线,也不需要用于内部配线的空间,能够实现小型化及薄型化,能够良好地实现向小型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等的搭载性。
因此,通过因构成零件个数的减少、引线及软钎焊等内部配线的减少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实现低价格化,能够实现兼得小型化及薄型化和因确保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而带来的高性能化,能够发挥大的协作效果。
以上所述,对多用于现在的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的小型的细长型的扬声器单元40及扬声器系统42中的、板簧状的端子30的位置位于两端部附近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端子30也可以设于其它位置。
图7是从实施方式的其它的扬声器系统1001的背面侧看的立体图。在图7中,对与图1所示的扬声器系统42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在扬声器系统1001中,板簧状的端子30靠近背面面板41b的一端侧,能够获得与扬声器系统42相同的效果。
图8是从实施方式的再其它的扬声器系统1002的背面侧看的立体图。在图8中,在与图1所示的扬声器系统42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在扬声器系统1002中,板簧状的端子30位于背面面板41b的中央部附近,能够获得与扬声器系统42相同的效果。
另外,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矩形等细长型,对于圆形的扬声器单元及扬声器系统也同样可以适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同样大的效果。
另外,对于扬声器单元为圆形、扬声器系统为矩形等的细长型的扬声器、以及与此相反的组合即扬声器单元为矩形等细长型、扬声器系统为圆形的扬声器,也同样可以适用本实用新型,可获得同样大的效果。
图9为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50即便携式电话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搭载实施方式中的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而构成便携式电话即电子设备50。
电子设备50具备: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电路45、液晶显示器48、搭载这些零件的外装盒60。
在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的背面,从扬声器单元40的框架突出的板簧状的端子30,插通设于扬声器箱41上的贯通孔141b,再向扬声器系统42的背面突出。
在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的背面存在有电路45,该电路45具有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的外部的基板46和搭载于基板46上的向扬声器系统42供给输入信号的端口部47。
而且,利用从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的背面突出而构成的板簧状的端子30的弹簧压,推压板簧状的端子30,使其以可向扬声器单元40供电的方式与基板46的电路45的端口部47接触。
通过设定为该构成,能够实现搭载有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的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50的薄型化、小型化、紧凑化。
而且,作为保持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的气密性的构造,实施对空气泄漏的对策,因此,即使搭载的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侧的气密性差、存在空气泄漏,也能够确保所希望的声压频率特性而实现高性能化。
另外,通过构成零件个数的减少、引线及软钎焊等内部配线的减少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实现低价格化。
另外,构成零件个数的减少及生产率的提高、不良率的降低等,对于其品质及可靠性也能够起到大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对作为电子设备50搭载于移动体通信设备即便携式电话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携带用的游戏机、可移动导航及电视等映像设备。
即,只要是搭载扬声器系统42(1001、1002)的电子设备50,都可以适用。

Claims (8)

1.一种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扬声器单元;
内置所述扬声器单元的扬声器箱,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
框架;
从所述框架突出的板簧状的端子,
在所述扬声器箱上设有贯通孔,
所述端子插通于所述扬声器箱的贯通孔,
所述端子向所述扬声器箱的外部突出,以利用所述端子的弹簧压使所述端子与所述扬声器系统的外部的基板接触而可向所述扬声器单元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树脂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嵌入所述框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扬声器单元和所述扬声器箱嵌合,保持所述扬声器箱的气密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扬声器单元还具有从所述框架突出的板簧状的其它的端子,
在所述扬声器箱上设有其它的贯通孔,
所述其它的端子插通于所述扬声器箱的所述其它的贯通孔,
所述其它的端子向所述扬声器箱的外部突出,以利用所述端子和所述其它的端子的弹簧压使所述端子和所述其它的端子与所述扬声器系统的外部的所述基板接触而可向所述扬声器单元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由树脂形成,
所述其它的端子嵌入所述框架。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系统。
8.一种便携式电话,其特征在于,搭载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系统。
CN 201220421326 2011-08-30 2012-08-23 扬声器系统、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95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7196A JP2013051487A (ja) 2011-08-30 2011-08-30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ならびに携帯電話
JP2011-187196 2011-08-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9587U true CN202759587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738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213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9587U (zh) 2011-08-30 2012-08-23 扬声器系统、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51487A (zh)
CN (1) CN20275958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1487A (ja) 201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2657B (zh) 微型动圈式发声器
CN103747398A (zh) 扬声器模组及其包含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装置
US20160323003A1 (en) Speaker Casing with Integrally Formed Electrical Conductors
CN203691620U (zh) 一种超薄音腔结构
EP2356822B1 (en)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ubstrate mounted acoustic actua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mobile radiotelephones
JP4305227B2 (ja) スピー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CN102598711B (zh) 扬声器、使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以及携带式电话
US8301188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ubstrate mounted acoustic actua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mobile radiotelephones
CN210093524U (zh) 屏幕发声装置
CN202759587U (zh) 扬声器系统、使用其的电子设备及便携式电话
CN117240952A (zh) 电子设备
JP4305226B2 (ja) スピーカ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電話
CN204244467U (zh) 音响再生装置和使用该音响再生装置的电子设备
US8879758B2 (en) Loudspeaker,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ame, and mobile apparatus
CN208258069U (zh) 前壳组件
CN108600926A (zh) 前壳组件
CN115967900A (zh) 电子设备
CN105578365A (zh) 一种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4285926A (zh) 一种听筒出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KR100663490B1 (ko) 안테나 실장 공간을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의 스피커 장치
CN203590441U (zh) 扬声器模组
CN115396787B (zh) 设备终端
CN204482032U (zh) 超薄型高功率扬声器
CN201928433U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202535527U (zh) 微型动圈式发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