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9468U -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9468U
CN202759468U CN 201220427328 CN201220427328U CN202759468U CN 202759468 U CN202759468 U CN 202759468U CN 201220427328 CN201220427328 CN 201220427328 CN 201220427328 U CN201220427328 U CN 201220427328U CN 202759468 U CN202759468 U CN 202759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ip
resistance
circui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273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林飞
蒋锋
董明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ai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aiming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aiming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aiming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42732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59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9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94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其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入,其输出端与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显示电路相连,数据处理电路与上位机通讯,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与下位机通讯。本实用新型完成了485协议和232协议的相互转换,使上位机和下位机能正常通讯,且在装置中采用了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实现了本安与非本安的隔离,对电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配备了显示电路,使得数据的传输过程能实时监控,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一般兼本安型数据传输装置大多采用总线通讯方式并具有防雷设计,此种数据传输装置虽在网络开放性、通讯可靠性、网络通讯距离、网络节点数目、数据传输实时性、系统设计成本、防雷击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优势,然而,由于未将本安型电路与非本安型电路隔离,降低了电路的安全性;同时,由于没有通讯地址自动识别、通讯收发状态指示功能,无法对现场的通讯状态做到实时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对现场的通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数据传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其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入,其输出端与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显示电路相连,数据处理电路与上位机通讯,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与下位机通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完成了485协议和232协议的相互转换,使上位机和下位机能正常通讯,且在装置中采用了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实现了本安与非本安的隔离,对电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配备了显示电路,使得数据的传输过程能实时监控,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电源隔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防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SN65LBC176芯片、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中MAX232芯片、STC单片机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其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入,其输出端与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显示电路2相连,数据处理电路与上位机通讯,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与下位机通讯。 
如图1所示,所述的数据处理电路由STC单片机、MAX232芯片和SN65LBC176芯片组成,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分别向STC单片机和MAX232芯片供电,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通过电源隔离电路5向SN65LBC176芯片供电。交流电经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后为+5V直流电作为本装置的供电电源,此供电电源分两路输出给外部供电,第一路输出至数据处理电路的STC单片机、MAX232芯片,给STC单片机、MAX232芯片供电;第二路输出经电源隔离电路进行隔离后,给SN65LBC176芯片供电。 
如图2所示,所述的STC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MAX232芯片、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相连,STC单片机的输出端和显示电路2相连,MAX232芯片的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一数据接口CON1与上位机通讯,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与SN65LBC176芯片的输入输出端相连,SN65LBC176芯片的输入输出端依次通过防雷电路4、第二数据接口CON2与下位机通讯。所述STC单片机为本装置的主芯片,其数据分三路与外部通讯,第一路通讯数据与MAX232芯片经第一数据接口CON1与上位机相连,第二路通讯数据经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隔离后,与SN65LBC176芯片经第二数据接口CON2与下位机相连,第三路信号输出与显示电路2相连,同时为了加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雷电等通过下位机对上位机及整个电路造成威胁,在SN65LBC176芯片与第二数据接口CON2之间增加了防雷电路4,防雷电路4起到防浪涌、防雷击的作用。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设置在SN65LBC176芯片与STC单片机之间,隔离两条线路中的信号;显示电路2用于指示、显示下位机的通讯状态。 
如图3所示,所述的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包括EMI芯片,其第1、2、3引脚接交流电,其第4、5引脚分别与AC-DC电源模块的第3、2引脚相连,AC-DC电源模块即图3中的M1芯片,钽电容C13跨接在AC-DC电源模块的第4、5引脚上,电容C12与钽电容C13并联,钽电容C13的正端为供电电源VCC;电源隔离电路5包括芯片U6,其第1、2引脚分别与电容C12的两端相连,钽电容C10跨接在芯片U6的第3、4引脚上,电容C11与钽电容C10并联,电容C11的输出端为供电电源VDD。 
如图4所示,所述的防雷电路4包括防雷二极管D1、D5,二者的一端共地,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两端相连,电阻R9与防雷二极管D2并联,防雷二极管D2的两端分别与热敏电阻Rt1、Rt2的一端相连,热敏电阻Rt1、Rt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第1、2引脚相连,电感L1的第4、3引脚分别与熔断器F1、F2的一端相连,熔断器F1、F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R10相连,电阻7与电阻R8串联,电阻R10与电阻R11串联,电阻R8接第二数据接口CON2的第1引脚,电阻R11接第二数据接口CON2的第5引脚,第二数据接口CON2的第3引脚接地;瞬态抑制二极管D3的一端接在熔断器F1与电阻R7之间,另一端接在熔断器F2与电阻R10之间;瞬态抑制二极管D4的一端接在电阻R7、R8之间,另一端接在电阻R10、R11之间。 
如图5所示,所述的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由光耦U1、U4组成,光耦U1的第1引脚接供电电源VDD,第2引脚经电阻R1与SN65LBC176芯片的第1引脚相连,第3引脚接地,第4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2接供电电源VCC,另一路同时与MAX232芯片的第11引脚及STC芯片的39脚连接;光耦U4的第1引脚接供电电源VCC,第2引脚经电阻R5同时与MAX232芯片的第12引脚及STC单片机的第5引脚相连,第3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6接地,另一路与SN65LBC176芯片的第2、3引脚连接,第4引脚接电源VDD;所述SN65LBC176芯片的第4、5引脚接地,第7引脚经电阻R4接地,第6引脚经电阻R3接电源VDD,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源VDD,另一路经并联的电容C1、C2后接地。 
如图6所示,所述MAX232芯片的第2引脚经钽电容C5后一路接电源VCC,另一路经钽电容C3接地,第16引脚一路接电源VCC,另一路经钽电容C3接地,第14引脚与第一数据接口CON1的第2脚连接,第13引脚与第一数据接口CON1的第3引脚连接,第6引脚经钽电容C7接地,第8、10、15引脚接地,第1、3引脚经钽电容C4连接,第4、5引脚经钽电容C6连接,第11引脚接光耦U1的第4引脚及STC芯片的39脚,第12引脚接光耦U4的第2引脚及STC单片机的第5引脚。 
如图7所示,所述STC单片机的第38引脚接电源VCC,第4引脚一路经电阻R17接地,另一路经钽电容C16接电源VCC,第16引脚接地,第5引脚分别接光耦U4的第2引脚、MAX232芯片的第12引脚,第39引脚分别接光耦U1的第4引脚、MAX232芯片的第11引脚。 
所述显示电路2由发光二极管和显示屏组成,所述发光二极管有红、黄、绿三个发光二极管,红色用于显示电路的供电情况、黄色指示下位机数据发送情况、绿色指示下位机数据接收情况;所述显示屏根据显示不同的字符串来表达正在传输数据的是多台下位机中的某一台,从而起到数据传输的实时监控。 
当电路中的电源接通后,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将电路中的交流电转化为稳定的直流电给STC单片机、MAX232芯片、SN65LBC176芯片供电,并利用电源隔离电路5将SN65LBC176芯片的供电电源与STC单片机、MAX232芯片的供电电源隔离起来,起到保护作用。当下位机通过第二数据接口CON2向上位机传输信号时,下位机的485协议经SN65LBC176芯片转换为TTL协议,TTL协议经MAX232芯片后转换为232协议并通过第一数据接口CON1传输到上位机上;同时, STC单片机将正在传输数据的下位机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并通过发光二极管指示电路中电源及数据发送、接收情况。 

Claims (8)

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其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入,其输出端与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数据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显示电路(2)相连,数据处理电路与上位机通讯,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与下位机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电路由STC单片机、MAX232芯片和SN65LBC176芯片组成,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分别向STC单片机和MAX232芯片供电,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通过电源隔离电路(5)向SN65LBC176芯片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TC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MAX232芯片、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相连,STC单片机的输出端和显示电路(2)相连,MAX232芯片的输入输出端通过第一数据接口CON1与上位机通讯,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与SN65LBC176芯片的输入输出端相连,SN65LBC176芯片的输入输出端依次通过防雷电路(4)、第二数据接口CON2与下位机通讯,所述的显示电路(2)由发光二极管和显示屏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C-DC电源转换及滤波电路(1)包括EMI芯片,其第1、2、3引脚接交流电,其第4、5引脚分别与AC-DC电源模块的第3、2引脚相连,钽电容C13跨接在AC-DC电源模块的第4、5引脚上,电容C12与钽电容C13并联,钽电容C13的正端为供电电源VCC;电源隔离电路(5)包括芯片U6,其第1、2引脚分别与电容C12的两端相连,钽电容C10跨接在芯片U6的第3、4引脚上,电容C11与钽电容C10并联,电容C11的输出端为供电电源VDD。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雷电路(4)包括防雷二极管D1、D5,二者的一端共地,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两端相连,电阻R9与防雷二极管D2并联,防雷二极管D2的两端分别与热敏电阻Rt1、Rt2的一端相连,热敏电阻Rt1、Rt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第1、2引脚相连,电感L1的第4、3引脚分别与熔断器F1、F2的一端相连,熔断器F1、F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R10相连,电阻7与电阻R8串联,电阻R10与电阻R11串联,电阻R8接第二数据接口CON2的第1引脚,电阻R11接第二数据接口CON2的第5引脚,第二数据接口CON2的第3引脚接地;瞬态抑制二极管D3的一端接在熔断器F1与电阻R7之间,另一端接在熔断器F2与电阻R10之间;瞬态抑制二极管D4的一端接在电阻R7、R8之间,另一端接在电阻R10、R1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安与非本安隔离电路(3)由光耦U1、U4组成,光耦U1的第1引脚接供电电源VDD,第2引脚经电阻R1与SN65LBC176芯片的第1引脚相连,第3引脚接地,第4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2接供电电源VCC,另一路同时与MAX232芯片的第11引脚及STC芯片的39脚连接;光耦U4的第1引脚接供电电源VCC,第2引脚经电阻R5同时与MAX232芯片的第12引脚及STC单片机的第5引脚相连,第3引脚分两路,一路经电阻R6接地,另一路与SN65LBC176芯片的第2、3引脚连接,第4引脚接电源VDD;所述SN65LBC176芯片的第4、5引脚接地,第7引脚经电阻R4接地,第6引脚经电阻R3接电源VDD,第8引脚分两路,一路接电源VDD,另一路经并联的电容C1、C2后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AX232芯片的第2引脚经钽电容C5后一路接电源VCC,另一路经钽电容C3接地,第16引脚一路接电源VCC,另一路经钽电容C3接地,第14引脚与第一数据接口CON1的第2脚连接,第13引脚与第一数据接口CON1的第3引脚连接,第6引脚经钽电容C7接地,第8、10、15引脚接地,第1、3引脚经钽电容C4连接,第4、5引脚经钽电容C6连接,第11引脚接光耦U1的第4引脚及STC芯片的39脚,第12引脚接光耦U4的第2引脚及STC单片机的第5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TC单片机的第38引脚接电源VCC,第4引脚一路经电阻R17接地,另一路经钽电容C16接电源VCC,第16引脚接地,第5引脚分别接光耦U4的第2引脚、MAX232芯片的第12引脚,第39引脚分别接光耦U1的第4引脚、MAX232芯片的第11引脚。
CN 201220427328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9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27328 CN202759468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27328 CN202759468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9468U true CN202759468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738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2732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9468U (zh) 2012-08-27 2012-08-27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594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534A (zh) * 2012-08-27 2012-11-28 合肥海明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CN108845516A (zh) * 2018-04-09 2018-11-20 安徽龙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采集及数据智能转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534A (zh) * 2012-08-27 2012-11-28 合肥海明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CN108845516A (zh) * 2018-04-09 2018-11-20 安徽龙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采集及数据智能转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2782A (zh) 矿井下数据采集系统
CN102801534A (zh)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CN201118630Y (zh) 一种光电隔离的无极性两芯线通讯总线收发器
CN103279109A (zh) 基于mvb总线的机车数字量采集装置
CN202759468U (zh)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CN104064012A (zh) 一种自动读表系统
CN202948551U (zh) 应用于电力信息采集中的数据传输装置
CN102761421A (zh) 网络指示装置
CN205749617U (zh) 智能电能表用有极性rs485与无极性rs485兼容接口电路
CN101800647A (zh) 基于rs-485总线的光电隔离中继器
CN103400493A (zh) 有线测温系统
CN203301498U (zh) 一种基于rs485串行接口的冗余通讯电路
CN102736605A (zh) Modbus通信集中器
CN203178400U (zh) 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及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CN101771768A (zh) 数字会议系统
CN204681415U (zh) Rs485智能分线盒
CN100452107C (zh) 一种基于at91m40800的多串口总线系统
CN204392284U (zh) 一种基于arm7的can总线网关
CN102437549A (zh) 二总线短路保护隔离装置以及二总线短路保护隔离的方法
CN203909557U (zh) 一种基于EtherCAT和485通讯的井下防越级跳闸系统
CN203445901U (zh) 自适应以太网加固交换机
CN206460454U (zh) 一种可实现不同类型数据同时相互转换的串口工具
CN104243256A (zh) Rs485总线星形扩展装置及方法
CN207397258U (zh) 一种测试用九针转sfp接口电路
CN104601221A (zh) 一种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的状态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EFEI HAI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EFEI HAIMING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88 Wangjiang Road No. 539 Kunpeng Industrial Park 4 Building 501 room

Patentee after: Hefei Hai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88 Wangjiang Road No. 539 Kunpeng Industrial Park 4 Building 501 room

Patentee before: Hefei Haiming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7